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342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docx

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测评对象为我校在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三条综合测评成绩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奖评优和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综合测评表装入学生档案。

第二章综合测评组织机构及要求

第四条综合测评工作由学生处组织,各系负责实施。

第五条各系成立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测评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的系领导、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年级主任组成。

测评小组由班、团干部及学生代表组成,测评小组须在班年级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六条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由班年级主任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于每年9月中旬集中进行。

第七条在测评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切实做好测评工作。

第三章综合测评内容和计分标准

第八条综合测评成绩由德育测评、学习效果测评和素质测评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其中德育测评30分、学习效果70分、素质测评20分。

第九条德育测评内容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文明行为、法纪观念、心理素质五个方面。

德育测评满分30分,其中学生测评小组评20分,班年级主任评10分。

(一)德育考评内容

1.政治态度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并达到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③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信念;

④维护社会稳定,不参与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2.思想品德

①顾全大局,关心集体,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如积极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积极配合等方面);

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刻苦勤奋,目的明确,遵守课堂纪律,奋发向上,在学习当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③注重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明礼诚信,自立自强,生活勤俭节约,有积极的消费观念,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条件的物质享受;

④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公道正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助互爱。

3.文明行为

①行为得体,举止文明,谈吐文雅。

如不讲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穿拖鞋,男生不穿背心,女生不穿吊带衣裙;文明使用互联网,坚决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③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设施,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珍惜教学科研设备,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4.法纪观念

①自觉学法守法,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②维护公共秩序,遵守校纪校规,严格遵守并维护课堂秩序,不随意旷课、缺课,不迟到不早退;

③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随意调换寝室、家具摆放整齐,不私自外住,爱护室内设施,讲究卫生,维护正常的作息时间秩序。

5.心理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和承受挫折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③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人际关系(如室友、同学、同事关系的协调)。

(二)德育考评扣分

1、凡受院、系通报及行政处分者,给予扣分;

类别

系通报批评

学院通报批评

警告

严重警告

记过

留校察看

分值

-0.5

-1

-2

-3

-4

-6

注:

各级通报、处分的年限以相应各级组织处理决定发文之日为准。

2、学生上学期间(寒暑假除外)请假,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处理,旷课一节扣0.5分;按要求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未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参加者,一次扣0.5分。

3、未履行请假手续在外留宿者一次扣2分,晚归一次扣0.5分。

4、德育表现中同一违纪行为受多项扣分时,以最高扣分为准,扣分应从德育基本分中扣除,不同违纪行为扣分累加。

(三)德育考评分值计算

学生评测小组根据上述要求,逐人分项进行。

五项总分20分,分为优(17—20分)、良(14—17分)、中(10—14分)、差(10分)四等。

班年级主任评10分,分为优(10—9分)、良(8—7分)、中(6—5分)、差(5分以下),德育考评14分以下的不参加评优评奖。

第十条学习效果

(一)学习效果计算公式:

学习效果得分=各门课程总成绩/课程门数×70%-补考及格课程数×2-补考未及格课程数×4(各门课程指必修课和限选课,不包括选修课),学习效果满分为70分。

(二)考查成绩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按95分、85分、75分、60分、50分计;作弊者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三)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二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425分以上(含425分)者,该学年综合测评加1分,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为425分以上(含425分)者,该学年综合测评加1分。

(参加考试时间如有变动以实际为准)

(四)特殊情况可由系酌情处理。

第十一条素质测评

素质评价包括文艺竞赛、体育竞赛、社会工作和学术科技四个方面的内容,满分为20分。

一、文艺竞赛

1.在国家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的,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4分、三等奖加3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2.在省市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的,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3.在校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的,一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0.7分、三等奖加0.5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4.若评奖是名次,按第1名视为一等奖,第2、3、4名视为二等奖,第5、6、7、8名视为三等奖。

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取最高分,非同一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能超过5分。

二、体育竞赛

1.在国家级体育竞赛中获奖的,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4分、三等奖加3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2.在省市级体育竞赛中获奖的,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3.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比赛,获得第一名加1.5分,第二名加1分,第三名加0.5分,入围(纪念、鼓励)奖可酌情加分。

4.参加学院运动队或体育类社团加0.3分。

5.若评奖是名次,按第1名视为一等奖,第2、3、4名视为二等奖,第5、6、7、8名视为三等奖。

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体育竞赛项目取最高分,非同一体育竞赛项目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能超过5分。

三、社会工作

职务

院学生会正(副)主席、系团委副书记、系学生分会正(副)主席、学管会正(副)主席等

院学生会和团委正(副)部长;学生助理

系团总支和学生分会正(副)部长(主任)、团支部书记、班长;学管会正(副)部长等

院、系学生会委员(干事)、寝室长、班、团支部委员;学管会委员(干事)等

加分值

2.5~3

1.5-2

0.5-1.5

0~0.5

注:

同一学年任多项职务,取最高评价分,不累加。

1.集体荣誉加分

(1)先进班集体(团支部)

校级班长团支部书记1分班支委0.8分成员0.4分

市级班长团支部书记2分班支委1.5分成员1分

国家级班长团支部书记3分班支委2分成员1.5分

(2)文明寝室

校级室长0.5分成员0.25分

市级室长1分成员0.5分

2.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正副队长加0-0.5分,被评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先进小分队的正副队长可再加分,校级为0.5分,市级为1分,省级1.5分。

3.举办党团组织生活、集体活动并获校级奖励的班级,主要负责学生(限三人以内)分别加0-0.5分,其他学生加0-0.3分。

以上列出的应加分事项,需由相关学生组织所属部门提供证明材料,鉴定工作表现,确定应加分值,经各年级审批同意方可加分;工作态度差、不负责任、未完成本职工作或任职不到一学期者,不加社会工作分。

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项目取最高评价分,非同一项目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能超过3分。

四、学术科技

1.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4分,三等奖加3分;参加省市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参加校级预赛获一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0.7,三等奖加0.5分。

同一成果分别参加全国和省市比赛获奖,取最高分;不同成果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得超过5分。

2.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电子科技竞赛,获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参加省市数学建模、电子科技竞赛,获一等奖加2分;二等奖加1.5分;三等奖加1分;参加校级预赛获一等奖加0.7分;二等奖加0.5;三等奖加0.3分。

同一成果分别参加全国和省市比赛获奖,取最高分;不同成果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得超过5分。

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加5分,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加2分;有通过省级以上专业机构鉴定的科研成果,可加1-3分;对于有重大学术水平、科技含量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可加4-5分。

同一发明或成果取最高分,不同发明或成果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得超过5分。

4.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

第一作者加5分,第二作者加3分,第三及后序作者加1.5分;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国内核心期刊目录》为准)发表学术文章:

第一作者加4分,第二作者加2分,第三及后序作者加1分;其他期刊(具有国家正式刊号):

第一作者加1.5分,第二作者加1分,第三及后序作者加0.5分。

同一论文多处发表不累计加分,不同论文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

5.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加5分;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等部省级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加4分;其他报刊(具有国家正式刊号)上发表理论文章加0.5-2分。

(非理论文章分值减半;2000字以下减半();合作成果减半。

)同一论文多处发表不累计加分,不同论文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

以上学术科技成果多次得分者,同一成果取最高分,不同成果可累积加分,但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

五、其他项目加分,由系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其他类型的学生综合测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各系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学生处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学生处。

 

200—200学年学生综合测评表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德育测评

(30分)

班级小组考评(20分)

班主任考评分(10分)

德育考评扣分

德育考评最后得分(班级考评分+班主任考评分-扣分)

学习效果(70分)

公式:

各门课程总成绩/课程门数×70%-补考及格课程数×2-补考未及格课程数×4

学习成绩名次:

(名次/专业人数)

素质测评

(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20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各项总计:

班级测评小组:

文艺竞赛分

体育竞赛分

社会工作分

学术科技分

综合测评总分(德育测评分+学习效果分

+素质测评分)

总分:

专业排名:

班级排名:

班级人数:

学年综合评价:

 

班主任签字:

年月日

系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备注:

此表一式一份,经系、院审核后,转入学生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