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223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docx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

小学数学折线图教案

【篇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

27℃;4月12日:

15℃;4月14日:

12℃;4月16日:

21℃;4月18日:

25℃;4月20日:

26℃。

谈话:

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

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

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

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

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

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

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

各位观众,大家好!

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

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

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

(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1.读懂图意。

谈话:

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

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

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

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

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

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

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

(星期日:

24℃;星期一:

25℃;星期二:

25℃;星期三:

22℃;星期四:

24℃;星期五:

23℃;星期六:

26℃。

图略。

)提问: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

如果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

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

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

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

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1.提问: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

南京市2001~2005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

(图略)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

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

南京市2001~2005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

统计图(图略)。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

面对快速增长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

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己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己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

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

和标准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

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

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

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篇二:

小学数学六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方动与人合作;能感觉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

今年是2008年,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奥运年,北京奥运会即将要召开了,现在奥运圣火已经开始在国内传递了,5月24号圣火就会来到南京。

大家喜欢奥运会吗?

(喜欢)

师:

老师也很喜欢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是我们祖国强盛标志,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风彩。

召开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有许多的好处,这不,老师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新闻。

(出示新闻:

北京奥运改善群众生活人均收入三年增两千)

老师现在想考一考大家,画画上的那一条弯弯曲曲的折线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

想不到同学们从这条折线中获取了这么多信息,看来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既形象又直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折线在我们数学上有什么运用呢?

今天我们就研究折线的奥秘。

二、新课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出示例题和统计表

师: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汇报。

师:

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

(出示问题:

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降得最快是()时到()时。

生思考片刻后汇报。

(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师:

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

2:

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

师:

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

(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师:

假如不计算,你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不能!

师:

同学们,比如还是这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思考)

师:

那么老师提示一下,问气温什么时间段上升的最快,什么时间段下降的最低,这些都属于数量的变化,刚才我么说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变化,既形象又直观的啊?

(折线)

师:

那你们猜想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会学习什么知识呢?

(版书:

折线统计图)

师:

那么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呢?

大家先在头脑中想象一下。

大家想看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

和你们想像的一样吗?

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看看它是有几个部分组成的?

(师相机快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

师:

刚才这两个问题(投影)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

(再度出示问题:

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

师:

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师:

你是怎样判断的?

(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

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

(板书:

陡)。

师:

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快)

师:

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快)

师点击,陡的线段闪烁。

板书:

陡快

师:

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慢)

师:

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慢。

板书:

平慢)

2、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师:

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更容易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为什么?

(折线统计图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

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板书:

变化情况)

师: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投影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师: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

(出示)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

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增减变化过程。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

(不错,大家很认真)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出生时长牙没有?

找到起点,准备,出生,开始长牙,长长长,长齐了,又换牙,到了成人了。

不长也不掉。

老年开始掉牙了,掉,掉,没有了。

你们说,生活中像这样呈一定变化趋势的数量,最好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呢?

(折线统计图)

三、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性

1、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

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生独立完成之后,师相机请1名同学到台上展示。

师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点准,线直,写上日期和数据。

)(师相机板书)

师:

这儿有一张完整的统计图,一起来看(点击成完整的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师:

看了这幅折线编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现在人们越来越富裕,电脑普及地非常的快。

师:

电脑普及地这么快,既说明我们国家的发展特别快,也说明电脑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学从小可要好好学习电脑知识啊。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电脑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做)

师: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

这条折线总体来说走的是什么趋势?

(上升趋势)

师:

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明从6岁到12岁一直在长个子。

师:

你们现在多大?

这幅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启示吗?

(我们现在也正处于长个子的时候。

师:

大家说的真好,你们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大好时候,所以你们现在除了加强营养外,还要多多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棒的,大家能做到吗?

四、巩固练习

1、选择深化

师:

同学们,想继续研究下去吗?

这里有两个折线统计图。

(出示南京、吐鲁番两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师:

这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

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课件配合出示:

【篇三: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

?

教学目标

?

?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

?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

?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

?

教学过程

?

?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

?

出示数据。

?

?

4月10日:

27℃;4月12日:

15℃;4月14日:

12℃;4月16日:

21℃;4月18日:

25℃;4月20日:

26℃。

?

?

谈话:

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

提问: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

?

谈话: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

?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

?

提问:

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

?

指出:

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

折线统计图)?

?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

?

谈话:

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

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

?

课件播放:

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

各位观众,大家好!

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

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

“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

?

提问: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

?

追问: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

(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

?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

?

1.读懂图意。

?

?

谈话:

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

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

?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

?

提问:

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

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4月18日呢?

?

?

2.数据分析。

?

?

谈话: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

?

出示问题:

?

?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

?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

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下降得最快呢?

?

?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

?

3.小结。

?

?

讨论:

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

?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

?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

(星期日:

24℃;星期一:

25℃;星期二:

25℃;星期三:

22℃;星期四:

24℃;星期五:

23℃;星期六:

26℃。

图略。

?

?

提问: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

?

谈话:

如果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

?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

?

提问: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

?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

?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

?

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

?

1.制作统计图。

?

?

师:

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

?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

?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

?

2.数据分析。

?

?

提问:

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

?

提问:

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

追问:

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

?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

?

1.提问: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

?

2.出示:

南京市2001~2005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

(图略)

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

?

完成练习后,提问:

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

?

3.出示:

南京市2001~2005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

?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

?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

面对快速增长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

?

4.谈话:

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己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己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

?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

?

出示:

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

?

谈话:

和标准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

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

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

?

谈话:

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合肥市南门小学?

?

盛莉莉

?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

?

1、交流:

春天到了,你能说说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

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

到了中午呢?

?

?

?

?

师:

湖光小学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屏示统计表)

?

?

2、分析统计表:

?

?

?

?

思考:

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

?

3、揭示课题:

师:

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表中的气温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折线统计图。

(屏示统计图)

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

?

探究新知

(一)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1、初步感知

①师: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表,指名说一说。

②思考:

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2、深入探究

①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书上3个问题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讨论交流:

你是怎样看出的?

怎样想的?

3、整体感悟

①交流:

借助折线统计图,对于这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你有怎样的了解?

你是怎么看出的?

②思考:

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为什么?

(二)联系生活,体验特征

①交流: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随机出示股票分析图,心电图等)他们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呀?

有什么好处?

?

?

?

?

②小结: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了解结构,掌握方法

①思考:

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②小组讨论。

③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横轴:

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纵轴:

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描点、连线:

要找准,在描点时要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在纵轴上平均后再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标注数据:

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制表日期和单位不能漏掉。

?

?

三、初步尝试?

?

制作统计图

?

?

1、师:

你们想不想也动手来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

事先同学们搜集了这几年中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请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现在就请你根据这张表,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打开书,95页试一试。

?

?

?

?

①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

?

?

?

②教师指名演示,学生互评,纠正问题。

?

?

?

?

③同位互查,评价交流。

?

?

2、分析: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思考:

通过数据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看来折线统计图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真的不少呀!

四、想想做做?

?

综合运用

?

?

?

?

1、第一题

①交流:

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

谁能说说?

?

?

?

?

②思考:

仔细观察,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些什么?

或者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

同位小声交流。

③全班交流。

④思考: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

⑤你知道吗?

为什么小红的心跳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2、第二题

?

?

?

?

①思考:

纵轴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

②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能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五、总结全课?

?

评价质疑

?

?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哪些优点?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只学习过条形统计图。

因此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具体目标是: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描点、连折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

因此,我在安排教学环节时,从看折线统计图切入,带动其他目标的达成。

通过45分钟的师生互动,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结构以及如何制图都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但是也暴露出我在备课及上课环节中的诸多问题。

第一,教学设计特别是练习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应拓宽练习层面。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以生活问题为素材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发展统计观念。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练,对于学生的答语进行重复;问题的提出,思考方向不够明确;

第三、对于统计学的专业知识在备课环节中没有细致的研究。

这些问题的暴露,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城乡互动的活动给我一个最深的体会那就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求和方式也要是不同的。

其实这个道理早就知道,但是在这次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给我的感受是切身和深刻的。

正式上课前我也在学校试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