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docx
《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合作学习:
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很多,例如任务型学习、开放式学习、自主型学习等,面对这些多样的个人自主学习方式,我们一线教师是否能打破常规,由关注个体型学习转向集体型学习呢?
本文认为可站在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角度,在学生思维模式、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空间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思维潜能。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更多资料http:
//www.mm8.pub/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维模式思维能力思维空间
学生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潜能。
纵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组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互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英语合作学习应具有互助性、互补性以及互动性。
而笔者认为,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才是最终的目标。
以下就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意识生成:
合作形式辐射思维模式
1.任务型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
首先,英语任务型学习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
而学生们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会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这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意义建构的最好途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相当于意义建构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以上是译林版英语6BUnit6PlanningfortheweekendA板块教学的任务型合作学习案例。
从上图我们看到教师设计的任务1和任务2都是需要在合作中完成的。
Who、When和Where是两个任务的主线,做任务时学生除了需准确了解信息外,还必须考虑到次序先后问题和人物单复数的选择问题,所以学生们在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和段落复述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最终在短时间内确定方案。
用如此精心设计的任务去感染学生,能使学生受到启迪,激发学生有强烈带着任务去合作学习的愿望,并在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毫无保留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最大程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原动力。
2.开放式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
英语开放式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英语学习小组内合作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Seasons第二课时为例,教师在拓展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写诗(writeapoem),并配上简单插图,前提是不与课文雷同都可以,内容和形式自由,每位组员都要负责poem创作的一部分,然后合作完成整首诗,最后全组成员一起朗诵。
以下为学生的作品展示:
后经笔者了解,最后呈现的三份作品学生们在小组内是这样分工合作的:
GroupOne:
组员A――诗句开头,春季的总体描述句子及插画;
组员B――诗句中间部分,春季万物的变化句子;
组员C――诗句结尾,表达对春季的向往及上色等。
GroupTwo:
组员A,B――诗句开头和结尾,诗的结构安排;
组员C――诗句结尾,夏季人们的各种活动。
GroupThree:
组员A――诗句开头,冬季的总体描述句子;
组员B――诗句中间部分,冬季万物的变化和人们活动的句子;
组员C――诗句结尾,表达对冬季的向往等。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是极具思维含量和挑战性的,生成的内容也是极具开放性的,这需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更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性思维。
需要最大限度呈现高质量的作品光靠一个学生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教师的要求是要求在合作中完成,教师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尽情交流,尽情创新。
我们看到最后呈现的三份作品分别体现了三种不一样的创意。
其中的分工合作也体现了层次性和明确性。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们在遇到开放式的话题时,合作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方式能为培养孩子的创性思维提供最坚固的平台。
二、言语实践:
课堂互动合作助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1.丰富语用:
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拓展思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有效地掌握它,就要学会理解这门语言并学会运用它,故长久以来语用一直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小学英语课堂的不断进步,学生个体语用的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
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语用已经成为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Whattimeisit?
第一课时Storytime教师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通过卡通人物带着学生进入gametime,storytime,showtime和magictime。
其中magictime属于本课的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饮食规律很不健康的胖男孩Mike,学生通过观看胖男孩Mike的漫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一说,并帮助Mike成为一个健康的孩子。
T:
TodayI’llintroduceafriendPetertoyou.Heisafatboy.It’seighto’clock.Heisstillsleeping.It’snineo’clock.Heislateforschool.It’stwelveo’clock.Heeatsjunkfood.It’sfiveo’clock.HewatchesTV.It’stwelveo’clock.Hestillplayscomputergames.WhatdoyouthinkofMike?
S1:
Mike的生活很没有规律。
S2:
Mike很胖是因为他吃了很多垃圾食品。
T:
Nowherearesomemagicsentences,workingroups.Let’shelpMike,OK?
S:
OK.(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说一说怎么来帮助Mike改正坏习惯。
)
Group1:
Mike,Wakeup,it’stimeforbreakfast.
Group2:
Mike!
Don’teat.It’stimeforlunch.
Group3:
Don’tplaycomputergames!
It’stimeforbed.
...
T:
SoweshouldaskMiketowakeupearly,nottoeattoomuchbeforelunchandnottoplaycomputergamesforalongtime.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帮助Mike的各种建议,这种丰富语用的合作型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在探究、和谐的气氛中积极语用、积极思维,最大程度发展了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从不同小组合作中丰富的语用成果来看,孩子的拓展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2.增添语量:
在合作学习中凸显发散思维
笔者在某节课开始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Haveadailytalk。
师提供了一些关键词(Keywords),并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将这些资源进行了整合:
提示(Thinkandsay):
你能根据现在场景在四人小组内连贯地说一说吗?
每人说一段,要说不一样的哦。
T:
TrytosaysomethingaboutthekeywordsIshowyou,canyou?
Doyouknowwhatwearegoingtolearninthislesson?
Let’shaveaBrainStorm.Trytoguesstheplanforourlessontoday.lwillgiveyouoneminutetoprepare.
S1:
FirstIthinkwearegoingtolistentothedialogueofPartA.
S2:
Ithinkwearegoingtodosomeexercise.
S3:
Wearegoingtotalkaboutourplansfortheweekend.
S4:
PerhapswearegoingtoplaysomegamesaboutUnit6.
…
上例中,教师以平时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增添了开放性的内容,以theplanforourlesson作为关键词,并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说不一样的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先根据关键词说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漫无目的的。
这样的语量环境给学生创设了对话交流的机会,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紧扣本文进行思考,并且运用了本课将要学的句型。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启发下被充分打开,于是,一个个不同且丰富的句子脱口而出,笔者发现小组内还存在互帮互助的现象,以求说出最多最棒的句子。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样的语量环境下得到了凸显。
这些问题在随后介绍本课教学计划时得到了验证,使得合作学习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创设语境: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性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语境是教师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使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可视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虽然老师们都曾研究过或使用过这种教学方式,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也同样适合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有助于教育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7Protecttheearth为例,在教笔者在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T:
Weknoweveryoneshouldprotecttheearth.Whatwillyoudointhefuture?
Canyoushowme?
Youcantalkaboutyourplans,ormakeadialogueortrytoshowaplay.
S:
OK.(学生们各自准备。
)
以下为学生们的展示:
GroupOne:
个人展示计划
Kerry:
Everyoneshouldprotecttheearth,Ihavemanyplanstoo.First,Ishouldn’twastewater,Ishouldreuseandsaveiteveryday.Next,Ishouldsaveenergy.Ishouldn’tdrivesomuchinthefuturebecausecarsusealotofenergy.Atlast,Ishouldn’tusetoomuchplasticbags,they’rebadforourearth.Let’sprotecttheearthtogether!
GroupTwo:
在语境中三人展示(Jack,Amy&Tom) Jack&Amy:
Hey!
Whatareyoudoing?
(愤怒的表情)
Tom:
I’mbrushingmyteeth.What’sthematter?
(诧异的眼光)
Jack:
Youshouldturnoffthetap!
You’rewastingwaternow.
Amy:
Manypeopleintheworldcan’tdrinkwatereveryday.Doyouknow?
Theyareverypoor.Butyouare....Oh,mygod!
Jack:
Waterisuseful,anditisnottoomuchonearth,weshouldreuseandsaveit!
Tom:
I’msosorry.I’lllearnfromyouandprotecttheearth.
案例中的Kerry口述自己保护地球的计划,层次清晰,主题明确,整个计划由他个人完成,内容接近书本,似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到。
而第二组中每位学生都有角色和语言,丰富而生动,跳出了文本但又未脱离文本,凸显了学生们灵活的应用性思维。
在第二组的展示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好地应用了老师布置的活动主题进行愉快地合作,我想这与真实语境的创设也是离不开的。
对比两组学生的表现,笔者认为在创设语境中合作学习更加重要。
三、理念根植:
撰写评价突破学生思维空间
1.组内点评:
增加学生思维厚度
学生在完成写作后,他们如果能在组内交流评价各自的文章,那学生必将对自己的文章有一层新的理解和思考。
小组中的每个人在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自己必然会有一番新的感悟。
而小组成员在倾听他人的评价时,同样也会汲取自己所没有的思考。
那么,这一层层思考、感悟就是学生慢慢叠加起来的思维厚度。
在长期合作评价长期受益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理念必将根深蒂固,学生突破自己惯有的思维方式和空间,取得更全面的进步。
2.合作撰写,推进学生思维深度
英语写作是对学习方式最好地巩固途径,教师设计的练习类型和小报栏目内容,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写单词、写句子或写语段,作为教师,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学生单独完成,在思维的深度上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如果教师设计合作撰写某个内容,想必肯定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查资料、交流讨论以及思维的火花必将在无形中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度。
小学英语合作学习能充分融合个体与人际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了温情和友情,又充满互助与竞争,作为组员的同学们通过提供帮助满足了既影响别人的需要,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的归属需要,在良好的同伴交往中学生可以愉快地体验到成功感和归属感,增强自理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Slavin,RE.Cooperativelearning[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80.50:
315.
[2]苏建红.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1).
[3]李敏敏.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拓展的实践与思考[J].报刊复印与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2015
(2).
[4]黄芸.基于语言承载量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基础英语教学,2013(12).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更多资料http:
//www.mm8.pub/
数学实验:
让学生进入真学习
【摘要】曾几何时,数学实验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学期,我校针对规律探究这类数学实验课开展了专门的研究。
研究中发现,很多课堂上出现了走过场现象,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为例,试述数学实验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到实验开展、结论得出,都不忘记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学习的状态中。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更多资料http:
//www.mm8.pub/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思考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
课堂主要通过举例猜想验证,让学生来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听过几节这样的课,很多因为课堂时间短,常常是通过几个例子发现规律,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便得出结论,虽然流畅,但常常给人一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感觉。
这也是一节数学实验课。
因为数学实验不能仅局限于物化的实践操作,像这种内在的数式运算的规律研究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实验。
这样的课堂上,“怎么样在数学实验中避免匆匆走过场,让学习真正发生,把学生带入深度探究中”成了我在备课时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准备放慢脚步,将一课时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探究和的奇偶性,积累数学实验的活动经验;第二课时,由学生自主探究积的奇偶性,并交流分享;同时,蹲下身子,从读懂学生开始,课前用一个作业单对学生的现状做一深入了解,课堂以学生为师,让数学实验伴随着学生的奇思妙想展开,把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带向更深处……
一、课前调查:
让经验真唤醒
片段一:
师:
请判断屏幕上出现的是奇数还是偶数?
(12、9、215、30)
生:
12、30是偶数,9、215是奇数。
师:
怎么判断的?
生:
个位是0、2、4、6、8的数是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是奇数。
生:
是2的倍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是奇数。
师:
如果n是不为0的自然数,2n呢?
生:
偶数。
2的倍数是偶数。
师:
这些学生画的呢?
生:
偶数。
师:
想想他们画出的奇数会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都有两种方法,既可以看个位,也可以看是否是2的倍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
“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
课前,我用一个作业单,了解了学生对数的奇偶性的已有经验。
调查中发现,全班学生对于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虽然知道两种方法,但都喜欢看表面,根据个位去判断,而不喜欢想实质,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来判断。
因此,开始的热身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判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唤醒了学生对奇数偶数的本质的理解。
二、课中实验:
让学习真发生
1.实验方案引起学生自己讨论
片段二:
师:
几个数的和到底是奇数还是偶数,和的奇偶性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
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生:
举例子。
师:
举例是个不错的方法。
那我们就从举例开始,你们准备先举几个数的和?
生:
两个。
师:
为什么?
生:
最简单。
师:
是,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遇上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入手开始研究。
师:
怎么研究呢?
出示:
任意选两个数,算出他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有疑问吗?
生:
有,不是任意选几组,这里选的应该有代表性,奇加奇,奇加偶,偶加偶。
师:
对,学习数学应该严谨,你是说举例子要全面。
如果有序看,两个数相加到底有几种呢,好像有四种:
奇+奇,奇+偶,偶+偶,偶+奇。
生:
“奇+偶,偶+奇”重复了,算同一种,学习过加法交换律了。
师:
不错,有理有据,能主动把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那我们至少举3个例子。
学生对举例、猜想、验证的方法并不陌生。
因此,教师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评价,借用一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既给了学生鼓励,同时,也让学生在经历自己讨论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对教材中“任意”二字的质疑,给学生积累了学习数学要严谨、举例既要全面又要有序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而,真学习在学生的真讨论中开始了。
2.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片段三:
探究实验活动
师:
拿出探究表格,每人举三个例子,并算出和,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板书:
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师:
这些只是我们观察几个例子后发现的,只能算是猜想,到底对不对呢?
还需要(生:
验证)?
怎么验证?
(举例)
师:
好的,每人再任意举个例子验证一下,再跟同桌具体说说符合不符合我们的猜想?
师:
有不符合的反例吗?
生:
有。
我的奇数加奇数没有等于偶数。
师:
太好了。
我们都知道,反例只要找到一个,我们就能下结论。
师展示3+3=9。
生:
噢,是我算错了。
这一环节,从让学生填写表格的方式举例,发现猜想,全班交流,到再举例,同桌验证,再到寻找反例,一波三折,初步让学生经历了举例、猜想、验证这一实验过程。
特别是寻找反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证伪”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同时,也给了学生举例要细心、严谨的体验。
3.实验结果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片段四:
师:
每个人举得都符合吗?
生:
是。
师:
能下结论了吗?
生:
能。
师:
能了呀,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生:
举不完。
师:
虽然我们全班已经举了几百个例子,可是万一出现不符合的呢?
再举一个,试试?
还想再举吗?
生:
不想,太多了。
师:
怎么办?
万一有一个不符合呢?
还能有别的方法验证说明吗?
生:
奇数和偶数个位的情况都只有五种,可以分别将个位的每种情况都列举出来。
师:
只关注个位,确实可以大大减少列举的数量。
应该是个可行的方法。
师:
同学们大多喜欢从数的角度去思考,还可以怎么思考呢,看下面一段话对你是否有启发,出示“形无数时难入微,数无形时少直观,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华罗庚”。
生:
噢,数形结合,画图。
师:
前面看了很多同学画的图,能根据我们班孙峰和孔雨老师的提示,画个图表示偶数或奇数吗?
师展示:
师:
能用画图的方法证明刚才的三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吗?
生:
能。
偶数加偶数,所有的苹果都成双,也就是一定是2的倍数。
奇数加奇数也一样。
师:
奇数加偶数呢?
生:
一定是奇数。
因为还会有一个苹果落单,也就不是2的倍数。
师:
有了图,现在我们能下结论了吗?
生:
能。
?
O建胜老师说,追求本质,不厌其深。
这里,老师首先让学生一再举例验证,学生最后都不想再举,可是,一个“万一”将学生带入知道要跳出举例,可又不知怎么办的“不愤不悱”状态,在眼看要得出结论的时候,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又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
此时,抛出的华罗庚的数形结合思想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两个来自同伴中的小老师的话,给学生打开了又一扇窗。
图形的出现,既形象直观,又让学生的猜想验证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关注现象到关注本质,用另一种形式说明,刚才举不完的例子不用再举,结论一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