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945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名词解释.docx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se):

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

(immunehomeostasis):

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

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

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

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

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epitope):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功能基团。

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10、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determinants):

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能被B细胞或抗体识别,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无需APC加工递呈和MHC类分子。

11、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determinant);线性决定簇(lineardeterminants):

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簇,位于分子表面或分子内部,主要被T细胞识别;有些也能被B细胞识别。

需经历APC加工递呈,并与MHC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抗原受体识别。

12、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g,TD-Ag):

1)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及T细胞表位(载体)构成;2)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3)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4)可产生免疫记忆,需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抗原物质。

1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g,TI-Ag):

1)绝大多数为多糖类物质;2)含有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3)抗体主要是IgM;4)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5)不产生免疫记忆,无需T细胞辅助便能产生抗体。

14、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s,TSA):

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即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15、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s,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上也存在;只是正常细胞中微量表达,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高。

16、异嗜性抗原(hetreophilicAg):

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意义

(1)引起某些病理反应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17、共同抗原(commonantigen):

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18、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由于存在共同抗原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此称为交叉反应。

19、超抗原(Superantigens):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或B细胞克隆(5-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可分为:

T细胞超抗原,B细胞超抗原和TCRγδT超抗原。

20、佐剂(Adjuvants):

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21、抗体(Antibody):

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存在形式:

B细胞膜上的膜型抗原受体;分泌进入体液,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分泌型抗体。

2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包括:

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抗体;没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23、决定簇互补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CDR):

VL、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故将超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24、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xicity,ADCC):

当IgG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发挥ADCC作用,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2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b):

第一代抗体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

如:

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

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2)临床诊断。

26、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b):

第二代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其特点:

具有高度均一性。

27、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engineeringAb):

第三代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28、同种型(isotype):

指同一物种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的抗原特异性结构。

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CL区。

29、同种异型(Allotype):

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Ig在抗原性上的差异。

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1、CL区的特定部位。

30、独特型(idiotype):

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V区的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的独特抗原决定簇结构,称为抗体的独特型。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Ig的超变区。

31、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

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体液或细胞表面的一组糖蛋白,正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被抗体或微生物等激活物激活后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片段,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作用,而且参入适应性免疫。

32、攻膜复合体(membraneattackcomplex,MAC):

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溶细胞效应的复合物---由C5b、C6、C7、C8、C9组成的贯穿靶细胞膜,内径约11nm的跨膜通道,即C5b6789。

33、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通过抗体或补体的介导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现象。

包括抗体的调理作用和补体的调理作用。

具有调理作用的成分:

抗体的Fc段、C3b、C4b。

34、细胞因子(Cytokines,CKs):

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多肽,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

35、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

由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介导并调节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

36、干扰素(interferons,IFNs):

是一类由病毒感染细胞或活化T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应答作用的糖蛋白。

可分为Ⅰ型干扰素:

IFN-α、IFN-β;Ⅱ型干扰素:

IFN-γ。

37、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

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38、细胞黏附分子(AMs)(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

分布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识别、激活和移行的糖蛋白,是免疫应答、炎症、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39、CD分子(CDmolecule;分化群:

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是指血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及失活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4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

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大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所编码的分子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参入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41、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首先发现于白细胞表面,且白细胞是进行此类抗原研究的最适宜材料来源。

42、HLA复合体(HLAcomplex):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43、单元(体)型遗传(Haplotype):

指HLA以紧密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作为一个单位遗传给下一代。

44、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

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期望值之间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45、MHC高度多态性(MHCPolymorphism):

一群体概念,指一随机婚配的人群中,在一特定基因座位上以稳定频率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产物,包括复等位基因和共显性表达。

46、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

具有同一MHC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

例如在抗原提呈过程中,Th细胞的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D4分子识别MHCⅡ类分子。

47、病原体相关分子识别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

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能被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高度保守和特异的分子结构。

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分布广泛。

如,甘露糖,LPS、磷脂等。

48、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识别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高度保守特异分子结构的受体。

如,甘露糖受体、Toll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等。

49、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

TRL是一种信号转导的膜分子,因其胞外区与果蝇的Toll蛋白同源,故名为Toll样受体。

它表达于不同免疫细胞表面,不同的TLR识别的配体不同,包括细菌细胞壁成分,非甲基化CpG、dsRNA等病原体特有成分,TLRs在机体对LPS的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50、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f,ITAM):

.某些分子胞浆区有含酪氨酸易于被PTK作用而发生磷酸化的特定基序,称为ITAM,可引起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传递细胞活化信号。

如与TCR或BCR非共价键相连的CD3分子或Igα/β。

51、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ionmotif,ITIM):

某些分子胞浆区可活化SHP和SHIP磷酸酶,将酪氨酸激酶催化的磷酸基去除的特定序列称ITIM,产生抑制性信号,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负调节)。

如与B7结合的CTLA-4。

52、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Ag以抗原肽-MHC复合物形式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专职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等。

53、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s):

指细胞产生的自身固有蛋白质、胞内寄生病毒或其它病原体产生的蛋白质、细胞恶性转化后产生的突变蛋白,即肿瘤抗原等由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在有核细胞内加工,由MHCⅠ分子递呈。

54、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s):

外源性抗原指细胞摄入的各种病原体和疫苗、在吞噬体和内体中生长的病原体、摄入的自身蛋白等由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Ⅱ分子递呈。

55、CLIP(ClassⅡ-associatedinvariantchainpeptide):

Ⅱ类分子相关的不变链多肽,Ⅰi链中81位至104位氨基酸残基的肽段结构,能与所有MHCⅡ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相结合。

56、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TCR):

是T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TCR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主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57、B细胞抗原受体(Bcellreceptor,BCR):

是B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其组成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与CD79а/CD79β二聚体组成复合物,是B细胞的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的结构。

58、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cell,ICC):

T、B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故称免疫活性细胞。

59、同种型排斥(isotypicexclusion):

一个B细胞中,κ链基因和λ链基因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κ或λ链中的一种。

60、等位排斥(allelicexclusion):

Ig基因重排时,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能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61、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

在初次免疫应答后期和再次免疫应答分裂中的生发中心母细胞的每次细胞分裂中,IgV区基因易发生随机点突变,导致B细胞产生突变的Ig分子,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CDR的核苷酸序列最容易发生突变。

Ig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与Ig基因重排导致了体液免疫应答的多样性。

62、抗体清和力成熟(Affinitymaturation):

生发中心的B细胞经体细胞高频突变后,其中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性Th细胞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此为抗体亲和力成熟。

63、Ig同种型转换(Classswitch或isotypeswitching):

B淋巴细胞完成IgV基因重排后的子代细胞,在抗原的诱导和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下,其IgV基因表达不变,而C基因的表达从一种类型转变到另—种类型,进而导致Ig类型的改变,称为Ig同种型转换,也叫做Ig类别转换,如从IgM到IgG的转变。

64、阴性选择(negativeselection):

胸腺表面的TCR分子能与基质细胞表面的抗原多肽-自身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的细胞发生凋亡,而TCR与基质细胞表面自身肽-MHC分子低亲和力结合的胸腺细胞则存活成熟,从而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获得自身耐受称为阴性选择。

65、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在胸腺皮质层,有些T细胞的TCR分子能与基质细胞的自身MHC分子结合,这些细胞就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那些TCR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的胸腺细胞就发生凋亡,从而获得自身MHC限制性,称为阳性选择。

66、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s):

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多种跨膜分子聚合的一个特殊结构,称T细胞突触,又称为免疫突触。

此结构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TCR和肽-MHC位于中心,CD2,CD58和B7,CD28位于内层,LFA-1,ICAM-1位于外围,CD45位于最外层。

67、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

由B细胞介导,其终末分化的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为主要效应分子的免疫应答。

68、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

包括由TH1经活化巨噬细胞而诱导炎症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及CD8+CTL通过表达或分泌细胞毒物质杀伤携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清除胞内病原体,抗肿瘤和排斥异体移植物中具有重要作用。

69、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应答。

是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表现,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70、耐受原(Tolerogens):

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71、中枢耐受(centraltolerance):

在胚胎期未成熟T、B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遇到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称为中枢耐受。

72、外周耐受(Peripheraltolerance):

成熟淋巴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遇到自身抗原或非己抗原形成的耐受称为外周耐受。

73、克隆排除(Clonaldeletion):

在胚胎发育中,机体存在针对不同抗原的T、B淋巴细胞克隆,凡是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克隆通过阴性选择或BCR交联产生抑制信号,从而被排除或被抑制,因而出生后机体对这些抗原产生自身耐受。

74、克隆无能(Clonalanergy):

由于缺乏协同刺激信号等原因(如缺乏B7),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活化,再有足够的抗原信号刺激时,无能的T、B淋巴细胞仍不能活化。

75、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ignorance):

外周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既不导致自身免疫应答,也不导致克隆无能和克隆清除的现象。

76、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77、变态反应(allergy):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其特征是①发生快,消退也快;②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性紊乱,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78、变应原(allergen):

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79、直接识别(Directrecognition):

不需要抗原的加工过程,受者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细胞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

80、间接识别(Indirectrecognition):

受者T识别由受者APC加工、自身MHC提呈的供者MHC分子(抗原)。

81、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

由供者移植物中的特异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宿主的组织抗原而发生排斥反应,损伤宿主,主要见于骨髓移植。

82、抗原调变(antigenicmodulation):

宿主对肿瘤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可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减少或丢失,使肿瘤细胞不易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从而逃避免疫攻击。

83、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

指活化T细胞高表达的Fas与Fasl结合,可导致自身和旁邻活化T细胞凋亡,从而对免疫应答进行负性调节并维持自身耐受。

immunity,immunologicdefense,immunehomeostasis,immunologicsurveillance,lymphocytehoming,lymphocyterecirculation,antigen(Ag),Immunogenicity,Immunoreactivity,hapten,antigenicdeterminant(epitope),conformationaldeterminants,sequentialdeterminant(lineardeterminants),thymusdependentAg(TD-Ag),thymusindependentAg(TI-Ag),tumorspecificantigens(TSA),tumorassociatedantigens(TAA),hetreophilicAg,commonantigen,crossreaction,superantigens,adjuvants,antibody,immunoglobulin,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CDRs),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xicity(ADCC),polyclonalAb,monoclonalAb,geneticengineeringAb,isotype,allotype,idiotype,complementsystem,membraneattackcomplex(MAC),opsonization,cytokines(CKs),interleukin(IL),interferons(IFNs),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celladhesionmolecules(AMs,CAMs),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molecule),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humanleukocyteantigen(HLA),HLAcomplex,haplotype,linkagedisequilibrium,MHCpolymorphism,MHCrestriction,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TollLikereceptor,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f(ITAM),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ionmotif(ITIM),antigenpresentingcell(APC),endogenousantigens,exogenousantigens,ClassⅡ-associatedinvariantchainpepti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