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055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docx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

绝密★启用前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

老刘秘籍

未命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一、实验题

1.用如下图所示实验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若A为稀硫酸,实验观察到:

①中有气泡产生,③中无明显变化,②中的现象为______。

(2)若A为硫酸铜溶液,实验观察到:

①和②中金属表面均析出红色物质,③中无明显变化。

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述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

B比______活泼。

2.从Ⅰ~Ⅲ中任选二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两个计分。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

按要求回答问题

用手挤压使固液接触。

编号

药品

大理石

稀盐酸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铁片

稀硫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二氧化锰(颗粒状)

过氧化氢

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操作是______

 

3.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在实验之前要将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____

(2)实验Ⅰ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实验Ⅱ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甲同学认为:

通过实验Ⅰ和Ⅲ可比较出锌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

你认为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

(5)乙和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

他们的实验:

X是____金属,Y是____溶液。

4.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B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强于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C也能验证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X、Y分别是________。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2)实验二:

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

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

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中没有铁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Mg2+

②Mg2+、Fe2+

③Mg2+、Fe3+

④Cu2+、Fe2+

⑤Mg2+、Fe2+、Cu2+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氢气性质的微型实验。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_____(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一条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______。

8.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现有铜、银、铁三种金属,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由实验A、B、C可推断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②向C完全反应后的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如D试管。

D试管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9.比较银(Ag)、钯(Pd)、锌(Zn)、锰(Mn)、铜(Cu)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其中Ag、Zn、Cu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

(2)通过实验确定: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比较Pd、Mn的活动性

将Mn片、Pd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_______

活动性:

Mn>H>Pd

比较Ag、Pd、Cu的活动性

将Cu片浸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

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

将Ag片浸入PdCl2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_____

_____

将Mn片浸入Zn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活动性Zn>Mn

 

10.为了探究铜、银、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康康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上述实验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

请你写出补充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反应后,康康把A、B两个实验的废液、废渣全部倒入了一个烧杯中。

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呈蓝色。

请写出烧杯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无味的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对生成的气体提出的猜想肯定不成立的是_____。

A氧气B氢气C氯气D二氧化碳

(2)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3)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步骤三)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后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4)步骤三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_____。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_____。

参考答案

1.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铜(Cu)

【详解】

(1)若A为稀硫酸,实验观察到:

①中有气泡产生,③中无明显变化,②中金属为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②中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2)若A为硫酸铜溶液,实验观察到:

①和②中金属表面均析出红色物质,③中无明显变化,②中发生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B、铁与稀硫酸均能反应,金属B、铁与硫酸铜均能反应,不能比较金属B与铁额活动性,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

B比铜(Cu)活泼。

2.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详解】

Ⅰ: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Ⅱ:

铁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亚铁离子呈绿色,故填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绿色;

Ⅲ: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额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验证有氧气生成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有氧气生成。

3.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铁片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铜片表面生成白色固体,溶液变蓝色Cu+2AgNO3=2Ag+Cu(NO3)2锌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速度,比铁和稀盐酸反应更快,更剧烈铁硫酸铜

【详解】

(1)在实验之前要将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故填: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实验Ⅰ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是铁片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故填:

铁片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

(3)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实验Ⅱ现象是铜片表面生成白色固体,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故填:

铜片表面生成白色固体,溶液变蓝色;Cu+2AgNO3=2Ag+Cu(NO3)2。

(4)甲同学认为:

通过实验Ⅰ和Ⅲ可比较出锌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

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锌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速度,比铁和稀盐酸反应更快,更剧烈,故填:

锌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速度,比铁和稀盐酸反应更快,更剧烈。

(5)上述三个实验铁和锌都和盐酸反应,但锌反应更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铁,铜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大于银,还需要补充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可补充实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故填:

铁;硫酸铜。

4.Cu+2AgNO3=Cu(NO3)2+2Ag铁丝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AB铁钉表面有锈

【详解】

(1)A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2)B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实验现象是:

铁丝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AB,通过A可知铜比银活泼,通过B可知铁比铜活泼;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铁钉表面有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余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所以溶液显黄色。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验证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铁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无明显现象Fe、CuSO4溶液(或Cu、FeSO4溶液)

【详解】

(1)铁片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锌弱,故填:

验证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现象为:

铁片上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无现象;实验B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强于铜的实验现象是:

铁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无明显现象。

(3)验证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填:

Fe、CuSO4溶液。

6.CuSO4+Fe=Cu+FeSO4Mg>Fe>CuCuFe稀盐酸②⑤

【详解】

(1)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泼性排在了铜的前面,铁不能将镁置换出来,说明铁排在了镁的后面,故三者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镁、铁、铜,故填:

CuSO4+Fe=Cu+FeSO4;Mg>Fe>Cu。

(2)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铁在置换铜,过滤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有的物质就是铁,铁可能反应完了,也可能有剩余;由于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含有铁,否则没有铁,由于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又因为通过检验发现铁没有剩余,说明铁参加了反应,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铜离子,故填:

Cu;Fe;稀盐酸;②⑤。

7.

置换反应放热量高,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或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或氢气的燃烧热值高等)。

【详解】

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所以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水,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为:

放热量高,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8.Fe+2HCl=FeCl2+H2↑Fe>Cu>AgZn+2AgNO3=Zn(NO3)2+2AgZn(NO3)2

【详解】

①试管A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在B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在C中铜能将银置换出来,由此可推断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Cu>Ag。

②向C完全反应后的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由于硝酸银是过量,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所以D试管中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

9.Zn、Cu、Ag锰片表面产生气泡,Pd片表面无明显现象Cu+PdCl2═CuCl2+PdCu>Pd>Ag比较Zn、Mn的活动性

【详解】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Ag、Zn、Cu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Zn、Cu、Ag。

(2)将Mn片、Pd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由实验结论:

活动性:

Mn>H>Pd,则实验现象为锰片表面产生气泡,Pd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将Cu片浸入氯化钯(PdCl2)溶液中,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说明Cu片与氯化钯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和钯,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Pd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PdCl2═CuCl2+Pd。

将Ag片浸入Pd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Ag的金属活动性比Pd弱,则活动性:

Cu>Pd>Ag。

将Mn片浸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

活动性Zn>Mn,则实验目的是比较Zn、Mn的活动性。

10.

Ag、Cu(NO3)2、Zn(NO3)2、H2O

【详解】

(1)锌片能和Cu(NO3)2溶液、AgNO3反应,可知Zn的活动性大于Cu和Ag的活动性,但无法确定Cu和Ag的活动性大小,需要补充一个实验:

将Cu丝插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活动性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混合后的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u(NO3)2,锌片和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和AgNO3反应生成Zn(NO3)2和银,则烧杯中一定含有Cu(NO3)2、Zn(NO3)2和银,是否含有铜和硝酸银要根据实验B中的反应情况而定,若B中硝酸银有剩余,且A中生成的铜不足以把剩余硝酸银消耗完,则烧杯中含有硝酸银,若B中硝酸银有剩余,且A中生成的铜可以把剩余硝酸银消耗完,则烧杯中含有铜,若B中硝酸银反应完毕,则烧杯中没有硝酸银。

烧杯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

Ag、Cu(NO3)2、Zn(NO3)2、H2O。

11.D

氯离子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可以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物薄膜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详解】

步骤一: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l、O、H、Cu、Cl,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D;

(2)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二:

(3)步骤一、二中所用铜盐溶液不同,氯化铜与硫酸铜的差别在于所含的酸根离子不同,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含氯离子的反应比较剧烈,故可得出:

氯离子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步骤三:

(4)步骤三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可以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5)由图可知,该反应是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从微观角度分析,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