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561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主题图,第3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

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

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

同学们买过气球吗?

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教师:

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可用80+50=130。

教师:

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

90,100,110,120,130。

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

教师:

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

80-50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

提问:

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练习

39页例1下面“试一试”

3教学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

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

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

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

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

……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

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

(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

4练习

39页例2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

本教学设计,以教师坐船从重庆到上海为情景,借助航线图引出课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在结合情景让学生独立探索整十数、整百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一)(教学片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

(一)谈话引入第1幅主题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到过美丽的上海吗?

(多媒体出示几幅上海的风景图片)回答、欣赏。

2(出示重庆朝天门的图片)谁知道这是重庆的哪里?

朝天门码头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会合处。

猜,听。

3如果从重庆乘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大的城市呢?

(出示第1幅主题图,并标出航线长度)说明这些数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你知道从重庆到武汉有多远吗?

汇报。

4重庆到上海有多远?

你知道吗?

回答(可只列式)652+626+760+342。

(二)出示第2幅主题图

1王叔叔和他儿子要从重庆去宜昌,他们要怎样去?

回答。

2从重庆到宜昌,如果买两张船票,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可能回答:

买二等舱的一张上铺、一张下铺,列式为578+636或买三等舱的一张上铺、一张下铺,列式为270+297……

(三)揭示课题

这些算式的数都超过两位数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和算式

(1)春节到了,小明和妹妹买了一些气球准备把家里装饰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买了些什么气球呢?

(笔记本配音出示例1图:

8袋红气球,5袋黄气球,每袋10个)

(2)根据告诉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例1的两个问题,另外有价值的问题也可板书出)看图提数学问题并列式。

把自己的口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1)你们能独立算出结果吗?

请你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

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在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体验多种算法。

(2)讨论交流算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问题1:

两种气球共有多少个?

80+50=130方法1:

从80起一十一十地数;80、90……

方法2:

8袋+5袋=13袋,就是130。

方法3:

8个十加5个十就是13个十,就是130。

方法4:

把50分成20和30,80+20+30=130。

方法5:

把80看成100来算,再减去20,100+50-20=130。

探索新知

问题2: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80-50方法1:

8袋-5袋=3袋,就是30个。

方法2:

一十一十地倒着数,70、60、50、40、30。

方法3:

8个十减5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方法4:

想加法算减法,50+30=80,80-50=30。

……小结:

小朋友们有的借助小棒、实物图来帮助计算,有的从数数、数的组成想办法,有的从凑整、加减法的关系等来思考,得出了这么多口算方法。

看来只要同学们善于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尝试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80+3090+6070-20100-40

学生独立口算,算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再全班交流。

课堂活动

第39页例1下面“试一试”独立做,加减都可以。

点评

这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重庆到上海长江航线示意图和购船票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运算——自主探索——讨论交流——适当归纳几个层次让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2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4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例3和例4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下列口算各题。

70+20=80-50=35+15=70+80=800-200=

870-70=300+400=1000-600=720-200=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

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

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

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

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

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

小结:

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

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

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

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教师:

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教师:

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

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

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

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

小结:

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课堂活动1~3题。

练习六第5~8题。

[点评:

本教学设计,在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和整百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景,重点突出让学生自己尝试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并体验检验方法的多样化,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掌握水平,又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

加减法的估算

第1课时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

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

可能有50人吧!

教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

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

教师:

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

(2)教师:

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

2教师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

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点评:

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先估计数量再尝试简单的估算,体会什么是估算,并且通过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

大约要准备多少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

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

(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

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学生1:

把295看作300,把278看作300,结果大约是600。

学生2:

把295看做300,把278看做280,结果大约是580。

学生3:

把278中的8送给295,使295看作300,278看作270,结果大约是570。

学生4:

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于600。

学生5:

295、27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600小。

……

[点评:

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情景中激活学生已有的估计经验,自己探索估算方法。

在本课中,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进行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的一次又一次碰撞,探索、体会估算的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并且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多种算法,养成勤动脑、勤动口的好习惯。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

(教师板书)

(8)初步练习:

45页“试一试”。

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

(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

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470个”。

最后出现问题:

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

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6)初步练习:

46页“试一试”。

[点评:

通过一个具体情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自己选择估算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之后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估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养成倾听的习惯。

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

(1)完成第46页课堂活动,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1、2题。

[点评:

学生掌握估算需要练习,练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以致用,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

还有什么遗憾?

[点评: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中,创设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并使其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此课还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中发展。

第1课时加法的估算(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欣赏当地的风光片,教师介绍当地的建设和近几年的巨大变化,最后将画面定格在新建设的一排排农民新村上。

(其中孕伏一些估算结果,让学生初步感知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2)教师由祖国的建设和变化说到当地的飞速发展,引出新时代的农民也搬进了新家。

今天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去看看他们的农民新村吧!

①估计左边的新楼住了多少户人家。

②谁猜得更接近呢?

(看大屏幕,屏幕显示,127户)

③让我们再猜一猜右边的住户吧。

(98户)

二、讨论交流,初步感知估算

(1)教师:

孩子们,这里的农民可爱学习了,他们每天都要看报。

看,邮递员叔叔送来了240份报纸,他要发到每户家里,每户都能得到报纸吗?

请大家赶快想想,想好了就自己起来抢答。

(2)请你说说怎么这么快呢?

(3)这位同学真聪明,可以不直接计算127+98,而是看作130和100来算。

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4)同学们真能干,帮邮递员叔叔想到了这么多办法。

看来有时候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精确计算,而是通过估计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5)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用到了估算。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研究估算

(1)教师:

孩子们,农民们热爱生活,重视健康,让我们到学校看看吧。

(出示例1画面)

①教师:

从画面上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②教师:

要求大约要多少支疫苗,该怎样列式?

③小组议一议,怎样估算?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④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⑤介绍≈的读写,试写≈。

⑥让孩子们用≈把各种喜欢的估算结果连同算式完整地写一写。

(2)孩子们,参观完学校,让我们去果园看一看。

(出示例2)学生独立列式,互相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全班集体交流。

四、应用估算……

第2课时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

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

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点评:

通过创设具体的购物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易于让学生接受,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点评:

根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自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加法的估算方法,从而自主探究减法的估算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

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

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

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

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

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

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并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在得出各种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猜测、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和选择,学生的主动性强。

(9)总结:

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点评:

此时教师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适当的总结,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并安排“把你最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伙伴听”,让学生“复述”、“整理”自己的估算方法,促进知识的内化。

(11)初步练习:

47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还有什么遗憾?

[点评:

《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本课创设了许多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加、减法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就能探究出新的估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表述、交流能力。

三位数的加法

第1课时三位数的加法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

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

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目表:

滑板车220元/辆,儿童录音机260元/部,自行车433元/辆,照相机418元/部。

教师:

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

教师: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

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

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

(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

教师:

(指着第1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

算式怎么列?

(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

[点评: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到商场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产生计算的需要。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

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说,老师板书)

学生1:

我是这样算的,2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个十得8个十,合起来就是480。

学生2:

200+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