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100.docx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10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A. 防御风沙
B. 防御台风
C. 防御风雪
D. 防御地震
【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以便于防御风雪。
故选:
C。
【点评】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2.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
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
A. 海门 B. 如东 C. 如皋 D. 海安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 )
A. 11人/平方千米
B. 91人/平方千米
C. 110人/平方千米
D. 910人/平方千米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以上四个县中,既濒临长江又临黄海的是海门县,海安市没有濒临长江,如东县没有濒临长江,如皋市没有濒临黄海,故选A。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由南通市的面积和人口总数可知,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910人/平方千米,故选D。
故答案为:
(1)A;
(2)D;
【点评】
(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上即可得出答案,比较简单。
(2)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学生要记住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单位变化。
3.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
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
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
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
(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 )
A. 地形更平坦开阔
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
C. 水陆交通更便利
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①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
(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
(1)该小题考查区域开发利用方式,需结合图示地区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解答,有一定难度。
(2)该小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原因,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图示提取相关解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4.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
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
C。
【点评】
(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
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5.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
(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排放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6.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平坦
C. 交通闭塞
D. 经济发展快
(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
A. 甲地--海上明月
B. 乙地--炊烟袅袅
C. 丁地--小桥流水
D. 戊地--激流飞瀑
【答案】
(1)A
(2)C
(3)D
【解析】【分析】
(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
(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7.“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
A. 阿拉伯人
B. 因纽特人
C. 柬埔寨人
D. 菲律宾人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
A。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
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
8. 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18时左右,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失火,遭受重大损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著名建筑与巴黎圣母院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是( )
A. 白金汉宫 B. 罗马古斗兽场 C. 卢浮宫 D.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2)下列有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化遗产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 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
C. 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
D. 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欧洲旅游资源丰富,如英国的白金汉宫,意大利的罗马古斗兽场,法国的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希腊的奥林匹克遗址公园;C符合题意。
(2)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其它选项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故C符合题意。
【点评】
(1)法国的旅游资源既有湖光山色、民俗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藏,还有展示现代化科技的人工文化娱乐景点,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法国的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入境旅游收入在世界居第二位。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有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和园林、沙特尔大教堂等。
(2)文化遗产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9.读“世界人口增长表”和“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 )
A. 10亿→20亿
B. 20亿→30亿
C. 30亿→40亿
D. 40亿→50亿
(2)下列大洲,人口数(2010年)最多的是( )
A. 非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亚洲
【答案】
(1)D
(2)D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大洲差异很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大部分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发展。
(1)由表格数据可知,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40亿→50亿,只经历了12年,故选D。
(2)由201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可知,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约41.56亿人,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故选D。
故答案为:
(1)D;
(2)D;
【点评】
(1)考查学生读表分析能力,答案完全在表里可以得出来,这种题目学生要细心和耐心一般都能答对。
(2)同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也是地理教学一块重要的内容,要注意在平时多练习。
10.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 东南亚居民都使用汉语
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汉语不仅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地区都有分布;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东南亚居民很多人使用汉语,也有越南语,泰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11.下图是某人根据某地宗教建筑绘制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上图反映当地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该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多属(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
D.混血人种种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由图中宗教建筑可知,图中宗教建筑以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是基督教的教堂,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
B。
(2)世界上三大人种是指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从图可以看出,该宗教建筑是基督教的教堂,信仰该宗教的多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这些地区的人种主要属于白色人种,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
(1)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2.(海南)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
完成以下问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
A. 教堂 B. 清真寺 C. 寺庙 D. 佛塔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
D。
(2)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多为阿拉伯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分布及宗教建筑,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3.图为东南亚马来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的地势特征是( )
A. 中部高,四周低
B. 中部低,四周高
C. 北部高,南部低
D. 东部高,西部低
(2)甲地的传统民居是( )
A.
B.
C.
D.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读加里曼丹岛的河流分布图,由河流流向可知,加里曼丹岛的河流都是从中部流向四周,由此可推断该岛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选A。
(2)读加里曼丹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A是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B是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C是冰屋,是北冰洋沿岸的传统民居,D是双层竹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特点,最适应该地的气候。
故选D。
故答案为:
(1)A;
(2)D。
【点评】
(1)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可结合河流流向去综合分析。
(2)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14.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15.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 )
A. 福建省 B. 安徽省 C. 内蒙古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登高望远
B. 防御洪水
C. 通风采光
D. 方便交通
【答案】
(1)D
(2)B
【解析】【解答】
(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
(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6.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居民点是( )
A.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