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040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9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docx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易错诊断

高14届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易错诊断

一、经济生活部分

易错点1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区分不清

提醒 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

矫正训练1 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

这里的“5999元”和“5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B,最终支付“5000元”是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看到这里有“支付”字样就理解为支付手段。

易错点2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

提醒 通货膨胀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矫正训练2 假定2013年9月用10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0件甲商品,但此后物价一路上涨,到2014年3月,用1000元人民币只能买80件甲商品。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________,物价上涨________(  )

A.25% 20%B.20% 20%C.20% 25%D.25% 25%

答案 C

解析 2013年9月甲商品价格为10元,2014年3月甲商品价格为12.5元。

货币贬值率=(12.5-10)/12.5=20%,物价上涨率=(12.5-10)/10=25%。

易错点3 误认为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

提醒 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矫正训练3 2012年4月份,一条有关“老酸奶中含有害物质工业明胶”的微博传言致使全国各地超市中的“老酸奶”大量滞销,为避免更多损失,各大超市纷纷对“老酸奶”进行降价处理。

这说明(  )

A.商品的供应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2012年4月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

C.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时决定价格的变化D.某些突发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答案 D

易错点4 把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混同

提醒 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叫本币汇率,二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叫外币汇率。

外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反向的。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相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落。

矫正训练4 (2010·江苏高考)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把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说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易错点5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认识不清

提醒 价值量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之分,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会增加。

矫正训练5 (2012·安徽高考)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年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M商品总产量

2010

4

4

10万

2011

4

2

20万

A.50% 40万B.50% 80万C.100% 80万D.200% 160万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选A。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设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商品总产量的变化可列式为:

10×(1+X)=20,据此可知X=1,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价值量就不变,所以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0×4=80(万),据此可知C项正确。

易错点6 商品价值量计算有误

提醒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

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1+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1-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1+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1-m%)

注:

可将上述公式概括为: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矫正训练6 (2011·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计算出2011年,在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值量:

132÷(1+20%)=110元;第二步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的年产量:

10万件×(1+10%)=11万件;第三步计算出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110元×11万件=1210万元。

故本题选C项。

易错点7 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的区分认识不清

提醒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矫正训练7 (2012·浙江高考)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

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鸡肉和羊肉是互为替代品,鸡肉供给增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①正确,③错误;同时会造成羊肉需求量减少,羊肉价格下降,②错误,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回忆和调用价格与供求的双向制约关系,并准确把握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易错点8 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提醒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

矫正训练8 近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社会商品、服务价格水平下降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该题易错选B。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易错点9 误认为贷款消费即超前消费

提醒 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应该辩证分析。

如果贷款消费与自己的收入状况相适应,就不属于超前消费。

矫正训练9 如今贷款消费已经成为时尚。

对此有人说: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  )

A.正确。

因为贷款消费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B.正确。

因为贷款消费是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行为

C.错误。

因为与自己收入状况相适应的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D.错误。

因为只有贷款消费才是最佳的消费方式

答案 C

易错点10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食品支出数额的减少

提醒 恩格尔系数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相对量。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额的降低。

恰恰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

矫正训练10 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数据表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单位:

%

37.9

37

36.2

3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金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答案 C

解析 该题易错选B、D。

原因是对恩格尔系数的内涵理解不准确。

恩格尔系数变小,说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的比重减少,这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C项正确。

易错点11 四种消费心理区分不清

提醒 对于不同的消费心理,要作出正确的区分,一是看其表现,二是看其造成的结果或影响。

除了攀比心理不健康外,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要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矫正训练11 在成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成为“抠抠族”和“海囤族”。

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

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 D

解析 针对物价上涨的现实,消费者能够立足自身收入实际进行消费,可见属于求实消费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

易错点12 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不清

提醒 注意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区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四个方面,内涵是不同的。

矫正训练12 (2011·天津高考)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180元,而乘坐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元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

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南京的所有航班。

这种现象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③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致使以往乘飞机出行的人大多改乘动车,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夏秋季航班计划的调整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说法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易错点13 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理解错误

提醒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矫正训练13 2012年1~7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3347.6亿元,应交税费总额12625.7亿元,同比增长13.8%。

在最新发布的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上榜的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达到54户。

上述数据表明(  )

A.公有制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C.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D.央企所交税额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易错选C。

C说法错误,应改成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易错点14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理解错误

提醒 公有制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矫正训练14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有利于(  )

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易错点15 不能准确把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提醒 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但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矫正训练15 针对目前医疗机构举办过程中社会资本进入难、限制多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通知》提出了6条措施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并提出11条优惠措施。

发布这一通知(  )

①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②改善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环境 

③促进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④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不涉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①排除;④表述错误。

易错点16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把握不准

提醒 区分公司的类型

比较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都可以),股东转让出资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矫正训练16 依据下图,请判断该企业类型属于(  )

A.中外合作企业B.股份有限公司

C.个人独资企业D.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的显示内容,因为出资形式有技术、资金、管理等多种要素所以判断出该企业的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

易错点17 对公司经营措施理解不到位

提醒 公司经营成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要注意理解。

矫正训练17 苹果公司的产品一直站在潮流的尖端,从最初的超大容量MP3播放器ipod,到划时代的触屏手机iPhone,再到先声夺人的平板电脑iPad,苹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人带来惊喜。

苹果品牌以其时尚、创新、精致吸引着全球无数粉丝。

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  )

①建立品牌声誉是公司经营的首要目标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③公司的成功经营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④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不断推出新产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经营的知识。

①说法错误,公司经营的首要目标是利润;②正确,肯定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③正确,说明正确经营战略对公司发展的意义;④说法绝对化。

答案选C。

易错点18 对几种不同的择业观念区分不清

提醒 要抓住关键词语区分几种不同的就业观。

凡是强调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的,就属于自主择业观;凡是强调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属于竞争就业观;凡是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就属于职业平等观;凡是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的,就属于多种方式就业观。

矫正训练18 农民工李某先后参加了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李某常说:

“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就是本领,岗位就是舞台,努力就有希望!

”技能就是本领,这启示劳动者要树立(  )

A.自主择业观B.竞争就业观C.职业平等观D.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 B

易错点19 劳动者可以用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醒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合法手段来维护。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矫正训练19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  )

A.应当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B.必须采用合法手段,通过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C.只能通过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身的权益D.可运用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答案 B

解析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仅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不够的,A项排除;向法院起诉只是维权的一种方式,C项排除;D项明显错误。

故选B。

易错点20 利息计算有失误

提醒 灵活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矫正训练20 (2012·上海高考)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

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

叶先生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

A.700元B.712.25元C.350元D.356.13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银行利息的计算。

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第一年利息=10000×3.5%×1=350元。

第二年转存后,利息为10350×3.5%×1=362.25元。

两年取得的利息是350+362.25=712.25元。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易错点21 对股票收益认识错误

提醒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矫正训练21 小明在业余时间学习股票知识,掌握了一些炒股的技术,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将自己的5千元投资变成了7千元,获利丰厚。

小明通过投资(  )

A.获得的收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利润B.既获得了收益,也可以促进资金的融通

C.获得了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D.获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答案 B

易错点22 对债券和股票区分不清

提醒 比较债券与股票

债券

股票

不同点

性质不同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收益权不同 

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高

取得股息和红利

偿还方式不同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偿还本金

不能退本金,只能出卖股票

相同点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矫正训练22 目前购买股票和债券已成为我国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某人从银行购买了20000元国债,与股票相比(  )

A.从性质上看,国债是所有权证书B.从风险上看,国债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方式上看,国债可以还本付息D.从发行主体上看,国债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答案 C

解析 国债是一种债务证书,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A项错误;国债风险比股票小,B错误;国债的发行主体是政府,D项错误。

易错点23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混淆

提醒 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费用

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承担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险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相同点

①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②都是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产、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③都是保险中的一部分;④都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矫正训练23 从家庭理财来看,保险是所有理财工具中最具投资和保险双重功效的防护性产品。

这里的保险(  )

A.是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的B.以解决大多数人的共同需要为目的

C.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D.其保费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

答案 A

解析 B、C、D指的是社会保险。

易错点24 对我国现阶段各种收入分配方式认识不清

提醒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等)。

矫正训练24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760元 17000元B.49760元 20000元C.48800元 20000元D.44260元 3000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收入应该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应该是36000+12800+960=4976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3000+17000=20000元。

答案选B。

易错点25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矫正训练25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

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4万元B.5万元C.6万元D.7万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易错选A。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

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万元。

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4万元这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总共5万元。

易错点26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26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C

易错点27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矫正训练27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A

易错点28 不能准确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提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

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

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制定

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批准

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都通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发展

③在一般条件下,两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矫正训练28 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