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952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110112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1

一、发展基础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

(二)主导产业聚集明显3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3

(四)城乡统筹扎实推进4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

(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6

(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7

(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7

二、面临形势8

(一)发展优势8

(二)制约因素9

(三)面临机遇11

(四)未来展望12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坚持原则与发展目标13

一、指导思想13

二、坚持原则16

三、发展目标17

第三部分发展重点和重大举措19

一、突出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现代产业,建设更加富强的新霸州19

(一)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19

(二)实施推进园区集群扩张工程22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5

(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26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9

(六)建立与京津相协调的规划和产业体系32

二、突出文化引领,倾力打造主题城市,建设更具内涵的新霸州33

(一)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33

(二)加速文化产业开发38

(三)积极构建文化主题城市39

三、突出城乡统筹,持续强化极核功能,建设更加靓丽的新霸州40

(一)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40

(二)建设富有品味的主城区42

(三)建设富有活力的新农村42

(四)打造国际化生活品质城市43

四、突出改善民生,全面促进社会进步,建设更加幸福的新霸州44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44

(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45

(三)健全完善人才事业46

(四)积极推进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47

(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48

(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49

(七)做好安全稳定和社会管理工作49

(八)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50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51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1

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53

(一)加大科技投入53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3

(三)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建设54

三、全方位加强对内对外开放54

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55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55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6

(三)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56

(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57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效能政府57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7

(二)加强基层政府的效能、廉洁建设57

(三)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58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58

(一)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58

(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58

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攻坚时期。

面临国家和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动员和鼓舞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品质霸州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霸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编制,主要内容是在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排部署了发展重点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规模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10.1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240亿元,年均增长14.4%;全部财政收入由7.53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25.6%;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在全省各县(市)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8.8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年均增长17.6%;“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825个,总投资732.6亿元,其中完工项目713个,总投资518.6亿元;共争列省重点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938.2亿元,在全省扩权县(市)中位列前茅;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民营经济单位达到2.7万个,其中,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30家,是“十五”期间的10倍;每万人拥有民营经济单位458个。

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8%上升到“十一五”末的9.8%,提高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末的8.9:

64.4:

26.7调整为5.8:

65.6:

28.6,一产下降3.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9个百分点。

(二)主导产业聚集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市形成了金属压延、金属玻璃家具、塑料加工、机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八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内部又细化成若干相关行业,并以支柱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各链条衔接紧密,竞争优势较强。

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且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

集中在胜芳镇、东段乡、信安镇、堂二里镇的金属压延、制管企业达1000多家,成为金属压延业集中区和北方最大的薄壁管生产基地;集中在胜芳镇的金属玻璃家具制造企业达1400余家,成为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集中在王庄子乡、胜芳镇等地的木材加工企业达500多家;集中在霸州镇和开发区的线缆企业达200多家。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力度强、投入大、速度快、质量高的良好态势。

五年累计修建公路550公里,辖区公路密度达到153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新建和改造变电站18座,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电网供电能力达到114.1万千瓦,是“十五”末的1.49倍;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辖区;天然气管道延伸到13个乡镇(区办);建成了6座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场;引进天津网通,津港园区实现了“一区双网”;完成胜芳泵站重建、龙门口泵站重建、十间房泵站技术改造、高各庄泵站排水涵洞重建、霸州市蓄洪区安全建设二期应急工程,东淀北大堤加固等水利工程,建成了堂二里、信安、胜芳水厂,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明显增强。

(四)城乡统筹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全力打造文化主题城市、环保节能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城市。

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

市区规划区面积达到30.4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8.2%;把胜芳镇区作为东市区,推进新城建设和古镇开发。

城中村和片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建成了“四横三纵”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了一批城市公园和街头游园,建成了市区路灯调控中心和数字化城管中心,我市三年大变样期末验收考评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新民居建设初见成效。

完成了150个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47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

统筹城乡就业格局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逐步实行了城乡统一的失业、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工作重心逐步实现了从过去重城镇轻农村向城乡并重的重大转变。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市共有3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比“十五”时期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乡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了以梅花味精、六必居、路易达孚(霸州)等公司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了周边4万多农户致富。

到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成为省首批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省知识产权优势县,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项目实施绩效明显,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硕果累累,人才战略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0项,省级18项,分别为“十五”期间的5和6倍。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完成了市十八中教学楼新建、市六中十六中合并迁建等20余项重点工程,全市校舍危房改造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全部完成;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取得新成就,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普通高中基本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每千人口床位达到2.68张,每千人口专业卫生人员达到3.14人,分别比“十五”末提高29%和14%,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紧急救护不出乡、大病重病能救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扬芬港中心卫生院、信安中心卫生院和煎茶铺中心卫生院等新建改建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三级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成绩明显。

“十一五”期间是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相继建成了市乒乓球馆、市游泳馆等一批市级体育设施;成功举办了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举重、游泳比赛和中国乒超联赛霸州赛区比赛,开创了霸州体育事业的新辉煌。

(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文化建设呈现基础设施全、品牌亮点多、群众参与广的特点,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2010年,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霸州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十一五”期间,全力打造了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成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图书馆、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荣高堂纪念馆和胜芳古镇等一批精品文化工程,自行车博物馆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字头”博物馆。

开展了农村文化、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精品文化等十大文化品牌建设,成功举办了三届文化艺术节。

打响了“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画展”、“彩色周末”等特色品牌。

引进了国家画院、河北省画院创展基地和国家京剧展演基地。

建成了4个高标准旅游景区,推出了6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看大戏、赏书画、咏诗词、泡温泉、游古镇”已成为寻常百姓的时尚休闲活动。

文化名城建设提升了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使全市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同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末的10756元增加到2010年的22147元,年均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06元增加到7919元,年均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1%,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265个。

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实现政策性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

新改建9所敬老院,全面落实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2200元。

孤儿救助实行集中供养和分级就学模式,全面落实孤儿救助工作的“三个保障”(即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机制。

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分类管理力度,全面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

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建设了廉租住房534套、经济适用住房269套,改善了6个旧小区,改善建筑面积12.9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049户。

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

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31%,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

(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防治,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增至341天;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3%,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9%;提高了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生态保护体系逐步形成。

2009年荣获全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燕赵杯”竞赛金奖,晋级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提前完成任务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动态减排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顺利通过省“双三十”考核验收。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我市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中心位置,主要承接京津两大城市的辐射。

我市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正在建设的津保城际铁路、京九客运专线、廊沧高速公路与现有的京九铁路、津霸铁路、津保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112国道、廊大路形成多个“黄金十字交叉”。

由我市驱车至首都机场1个多小时,至天津机场50分钟。

2、产业优势

一是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园和津港工业园三大园区,各园区产业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完善。

二是品牌效应日益凸现。

“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重点发展终端产品,产品逐渐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中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变。

目前已注册商标13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河北省著名商标32件,市级知名商标57件,2008年和2009年跻身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

三是电子材料、乐器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邦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贝斯克斯乐器有限公司DC系列产品获得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国家电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津港工业园,清华科技园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

3、资源优势

一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胜芳始建于春秋末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古时的胜芳位于东淀北岸,曾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桅竿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商人云集、风景秀美,曾有“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美誉。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一河(胜芳河)、两院(王家大院、张家大院)、三街(中山街、河沿街、胜阳路)、四桥(东桥、西桥、北桥、新桥)、三宗宝(牌坊、戏楼、文昌阁)等古建的修复和人工湿地、大悲禅寺新建等工程,赋予了胜芳独一无二的北方水乡古镇的奇特风韵。

二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

我市温泉资源丰富,历经近两亿年地质层的酝酿而形成,地下水储量达220亿立方米,出水温度为70~94℃。

温泉水质呈弱碱性,富含锌、碘、偏硅酸、偏硼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神仙水”、“美人汤”之美誉。

2007年,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我市为全国第八个温泉之乡。

三是拥有京津成熟的消费市场资源。

我市毗邻京津,位于京津一小时经济圈交叉地带,这是京津高端消费人群活动区,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均较高,这为我市发展温泉度假、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和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支撑能力不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尤其是物流仓储、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对第二产业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撑。

第二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增值能力不强,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仍处于全球和国内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市情条件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城镇化未能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水平始终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3、战略投资者引进不足

我市发展长期以内源性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主导产业的发展80%以上依靠民营经济,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占国内外市场份额较大的战略投资者。

4、与京津对接依然存在诸多障碍

由于行政级别差异以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我市与京津对接在政策、信息、交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均存在很多障碍,直接影响了我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为京津提供配套服务。

5、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增强

高耗能产业在我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容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强。

6、资源要素的制约日益凸现

从目前看,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企业产品量的扩张和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来支撑,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上没有任何优势。

我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较强,仅通过申报省重点建设项目获批的用地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三)面临机遇

1、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

随着“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京津廊三地之间的“交往距离”进一步缩小,人流、物流、信息流日益频繁,地区间联系将更为密切,“两小时、一小时经济圈”将被“半小时经济圈”取代,京津及周边地区“同城化”的概念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作为与北京、天津距离都较近的城市,我市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

我市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在城镇化建设、新民居建设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享受土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政策。

这对我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园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在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和新民居建设为抓手,集约使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市城镇化率已达到50%以上,“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和城镇化建设的黄金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动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工业聚集区建设启动

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优先配置土地资源、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允许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实施差别政策引导、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创新能力建设、简化环境评价程序等多项扶持措施。

我市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园和津港工业园正在积极争列省级工业聚集区,争列成功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调整。

(四)未来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加速实现“百亿霸州”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进入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开始战略性调整,世界各国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振兴,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发展新潮流。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多地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内需拉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从区域看,随着京津冀城市群规划即将出台、环首都战略的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将进入更加开放、加速融合的阶段。

承接“十一五”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五年,我市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进入一个量质并举的快速发展期:

一是转型发展的攻坚期。

面对更加严峻的资源环境制约和社会管理压力,我市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缺乏、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尤其要以产业的率先转型,支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区域竞争的关键期。

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名城效应的催化下,经济文化一体化将成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区域竞争的新引擎,我市的空间优势、人文优势和环境优势将更加突出,承载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和吸纳高端要素的能级将大幅提升,形成高端产业、品质城市、文化生态“金三边”协同配套的竞争优势。

三是融入京津的加速期。

京津冀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省委、省政府也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定为全省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我市正处于京津最佳拓展方向,随着廊沧高速即将贯通、大广高速全线通车、津保高铁破土动工,将进一步加快我市融入京津一体化进程,“四横四纵”的交通优势将在京津冀城市群更加显化,对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发展要素、提升发展水平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

四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期。

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速推进,我市进入了考量内在生活品质和扩大开放需求的关键阶段。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成为全市人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活品质城市势在必行。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坚持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霸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廊坊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为主题,围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与高效都市农业为“两翼”的现代产业定位和国际化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品牌文化支撑、民营经济升级、园区集群扩张四项重点工程,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品质霸州。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动摇,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含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打折,注重改善生态环境不懈怠,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更大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更加自觉、实践更加丰富,切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

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是关乎霸州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为主导向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并行发展转变,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由环境保护为主向全面建设生态系统转变,打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推动发展由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民生转变,打造社会全面发展新优势。

“一体两翼”产业体系是霸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体”就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两翼”就是以休闲业、会展业、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面向京津、规模经营的高效都市农业。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温泉休闲、康体养生、文化博览、乡村旅游、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等产业;高效都市农业要面向京津消费市场,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型、观光旅游型、精品高效型和特色种养型的高度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项目。

国际化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是把霸州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商务文化名城。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遵循国际化城市组团规律,在更高层次上与京津接轨。

以清新生态、精致空间、人性管理、幸福宜居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质量,以民生需求强化社会保障,以统筹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成凸显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国际化生活品质城市。

城乡统筹发展、品牌文化支撑、民营经济升级、园区集群扩张四大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就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品牌文化支撑工程,就是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先进文化和特色文化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