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897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侦查策略 完结版概要.docx

侦查策略完结版概要

第一章侦查策略概述

一、侦查策略的概念

(一)策略的词源考察

1、“策”

2、“略”

策略主要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二)什么是侦查策略

目前,“侦查策略”尚无定论,代表性的有3种

(三)怎样正确理解侦查策略

1、实施主体

2、对象

3、本质----一种灵活有效的方法

4、解决的问题

二、侦查策略与几个相关概念

(一)侦查策略与侦查措施

A、什么是侦查措施呢?

侦查措施是刑事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

B、联系

(1)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运筹和实施的基础

(2)侦查措施是侦查策略的外化和体现

(3)侦查措施的有效运用取决于侦查策略

二者互为依存,常被人们合称为侦查策略措施

C、区别

(二)侦查策略与军事谋略

联系:

(1)同属于抗争谋略

(2)运筹原理、方法上都有共同点

军事谋略是侦查策略的重要来源之一

区别:

(1)主体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3)道德法律的要求不同。

侦查谋略不能照搬军事谋略。

三、侦查策略的合法性

(1)侦查策略的适用对象是与刑事案件有关的人、事、物。

(2)侦查策略的实施必须遵守程序法。

(3)侦查策略的实施还需要遵循有关侦查职能部门制定的侦查法规。

四、我国侦查策略措施体系

第一种体系划分

公开侦查措施

秘密侦查措施

综合性侦查措施:

并案侦查、专项斗争、侦查协作等

第二种体系划分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策略措施

刑事诉讼法规定以外的侦查策略措施

----常规措施

----内线侦查措施

-----外线侦查措施

----技术侦查措施

五、侦查策略的来源

(一)军事策略思想

1、中国古代的兵法中的军事策略

人类的策略经历了本能谋略——单向谋略——抗争谋划略的三个发展阶段。

2、毛泽东的军事策略思想和肃反策略思想

(二)侦查实践经验

1、中国古代执法办案的经验;

(1)古代侦查讯问的很多经验都体现了现代讯问策略思想

西周“五听”(辞、色、耳、气、目)----察顔观色。

秦朝《封诊式》讯问的成败标准——“利用矛盾,反复讯问”。

汉朝“钩距”讯问法——迂回渐进,由浅入深

宋代“情迹结合”----口供与物证印证

(2)秘密侦查手段的运用

耳目侦查、跟踪侦查、监视侦查、狱内侦查、化装侦查为代表的秘密侦查方法自汉之后运用就十分普遍

(3)古代的代表著作

2、现代侦查实践工作经验;

3、不断发展的侦查实践不断催生新的侦查策略的产生,又是检验侦查策略的土壤。

(三)科学原理和方法

五、侦查策略具体运用技巧

(一)暗示

(二)示形

(三)假痴不癫

(四)出其不意

(五)用间

(六)励气

第二章调查访问

一、调查访问的概念

1、界定

调查访问,或调查询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向有关人员和知情群众了解、查证与案件有关问题的一项专门活动。

(1)主体

(2)目的

(3)对象

(4)性质:

法定侦查措施

1、对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友

2、案件中的知情人和目击者

3、案件揭发检举人;

4、案件发生单位和地区的负责人、积极分子;

5、案件有关问题的专业人员;

6、案件的嫌疑对象

以上对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备法律资格

二、调查访问的法律要求(合法性)

1、主体只能是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

2、原则上应当个别进行

3、地点

4、严禁使用非法方法、无强制权

5、作证告知

6、保守秘密

7、询问未成年人、聋哑人

8、保证证人及近亲属的安全

9、笔录制作要符合有关规定(样本)

10、证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

三、对调查对象的法律要求

1、法律资格的有关规定

2、证人的义务

(1)准时接受调查

(2)如实作证

3、涉及国家机密时的作证要求

4、证人的权利

(四)调查访问同其它侦查措施的关系

是其他侦查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是其他侦查措施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印证其他侦查措施结论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三、调查访问内容

(一)一般内容

一是案件发生前后的情况

二事件性质

三是犯罪事实情况

四是犯罪人与有关人、事、物的关系。

(二)不同对象访问内容的重点不同

1、对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友

2、案件中的知情人和目击者

3、发案地区的保卫干部、民警、治安积极分子

4、有关专业人员

5、案件的嫌疑人

四、调查访问的方式

(一)正面调查访问(公开调查)

具体方式有:

1、广泛走访群众

2、集体座谈

3、个别询问

4、传唤

(二)侧面调查访问(秘密调查)

1、借用职务身份访问法

2、委托他人访问法

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

五、发现调查访问对象

(一)发现、寻找调查访问对象的主要依据

1、现场涉及的社区范围

2、被害人、事主及其亲属和其它社会关系

3、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的来源及去向

4、案件已经掌握的线索

5、证人提供的相关情况

6、犯罪嫌疑人的其亲属和其它社会关系

7、其它相关线索

(二)发现调查访问对象的一般策略方法

现场勘查阶段主要有三种方法

侦查的其它阶段

(1)由人找人法

(2)由事找人法

(3)由物找人法

(4)信息反馈法

(5)需要推导法

(6)委托法

六、调查访问时空选择

(一)调查访问时间选择

考虑的主要因素:

调查对象个人情况、地点、时间长短、工作进程(价值优先)、保密需要

具体操作要点(3)、注意事项

(二)调查访问地点选择

选择的依据。

具体操作要点(3)

工作单位(基层组织所在地)、侦查机关所在地、住所、其他场所(社交场所、公共场所、抢救的场所)、调查对象坚持但情况不明的场所

秘密调查对时间、地点的考虑

七、实施调查访问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案情

通过阅卷,明确需要查明的问题、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重点

(二)掌握与调查对象有关情况

1、调查对象的情况

2、了解情况的途径

3、分析把握调查对象的基本特点

(三)制订调查计划(提纲)

(四)做好物质条件保障

(五)约见

制订调查计划(提纲)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简要案情、调查访问的目的、调查访问的范围和重点及顺序、调查访问对象情况及特点)

2、调查访问主体力量的配置

3、调查访问方式的确定

4、调查访问时空的选择

5、实施调查访问的具体策略方法

6、注意事项。

八、正式访问的步骤、方法

1、侦查人员要表现出良好的自身素质,争取对方的第一印象,创造良好的开局。

外在形象(包括着装)、态度亲切和善意、内在品质、尊重对方人格

2、主动进行语言沟通,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

(1)寻找合适话题,打破陌生、紧张、拘束感。

(2)说明来意,宣讲法律政策,消除不安和顾虑。

(3)结合案件情况提高作证的兴趣和热情。

3、伺机提问,转入正题

(1)忌操之过急、突然,把握好用语、态度

(2)提问的问题设计和编排

(3)提问的方式(现场勘查教材P97)

4、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陈述

忌多个问题同时提出、忌随意打断对方、忌流露异样表情、忌忽视对方情绪动作变化

5、解决陈述停顿的方法

6、对可疑情节补充提问或进行诘问

(1)补充提问的目的

(2)补充提问涉及的主要问题及内容

7、推进回忆的方法

8、进一步消除妨碍实质访问的障碍

(1)成见和偏见

(2)畏惧害怕

(3)愤怒

(4)敌视

(5)报复

(6)明哲保身

(7)记忆障碍:

感知——记忆——再现——陈述

(8)担心暴露个人隐私

总体思路:

心理疏导、心理激发、心理暗示

(1)政策法制教育

(2)搞好证人保护

(3)迂回提问,促其矛盾暴露,揭露矛盾

(4)设法把证人与案件联系起来

(5)利用证人的违法行为,通过宣讲法律义务,向证人暗示拒绝作证的利害关系

(6)利用其顾全名誉和经济利益的心理促其作证

(7)推进回忆,消除记忆障碍

九、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1、把握好每一次访问时间的长短,注意防止疲劳

2、交谈中的注意事项

3、访问结束时应注意的方面

十、有效地固定证据(转第7张幻灯片)

特殊对象的调查访问策略

(一)受害人(被害人、事主),受害人的亲友——间接受害人

(二)受审查人(怀疑的犯罪嫌疑人)

(三)未成年人

(四)聋哑人

(五)盲人

如何作好笔录?

制作方式:

问答式、追记式、本人书写式

主要内容:

开头、告知、问答、意见、签名

制作要求:

不失愿意、不留空行、可以补充修改、可以记录动作表情、表明意见、骑缝。

关于录音

1、基本条件

2、录音的优势

3、遵循的规则

十、调查访问材料的审查评断

(一)评断调查访问材料的一般方法

1、逻辑分析法

2、对比分析法

3、补充询问法

4、调查印证法

5、实验鉴定法

(二)审查评断调查访问材料的主要内容

1、证人方面

(1)来源

(2)访问过程对象的态度及动机

(3)访问对象与案件及本案当事人的关系

(4)材料内容同客观规律、客观事实有无矛盾,材料内容本身有无矛盾,多个对象材料有无矛盾,材料与其他材料是否一致

(5)被调查对象的品格修养及一贯表现。

2、取证方面

(1)侦查人员的取证倾向

(2)侦查人员的取证手段

(3)取证环境

《《《《《

本章思考题:

1、侦查工作中群众工作的难点和出路?

2、询问证人、被害人法律规定的完善?

3、如何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4、侦查证人拒证僵局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5、录音的证据效力?

6、如何判断错误证言和虚假证言?

发现后又要采取什么策略方法突破?

7、调查访问的有效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8、论述调查访问的策略方法。

9、案例分析:

一、搜查概述

(一)概念

搜查是侦查人员为了发现侦查线索,搜查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犯嫌人以及可以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人的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搜索检查的一项侦查措施。

主体

对象:

犯嫌人、隐藏犯罪证据人、场所等

目的

(二)搜查的时机

1、在拘留逮捕犯嫌人的同时,对犯嫌人的人身物品、住处或其它有关地方进行搜查;

2、在侦查过程的某一阶段,认为有搜查的必要,经领导批准也可以搜查;

3、在预审过程中,犯嫌人供出隐藏赃物或其他罪证的场所也可进行搜查;

4、通过秘密侦查手段,发现重要罪证时,应迅速进行搜查,转为公开搜查。

5、对现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应立即进行搜查。

(三)法律依据及规定

1、宪法规定

2、刑事诉讼法规定

3、刑法规定

4、人民警察法及侦查部门规定

(四)法律程序要求

1、主体:

不得少于2人

2、批准机关:

县以上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负责人签发的《搜查证》

3、见证:

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见证人在场

4、搜查女性

5、笔录制作及扣押

(六)分类

1、按实施方式分

(1)公开搜查:

包括有证和无证搜查

(2)秘密搜查

(3)二者区别

2、按照依据分

(1)有证搜查

(2)无证搜查(紧急情况P173)

3、按照对象分

(1)人身搜查

(2)室内搜查

(3)露天场所搜查

二、搜查前的准备

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一)了解有关案情,明确搜查目的

(二)了解被搜查对象及周围环境情况

了解方式:

阅卷、调查访问、实地踏勘(秘密)、讯问

(三)组织搜查力量,制定搜查方案(P174)

(四)确保搜查的物质保证

(五)办好法律手续,邀请见证人

《呈请报告书》-《搜查证》《拘留》《逮捕证》》》》》》

搜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搜查的目的

目标

时间

范围、路线、顺序、重点

参加人员及分工

警戒力量布置

对紧急情况的处置

注意事项等《《《《

物质保证包括:

搜查文书

交通工具\枪支警械、警戒器材

开门开锁工具

摄像照相工具

照明工具

勘查探测工具

提取工具

包装器材

有时甚至还需要警犬《《《《《

三、人身搜查策略方法

(一)人身搜查对象及其心理特征

1、两种对象:

一是对被拘捕人的人身;

二是对可能携带有犯罪证据、管制刀具、毒品等的人身

2、心理特征

(1)有一种强制的抵触反感情绪,随时可能爆发

(2)精神高度紧张,寻找反抗逃跑机会

(3)注意力集中在其关注的东西上

(二)人身搜查的时机

拘传

留置盘查

扭送现行

追堵抓获

拘留

逮捕

(三)人身搜查的目标

一是解除武装

二是发现危险品,防止出现意外

三是发现犯罪工具、赃物等证据

四是发现身上是否遗留有伤痕、血迹、精斑和其它痕迹,为侦查提供线索。

五是发现违禁品

(四)人身搜查的力量配置与人员分工

至少应有2人以上进行

一人执行搜查

其余人员负责警戒或监视,防止行凶、自杀或脱逃

多人警戒要注意枪支的方向

(五)具体步骤方法

1、命令对象保持一定的姿势

立式、跪式、趴式

2、初步搜查,解除武装

搜查人员上前,站其左侧,用右脚顶其左脚跟,由上至下、由前至后、由外至内,摸、拍、打

3、详细搜查及人体检查

4、检查随身携带物品》》》》》

顺序:

由上至下、由前至后、由外至内进行。

重点:

臂下两腋,前后胸,腰间,档部,内外衣袋。

方法:

挤压触摸。

人体检查的内容:

一是衣着和装饰品:

1、密切注意可疑的斑痕、特别的浆洗痕迹,为此,可以令其脱下衣裤、鞋袜,找寻血迹、精班等。

2、密切注意特殊的缝补痕迹、扣栓物的情况

3、注意衣着与当地的习惯、时令以及被搜查人的情况是否吻合。

二是头发、口腔、耳孔、腋下、体腔等身体的隐藏部位。

三包扎处。

《《《《《

(六)注意事项

1、必须全面细致

2、对被搜查人进行全方面绝对控制

3、尽量避开群众围观防止同伙打劫

4、对搜查出的凶器和物品要妥善保管

5、注意被搜查对象的反侦查。

(演示110新建查缉视屏)

请同学按照教授内容演示人身搜查

四、公开场所搜查的策略方法

(一)室内搜查步骤

1、初步行动,作好准备

2、确定搜查顺序

查看整个现场的情况,确定顺序和重点,通常采取定位分层分区分工法

3、进入室内,按序搜查,注意搜查重点部位

(1)地板

(2)墙壁

(3)家俱和日常用品》》》》》

(1)了解案情,制定方案。

(2)通知搜查对象及其家属和见证人到场。

(3)封锁控制搜查现场。

流动或固定监视梢。

(4)出示法律手续《搜查证》,责令在上面签字或注明。

(5)表明身份,让被搜查人或者家属主动交出赃物罪证或者指出存放处所

(二)室内搜查常用策略

1、发现物品可能隐藏处所的策略

(1)心理换位法——换位思维\模拟思维

(2)发现反常。

(3)政策攻心

(4)观察表情反应

2、在搜查中发现与案件有关物品的策略

(1)物品的存在同被搜查人的身份是否相符

(2)物品的存放、摆设是否合常规,是否合理

(3)被搜查人对该物品的解释是否可信

(4)被搜查人及其家属对物品的解释是否一致

(5)可疑物品与案件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二)露天场所搜查

1、做好对露天场所的调查工作

2、确定搜查范围,做好准备

警力、警犬、群众协助、照明、探测器

3、搜查中关注的重点

〔1〕新土痕迹。

〔2〕地面物品的翻转移动。

〔3〕地表植物的生长情况。

〔4〕地面标志物。

[5]动物痕迹

五、密搜密取的策略方法

(一)目的

1、发现或获取犯罪证据

2、密取比对检验的样本资料

3、确定可疑犯罪现场

4、密取某些物品供辨认使用

(二)总体要求

1、安全可靠

——严格审批,严格控制使用

——精心组织指挥

——分工严密

——时机恰当

——保护措施周密,应急方案

2、绝对保密

——严格控制知情范围

——干净利落,绝对不露破绽

——绝不惊动侦查对象及其家属

(三)主要方式

1、秘密入室

2、借口入室

(1)利用公用事业单位身份入室观察

(2)干部串户、调查或检查消防等为借口

(3)通过安检措施公开检查

3、其他方式(主要是密取)

(1)借用法

(2)索取法

(3)设套法

(4)利用特情》》》》》》

(1)调出侦查对象及其家人

(2)充分准备:

开锁人员,提取物品

(3)必须按照开锁——搜查——提取——还原四个步骤进行

(4)外围警戒:

想办法在较大范围内绝不惊动无关人员的情况下将其暂时远离。

(5)接应人员

(6)掩护措施

《《《《《《

(四)秘密搜查注意事项

1、保持原状

2、突出重点

3、搜查中发现物证,一般不应提取原物。

4、搜查中应避免损坏物品,或将自己的物品留在现场。

5、迅速实施。

6、秘密搜查的结果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秘密搜查报告归入侦查案卷备查。

六、搜查文书

(一)呈请搜查报告书

简要案情

被搜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嫌疑依据

实施搜查的理由

实施搜查的方法:

时间、地点、范围;主要目的;组织指挥人员、参加人员及具体分工;顺序及重点;注意事项。

(二)搜查证(XX公安局搜查证)

(三)搜查笔录(及时当场制作)

(四)扣押物品清单(略)》》》》》》》

七、扣押

是侦查机关依法向持有人强制提取、留置同案件有关的物品或文件的侦查措施。

(一)扣押的具体范围

(1)搜查中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

(2)被搜查人主动交出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

(3)违禁品或可能与案件有关的大量现金

(4)其他物品(人身搜查)

(二)法律规定及要求

(1)决定权。

有关机关负责人批准。

勘查和搜查时,由现场负责人决定。

(2)执行权。

由两名以上侦查员进行。

(3)对象。

只限于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具有证据意义的物品和文件。

但是,如果是违禁品,应当收缴。

对于邮件、电报需要扣押的,经过批准后,通知有关部门送交扣押。

经过查证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3日内解除。

(4)方式。

当场开列扣押清单一式三份,一份交持有人,一份保管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三)对扣物品的处理

(1)对于扣押的不便搬运的在型物品

(2)对武器弹药等危险品

(3)对于机密文件资料

(4)对于淫秽物品

(5)对可疑物品,暂予扣押

(6)对于易损坏、易烂不易保存的

(7)对扣押财物及孳息:

——受害人的合法财产及孳息

——对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

——对作证据的实物

(四)扣押记录——扣押物品清单

(1)数量大写、特征准确

(2)一项一格,中间不留空

(3)签名、捺印

八、我国搜查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搜查的启动

1、启动理由:

限定在必要限度内

2、启动程序:

审查——司法令状主义

(二)搜查的实施

1、时间限制

2、人身搜查规定细化

3、限制搜查实施次数

(三)搜查的救济

1、非法证据排除

2、国家赔偿制度

3、对非法搜查官员进行实体制裁

本章思考题

本章思考题

1、如果完善我国的搜查程序?

2、人身搜查中应当特别注意哪些环节?

3、我国搜查程序与国外搜查程序比较?

4、公开搜查与秘密搜查的比较?

5、扣押有哪些法律规定?

第四章侦查实验

一、侦查实验的概述

(一)侦查实验的概念

侦查实验进为确定对案件有意义的某一事件或现象是否存在,或者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参照事件原有条件将该事件或现象加以再现的一种侦查措施。

(二)侦查实验的目的

1、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听到或者看到某种现象。

2、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完成某一行为。

3、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现象。

4、确定在某种条件下某种行为和某种痕迹能够吻合一致

5、确定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某种工具可能或者不可能留下某种痕迹。

二、侦查实验的基本规则

(一)条件一致规则

1、必须考虑犯罪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对实验条件的影响

2、事件发生的原地进行

3、实验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一致

4、实验自然条件与事件发生自然条件相同

5、尽可能使用事件中原有的物品或者工具

(二)同一情况的实验应当反复多次进行

(三)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主体、法律手续、见证、禁止行为

三、侦查实验的步骤方法

(一)侦查实验的准备

(二)侦查实验的实施

(三)制作侦查实验记录:

笔录、照相、绘图、录像

侦查实验笔录内容:

1、前言:

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简要案情、实验目的

2、叙事:

实验过程及结论

3、结尾:

结束时间,参加人员签章。

1、批准程序

2、了解案情,明确实验目的任务。

3、确定实验的时间、地点。

4、确定参加实验的人员

5、实验的工具器材

6、制定实验方案

《《《《《

1、实验的具体内容是否需要告诉操作人

2、独立实验

3、注意犯罪嫌疑人参加时安全及心理

四、侦查实验结果的评断

(一)侦查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评断

1、方法步骤是否正确、科学。

2、是否按照规则进行。

3、参加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专业素质。

4、反复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二)侦查实验结果的运用

1、肯定结果的运用

2、否定结论的运用

思考题:

1、侦查实验的目的有哪些?

2、侦查实验应遵循哪些规则?

3、如何组织实施候机实施?

4、如何评断侦查实验结果?

5、侦查实验的相似条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五章侦查辨认

一、侦查辨认概述

(一)概念

侦查辨认是指辨认人利用感知、记忆能力辨别确认犯罪嫌疑人、不知名尸体以及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场所的一种发现证据线索和采集证据的方式。

辨认人:

证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

辨认对象:

犯罪嫌疑人、不知名尸体、物品、场所。

辨认机理:

感知——记忆——再现

(二)辨认的性质: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同一认定。

1、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2、两者实施的主体不同。

3、认定方法不同。

4、行为结果的证据形式不同。

(三)功能

1、确认人的身份及有关情况

2、确认物品特征及其与案件的关系

3、确认一定的场所与案件的关系

(四)分类

1、根据辨认对象分:

人的辨认、物品辨认、尸体辨认和场所辨认。

2、根据辨认的方式分:

公开辨认和秘密辨认。

3、根据辨认主体分:

证人辨认、被害人辨认和嫌疑人辨认。

4、根据辨认对象的状态分:

静态辨认、动态辨认

5、根据辨认的依据分:

外貌(衣饰)、声音、动作习惯……

6、根据辨认方法分:

辨认有直接辨认和间接辨认。

7、根据辨认的目的分:

认定辨认和寻查辨认。

8、依据辨认时有无陪衬对象分:

陪衬辨认和无陪衬辨认。

9、根据辨认载体:

人、照片、录相资料辨认

(五)辨认的基本条件

〔1〕辨认对象必须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

〔2〕辨认人必须在过去某个时间见过辨认的客体。

〔3〕辨认人必须能够识别客体。

〔4〕辨认人必须对客体的反映形象有记忆。

二、辨认规则

1、辨前询问规则。

2、分别辨认规则(个别辨认、单独辨认)

一是多人辨认同一对象

二是一人辨认多个对象

3、混杂辩认规则(陪衬辨认)

混杂相似性

数量要求

4、自由辨认规则(禁止引诱和暗示规则、自主辨认、客观辨认)

》》》》》

自由辨认要求

一是辨认前不要让辨认人看到辨认对象;

二是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和诱导,更不能指认。

三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

四是不能让被辨认人对辨认人有任何觉察。

五是侦查人员只是主持者和组织者。

》》》》》

三、辨认前的准备

1、向辨认人了解有关情况

(1)辨认人掌握了哪些特征、能否据此展开辨认

(2)辨认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感知的(包括自然、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