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137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九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函数的图象_九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象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

对已恬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函数?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坐标平面内,什么叫点的横坐标?

什么叫点的纵坐标?

4.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请用记号表示A(3,5).

5.请在坐标平面内画出A点。

6.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

反过来,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

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叫做什么对应?

(答:

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二)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知道,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为自变量时,y是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对应关系,我们还可通知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图象的方法来表示。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列表。

(写出自变量x与函数值的对应表)先确定x的若干个值,然后填入相应的y值。

函数式y=2x+1

自变量x

-2

-1

0

1

2

函数值y

-3

-1

1

3

5

(这种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第二步:

描点,对于表中的每一组对应值,以x值作为点的横坐标,以对应的y值作为点的纵坐标,便可画出一个点。

也就是由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第三步    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相邻两点用线段连结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函数式y=2x+1的图象。

图13-24

例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式的图象:

(1)y=-3x;

(2)y=-3x+2;(3)y=-3x-3

分析:

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步操作。

解:

函数式

(1)y=-3x

自变量x

-2

-1

0

1

2

函数y

6

3

0

-3

-6

 

函数

(2)y=-3x+2

自变量x

-2

-1

0

1

2

函数y

8

5

2

-1

-4

 

 

 

函数(3)y=-3x-3

自变量x

-2

-1

0

1

2

函数y

3

0

-3

-6

-9

它们的图象分别是图13-25中的

(1)

(2)(3)。

例2    某化工厂1月到12月生产某种产品的统计资料如下:

X/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产品吨数

2

3

3

4

5

6

6

6

5

4

5

7

(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月份数作为点的横坐标,以该月的产值作为点的纵坐标画邮对应的点。

把12个点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2)按照月份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每两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解读图象:

从图说出几月到几月产量是上升的、下降的或不升不降的。

(4)如果从3月到6月的产量是持逐平稳增长的,请在图上查询4月15日的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解:

(1),

(2)见图13-26

(3)产量上升:

1月到2月;3月,4月,5月,6月逐月上升;10月,11月,12月逐月上升。

产量下降:

8月到9月,9月到10月。

产量不升不降:

2月到3月;6月到7月,7月到8月。

(4)过x轴上的4.5处作y轴的平行线,与图象交于点A,则点A的纵坐标约4.5,所以4月15日的产量约为4.5吨。

(三)课堂练习

已知函数式y=-2x。

用列表(x取-2,-1,2,1,2),描点,连线的程序,画出它的图象。

(四)小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1.解析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关系。

2.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关系。

3.图象法——把自变量x作为点的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作为点的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

用图象来表示函数y与自变量x对应关系。

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

简单明了。

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

缺点:

在求对应值时,有时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

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

缺点:

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

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

缺点:

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函数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要根据不同问题与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数学或其他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有时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由已知的函数解析式,列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格,再画出它的图象。

(五)作业

1.在图13-27中,不能表示函数关系的图形有()

(A)(a),(b),(c) (B)(b),(c),(d)(C)(b),(c),(e)  (D)(b),(d),(e)

 

 

 

 

 

2.函数y=的图象是图13-28中的( )

 

 

 

 

 

3.矩形的周长是12cm,设矩形的宽为x(cm),面积为y(cm2).

(1)            以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在关系式后面注明x的取值范围;

(2)            列表、描点、连线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4.

(1)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

Y=-x+2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出的函数图象上:

(-2,2), (-,2),   (-1,3),(,1)

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4x-1;

(2)y=4x+1

6.图13-29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各是多少;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3)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7.画出函断y=x2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8.画出函数y=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X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y

 

 

 

 

 

 

 

 

 

 

 

 

 

作业的答案或提示

1.             选(C),因为对应于x的一个值的y值不是唯一的。

2.             选(D)当x=-x,所以y===-1,当x>0时,=x,所以y===1

3.

(1)y=x(6-x)其中0

(2)

 

X

0

1

2

3

4

5

6

y

0

5

8

9

8

5

0

 

 

4.

 

Y=-x+2

x

-4

-3

-2

-1

0

1

2

3

4

y

3

3

2

2

2

1

1

1

经过检验,点(-,2)及点(,1)在所画的函数图象上。

 

 

5.

Y=4x-1

X

-2

-1

0

1

2

y

-9

-5

-1

3

7

 

Y=4x+1

x

-2

-1

0

1

2

y

-7

-3

1

5

9

 

 

 

6.

(1)8时约5℃,20时约10℃。

(2)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2℃。

(3)14时气温最高,4时气温最低。

 

 

 

 

7.

Y=x2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4

2.25

1

0.25

0

0.25

1

2.25

4

 

 

8.

Y=

X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y

-1

-

-

-2

-3

-6

 

6

3

2

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的坐标(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不同的坐标与不同的点一一对应;函数关系与动点轨迹一一对应,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通过解读图象,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这种“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会画函数图象,并会解读图象,即会从图象了解到抽象的数量关系。

为此,先在复习旧课时,着重提问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接着在新课开始时介绍了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3.教学设计中的例3,既训练学生从已数据画图象,又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解读图象、在图象上估计某日产量的能力,对函数图象功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小结中,介绍了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对函数概念的透彻理解。

5.作业中的第1-3题,对训练函数图象很有帮助。

第1题,目的要说明,对于x的一个值,y必须是唯一的值与之对应,而(b)(c)(e)都是对于x一个值,y有不止一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本题还训练解读图形的能力。

第2题,训练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去掉绝对值符号时,必须分x≥0与x第3题,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函数问题时应具备的基本功。

 

数的开方复习

(二)目的要求:

本课着重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熟悉有关数的开方与实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

通过数的开方与实数的运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这堂复习课,主要是在上一课对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一些例题,从而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解:

(1)±=±=±7 ;

(2)-+=0.5-2×1.2+10-4=0.5-2.4+0.0001=-1.8999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2)分析:

要求满足的x,可以象解一元一次方程那样,先将等式适当变形,得出x的表示式,然后通过开平方求出x的值。

解:

(1)∵           ∴           ∴           ∴     

(2)∵         ∴         ∴例3 

(1)要造一个面积为30米2圆形花坛,它的半径应是多少(取3.14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要造一个高与底面圆直径相等的圆柱形容器,并使它的容积为5米。

这个容器的底面圆半径应是多少(π取3.14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

(1)设圆形花坛的半径为x米,根据题意得:

         πx2=30        即3.14x2=30          x2≈ 9.55          x=3.090≈3.1 (米)答:

圆形花坛的半径应为3.1米。

(2)设这个容器的底面圆半径为x米,根据题意得:

      πx2×2x=5           3.14×2x3 =5             x3≈0.796           x=0.9268≈0.93答:

这个容器的底面圆半径应为0.93米。

例4计算:

+-|3.14-| (精确到0.01)解:

+-|3.14-|=0.125+2.080-|3.14-3.175|=0.125+2.080-0.035=2.170=2.17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60页习题A组6、7、8同步精练复习 

(二)。

第一课时圆周角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

  答: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

  2、引题圆周角: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

  定义:

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概念辨析:

  教材P93中1题:

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

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

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

  

(二)圆周角的定理

  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

  问题:

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

  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

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应的圆心角的关系:

(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

  证明:

(圆心在圆周角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

作出过C的直径(略)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

  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说明:

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分成三种情况.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

  (三)定理的应用

  1、例题:

如图  OA、OB、OC都是圆O的半径,∠AOB=2∠BOC.

  求证:

∠ACB=2∠BAC

  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得,教师规范推理过程.

  

  说明:

①推理要严密;②符号“”应用要严格,教师要讲清.

  2、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2)一条弦分圆为1:

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说明: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

  (四)总结

  知识:

(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

(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

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

  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五)作业教材P100中习题A组6,7,8

第二、三课时圆周角(二、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并会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添加辅助线的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三个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

画一个圆,以B、C为弧的端点能画多少个圆周角?

它们有什么关系?

  问题2:

在⊙O中,若=,能否得到∠C=∠G呢?

根据什么?

反过来,若土∠C=∠G,是否得到=呢?

  

(二)分析、研究、交流、归纳

  让学生分析、研究,并充分交流.

  注意:

①问题解决,只要构造圆心角进行过渡即可;②若=,则∠C=∠G;但反之不成立.

  老师组织学生归纳: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重视:

同弧说明是“同一个圆”;等弧说明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问题:

“同弧”能否改成“同弦”呢?

同弦所对的圆周角一定相等吗?

(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知识)

  问题3:

(1)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是什么样的角?

  

(2)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90°,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什么样的角?

  学生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得推论2: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直径.

  指出:

这个推论是圆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为在圆中确定直角、成垂直关系创造了条件,要熟练掌握.

  启发学生根据推论2推出推论3:

  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

  指出:

推论3是下面定理的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应用、反思

  例1、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

AB·AC=AE·AD.

  对A层同学,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其他层次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交流:

①分析解题思路;②作辅助线的方法;③解题推理过程(要规范).

  解(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此题还有其它证法吗?

(2)比较以上证法的优缺点.

  指出:

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以便利用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

  变式练习1:

如图,△ABC内接于⊙O,∠1=∠2.

  求证:

AB·AC=AE·AD.

  变式练习2:

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弦AE平分

∠BAC交BC于D.

  求证:

AB·AC=AE·AD.

  指出:

这组题目比较典型,圆和相似三角形有密切联系,证明圆中某些线段成比例,常常需要找出或通过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

  例2:

如图,已知在⊙O中,直径AB为10厘米,弦AC为6厘米,∠ACB的平分线交⊙O于D;

  求BC,AD和BD的长.

  解:

(略)

  说明:

充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解直角三角形.

  练习:

教材P96中1、2

  (四)小结(指导学生共同小结)

  知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这三个推论各具特色,作用各异,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应熟练掌握.

  能力:

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或构成相似三角形,这种基本技能技巧一定要掌握.

  (五)作业

  教材P100.习题A组9、10、12、13、14题;另外A层同学做P102B组3,4题.

探究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但当角的顶点在圆外(如图①称圆外角)或在圆内(如图②称圆内角),它的度数又和什么有关呢?

请探究.

  提示:

(1)连结BC,可得∠E=(的度数—的度数)

  

(2)延长AE、CE分别交圆于B、D,则∠B=的度数,

  ∠C=的度数,

  ∴∠AEC=∠B+∠C=(的度数+的度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难点:

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3.疑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

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

 

 生:

平均每人 千克 

师:

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生:

不能 

  师:

哪怎么分 

  生:

取近似值 

  师:

板书课题 

  2.1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出示投影1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初一

(1)有55名同学 

  

(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 

  学生活动:

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师: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

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 

  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 

  板书:

 

  1.精确度  2.有效数字: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

3.3  有二个有效数字  3.33  有三个有效数字 

  讨论:

近似数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

 

  【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