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922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docx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

贵州省铜仁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99分)

1.(20分)(2019高二上·浙江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张维译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

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

“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

”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

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

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

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

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

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

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

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

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

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

”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

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

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

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

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

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

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

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

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

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

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

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 作者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及作用?

(2) 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3) 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

请举例赏析。

2.(12分)(2018高二上·河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安夜的愿望

侯发山

12月24日,儿孙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这才像个家嘛。

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

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

“剩蛋”还有节日?

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

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

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

“这个丈母娘真狠心!

”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

接到他们归来的消息,老焦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大家一落座,一道道菜便粉墨登场了。

除了凉菜,都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直往人鼻孔里钻;花红柳绿的,耀人的眼睛。

老焦发现,儿孙们几乎不动筷子,却都盯着手机。

老焦忍不住说道:

“春,这是你爱吃的红烧鲤鱼。

”春是老大。

他头也没抬,说:

“爸,等会儿,我给老板问候一声。

老焦看了看老二,说:

“夏,这是你爱吃的拔丝山药。

夏只顾瞄着手机,说:

“爸,等会儿,我给朋友聊着呢。

老焦看了看大女儿秋,说:

“秋,这是你爱吃的炝冬笋。

秋也没抬头,说:

“爸,等会儿,我把这批货发走。

老焦转脸看了看冬,说:

“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

冬没吭声,看着手机出了神。

“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趁热吃吧。

”老焦以为冬没听见,加大了语气。

冬点了点头,说:

“爸,等会儿,我给同事说点悄悄话。

老焦把目光投向孙子小欢:

“小欢,这是你爱吃的山鸡丁儿。

小欢说:

“爷爷,等会儿,我正在战斗,不能临阵脱逃”

战斗?

老焦吓了一跳,旋即明白是网络游戏。

他对孙女小喜说:

“小喜,这是你爱吃的瓜丝儿。

小喜说:

“爷爷,等会儿,我把鬼片看完。

老焦吆喝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响应。

看到有的菜凉了,他就挪动脚步去厨房热菜,一盘又一盘,一趟又一趟。

小欢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说声“我饿了”然后拿起筷子叨菜。

老焦趁机又催促吃饭,大家才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一边叨菜一边看手机。

小欢一边往嘴里塞鸡丁,一边皱着眉头叫道:

“爷爷,您爱吃啥菜啊?

小喜说:

“爷爷最爱吃剩菜!

一句话,大人们都笑了。

看得出,那笑不是十分的自然。

春忙转移话题,说:

“大家都许个愿吧,圣诞老人会帮大家实现的。

听说圣诞老人要来,最开心的要数孩子。

小欢说:

“我要当班长。

’”

小喜说:

“我要当班花。

春说:

“争取来年当上部门主管。

夏说:

“明年赚20万。

秋说:

“到美国旅游一次。

冬说:

“减肥十斤。

轮到老焦了。

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犹豫半天,还是没说话。

小欢说:

“爷爷,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去年我睡觉前许愿要个新书包,醒来就发现枕头边有个新书包。

“真的,”小喜点点头,“我许愿要个蝴蝶发卡,第二天就发现书包里有个蝴蝶发卡。

“真的这么灵验?

”老焦有点不相信。

春夏秋冬一律憋着笑,忙点了点头——他们想给老人买点礼物,却不知道老人缺少什么。

之前他们给老人买了不少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没拆封。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老焦说:

“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冬说:

“爸,您怎么老想着我们呢?

不算,说您自己的。

“说您自己的。

”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

老焦这才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说:

“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

手机?

在座的都傻乎乎地瞅着老焦。

“我要是能变成手机,就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老焦解释道。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儿孙们回家时热闹的场景,与下文儿孙们不顾老焦的感受、各自玩手机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欲抑先扬,发人深思。

B.老焦不知道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的描写,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有文化、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

C.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等从正面描写了老焦看到儿孙们归家后的高兴;而“咧嘴一笑”等则表现了老焦对儿孙们各自玩手机的无奈。

D.这篇小说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乡土气息较浓的口语,还有幽默诙谐的语句,语言清新、朴实、自然。

(2)这篇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试做简析。

(3)这篇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3.(12分)(2018高一上·渭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刘喜秋香

秋高气爽,菊花飘香。

老伴已故一百零一天了。

老刘半宿起来,打开灯,奋力地擦地擦窗抹完桌子后,赶快把白日才买回的两盆亮黄的菊花摆放在正厅最显眼的位置。

今天,老刘胆量倍增,要冲出子女为他找老伴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老家把和他同岁的寡妇秋香妹子接来。

这个日期,是秋香暗示给他的。

老伴烧“一·七”那天,闺女菊花很懂老刘的心思,开着车把她秋香姑接来。

菊花牢记妈在家种地时,秋香姑和妈好的似亲姐妹,帮妈干活,帮妈伺候瘫痪在炕的奶奶。

奶奶拿她当亲闺女待,家里有了好吃的,都给她送一份。

那天,秋香刚进门就看到了老刘那热辣辣的目光,尽围着他发射。

在菊花的示意下,秋香把老刘拉到里间,掩上门,轻轻地给了他两捶,把菊花的意思变成了死命令:

“嫂子没过百日,不准你胡来,城里像你这样的尽他妈出洋相,老伴去世没几天,就领个来家,还形影不离地到处瞎显摆,见了熟人,没说话,先咯咯咯地笑,丢死人了!

秋香的捶暖温温的,把老刘一下子就捶到了中学时代。

那时,秋香是四庄八屯的大美人,老刘是村里唯一一个高中生,状元哎。

老刘上学,家里没有咸菜捎,秋香就把她家里的豆酱饼子烤得黄黄的香香的拿给他。

老刘就痴乎乎地认为,秋香要和他好呢。

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老刘把秋香约到村头上,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结果,秋香变着脸,气抖擞地该出手时就出手,狠巴巴地给了他两捶说:

“你傻了?

不成材料!

我关心你,是叫你考上大学,成人才!

我已定婚了。

你就老老实实的吧!

”这时,老刘就听到了杏花姐在草垛后“咯、咯、咯”的笑声,还说:

“使劲捶!

”也就是秋香的这两捶,把老刘捶得头脑清醒地进了大学,成了国家干部。

秋香对老刘有恩。

老刘就山誓海盟:

非秋香不娶,别说等一百天,就是等三百天也要等!

秋香守了七年寡了,伺候偏瘫的婆婆(王婶),就是最贤慧的闺女也比不上。

老刘想起秋香帮老伴伺候母亲的那些日日夜夜,今天,该是他大显身手帮秋香伺候王婶了。

老刘决不含糊,在准备给王婶住的东卧室忙得汗流浃背,把才买的数字电视放到东墙边架好,把才买的可移动的高级便盆放到床边用专用布盖好,还有暖瓶、餐巾纸都各就各位。

老刘有滋有味地忙着,就把孩子们给他制定的苛刻“婚姻法”抛到九霄云外了。

那是烧“七·七”那天,还是菊花去把她秋香姑请了来。

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很明白,像老刘这样高工资,伺候窝里拉窝里尿的老母亲辛苦了三年的有功之臣,是城里老寡妇们争抢的对像。

于是,烧完了“七·七”,家中浓云密布,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由大儿宣布了老刘找老伴的四不准:

不准打结婚证;不准找有病的;不准找熟人;不准找拖儿带女的。

这四不准把老刘和秋香成婚的道一下堵死了。

老刘火冒三丈,喘气的声音,活像气棒在打气。

秋香一看他那张苦瓜脸,赶快把他拽到里间里,狠狠地拧了他两下说:

“您就照孩子们说的办吧!

“那咱俩就不用结婚了?

“这事我从未敢想过。

我是不会来找难看出洋相的。

我要在家好好伺候老人!

“我要把王婶接来,和您一块儿伺候!

“您是俺亲哥哥,千万千万别犟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八点整!

自鸣钟一报时,老刘慌了。

他怕孩子们来了捣乱,他要先把生米做成熟饭,便急三火四地梳洗打扮了一番,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楞是感觉年轻了十岁。

老刘快速提着给秋香买的高档羊毛衫,夹起提包,刚走到门口就被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堵了个正着。

大儿伸开双臂挡着,嬉皮笑脸地说:

“爸,您那儿也不能去!

老刘怒火中烧,质问:

“为啥?

“您要给俺留条做人的道。

“就是那四不?

“那是告诉市里老寡妇的,让您清静省力少费口舌呢。

老刘正莫名其妙,楼下欢快的汽车鸣笛声,给老刘送来了惊喜。

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赶快往下跑。

老刘从窗上一望,喜从天降,是菊花把她秋香姑和她王奶奶接来了。

老刘立刻老泪纵横了。

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老刘要冲出子女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接秋香妹子来”,反衬出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理解老人,为老人的再娶设置层层障碍的现实。

B.小说中间插入“老刘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的情节,为后文“老刘迎娶秋香”的情节做铺垫,同时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秋香贤惠、大方,菊花温柔、孝顺,这些人物和老刘一起构成小说的人物群,他们都有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小说要歌颂的对象。

D.小说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老刘和秋香这两个人的形象,比如“尽他妈出洋相”“到处瞎显摆”“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作品中的老刘有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

”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12分)(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欠你一碗刀削面

雁戈

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

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

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

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

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

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

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

“黄校长,早啊?

“你也早,你也早。

”黄校长尴尬地应付着。

“记不得我了,黄校长?

”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

“欠我一碗刀削面?

”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

“是啊!

”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开的钱。

我一直记着哩!

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

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

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

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开钱,他替别人开钱的时候还真不多。

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

“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

”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

久仰!

久仰!

“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

”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

”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

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

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

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

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

“我不吃蛋。

”他说。

“又咋的了?

”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

“能不闹心吗?

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

”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

“谁呀,这么早?

”翠玉问。

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

“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

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

黄校长连连摆手说:

“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

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

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

咱心里得有个底。

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

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

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

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说是可以解酒保胃。

然后她又让黄校长掰着指头把他们的约法背了一遍——少喝酒,多吃素少吃荤,酒后还要喝碗粥——才让黄校长出了门。

然而,黄校长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他竟然还赶上了新闻联播的尾巴。

“这么早就回来了?

”翠玉明显有些不习惯。

“是啊!

”黄校长见新闻联播已经结束,一头倒在床上,立即打起呼噜来。

除了新闻联播,黄校长看啥电视节目都打瞌睡。

翠玉赶忙轻脚妙手地去关了电视,又轻脚妙手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才进了书房就着一张单人床合眼睡了。

睡到夜半时分,隔壁隐约传来黄校长在床上烙烧饼的声音,她忙跑过去宽慰。

“咋的了?

又遇到难题了?

黄校长似乎被翠玉吓了一跳,腾地从床上坐起,连连摆手:

“没有没有。

”接着却把手搁到肚皮上揉了揉,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肚子有点饿了。

“肚子饿了?

”翠玉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是啊,今晚就吃了一碗刀削面。

”黄校长说。

“啥?

就吃了一碗刀削面?

”翠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

“是啊——”黄校长淡淡地说,“他说他欠我一碗刀削面,所以就还我一碗刀削面。

翠玉看看黄校长不像撒谎,忙进厨房煮了一碗速冻水饺。

黄校长稀里哗啦连汤吃了个一干二净,倒头又打起了呼噜。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把故事的发生设定在“天刚麻麻亮”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后面人物的活动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

B.“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

”翠玉劝说黄校长不去参加饭局,主要是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

C.小说以黄校长“失眠”开头,以黄校长“打起了呼噜”结尾,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暗示了小说主题。

D.小说围绕“一碗刀削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良好社

(2)

王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3)

翠玉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12分)(2019高三上·长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

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莱,我简单挑了几样,顺便买些时令蔬菜。

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

”小吴问。

“买了点凉菜。

”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

”“拐过街角第一家。

”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

”他压低声音对我说。

我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他声音轻轻的。

我点点头。

他声音很低地说:

“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肝炎,肝炎啊!

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

”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看手中的凉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后作用真是魔力无限。

好些天,一说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

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

”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我想买点百姓自家种的苋菜。

”我说。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

”我应答着,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

往回走,刘姐喊住我,递给我一个板凳。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

”“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

”“小吴的店啊?

”“嗯。

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

”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

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诉你,我良心过不去啊。

”刘姐有些面露难色。

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知道吗?

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

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

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

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

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共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

“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

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

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

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

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

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小吴真得了肺结核吗?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

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只是什么?

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我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

人在做,天在看。

公道自在人心。

”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

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

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

(选自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叙述中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小说注重对比照应,如“憨厚”的小吴、“热情”的刘姐与“不昧良心”的老太太对比鲜明;“心里沉了很多”则照应了“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C.小说中交代“我”与小吴“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我”与刘姐“不常见但也不陌生”,暗示“我”对他们所说的秘密并不相信。

D.小说借刘姐母亲之口所说的“人心是杆秤”,揭示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基本准则,更是做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赋予作品以积极意义。

(2)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6.(12分)(2018高三上·广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浮着一些微尘。

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

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

如果试图挡住它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

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

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

这天,他百无聊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

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诗句:

“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

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

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道!

火热的生活,自己有什么资格去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