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说课稿.docx
《《认识周长》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周长》说课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1
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
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从给这个班级亚婷同学的画装画框入手,激发出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引入非常自然、贴切。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
特别是后而的拓展延伸环节,这里又跟前面的创设情境部分呼应。
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这里第一步骤设计得很妙。
请你先估一估这幅图的周长。
这里体现了估算意识,为了降低难度,用了双面胶作参照物,体现出老师处处从学生角度考虑的思想。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
在提出“周长”这个词之后,老师借助长方形边上的“点的移动展示,使学生心中对周长有个大概理解。
再让学生说出心目中的周长是怎么样的,又通过一个不封闭图形来完善周长的定义。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潘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于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潘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尢其是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优化,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不过也有值得商榷的一点:
在探究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时,老师的确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但滚、围这些思路应该说是很巧妙的,学生提了出来这些巧妙的想法,如果老师能给予充分的肯定,也许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爱动脑筋,更爱数学这门学科。
《认识周长》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教学材料:
老师准备城市广告牌上灯光闪耀的图片资料、三角形小旗、头饰纸带等用具,学生准备软尺、线、树叶、相片、直尺等用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引出周长
(1)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城市夜晚灯光闪耀的图片),谈话:
同学们瞧,这一片灯的世界,光的海洋你熟悉吗?
在哪里?
对,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城市——太仓。
(2)仔细观察并思考:
这些灯在安装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它们被安装在广告牌面的边线上)(广告牌面上的边线闪烁)
(3)提问;那你能分别指出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吗?
(请学生同桌互指再指名指一指)
(4)小结:
(师边演示边总结)象这样数学书封面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能悄悄告诉同桌课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长吗?
再指名说说。
2、寻找周长
请学生很快找出教室里物体面上的周长并指名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3、进一步感知周长
(1)出示儿童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口的周长在哪里?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2~3个,能用一笔描出它的周长吗?
看谁描得又快又好!
有机选择几名学生展示,反思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
(二)创设操作情境,探索测量方法
1、探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1)提问:
如果让你在广告牌上每隔20厘米安装一盏灯,需要多少盏灯呢?
你该怎么办?
(要知道广告牌的周长)用什么方法呢?
(测量)
(2)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在4人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再指名交流。
(3)反思类推:
如果要求一个五边形的周长你怎么办?
(4)小结:
所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说说不同方法的理由。
2、探索实物周长的测量方法
(1)测量树叶
谈话:
秋天到了,树叶凋零了,今天树叶成了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能用你手中的工具来测量出你准备的树叶的周长吗?
同桌合作完成。
交流测量心得:
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
怎样知道树叶的周长?
周长大约是多少?
谈谈合作时的体会。
(2)测量腰围(胸围、臀围)
如果要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有多宽,你想怎么办?
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吗?
先在4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1、绳子围2、软尺量3、一柞量4、同学手拉手围圈等)
分别请同桌的一位同学做大树,另一位同学来测量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
完成任务后再交换。
想想你们实际测量的是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探索测量方法分两个层面展开,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知识发展的最近区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中假设将一名学生当作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还使一题两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
(三)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学会了测量物体周长和计算周长的方法,你想用这些知识来做一番创作吗?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围金边的小彩旗、镶纸框的像片、美丽的花朵头饰,象这样给彩旗围上金边、给像片镶上纸框,给同桌做一个美丽的头饰,需要多长的金边、纸框和纸带呢?
同桌选择一种合作完成,比比哪组同学的手最巧?
做完后思考:
这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动手操作,合作完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生活的情趣,并对全课知识做一定反思。
)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作业
《认识周长》说课稿3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周长的认识》。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
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
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
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
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六、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直尺、卷尺、软尺、线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预计用时3分钟)
(二)、借助实例,认识周长(预计用时14分钟)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预计用时16分钟)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预计用时10分钟)
(五)、课堂总结,回归生活(预计用时2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讲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在自己家门前开垦了三块地,种了一些农作物,并且长的非常旺盛。
有一天,一些牲畜来搞破坏了,可把老爷爷急坏了。
同学们,你们能帮老爷爷想想办法吗?
(学生动脑筋想并发表见解:
最后,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块地的周围安上护栏)。
师:
怎样才能知道每块地需要安多长的护栏呢?
师:
如果我们知道每块地一周的长就可以了。
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
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
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周长。
【设计思路:
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
(二)、借助实例,认识周长
1、描一描
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筐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描下来。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描的。
(师引导: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要首尾相接)板书:
一周
【设计思路:
通过描周长的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与认识。
】
2、指一指
多媒体出示游泳池的图片。
让学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周的边线在哪里呢?
(指名学生上台指)
师小结:
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师:
树叶一周边线的长,你找到了吗?
(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学生说)
3、找一找、摸一摸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来找一找周长,
好吗?
比如我们的黑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黑板面的周长(师指黑板演示)。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老师一样也找出一些自己身边一些物体的周长(学生活动,举例说明)
【设计思路: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建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从生活事例入手,指一指黑板、课本等的周长的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谈话:
同学们找的可真多。
物体面的周长我们会找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找到吗?
那咱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一起指;在这里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来指,教师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
不是封闭图形,它是没有周长的。
)板书:
封闭
4、说一说
师提出:
结合以上的实例,你能说一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板书:
封闭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师指着图形提问:
我们怎样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它们的周长有多长呢?
(生:
测量)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
合作之前,老师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上台选图形及工具。
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认识周长》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
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
学法:
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
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
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再次感知——运用知识,深化认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是谁?
(课件演示:
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2、引导观察,建立认知:
(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仔细观察,小蚂蚁在干嘛?
它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让我们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课件)
(设计说明:
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能找出钟面、游泳池、篮球场、花园的周长吗?
生一边说一边比划它们的周长(重点突出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设计说明:
此环节在学生边说边比划的同时运用课件相机地演示出物体的周长,并且闪烁一次,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周长”的空间概念。
)
2、进一步感知、完善周长的含义。
(1)(用课件出示几组图形)仔细比较,谁的周长长一些?
(最后出示一个封闭的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比一比?
此时,学生有的认为那个封闭的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师用课件操作,将那个未封闭的图形继续扩大,生都看傻眼了,马上意识到一定要是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揭示: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
此处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此处成功地运用课件解决了这一难点。
)
(2)(出示课件中的多个图形)下列图形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
(此处根据学生回答运用课件相机给予判断,让学生更清楚、更明了)
(3)联系生活找一找,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或图形有周长吗?
生汇报并比划。
(设计说明: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
3、合作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
(从比较周长的长短入手)
(1)目测。
从生刚刚找出的周长中,师随机提问,黑板的周长和文具盒的周长哪个长?
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猜测。
(出示课件)这几个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周长长?
(设计说明: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自主探索求长方形、树叶、正方形、三角形周长的方法的强烈愿望。
)
(2)意见不一,怎么办?
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
引导学生得出:
需要实际测量。
提出要求:
利用你自己身边的工具以及老师提供的工具,你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3)分组活动,实践操作。
(4)反馈交流:
A、直接测量:
生说说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小结:
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要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相加。
(设计说明:
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加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
B、化曲为直:
说说树叶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生说出绳测法(师用课件演示。
)
(5)归纳:
刚才我们通过量、算、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
4、小结:
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设计说明: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算一算广告牌需要多长的彩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汇报。
2、小花园围上栅栏,30米够吗?
(课件出示栅栏图片)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识吗?
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
如今的孩子,也许见过栅栏,但是对栅栏这个词比较陌生,围栅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用课件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
)
(四)知识升华,拓展延伸
1、在学校的金秋体育节上,彩旗队策划了两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长?
为什么?
(课件出示彩旗队路线图)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部分学生还心存疑问:
真的是这样吗?
(这时师用课件演示两条路线。
)
(设计说明:
此处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
2、想一想,计算图形的周长,至少需要测量几条边?
(课件出示)
(设计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班级发言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移边线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数学思想,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3、实践活动:
两人合作测量腰围、头围、胸围
(设计说明:
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计算教室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栅栏的长度,再结合学校的“金秋体育节”拓展到彩旗队中的问题以及在图形中体验周长与平移的关系,最后还是回归到生活中,测量和比较腰围、头围、胸围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玩”中用所学的周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习的快乐吗?
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
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七、说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运用生动的情境,理解周长。
二、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