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483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址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选址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选址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选址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选址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址研究报告.docx

《选址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址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址研究报告.docx

选址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编制单位: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委托方(甲方):

合肥高新区大陆轮胎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

承担方(乙方):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48)

院长:

姚本伦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副院长:

陶其中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副院长:

黄德清高级规划师

规划总工程师:

张敏高级规划师

规划三所所长:

赵华中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

赵华中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施强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

邓磊城市规划师

马后来城市规划师

校对:

高平城市规划师

审核:

姜莘高级规划师

审定:

张敏高级规划师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1.1.2项目单位

德国大陆马牌轮胎有限公司。

1.1.3项目构成及规模

本项目采用德国大陆公司自有的生产技术,项目投产后,生产的全过程严格执行软件技术的各项质量要求,轮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9744-1997、美国DOT和欧洲共同体经济委员会ECE标准(ECE30和ECE54标准),并通过中国轮胎产品认证委员会ISO9002产品认证,国家级3C质量认证,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建设用地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后勤区四大部分。

生产区由炼胶车间、轮胎车间(含胶料准备区、压延工段、成型工段、暂存区、硫化工段、成品检测、辅房)等项目组成;辅助生产区由公用工程车间(含锅炉房、动力站、公用站房等)、燃气调压站、总降压站、机修车间、冷却水站、泵房及消防水池、污水处理站等项目组成;仓储区由原材料库、成品库、输送廊道、炭黑储罐、工艺油罐、溶剂室、加油站、废品库、地磅等项目组成;办公区由行政管理及食堂、卡车司机服务楼、门卫、单车棚、停车场等项目组成。

项目总用地规模控制在510亩左右。

1.1.4项目资金

项目总投资为196232.1万元,由建设投资174234.3万元、建设期利息9277.8万元以及流动资金12720万元构成。

(1)项目建设投资174234.3万元,其中:

115973万元为境外银行长期借款,贷款财务费用及贷款利率暂按8%计取;58261.3万元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

建设期利息9277.8万元拟由企业自有资金支付。

(2)项目流动资金占用量约为12720万元,拟全部由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1.1.5项目单位概况

全球轮胎企业排名第四的德国ContinentalAG大陆公司(简称大陆公司,国内又译“马牌”公司),是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19位,2005年排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385位(年销售额145亿欧元),2006年排名376位。

它为世界汽车工业提供在轮胎和制动系统,车辆动态控制技术,电子和传感系统方面的广泛技术和经验支持。

在欧洲,每四辆新车出厂,就有一辆装配着德国马牌轮胎。

保证个人驾驶的安全性和更卓越的舒适性是德国马牌130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目标。

德国ContinentalAG大陆公司始建于1871年,总部位于德国的汉诺威市。

目前德国大陆公司在世界27个国家建有100多个工厂、研发机构和测试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快的连续生产轮胎产品,大陆公司轮胎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迄今为止,由德国汉诺威研发中心开发的用于公路交通的轮胎,是世界唯一允许行驶时速高达360公里的轮胎。

1.2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4)《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5)《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2006-2020)》;

(6)《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7)合肥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1参考资料

(1)《合肥市第九届党代会报告》;

(2)《合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3)合肥高新区大陆轮胎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提供的相关资料。

1.3研究重点

按照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结合项目所处的区位、环境、交通等具体情况,确定本研究工作的重点如下: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城乡规划关系研究

3、项目建设条件

4、选址方案场地条件与外部条件研究

5、选址方案比较及结论

6、环境保护

1.4编制目标

立足合肥市产业基础和优势,顺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做大、做强合肥市八大重点产业之一的化工及橡胶轮胎业,为实现合肥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做出贡献。

1.5编制原则

规划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资源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因素,并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合肥市城市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原则;

2、符合合肥市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3、符合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原则;

4、符合轮胎生产自身特点,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原则;

5、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互相协调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项目提出的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各类轮胎(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车辆、农林、摩托车等轮胎)产量达到4.3亿多条,如扣除摩托车胎产量约2.80亿条,子午化率可达到67.1%。

我国轮胎工业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固定资本投资增长较猛,促进了轮胎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2006年我国轮胎行业的平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远高于全国GDP的增长,平均增值率高达23.95%。

目前我国轮胎的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近5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都在15%以上,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平均增长率也都高于15%,行业规模在迅速扩大。

2006年,轮胎行业的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38亿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475亿元。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07年,汽车产销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截至9月底,产销量双双超过640万辆,分别达到650.96万辆和645.8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78%和24.46%。

其中乘用车产销462.02万辆和458.25万辆,同比增长21.49%和23.84%;商用车产销188.94万辆和187.55万辆,同比增长26.04%和26.01%。

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仍是轮胎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继续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的汽车市场。

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39万辆,同比增长26%,需求量637万辆。

2007~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计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0年,汽车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辆,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除了满足大量内需外,还将进入国际市场;2006年汽车保有量3490万辆,2010年将达5300万辆。

这个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所突破。

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将促进我国轮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轮胎工业发展到今天,生产规模日趋走向大型化和集团化。

目前,世界轮胎工业基本构造是以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巨头为首的世界前十大轮胎公司所占据。

美国《橡胶和塑料新闻》2007年世界轮胎75强排行榜显示,轮胎排名前10位的公司2006年在世界轮胎市场中占据着71%的市场份额。

其中仅普利司通公司就在世界17个国家有38家生产厂,米其林公司在18个国家有59家生产厂,固特异公司在29个国家有48生产厂。

据统计,2006年世界轮胎销售额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10%。

其中,普利司通公司2006年销售额达194亿美元占居世界第一,法国米其林公司紧跟其后,销售额为193亿美元,固特异的销售额为180亿美元为第三,德国大陆的销售额为68亿美元。

世界三大轮胎巨头占据了全球轮胎市场的50%的份额。

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是世界轮胎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轮胎进出口大国。

其中,美国是轮胎进口大国;法国是轮胎出口大国。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以来世界轮胎销售额每年增加近百亿美元,其中子午线轮胎的增长最快。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配套产品,轮胎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极为密切。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汽车生产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

工业发达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当今世界只有一个市场,就是国际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来,轮胎产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汽车工业的增长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国内轮胎市场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现在,无论是国内轮胎企业还是国外轮胎生产巨头,都十分关注中国轮胎市场的发展态势。

对于任何企业只要能作到产品优质、价格合理、适销对路,加上健全、服务良好的销售网络,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应得的市场份额,我国的轮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项目的产品为中国高级轿车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配套、替换轮胎。

合肥市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主要地区之一,但汽车零部件业的配套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寻求与国际汽车产业合作对促进我市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对促进合肥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提高中国轮胎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2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了中部六省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靠近东部的安徽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将目光更多地聚集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确定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思路,明确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打造省会经济圈。

“十一五”时期,是合肥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国际国内生产资本和要素转移不断加快,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转移逐渐增多。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正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以有利于从中获得更多短缺要素,更好地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快速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合肥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工业超常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肥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等政策措施,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121”工程。

实现“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资金向工业集聚”。

“十一五”期间是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面提升省会城市的承载力、凝聚力、辐射力,着力构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框架,是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保障和要求。

为此,合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区),推动合肥市由环城走向滨湖、邻江。

2007年,合肥市继续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致力扩大有效投入,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全力加大城乡统筹,努力增强发展活力,倾力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效益进一步提升、人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多项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合肥市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较上年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215.2亿元,增长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98亿元,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亿元,增长58.8%。

2007年,合肥市“工业立市”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

合肥市2007年完成工业投资340亿元,增长76%;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增长23%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5亿元,约占全省20%,增长26%。

八大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增长30%。

三大开发区和七个县区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增长28.3%。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3个百分点。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25户。

2.1.3合肥市化工及橡胶轮胎业发展概况

化学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为主导的格局。

安徽佳通轮胎公司是国内重要的轮胎生产企业,现已具有斜交胎300万条/年、半钢子午胎800万条/年和全钢子午胎150万条/年的综合生产能力,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

2002年,在全国55家主要轮胎生产企业中,安徽佳通产销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同时,在世界轮胎行业居于较高位次。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67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实现利税3.5亿元,其中利润1.93亿元,出口创汇7453万美元,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轮胎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我市精细化工产品虽然规模较小,但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2002年,保险粉年产量为1.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0.48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世界排名前六名,全国排名第三。

《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扶持联合利华实施全球生产力整合,建设全球生产基地;支持佳通轮胎不断延长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条件,加快化工企业搬迁进程,建设化工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

2.2城市规划概况

2.2.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增强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加快改革开放,以科技创新为本,生态友好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奋力率先崛起,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最突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2、城市发展定位

接轨沪宁,联动长江的先发城市;

立足皖中,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

科教领先,辐射全国的创新城市;

优势独具,合作发展的产业城市;

依山傍水,滨湖通江的宜居城市。

3、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4、城市主要功能

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区域性交通枢纽。

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5、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6、“141”空间结构

规划在城镇密集区内构建“141”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

具体指“一个主城、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区”;周边形成多个特色小城镇,并由城市中的生态廊道分隔。

2.2.2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1、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近期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战略,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逐步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引领皖中、辐射全省、联动中部、接轨长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

构建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推动多中心空间布局的形成,建设现代化滨湖生态园林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

到2010年,城市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城市建成区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3、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城市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北部、东部和西南部的发展,优化城市布局。

4、近期工业发展重点

近期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

5、近期工业布局

积极构建市、县联动的“5大工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西部工业组团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西南部工业组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工业园区;北部工业组团的庐阳工业园区;东北工业组团的瑶海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组团的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位于市区范围内,是近期建设工业用地布局的重要地区。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促进我省汽车制造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在汽车工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我省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严重滞后,汽车零部件业整体生产规模小,配套率不到30%,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所需的部分轿车、轻卡、重卡轮胎还需从大连等地购进。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寻求与国际汽车产业合作,对提高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促进我省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2促进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工业立市”一要规模,二靠竞争力,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陆轮胎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市的汽车产业提供世界一流的轮胎,通过政策引导,发挥自身“科教”和“创新”优势,扶持和打造集群“龙头企业”和“王牌产品”,提高综合竞争力,构建“工业立市”的组织架构和实力基础。

2.3.3对支持中部地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安徽属于我国中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2006年安徽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5位,人均GDP为第28位,2007年人均GDP为第27位。

合肥地区的工业基础也相对薄弱,工业结构相对偏轻,具有拉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偏少。

德国大陆公司在合肥投资建设轮胎厂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8亿元,把年产425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一期工程)作为起步项目,二、三期扩建后,生产能力分别达到年产800万条和年产1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将带动当地的钢铁、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信息控制等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联动发展,为优化合肥市乃至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做出应该有的贡献。

2.3.4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切实的可行性

1、德国大陆马牌轮胎有限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全球轮胎企业排名第四的德国ContinentalAG大陆公司(简称大陆公司,国内又译“马牌”公司),是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06年排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376位(轮胎产品年销售额68亿美元)。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也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国内轮胎市场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现在,无论是国内轮胎企业还是国外轮胎生产巨头,都十分关注中国轮胎市场的发展态势。

我国的轮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陆公司的轮胎产品进入中国的步伐慢于固特异轮胎、米其林轮胎、普利司通等竞争对手。

所以大陆集团目前将迅速拓展中国市场作为首要任务,而本项目的产品将为中国高级轿车提供安全可靠的配套、替换轮胎。

2、项目建设取得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1)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目的发展,并将给予全力支持,已将该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前期已做了大量相关准备工作。

(2)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战略方针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各项优惠政策,必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工业项目落户合肥,促使沿海地区产业逐步向中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

3、项目建设的现实意义

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化工及橡胶轮胎业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加快了汽车制造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的产业升级和联动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提高,为实现工业立市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章项目建设用地选址

3.1用地选址指导思想

3.1.1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在进行项目选址时尽可能考虑朝向、风向、位置、物流的关系,使生产环境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持汽车轮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轮胎生产与其它生产项目和谐共处,共创美好发展环境。

3.1.2充分体现轮胎生产基地建设特点

以保护汽车轮胎生产安全、可靠、经济为前提,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段,在生产基地总体方案设计和各子系统设计当中充分体现先进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用水、降低消耗和管理成本。

3.1.3建设用地应该与国家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政策相统一

建设用地要充分体现国家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政策,合理规划,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控制用地指标,通过优化设计,使建设用地布置合理、紧凑,节约用地。

建设用地应该尽量避开城市、乡镇生活区,减少拆迁工作,满足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用地选择应该尽可能避开耕地,如确实不能避开耕地,应该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耕地占用,并进行占补平衡,保证农业用地。

3.1.4建设用地选择应该最大程度地保证生产运行安全和保护环境

建设用地的选择应该重视前期勘察和研究,对影响基地建设条件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确保汽车轮胎生产建设安全、健康、环保。

建设用地应该不压覆重要矿产,并经地质灾害性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具备作为建设用地的条件。

3.2用地选址基本原则

3.2.1城市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应该布置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由于城市工业园区软、硬环境明显优于其它地方,因此,应该将该项目布置于城市工业园区内,发展园区经济。

3.2.2原料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对于橡胶等原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用地选址应该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的保障性。

3.2.3消费地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的消费针对汽车生产企业,且产品数量巨大,应该邻近消费地布置。

3.2.4配套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作为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零部件企业,原则上应该布置在接近大企业的生产地。

3.2.5环境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应该尽量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水系的下游,以防止污染城市,破坏城市环境。

3.2.6优地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应该选择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地基承载力应该能满足拟建项目的要求,严防选在断层、岩溶、流沙层和有用矿床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山体滑坡下以及泥石流影响区。

地下水位应该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

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以利于地面排水,因地势安排生产线和作业区。

生产基地土地的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

3.2.7交通指向原则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的原材料输入、成品的输出,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

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尽量接近公路干线布置。

汽车轮胎生产基地选址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条件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如兴建必要的交通设施、污染治理设施、排水系统、防洪涝设施以及土地平整等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基地选址在硬件上的依赖程度正逐渐削弱。

相应地,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及当地的软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布局也更多地从投资环境、自身优势出发,谋求比较优势,营造市场综合竞争力。

企业比较优势,则主要来源于技术的领先、市场的寡头垄断、高效的管理能力、要素资源的获取。

当地的投资环境优势,则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