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975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一

一、选择题

1.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

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

请推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p53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B.细胞的DNA受损时,可能会激活p53基因

C.正常的p53基因相对于异常基因是显性基因

D.转入p53基因后,癌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转入的是基因片段,不改变染色体的数目。

答案:

D

2.美国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个研究组提出了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其机理是:

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一个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并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

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JNK基因活动受到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合成

C.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B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该药物可通过“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故JNK基因“活跃”(而非“活动受抑制”)才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

答案:

A

3.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如果将非洲爪蟾的网织红细胞的珠蛋白mRNA和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

如果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和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外源mRNA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B.珠蛋白mRNA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C.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D.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解析:

由图甲可知,外源mRNA注入后,卵细胞自身蛋白质含量减少。

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当注入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后,卵细胞自身蛋白合成量减少不明显,据此可判断珠蛋白mRNA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因此不注入珠蛋白mRNA,卵细胞就不能合成珠蛋白。

卵细胞内含有雌性非洲爪蟾的完整的染色体组,故一定含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答案:

B

4.早春开花植物——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

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  )

A.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

B.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

C.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

D.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答案:

D

5.成年哺乳动物脑的“脑室下区”存在神经干细胞(NSC),可分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

NSC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Notch的信号通道,此通道被激活后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NSC自我更新。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NSC属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激活Notch有助于治疗脑部创伤

C.NSC增殖过程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活动最为活跃

D.Notch信号通道调控动物激素调节

解析:

NSC细胞是神经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激活Notch能使NSC细胞分化为新的神经细胞,治疗脑创伤死亡的神经细胞。

NSC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核糖体活跃,动物细胞分裂高尔基体不活跃。

Notch激活基因表达,不是激素调节。

答案:

B

6.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解析:

由题干中的“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知,该酶是蛋白质;又由题干中的“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知,纳米级小笼子是大分子物质,应该通过胞吞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其不会被分解酒精的酶分解;“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答案:

D

7.卡尔文因发现光合作用合成己糖(葡萄糖)反应中CO2的固定途径获得诺贝尔奖。

卡尔文将14CO2注入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0

光照时间

0

t1

t2

t3

t4

t5

分离出的放

射性化合物

①②

①②③

①②

③④⑤

①②③

④⑤⑥

注:

表中①~⑥依次代表3磷酸甘油酸(C3H7O7P)、1,3二磷酸甘油酸(C3H8O10P2)、3磷酸甘油醛(C3H7O7P)、己糖、C5、淀粉。

A.不同时间的产物为本实验自变量

B.t1时,①中的3个碳原子都具有放射性

C.14C的转移途径为:

14CO2→①→②→③→④⑤→⑥

D.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也能确定出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不同时间的产物为因变量.A项不正确;在t1时,最先出现的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是一个CO2分子与细胞内的一个C5反应生成的,因此两个①中只有1个碳原子具有放射性,B项不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物质出现的先后顺序就是14C的转移途径,由表可知,其转移途径为14CO2→①→②→③→④⑤→⑥,C项正确;如果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则同时检验到①②③④⑤⑥六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不能判断其出现的先后顺序,D项不正确。

答案:

C

8.山中伸弥是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他与其他人在对24个胚胎干细胞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后,最终确定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因子(基因)起关键作用。

而这个“简单处方”可以使成熟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因子中均含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B.成熟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细胞的全能性提高

C.Oct3/4、Sox2、cMyc和Klf4仅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中

D.该项研究使“从病人自己的成熟细胞衍生干细胞”成为可能

解析:

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因子在人体其他细胞中也存在,只是未表达而已,C错误。

答案:

C

9.(xx·河南十校段考)由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可在肠激酶的作用下形成活性的胰蛋白酶,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肠激酶与胰蛋白酶原的特定部位结合以发挥效应

B.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

C.图中环状结构形成的原因与二硫键直接相关

D.用胰蛋白酶及等量的胃蛋白酶分别在37℃、pH=7的条件下处理同样大小的蛋白块,前者消失的较快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胰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相比,肠激酶识别了胰蛋白酶原首端的一段序列,并在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并与之结合,但并非起发挥催化作用的特定结构部位,A错误;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氨基酸,6个氨基酸里面含有5个肽键,它从胰蛋白酶原上切下时破坏一个肽键,所以应该少6个肽键,B错误;图中环状结构形成的原因与二硫键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胰蛋白酶在37℃、pH=7的条件下活性高,而等量的胃蛋白酶在37℃、pH=7的条件下活性较低,因为胃蛋白酶的pH=1.5左右,D正确。

答案:

D

10.(xx·重庆二诊)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化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B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

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

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解析:

DNA复制的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是大分子,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内质网可以一端连核膜,一端连细胞膜,A正确。

图B核膜在消失并形成染色体,是前期,有同源染色体并且DNA已复制,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B正确。

图C正在形成核膜,所以是末期,C正确。

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都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3H,而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H,在有丝分裂后期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条。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等,受到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2~3倍。

为了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想通过相关方法获得全雄黄颡鱼(子代全部为雄性个体)进行大规模养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颡鱼为二倍体(2n=52),属于XY型性别决定,所以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填“精子”或“卵细胞”)的类型来控制鱼苗的性别。

(2)黄颡鱼背部主要有黑褐色(B基因控制)和灰黄色(b基因控制)两种,若控制背部颜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以让基因型为________的亲本杂交,后代中背部为________色的鱼苗即为雄鱼。

(3)某研究所采用性逆转与雌核发育的方法,最终获得了全雄的黄颡鱼,其培育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

性逆转,通过相关激素诱导,将XY雄鱼逆转为XY生理雌鱼。

第二步:

雌核发育,采用冷冻休克法干扰XY雌鱼减数分裂的相关过程,获得含有52条染色体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就能发育成个体,从而获得YY超雄鱼(该鱼能正常发育且有繁殖能力)。

第三步:

让YY超雄鱼与正常雌鱼交配即可获得全雄鱼。

①第二步中,冷冻休克法作用的时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控制黄颡鱼背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正常黑褐色雄鱼有________种基因型。

对某条黑褐色XY雄鱼用第一、二两步的方法处理,获得的YY超雄鱼全为黑褐色,则该条黑褐色雄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批YY超雄鱼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实践中发现冷冻休克法处理获得YY超雄鱼的成功率不高,难以规模化生产,请你根据本题的相关信息,提供一种获得大量YY超雄鱼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黄颡鱼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含有性染色体XX,雄性含有性染色体XY,雌性只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性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精子的类型来控制鱼苗的性别。

(2)根据后代的性状来判断性别,通常通过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即黑褐色雄鱼(XBY)和灰黄色雌鱼(XbXb)杂交,后代中雄鱼都为灰黄色(XbY),雌鱼都为黑褐色(XBXb)。

(3)要想得到YY超雌鱼,则需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后性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即冷冻休克法作用的时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若控制黄颡鱼背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正常黑褐色雄鱼的基因型有XBYB、XBYb、XbYB三种。

对某条黑褐色XY雄鱼用第一、二两步的方法处理后获得的黑褐色的YY超雄鱼都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BYB,则某黑褐色雄鱼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

根据本题的信息进行合理设计实验,即用相关激素将YY超雄鱼性逆转成YY生理雌鱼,然后与YY超雄鱼交配即可实现批量生产。

答案:

(1)精子 

(2)XBY和XbXb 灰黄

(3)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②3 XBYB或XbYB 100% ③用相关激素将YY超雄鱼性逆转成YY生理雌鱼,让YY生理雌鱼与YY超雄鱼交配,即可规模化生产YY超雄鱼

1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

请根据下图分析问题:

(1)B为________激素。

与健康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的B激素分泌量更________。

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raves氏病是一种________病。

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Graves氏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D物质的合成和F过程,D物质为________,F过程代表________。

(3)健康人受到刺激后,使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B激素为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因此B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

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且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因此该抗体不断刺激甲状腺细胞,产生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会反馈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因此Graves氏病患者的B激素分泌量较健康人少。

又由于甲状腺激素不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因此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该抗体的分泌从而不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2)由图可知,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影响了自身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

图中G细胞能够分泌抗体,应为浆细胞,则E细胞为B细胞,D物质由T细胞分泌,作用于B细胞,为淋巴因子,F过程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相似,也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答案:

(1)促甲状腺 少 一方面患者体内的该种抗体起着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机体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2)自身免疫 淋巴因子 B细胞的增殖分化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分级调节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黄金模板三

一、选择题

1.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A

67

20

微量

细胞器B

59

40

0

细胞器C

61

0

39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解析:

由于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和液泡两种细胞器。

细胞器A含有少量核酸,为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A错误;细胞器B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应具有膜结构,可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或溶酶体,其中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无关,B错误;细胞器C只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为核糖体,其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正确;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C(核糖体),D错误。

答案:

C

2.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做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1

2

2

2

F1

1

1

1

1

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

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4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AABB与aabb杂交得F1,基因型为AaBb。

根据F1与乙的测交结果可知,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A正确;F1自交有9种基因型,B正确;F1产生的花粉基因型为AB、Ab、aB、ab,将其离体培养,可得到4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C正确;表中F1作为母本与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答案:

D

3.下表是对某小型森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

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营养级所固定的总能量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b→d→a→c

C.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5.7%

D.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增加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可知,b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最多,故b为生产者;又已知e为分解者,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推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b→d→a→c;再根据公式计算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100%≈5.7%。

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870.7×102千焦/(m2·年),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102千焦/(m2·年)],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增加。

答案:

D

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解析:

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积累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

昼夜不停地光照,3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3mg/h,能正常生长;昼夜不停地光照,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为25℃;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

3.25×12-1.5×12=21(mg),同理可算出其他温度条件下有机物的积累量,在所有的温度中20℃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10℃时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

1.75×12-0.75×12=12(mg),在30℃时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

3.5×12-3.0×12=6(mg),在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

答案:

C

5.为研究某矮生南瓜的突变类型是生长素合成缺陷型还是生长素不敏感型,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μmol/L)

正常株茎平均伸长量(cm)

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cm)

0

14.6

4.8

5

21.8

4.8

25

23.2

4.9

50

21.6

4.8

125

12.3

4.8

A.实验使用的两种不同植株茎的初始长度可以不同

B.生长素对两种植株茎的作用效果不同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

C.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可能大于正常株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

解析:

本实验测定的结果是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对茎平均伸长量的影响,表格中的数据只需要纵向比较即可,因此两种不同植株茎的初始长度可以不同.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正常株茎平均伸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生长素浓度达到125μmol/L时,正常株茎平均伸长量小于不加激素时的茎平均伸长量,说明此时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茎的伸长,而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几乎不受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说明该矮生南瓜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因此D正确,B不正确;由于矮生植株对生长素的浓度不敏感,因此当生长素浓度足够大时,其茎平均伸长量可能大于正常株,C正确。

答案:

B

6.(xx·贵州模拟考试)为研究铅离子对动物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某研究性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将20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3个月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醋酸铅浓度(mg/L)

胸腺细胞凋亡率(×10-4)

0

0.35±0.05

125

1.03±0.52

250

1.65±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