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6020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二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二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二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二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docx

《高考生物二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docx

高考生物二轮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元素。

2.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动物、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动物、植物)细胞。

6.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7.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8.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低。

9.相关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3)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4)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

(5)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6)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2)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4)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5)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6)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7)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8)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9)高温、过酸、过碱等都会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受到破坏,从而造成蛋白质分子失活(×)

(10)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11)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存在于氨基中

B.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C.在活细胞中,C的含量最多,其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D.脂肪中C、H的含量较糖类高,故等质量的脂肪和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产生的能

量多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也可能存在于R基中,故A错误;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故B错误;在活细胞中,O的含量最多,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故C错误。

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碱性条件下,Cu2+能与肽键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

B.还原糖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蓝色的Cu(OH)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

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

D.脂肪可以被脂溶性染料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答案 C

解析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能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故A正确;还原糖中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其能将蓝色的Cu(OH)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故B正确;橙黄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C错误;脂肪可以被脂溶性染料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故D正确。

1-2 细胞的结构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虎克:

细胞发现者。

(2)施莱登:

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施旺:

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4)魏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2.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

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等。

核糖体、中心体(细胞器)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发生间接转化。

6.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细胞器)。

7.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8.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9.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以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2)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3)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5)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

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6)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7)细胞质基质中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8)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9)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10)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11)有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系统上,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12)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13)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1.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丙可能是核糖体,其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 C

解析 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但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细胞器丙不含脂质,核酸含量较高,可能是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一般而言,衰老的细胞中结构③的数目较多

D.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消耗ATP

答案 A

解析 ①是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③为核孔,衰老的细胞代谢减弱,细胞中核孔数目相对较少;DNA并不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1-3 细胞的代谢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

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胞吞和胞吐等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3.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但前者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胞吞都消耗能量,但后者不需要载体蛋白。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5.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6.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8.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9.ATP的合成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10.叶绿体中色素共有4类,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1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2.光反应

13.暗反应

1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15.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或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16.光反应的产物是ATP、[H]和O2,其中O2全部来源于H2O。

17.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18.H2O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19.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ATP,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2)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3)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O2和ATP(×)

(6)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7)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8)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9)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10)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11)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1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13)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14)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15)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16)暗反应的长期进行不需要光(×)

(17)光下只要有氧气的释放就只进行光合作用(×)

(18)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19)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

(2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

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答案 D

解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协助扩散也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故B项错误;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故C项错误;胞吞和胞吐为非跨膜运输,通过膜的层数为0,故D项正确。

2.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 D

解析 a试管和b试管对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试管和c试管只有温度不同,可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a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而b试管和c试管中的酶不能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验,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DNA中的“A”表示的物质不同

答案 A

解析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4.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答案 B

解析 甲植物在a点之前就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总光合速率不一定相等;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1-4 细胞的增殖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

复制→散乱分布→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

4.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四种细胞器为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5.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观察细胞分裂的操作流程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前期,解体于末期 (√)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3)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4)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5)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6)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7)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8)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DNA的复制和DNA的平均分配(×)

(9)细胞器在分裂过程中是平均分配的(×)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如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分裂间期时DNA数量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

答案 A

解析 题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④→③→②;①②③④表示细胞分裂期,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图④可看出该细胞中共含有6条染色体,可推知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数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含有形成完整新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

3.衰老的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酶活性下降,水分减少、色素积累。

4.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5.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糖蛋白减少、易于扩散和转移等特征。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2)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3)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4)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5)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7)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能无限增殖(×)

(8)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9)细胞死亡都受基因控制(×)

(10)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1)细胞衰老等于个体衰老(×)

(12)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13)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不属于细胞分化(√)

(14)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15)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6)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17)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18)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属于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图中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体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增殖,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图中⑤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C.图中②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图中③、④、⑤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 D

解析 ③(物质准备)和④(细胞分裂)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特点:

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

(1)精子的产生过程

(2)卵细胞的产生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在受精卵内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发生融合,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2)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3)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精(卵)巢内精(卵)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

(5)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

(6)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7)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8)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

(9)某二倍体生物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正常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4、8、8(√)

第三关:

名师押题——练一练

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 ②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③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④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②

答案 C

解析 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为有丝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乙、丙都可发生在生殖器官,先后顺序为乙→甲→丙,①正确;甲、乙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4,丙不含同源染色体,②错误;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③正确;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丙为次级精母细胞,④错误。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关:

基础知识——填一填

1.S型细菌的DNA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内。

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5.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基因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7.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8.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除此之外,翻译还需要运输工具tRNA。

9.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可由多种t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也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

10.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11.中心法则可表示为

12.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1)通过DNA复制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

(2)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第二关:

易错易混——判一判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艾弗里证明用DNA酶分解后的S型活细菌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4)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酶、能量、核糖体全来自细菌(√)

(5)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6)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7)有细胞的生物以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

(8)有少数病毒不含DNA,只有RNA,此时RNA才是遗传物质(√)

(9)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10)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11)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

(12)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

(13)经过DNA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