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387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单元知识结构整行填空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标解读】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

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以自己的名义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和一些先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驻守王畿或随王出征),定期_____和交纳,经常派为王室服务。

目的:

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评价:

1、积极:

2、消极:

2.宗法制:

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

宗法是把___________同_____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即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制度。

嫡长子为宗,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____宗。

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一)宗法等级是:

(二)特点:

(三)实质:

(四)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五)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3、礼乐制度

实质: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1、

2、

3、

巩固练习:

1.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殷商降族④古代帝王的后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度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的儿子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的儿子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的儿子

D.二哥(22岁)

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

D.长子都称为大宗

4.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5.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1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秦统一之初的体制之争

(1)代表人物及主张

王绾:

①主张:

②理由:

李斯:

①主张:

②理由:

(2)结果:

2、始皇帝的来历和中央集权的含义:

(1)秦王嬴政宣布自己为“___________”。

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中央集权:

指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

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地方:

地方行政机构分、两级。

郡守和县令都由直接任免。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郡县制下:

在分封制下:

②官吏来源:

郡县制:

分封制:

③作用:

郡县制:

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巩固练习:

1.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字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汉高祖刘邦在地方推行的制度。

汉武帝采取建立(朝廷的决策机构),设置(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和实行等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

2.隋唐:

实行制。

决策机构省;审核机构省;行政机构省——下

设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北宋:

收精兵:

宋初设置和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

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官等的权力;在州郡长官之下设,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

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

4.元:

中央设为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实行制度。

巩固练习:

1.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在

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

2.三省六部制的推行,反映了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D.君主制度崩溃

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

4.(07广东文基)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点社会问题

四、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1.明朝:

废丞相制度,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设立内阁。

2.清朝:

设军机处。

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皇帝独断和随意性强,使政策不断失误;

②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

③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④但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一定意义。

监察制度

(一)发展过程:

1、秦:

中央:

2、西汉: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

官员:

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刺史以监察中外百官。

目的:

三、选官制度

1、世袭制:

2、察举制:

3、科举制:

巩固练习:

1.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2.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3.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

4.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5.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积极影响是A.发展社会经济B.抵御侵略

C.加强交流D.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课堂研讨】

  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封建国家都进行了加强君主专制的改革措施。

如东方有康熙大帝,西方有路易“太阳王”,他们都使中、法两国进入到封建的鼎盛时代。

但改革却在中国和欧洲产生了不同影响。

这是为什么?

通过网络或有关论著,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启示: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文字狱,禁锢了文化。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却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本课小结】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

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

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

专题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1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

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

4、《礼记》说:

周公“制礼作乐”。

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

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

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6、关于秦朝《挟书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②此项制度的推行,与统治者欣赏和实践法家思想有关系③此项制度直到汉惠帝时才被正式废除④“挟书律”的推行是秦朝短命速亡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

8、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B、行政权C、军权D、财权

9、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0、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B、路-州-县

C、道-州-县D、省-道-府-县

12、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御史台

14、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15、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

16、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17、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地方行政长官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0、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二、综合探究题

21、以下所提供的材料有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一组为必答题,第二三组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

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

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第一组:

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②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

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依据有何不同?

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第二组:

⑥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⑦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第三组:

⑧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⑨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

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

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

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

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

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

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卷一一九《扬绾传》)。

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

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

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恰当角度,对上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作点评。

 

专题一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B4、D5、D6、D7、D8、A9、B10、B

11、C12、D13、C14、C15、A16、A17、D18、C19、D20、B

二、综合探究题

21、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

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

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③a、主管军事

b、主管司法

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

⑤a、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⑦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⑧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⑨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

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22(角度自由,可以对科举制予以肯定或否定,但必须根据材料发挥)

点评例文:

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

它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方式破除了先前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利于促成社会普遍而持久的读书风尚。

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

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也就导致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

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出现类似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