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1005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 八大热点专题.docx

中考历史八大热点专题

2011年历史中考八大热点专题

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0·福州)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

2.(2010·青岛)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3.(2009·河南)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东汉-→三国B.西汉-→东汉C.秦-→西汉D.三国-→西晋

4.(2009·天津)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

 

ABCD

5.(2010·青岛)“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D.以法治国

6、(2010·丽水)从“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_____实行的统治措施。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7、(2009·安徽)安徽萧县、怀远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

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8、(2009·安徽)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9、(2010·湘潭)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

10、(2010湘潭)“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2009·揭阳)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

A.废除丞相制度B.设立东厂C.设立锦衣卫D.增设军机处

12、(2010·青岛)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D.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二)非选择题

13、(2011·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国、西汉、唐初、元初都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规定可免去什么负担?

 

(2)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民力,安定社会,对农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3)唐朝初年,合并州县,以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的是哪位皇帝?

 

(4)元世祖时曾经采取了怎样的重农政策?

 

(5)结合历史,谈谈你对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认识。

 

14、(2010·湘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据此回答:

(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

 

(2)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3)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专题训练2(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0·荷泽)“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2.(2010·娄底)七年级

(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3.(2010·连云港)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4.(2010·青岛)“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

5.(2010·连云港)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B.回族C.藏族D.满族

6.(2009·佛山)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

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平定大小金川叛乱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实行改土归流

7.(2009·揭阳)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请回答唐太宗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公主是

A.金城公主B.王昭君C.西施D.文成公主

8.(2010·青岛)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B.元朝C.明朝D.清朝

9.(2009·广东)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

10.(2010·丽水)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军机处②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蒙古土尔扈特部

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09·淮安市)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

12.(2010·娄底)“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文中的“他”是

A.戚继光B.郑和C.郑成功D.岳飞

(二)非选择题

13、(2010·福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

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

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

(举一例即可)

 

(3)材料三反映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东归英雄们的态度如何?

 

14、(2010·汕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二:

右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本巴瓶和五支如意头象牙签。

为改变大活佛转世被蒙藏贵族所操纵的积弊,清政府规定了确定转世灵童的具体程序:

达赖或班禅转世时,都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

然后报朝廷批准,再由驻藏大臣主持坐床,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此项制度被称为“金瓶掣签”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外甥指的是谁?

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源:

学科网  

 

(3)材料三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谈谈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专题训练3(侵略与反抗)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0·桂林)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关天培

2.(2010·资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改定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

3.(2010·资阳)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后4.(2010·龙岩)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下面哪个历史人物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戚继光

5、(2010·贵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6.(2010·滨州)“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7、(2010·泰州)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8.(2010·苏州)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9.(2010·芜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左宗棠

10.(2010·衡阳)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2010·苏州)“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10·资阳)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耻辱的伟大胜利是  

A.抗日战争胜利B.台儿庄战役胜利 C.百团大战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二)非选择题

13、(2010·株洲)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为完成这一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3)从中国近代百余年的革命史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3)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

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条约的主要异同点。

(通过签定背景、内容、影响等进行比较)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15.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

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专题训练4(近代化的探索)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010·汕头)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

2.(2010·长沙)兴起于l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2010·宜宾)“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民国建立初期

5.(2010·株洲)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蔡锷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

6、(2010·福州)“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7、(2010·鄂州)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D.改变了中国命运

8.(2009·汕头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巨变,其主要依据是  

 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使社会风俗大为改观  

9.(2010·邵阳)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考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发生在1910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10·贵阳)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1、(2009·贵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开始于1915年  

C.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2010·贵阳)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二)非选择题

13、(2010·龙岩)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4、(2010·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材料三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提出,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它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

 

(2)材料二中江泽民提到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中的后两次变化分别指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明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

 

专题训练5(新中国风雨60年)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0·福州)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

2.(2010·营口)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2010·汕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4.(2010·娄底)“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

5.(2010·青岛)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

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广州

6.(2010·营口)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A.和平方式解放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八项主张

7、(2010·株洲)1971年ll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将周恩来总理作为封面人物,是因为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8、(2010·连云港)“小球转动大球”“历史性的握手”“改变世界的一周”等涉及了

A.中美关系B.中英关系C.中印关系D.中日关系

9.(2010·长沙)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

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60年代

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D.北京奥运——21世纪初

10.(2010·南京)2009年10月l日。

在国庆阅兵式上,多种新型战略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

外国军事评论家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支部队创建于

A.1949年B.1964年C.1966年D.1970年

11.(2010·河南)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2010·揭阳)“民以食为天”,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A.华罗庚B.钱学森C.邓稼先D.袁隆平

(二)非选择题

13、(2010·荷泽)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

识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

 

材料二:

右图为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标语牌。

1958年、l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亿吨、1.7亿吨、1.435亿吨。

(2)在1958年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材料中数据说明了什么突出的问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