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90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docx

初中历史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的发展特点;严复的思想及影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贡献;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派和维新派兴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通过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学和教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晚清的历史不仅是被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不屈的抗争与探索的进步史。

  4.学法指导方面:

  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归纳“科学技术的成果”,训练学生列表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表格《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并引导学生运用分项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特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和教育的变革。

向西方学习是晚清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在思想界尤为突出。

思想界本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宗旨,在向西方学习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选择取舍的过程。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在本节,而且在第四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把握章节内容的关键。

清末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办学堂、废科举,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是历史的进步,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

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是难点。

正确理解此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研习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上的难度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设计

  师:

从1840年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清朝晚期。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节。

“西学”,是指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思想文化。

战争以来,历史的沦桑剧变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痛苦的认识到,昔日他们眼中的“蛮夷”有着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更高层次的文明。

于是,他们走出狭窄的书屋,放开视野,去看世界,学世界,追赶世界。

从而使晚清的思想、科技、教育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

  1.晚清思想界的发展及其特点

  师:

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代思想界的各个派别,请大家回忆一下,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生:

  师: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介绍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小字,归纳出思想界向西方学习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热点分别是什么?

  生:

  师:

19世纪40~60年代工艺技术19世纪70~90年代“格致之学”19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政治制度从学习内容看,思想界在学习西方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

  师:

大家回答得很对。

请大家注意这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思想界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如果感到有困难的话,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桌也可以讨论。

①为什么各派会如此急切地向西方学习?

各派向西方学习的具体背景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共同点?

②70年代中国经济上发出了什么重大变化,这变化与学习内容的变化间有何联系?

③学习热点出现根本性变化是哪一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

大家说得都不错,给了我不少启发。

现在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在时代的呼唤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思想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的是严复。

  2.严复的思想及贡献

  师: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至138页有关严复的内容,概括严复的思想及主要贡献。

  生:

  师:

严复毕业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神州船政学堂,反来又曾留学英国。

所以他对西学的了解比康有为、梁启超更为系统、深入,对西方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的介绍也就更为全面。

大家能不能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及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天演论》所宣传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

  生:

  师: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严复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运动中去。

《天演论》出版后,社会上许多人纷纷以“竞雄”、“天择”、“适之”为字,胡适的“适”字也是取“适者生存”之意,可见《天演论》是何等深入人心了。

随着思想界学习西方层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师:

请大家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人物、称谓、主要贡献三类归纳主要内容。

生:

  师:

  生:

  师:

科学家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与思想界不同时期的学习热点有何联系?

  生:

  师:

同思想界的学习热点相一致,科技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由学习兵器制造到学习自然科学的历程,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

请大家引用课文史实加以说明。

  生:

  师:

大家讲得很好。

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爱国图强,所以成就突出。

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尤其令人感动。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詹天佑的故事。

  生:

  师:

正是由于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员把个人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才会取得令西方人也不敢小瞧的杰出成绩。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期教育也开始了革旧立新的过程,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和改革。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改革

  1.新式学堂的兴办

  师:

战争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变法期间的新式学堂。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1页《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从时间看,其教学内容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

  师:

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维新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的有关内容,比较一下,此时期创办的学堂比洋务运动时期有了哪些变化?

  生:

  师:

随着新式学堂在教学目的、内容等方面近代化进程的加深,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2.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师:

1904年,清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142页的有关小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

对比封建学制,此章程的进步之处是什么?

  生:

  师:

很好。

这个学制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官学、私学、书院等的学校形式,在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上均有了重大改变,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为近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但这一学制又有它的局限性。

请大家结合课文第142而插图《新式学堂学生用发辫当圆规画图作几何习题》,思考一下局限性是什么?

生:

  师:

为什么会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呢?

  生:

  师:

我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

清末的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使近代教育在迈向近代化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

此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此学制颁布的第二年,1905年,开始于隋唐时期,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全终结。

课后大家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科举制的发展史。

  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

请大家概括一下他们在发展过程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

  师:

史学界称此现象为“西学东渐”,即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

最终的结果是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逐渐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文化。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近代化,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在动荡的近代中国,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同阶段,各阶级的人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在危难中屹立不倒,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第二节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我国一批史学家、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和革新,从而推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史实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

  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了解:

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近代国情和近代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转变的认识。

4.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特殊性。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45页《冯将军歌》片断,使学生了解应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分析诗歌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史界革命”、“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是本节重点。

“史界革命”标志着我国近代史学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史学新理论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王国维运用史学新理论在史学领域的众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学的主要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诗界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一股进步的文学潮流。

它在近代诗界的影响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谴责小说”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独有的反映,广泛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进步意义。

“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分析:

对“史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特点与实质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新旧交替。

理解这一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的能力。

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受以往知识影响,学生可能会将这里的“革命”的含义与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混同。

而这里的“革命”,实质上是变革维新,是倡导者当年的特定用语。

理解这一实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设计

  师: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