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595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名校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洞若观火,高瞻远瞩。

②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不让这三人成虎的态势发展下去。

③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我们要用管窥蠡测的方法,以有限见识无限,去探究宇宙和人生的要义。

④过去五年,西方势力粉墨登场,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妄图毁灭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⑤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到见贤思齐,何愁不能事业有成?

⑥面对记者,他有些拘谨,可一旦离开镜头,他便轻松地侃侃而谈,话语犀利,精准到位。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纪录片《乡愁》不但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德文化重任,而且传承着人民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文明。

B.美国枪支袭击事件备受关注,事发后,各大网络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点击量超过了万次以上。

C.日前,有关部门初步完成了高铁双流站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并报请铁路枢纽工程指挥部审査通过。

D.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3.下面是某中学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写给校办公室的回信,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虽然事务繁杂,届时一定拨冗光临母校参与庆典。

B.我殷切期望母校调整时间,改进方法,办好这次庆典。

C.母亲华诞,蓬荜生辉,甚感喜悦,到时一定出席庆典。

D.因大雨滑坡,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原谅。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②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祯(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③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4.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D.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5.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祯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陈玉兰

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

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

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

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

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的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

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

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母亲整天挂嘴边的只一句话:

“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说这句话时,母亲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

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了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

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

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

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

“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

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

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

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

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

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

“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

”与排长依依惜别。

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

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

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

“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

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

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

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

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

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一边数落:

“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儿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

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

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

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

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

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

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

“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

“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

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

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的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母亲不解地问:

“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父亲认真地说:

“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涌般汩汩涌出,母亲说:

“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楼在怀里。

7.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E.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母亲的心理“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突出父亲高大形象的同时,也道出了父亲心中多年的委屈。

8.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有所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既没“没”通“殁”,死亡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

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

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朝:

使……朝拜

1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军用兵之道/弃甲曳兵而走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将数百之众/好自相扶将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段②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点明主旨,收束全篇,收到了余响不绝的效果。

B.段②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段②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速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邵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

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宁王)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

“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绛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喟然曰:

“道在是矣。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注)①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②刘瑾:

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

③诇:

音xiòng,刺探,得知。

1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B.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或者“秋闱”。

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丁父优,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

母去世亦同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

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王守仁通晓军事,精于计策。

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C.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

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D.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

南中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

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

除尾联直抒心曲外,前三联都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C.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D.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E.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

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18.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3)韩愈在《师说》中这样阐述师生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5)《寡人之于国也》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外不超过15个字。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①______?

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冬烘先生”反过来说,②_______,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③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话题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

桐城的“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

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

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

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洞若观火:

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使用正确;②三人成虎:

意为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借以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此处说的是腐败态势,不合语境;③管窥蠡测:

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很狭窄,很片面。

蠡,贝壳做的瓢。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含有贬义。

此处褒贬失当。

④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意为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

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亦指单纯的登台表演。

使用正确;⑥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使用正确;⑥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宜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话。

与“轻松地”重复。

故选C。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