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519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docx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0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下辖()。

①帖撒罗尼亚②雅典③伯罗奔尼撒④色雷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1202—1204年),十字军在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不去进攻伊斯兰教徒,而是改变进军路线去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征服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建立所谓“拉丁帝国”(1204—1261年)。

拉丁帝国包括色雷斯、贴撒罗尼亚、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四个公国,领土包括色雷斯、南希腊大部和小亚细亚北部。

第2题:

规定取消公行制度,外商可与华商直接交易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第3题:

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大宝律令

B.《宪法十七条》

C.养老律令

D.近江令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中世纪日本历史上的法典的考查。

《宪法十七条》(604年)、《近江令》(668年)、《大宝律令》(701年)、《养老律令》(718年)。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以唐律为范本,开始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

668年制定了22篇的《近江令》,它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据日本学者研究,《近江今》大体参考了唐代《贞观令》,成为以后日本《令》的基础。

天武天皇即位后,681年,开始修订《近江令》,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亦称《天武令》。

700年,天皇命刑部亲王藤原不比等19人撰定律令。

该法典制定于大宝年间,称为《大宝律令》。

制定《大宝律今》的17年后的718年,藤原不比等奉元正天皇之命,以《大宝律令》和唐朝的《永徽令》为基础,制定了《养老律令》。

《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标志着日本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至此,日本已成为一个法制完备的封建国家。

第4题:

金完颜亮以燕京为首都,称为()。

A.上京

B.中都

C.中京

D.大都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城名称的历史演变情况。

A金朝上京指现在的吉林会宁地区;B金朝中都指现在的北京;C中京为辽朝五京之一;D大都为元朝时期北京的称谓。

第5题:

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A.问题与主义论战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民主与独裁论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四个论战的时间是不一的,反映了各个阶段的社会问题焦点,如果换成论述题,那就是对四个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第6题:

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是()。

A.赵明诚的《金石学》

B.欧阳修的《集古录》

C.赵明诚的《集古录》

D.欧阳修的《金石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收集了历代古器物和石刻的铭文拓本400多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其他名作还有赵明诚的《金石录》,吕大临的《考古图》。

第7题:

《萨利克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一支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A.伦巴德人

B.汪达尔人

C.法兰克人

D.盎格鲁—撒克逊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法兰克人非常重要,不单单因为后来分化出了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还因为这支日耳曼人创造的文明,影响了世界。

伦巴德人也叫伦巴第人,伦巴底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瑞典南部。

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意大利)的北部,568~774年是在意大利统治的一个王国。

汪达尔人429~534年在北非建立一个王国,曾在455年洗劫罗马。

法兰克人是5世纪时入侵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

他们的统治现为法国和德国的地区,建立了中世纪初西欧最大的基督教王国。

在《英吉利教会史》中,比德提到盎格鲁一撤克逊人,这是一支播迁不列颠的民族分支。

《萨利克法典》发源于法兰克人萨利克部族中通行的各种习惯法,并因此而得名。

在公元6世纪初,这些习惯法被法兰克帝国国王克洛维一世汇编为法律。

萨利克法典是查理曼帝国法律的基础,是5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年)颁布的。

它在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

《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

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

16世纪时,这一章被错误地引来作为妇女不能继承王位这一现行法律推定的权威依据。

第8题:

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是科斯岛的()。

A.美尼克穆斯

B.恩培多克勒

C.欧多克索斯

D.希波克拉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9题:

下面对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对市场和货币关系的认可和利用

B.标志着苏俄政府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与路线

C.说明苏俄领导人认识到了具体国情,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表明苏俄领导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可和采用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0题: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是()。

A.尧刑

B.舜刑

C.禹刑

D.桀刑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1题:

大约在13世纪,天主教会正式规定的正式礼仪是

A.三礼

B.五礼

C.七礼

D.九礼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七礼即七圣事:

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婚配、神品。

关于七圣事的历史,十一世纪时由阿伯拉尔首先提出,后为PeterLombard接受,并在十三世纪被托马斯·阿奎那支持而成为教会官方认可的圣事学说。

十六世纪时,特兰托会议首先以信条形式确立之,梵蒂冈大公会议两次承认。

第12题:

致使中国领土被割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伊犁条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割占7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第13题: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柏拉图的是()。

A.《申辩论》

B.《会饮篇》

C.《形而上学》

D.《理想国》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4题:

最早提出建立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的是()。

A.劳合·乔治

B.克里蒙梭

C.奥兰多

D.威尔逊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5题:

明朝前期,西藏喇嘛教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教派,俗名“黄教”,又称()。

A.宗喀巴

B.格鲁派

C.乌斯藏

D.袄教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格鲁派,因其僧侣戴黄色僧帽,俗名“黄教”,创立者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影响逐渐扩大,成为西藏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第16题:

“元首顾问会”最后正式形成,并且实行官阶官僚制度是在罗马帝国的哪位皇帝时期?

()

A.图拉真

B.哈德良

C.安敦尼·庇阿

D.马可·奥勒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B.出现了秘色瓷

C.丝织业吸收了波斯技术

D.制瓷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隋唐五代时期,制瓷业发展显著,最著名的是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由此可知制瓷业主要分布在江北地区。

第18题:

东汉时,号称“三独坐”的是()。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C.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D.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9题:

在1928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1928年7月召开的中共“六大”会议上,中共中央针对当时的形势,对土地改革作出了策略性的调整,强调中共在农村依靠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而要限制富农,并不是过分地反对。

第20题:

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控制论、相对论、系统论

B.相对论、信息论、系统论

C.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D.相对论、控制论、信息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当代科技革命”的内容。

在选项中,唯有“相对论”是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

其余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均系20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理论,成为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所以,在回答本题时,只要能够排除“相对论”,那么,选项C就成为唯一答案。

二、名词解释

第21题:

老普林尼

 

参考答案:

是帝国前期罗马自然科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著作有6部,但只有《自然史》保存了下来。

《自然史》,共分37卷,是他参考了2000多种著作写成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医药卫生、物理化学、雕刻绘画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详细解答:

第22题:

《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

 

参考答案:

慕尼黑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大西洋宪章》:

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的一艘军舰上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元旦,英、美、中、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计划。

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了《开罗宣言》。

表示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

详细解答:

第23题:

良渚文化

 

参考答案:

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5300年到4200年。

其主要文化特征是:

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

房屋为干阑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发生。

详细解答:

第24题:

《民法大全》,《和平法令》

 

参考答案:

《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其内容主要是查士丁尼所组织的十人法学家委员会搜集过去法律的汇编和对罗马大法学家意见的摘录,此外还有法律基本纲要以及查士丁尼自己所立新法汇编。

包括四部分:

《法典》、《学说汇编》、《法学总论》(又译成《法学阶梯》)、法典颁布后的《新律》。

《和平法令》是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由列宁亲自起草,1917年11月8日(俄历10月26日)由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

详细解答:

第25题:

玄奘

 

参考答案:

玄奘,俗姓陈。

贞观三年(629年),他为到天竺求经,从长安出发,途径今新疆、中亚,访问了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他在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今印度加雅城西北)等地研习佛学。

贞观十九年(645年),他返回长安,带回梵文佛经657部。

此后他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20年中译出佛经75部1335卷。

贞观二十年(646年),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述了他西行取经所见所闻的138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山川特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历史传说,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及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详细解答:

第26题:

神圣同盟

 

参考答案: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

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

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恪尽职责。

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后者遂抛出“门罗主义”。

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问矛盾加剧,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

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神圣同盟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详细解答:

第27题:

萨尔浒之战

 

参考答案:

明清之间的一场战争。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

明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镇沈阳,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

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

明兵四路实则10余万。

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李永芳的“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

首先,以八旗精锐迎击欲立首功的明军主力杜松部。

三月初一日,双方对峙在萨尔浒山。

努尔哈赤利用杜松派兵袭击界凡之时,猛攻萨尔浒明军,明兵溃败,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杜松战死。

接着,努尔哈赤将兵北调至尚间崖,击败马林部,马林逃往开原,叶赫兵仓皇撤退。

这时,努尔哈赤回师南下,诱敌深入,在阿布达里岗,围歼刘铤东路军,刘铤阵亡,姜功烈所部朝鲜兵投降。

杨镐闻知三路军惨败,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回。

努尔哈赤用了5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此役是关系到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

当年六月,后金打下开原。

七月,攻占铁岭。

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详细解答:

第28题:

蒙巴顿方案

 

参考答案:

1947年6月3日,英国政府发表了允许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宣布自1947年8月15日起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

印度和巴基斯坦。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依据宗教原则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2)分治前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划为两部分和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省、信得和阿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

(3)各土邦有权自行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如果不愿意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可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

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但也遗留了严重的问题。

详细解答:

三、史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为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十四点宣言”的部分内容:

Ⅹ.对于我们希望保障其国际地位的奥—匈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必须给予最自由的机会,使之获得自治的发展。

Ⅺ.必须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第内哥罗撤退军队;被占领的领土必须归还;塞尔维亚应获得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以历史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归属和民族界限为准则,通过友好的协商来决定;对巴尔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亦应予以国际的保证。

Ⅻ.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

材料二

以下为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三

以下为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29题:

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

确认了哪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______

 

参考答案:

民族自决。

波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

详细解答:

本题主要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八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的内容。

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

依据试卷提供的材料一所说:

“Ⅹ.对于我们希望保障其国际地位的奥一匈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必须给予最自由的机会,使之获得自治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民族自决”。

至于“确认了哪些民族国家的独立”,根据材料一的“Ⅹ.”,可以得出奥地利(根据材料二的第八十条也能得出)、匈牙利;根据材料一的“Ⅺ.”,可以得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各国;根据材料一的“Ⅻ.”,可以得出波兰(根据材料二的第八十七条也能得出);根据材料二的第八十一条,可以得出捷克斯洛伐克。

第30题: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

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______

 

参考答案:

德国先后借口奥地利问题、捷克苏台德问题、但泽问题,兼并上述领土。

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归属,但同时也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详细解答:

要求“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这里必须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根据材料三希特勒所说:

“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可以得出先后借口奥地利问题、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问题、但泽问题兼并领土。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有了一定的历史学基础以后,认真阅读和分析材料是多么的重要!

四、论述题

第31题:

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_____

 

参考答案: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的由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社会贤达四方面代表参加的协商国是的会议。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会议就政府组织问题、军事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和国民大会问题等达成协议。

政协会议期间,国共两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但会议协议很快被国民党破坏,未能实施。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所以能够召开,直接原因是这次大会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的协议,深层次原因则是与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的。

国际形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巩固并扩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老的世界殖民体系日益瓦解,和平、民主、民族解放成为世界的主潮流。

(2)资本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德、意、日被打倒,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它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在世界建立统治地位。

为控制中国,美国积极支持中国在蒋介石主持下建立统一政权,极力推动政协会议召开。

国内形势:

(1)主要矛盾转变: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反对战争,并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

(2)蒋介石虽然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但因为国际、国内都反对内战,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所以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邀请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历史意义:

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这些协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

所有这些都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的,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

通过会议,共产党在政治上占了主动,蒋介石国民政府如果违背协议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详细解答:

第32题: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始了持续8年的全面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战8年,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中国的抗13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也最惨重的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开始,到1945年结束,历时14年之久。

若从1937年全面抗战算起,也进行了8年。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抗Et战争进行的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

中国军民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兵力。

七七事变时,日本投入陆军24个师团中的21个。

此外,日本还投入了60%的空军和三分之二的海军。

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一直牵制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以上。

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在海外的兵力共365万,其中在中国201万余人。

中国战场不仅拖住了近200万日本侵略军,而且不断地消耗了它的有生力量。

可以说,中国的抗Et战争是粉碎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为此,中国也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

据统计,中国人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直接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其次,中国战场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在二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

第二,中国的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太平洋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英美作战。

第三,中国的抗战避免了德日法西斯会合,使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