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516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docx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指导书

 

《地质学基础》

野外实习指导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质学基础》课程组

二OO六年五月

 

目录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3

二、实习内容和路线----------------------------------4

三、实习方法和要求----------------------------------8

四、实习安排和组织----------------------------------9

附一、实习专题报告(论文)提纲----------------------11

附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2

附三、实习区地质特征--------------------------------13

附四、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的描述及其岩性花纹----------22

附五、实习区地貌特征--------------------------------24

附六、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30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而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则是《地质学基础》及《自然地理学》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力图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志,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以下要求:

(一)地质学基础方面

1、熟练地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了解图上定点和划分地质、地貌界线的方法。

2、学会对地质构造现象和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侵入岩进行野外观察、描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基本掌握实习区地质构造特点,学会野外观察、分析节理、劈理、褶皱、断层和不整合等构造现象,初步分析和判断其类型和成因。

4、熟悉实习区各时代的地层层序和特征,初步理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原理,掌握地层的观察、岩性的描述的具体方法,并能采集一定规格的岩石和化石标本。

5、理解实测地质剖面的工作方法,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制实习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并进一步作岩相古地理分析,最后总结实习区地壳发展简史。

6、提交地质野外实习报告(论文)一份、1:

1000的实习区地层综合柱状图一张、各地质时代的岩石或化石标本一套以及有关野外地质记录本和素描图等。

(二)地貌学方面

1、观察和掌握实习区的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等地貌类型的形态特征及地貌发育的动力原理、分布规律和沉积物的特点。

2、学会运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基本动力分析地貌发育的基本方法,掌握野外观察和综合分析地貌成因的能力,初步了解地貌发育具有继承性、阶段性和多生性特点。

3、初步掌握地貌形态的野外素描、地貌要素的计量、地貌纵横剖面的绘制等地貌研究的野外一般工作方法的技能。

4、根据地貌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初步探索实习区内各种地貌类型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5、提交地貌实习专题报告(论文)一份和有关地貌照片及素描图等素材。

二、实习内容和路线

(一)永安——五里亭——龟山

观察点及观察内容:

1、永安大桥北剖面

1)观察地层剖面,练习地层岩性的描述。

2)观察与练习野外测量地层产状。

2、龟山

1)观察和描述沙溪河漫滩产出的地貌特征。

2)说明河流及河漫滩的成因。

(二)永安——魏坊——道班——采石场——茅坪

观察点及观察内容:

1、魏坊

1)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奥陶——志留系罗峰溪群(O—Sl)地层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2)测量岩层的产状

3)采集地层标本和化石标本。

2、道班

1)观察的描述奥陶——志留系(O—Sl)地层与泥盆系南靖群(D2-3n)地层的接触界线及其产出特征。

2)观察的描述泥盆系南靖群(D2-3n)地层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3)测量岩层的产状。

4)采集地层标本。

3、采石场

1)观察和描述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地层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2)测量岩层和褶皱、断层的产状。

3)采集地层标本。

4、茅坪

1)观察和描述益溪上游的河流地貌特征、作平面素描图。

2)分析形成这种地貌形态的动力机制。

(三)永安——下渡——黑风口——坑边

观察点及观察内容:

1、下渡灰窑小路旁

1)观察的描述上石炭统黄龙组(C2h)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岩层的产状并采集地层标本。

2、黑风口公路旁

1)观察的描述上石炭统船山组(C2c)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岩层的产状并采集地层标本。

3、坑边普济寺后

1)观察的描述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岩层的产状并采集地层标本。

(四)永安——坑边——百步桥——益口——造纸厂

观测点和观测内容:

1、坑边新村

1)观测和描述下二叠统栖霞组地层岩性特征

2)测量该地层的产状并采集岩石标本

2、坑边铁道涵洞桥

1)观测和描述下二叠统文笔山组地层岩性特征

2)测量该地层的产状并采集岩石标本

3、坑边——益口铁道沿线

1)观测和描述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一~第三段地层岩性特征

2)测量该各段地层的产状并采集岩石标本

4、百步桥东北侧

1)观测和描述上侏罗统坂头组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该地层的产状并采集岩石标本

5、百步桥西南侧

1)观测和描述南金山大断裂及断裂两侧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两侧地层的产状并采集糜棱岩标本

6、益口——造纸厂中段

1)观测和描述上白垩统沙县组地层的岩性特征

2)采集该地层岩石标本

(五)永安——丰海——加福——安砂水电站

观测点和观测内容:

1、加福大桥北侧

1)观测和描述断裂及断裂两侧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断层和两侧地层的产状并作地质素描图

2、永安——安砂公路34公里处

1)观测和描述褶皱及断裂等地质构造的特征

2)测量断层及褶皱两翼地层的产状并作地质素描图

3、永安——安砂公路36公里处

1)观测和描述褶皱构造的特征

2)测量褶皱两翼地层的产状并作地质素描图

4、安砂水电站

1)观测和描述褶皱构造的特征

2)说明褶皱构造的地貌特征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作褶皱构造的地质素描图

(六)永安——大湖石林风景区

观测点和观测内容:

1、石林风景区内

1)观测和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

2)说明地貌的成因

3)作典型地貌的地质素描图

2、十八洞

1)观测和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的基本特征

2)说明地貌的成因

3)作典型地貌的地质素描图

3、石洞寒泉

1)观测和描述地表及地下喀斯特地貌垂直分带的基本特征

2)说明地貌的成因

3)作典型地貌的地质素描图

(七)永安——桃源洞

观测点和观测内容:

1、桃源洞景区口

1)观测和描述上白垩统——下第三系赤石群地层的岩性特征

2)测量该套地层的产状并采集该地层岩石标本

2、桃源洞景区

1)观测和描述丹霞地貌主要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

2)说明地貌的成因

3)作典型地貌的地质素描图

三、实习方法和要求

1、选取典型的剖面和观测点,进行专题或多项目综合观测。

2、野外现场教学一般采用先由指导教师作启发式介绍,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记录、绘图及其其他现场操作和现场讨论。

3、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其他专题研究。

4、要求学生实习的当天,认真整理野外记录和做好标本的编录,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5、指导教师根据野外教学进度和阶段总结进行必要的现场或实物考核。

6、野外实习后的室内整理和总结阶段,要求学生全面总结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并根据所确定的实习研究专题认真撰写野外实习报告或专题研究论文。

 

四、实习安排和组织

(一)时间与地点

实习时间为2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秋季)的第一~二周。

实习地点视实习阶段而定,实习全过程原则上分三个阶段:

1、实习准备阶段:

时间2~3天,地点在校。

2、野外实习阶段:

时间8~9天,地点为永安地区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3、室内整理总结阶段:

时间3~4天,地点在校。

(二)实习准备工作

1、进行野外实习的动员并布置实习计划。

2、各实习指导教师介绍实习区地质、地貌基本情况和实习内容。

3、组织阅读和观看有关实习专题的参考资料和教学录象。

4、作好野外实习的组织、生活准备和实习器械的分发。

(三)实习纪律

1、服从领导,服从分配,坚决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2、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野外实习期间,应自觉服从指导教师或队长的指挥。

3、自觉遵守野外实习期间的纪律和制度:

1)准时出发,按时归队,不得无故缺席,有事要事先请假。

2)不得擅自离队、掉队或进行未经批准的其它自由活动。

3)休息时间遇事需要外出,应向带队教师请假并及时销假。

4)实习期间严禁游泳。

5)在旅途(汽车、火车)和旅社等公共场所应注意公共道德和纪律。

6)不做有损学校和学院声誉的事,不做有失大学生身份的事,要做精神文明的楷模。

7)在旅游区应注意旅游形象,爱护旅游区的公物。

4、要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发扬风格。

5、要注意保管好实习仪器设备和有关资料。

6、注意团结,树立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7、要吃苦耐劳,勇于克服野外条件所带来的学习上、生活上和爬山跑路的困难,并千万注意人身安全,有问题应及时反映。

8、对违反上述实习纪律的同学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和终止实习的处理。

(四)实习组织

1、教师实习指导小组:

全面负责实习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2、实习队学生组织:

1)实习队队委由队长、副队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宣传委员和各实习小组长组成,原则上由原班级相应的干部担任。

2)实习队队委应配合教师指导小组,做好实习队分组及名单打印,具体组织学生的业务学习、生活和文体等活动,并配合指导教师抓好实习期间的组织纪律,以保证各项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一:

实习报告(论文)提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专题报告(论文)提纲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实习区地质特征

三、实习区岩相古地理分析

四、实习区地壳发展史

《地貌学》课程教学实践专题报告(论文)提纲—河流地貌专题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实习区河流地貌特征

三、实习区河流地貌成因分析

四、小结

《地貌学》课程教学实践专题报告(论文)提纲—喀斯特地貌专题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

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

四、小结

《地貌学》课程教学实践专题报告(论文)提纲—丹霞地貌专题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实习区丹霞地貌特征

三、实习区丹霞地貌成因分析

四、小结

注:

每个实习生任选一个专题提交调查研究报告(论文)

附二: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中断,东经116。

56,-117。

46,,北纬25。

33,-26。

13,;地理坐标X:

27-45,Y:

67-93公里,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

永安市是福建省中西部的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是鹰厦铁路的必经要冲,全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除鹰厦铁路外,还有永安至加福、永安至福建水泥厂铁路,以及永安至泉州、永安至清流、永安至闽西诸县的公路,其他次一级公路贯穿全区,故交通十分方便。

永安地区是我国华南区比较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山脉连绵起伏,一般高程在800米至1100米以上。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河谷水系十分发育,主干河流为沙溪,上游称九龙溪,支流称文川溪,其他大小河流沟谷遍布全区,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永安地区属华南地区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

C以上,最高气温达41。

C,最低气温为-7.6。

C。

全年以7月份气温最高。

全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1700毫米。

一般三月至六月为全年的雨季。

永安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除了有十分丰富的水力资源外,尚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以煤、重晶石和石灰石为主,主要分布于加福、丰海、李坊和坑边一带,其中李坊重晶石矿为我国华南地区罕见的特大型矿床;坑边石灰石矿是上市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的主要矿产地,该地区是福建省主要的矿产地之一。

此外,由于全区90%以上的地表均被植被所覆盖,因此,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上市公司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永林股份)的主要原料产地。

永安也是福建生的一个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有福建水泥厂、福建维尼伦厂和永安火电厂、永安机床厂、永安造纸厂以及加福煤矿、丰海煤矿等。

此外,近年来大小乡镇企业,如竹木器加工、小五金等蓬勃兴起。

农业生产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蔗、烟叶、竹笋等。

此外,永安地区的交通旅游业也占有相当的地位,闻名省内外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风景秀丽的桃源洞和石林风景区,尚有众多的地下喀斯特溶洞,如十八洞、石洞寒泉、黑风洞和小陶的甘露洞等。

附三:

实习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永安地区是福建省地层分布和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从下古生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其中正常沉积岩、浅变质岩和火山岩约各占三分之一。

就地层层序上看,该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下古生界的奥陶-志留系地层,上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和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具体特征如下:

1、奥陶-志留系(O-S)

主要分布于魏坊一带,为一套韵律发育浅变质岩系自下而上分为两段:

下段(O-Sa):

岩性为灰、灰黑色薄层状千枚岩、千枚状粉砂质泥岩、泥硅质岩或硅质岩夹变质石英细砂岩,厚度867.1米。

上段(O-Sb):

岩性以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千枚状泥岩为主,夹极少量变质石英砂岩及薄层硅质岩,微细水平层理发育。

厚度为761.2米。

奥陶-志留系地层,也称下古生界罗峰溪群,该地层因缺乏化石资料,其地质时代长期一直难以确定,1975年由福州大学地矿系首次在该地层发现并采集获得海相笔石类化石,经鉴定为对笔石,从而使该地层的时代的确定有了比较确切的依据。

2、上泥盆统:

南靖群(D2-3n)

主要分布于魏坊、道班和益口一带,为一套厚-巨厚层状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共同组成的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组成,夹紫红色薄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根据沉积旋回与岩性组合可分为两段:

下段:

(D2-3n1):

岩性为灰白、黄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砾岩,夹灰绿色、紫红色薄层状石英砂岩,厚度约200米。

上段:

(D2-3n2):

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砾岩、砾岩,上部出现灰白、灰绿、紫红色石英砂岩、千枚状粉砂岩夹砂砾岩,厚度约300米。

该地层质地坚硬,且目前化石资料很少,与下伏奥陶-志留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下石炭统:

林地组(C1l)

主要见于黑风洞郭坑、江坑及岭岗一带,本组属滨海相碎屑沉积,与下伏南靖群地层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约100-300米。

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白色、浅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砾岩、砂砾岩、砂岩及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砾岩、千枚状粉砂岩、泥岩,本组岩性与南靖群较相似,且界线不清,因此主要依靠其风化后呈米黄色调、石英砾石常呈玫瑰红色且颗粒较小而浑圆、含泥质较高而区别之。

4、上石炭统:

黄龙组(C2h)

主要分布于黑风口、田螺岩及岭岗一带,本组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沉积,厚度为25-100米。

岩性为灰白-灰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含蜓类化石,该组地层与下伏林地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5、上石炭统:

船山组(C2c)

该地层广泛分布于黑风口、田螺岩、狮子岩、大小力岩及大湖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微晶灰岩,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和白云质灰岩,产假希瓦格蜓、麦蜓及犬齿珊瑚等化石,厚度约200米。

本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除普遍开采烧制石灰外,还可作为水泥、化工及维尼伦的原料及练钢铁之溶剂等,同时也是永安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带。

本组地层与下伏黄龙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6、下二叠系统:

栖霞组(P1q)

主要分布于坑边、大湖一带,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燧石条带灰岩为主,顶部常有硅质岩或硅质岩与灰岩、粉砂岩互层,含丰富的蜓类、珊瑚、腕足类、苔藓虫等化石,厚度70-305米。

本组石灰岩以含较多的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和有机质,击之发沥青臭味而区别于黄龙组和船山组,本组地层与下伏船山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7、下二叠系统:

文笔山组(P1w)

主要分布于坑边、大湖一线以西,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岩建造,该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偶夹砂岩透镜体,泥岩极易风化,风化后多呈紫红、粉红、灰黑色,本组含有较多的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和丰富的菊石化石,厚度约150米。

本组地层与下伏栖霞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8、下二叠系统:

童子岩组(P1t)

主要见于加福、丰海一带,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细碎屑岩建造,是我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按沉积旋回和含煤性,本组可划分为三个段:

第一段(下段)(P1t1):

岩性为海陆交互相泥岩、粉砂岩夹石英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底部为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产菊石、腕足类、植物化石,厚度250米。

第二段(中段)(P1t2):

岩性为海相泥岩、粉砂眼夹细砂眼、常含有黄铁矿及钙质结核,产丰富的菊石、腕足类等海相动物化石,厚度120米。

第三段(上段)(P1t3):

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砂岩、粉砂岩、泥层夹煤层,化石丰富,主要有腕足类,双壳类和植物化石,厚度320米。

该组地层与下伏文笔山组呈整合接触。

9、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

主要分布于丰海、陈坑一带,除顶部为海陆交互外,基本以陆相沉积为主,岩性为灰、灰绿、灰黑色含菱铁矿鲕粒泥岩、粉砂岩夹煤线,其下部多为粗砂岩夹粉砂岩和砂质页岩,中部为灰绿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细砂岩夹黑色炭质页岩和煤线;上部为灰绿色粉砂岩夹石英细砂岩,本组厚度约433米,化石以植物为主,腕足类及双壳类次之。

本组含煤性较童子岩组差,多为煤线,其底部以燧石细角砾的红砂岩与童子岩组分界,二者呈假整合接触。

10、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主要分布于丰海一带,为浅海相细碎屑沉积,岩性为黑灰、黑色薄层粉砂眼、页岩为主,局部地区夹泥岩或灰岩透镜体,厚度100米,产丰富的菊石、腕足类及双壳类等化石。

该组地层与下伏翠屏山组呈组合接触。

11、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

主要分布于沙溪、溪口村一带,为一套浅海相含钙质粉砂岩沉积,岩性以青灰色中一中薄层状钙质粉砂岩或灰色、黑色之条带状硅质或硅质粉砂岩为特征,产丰富海相双壳类等化石,如克氏蛤、正海扇等,厚度大于353米。

该组地层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12、侏罗系上统长林组(J3c)

本组仅见于下渡附近,属于陆相山间盆地和内陆湖泊相沉积,为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岩系,岩性为深灰、灰白及灰绿色凝灰质沙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夹薄层凝灰岩、页岩及硅质岩,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上部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层中产有植物化石,厚度约30米。

本组地层与下伏童子岩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13、侏罗纪上统南园组(J3n)

主要分布于五里亭至坂头村,大致呈南北向长条状展布,为一套陆相中、中酸性火山喷发熔岩夹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本组地层按其喷发旋回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J3n1):

本段为一套爆发相和喷发相的岩石,主要有灰白色爆发角砾岩、紫红色集块角砾岩,角砾岩以及凝灰岩组合,角砾岩成分复杂,主要为硅质燧石和少量凝灰质泥岩、熔岩等,厚度约160米。

第二段(J3n2):

本段为一套喷溢相的熔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紫红色、肉红色、流纹质、流纹一英安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容颜组合,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厚度约200米。

第三段(J3n3):

主要为一套喷发相的灰绿色厚一巨厚层状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组成,普通合碧玉,厚度50米。

本组地层在永安地区出露厚度为410米,呈喷发不整合于长林组及其它地层之上。

14、侏罗系上统坂头组(J3b)

主要分布于坂头村、百步桥和下渡一带,以陆源相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火山物质,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厚层状凝灰质砂砾岩夹凝灰岩粉砂岩;中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凝灰质、粗砂岩、含砾粉砂岩;上部为灰白、灰黑色中薄层状粉砂岩、纸片状页岩,含丰富的叶肢介和植物等化石。

本组厚度为769米,与下伏南园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15、白垩系上统沙县组(K2S)

主要分布于流阴亭——益口一带,呈带状北北东向展布,本组属于干燥炎热环境下的内陆盆地沉积,主要有一套质地较粗的红色碎屑岩组成,岩性以紫红色中一厚层钙质,泥质粉砂岩为住,间夹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含石膏、芒硝,岩层层理清楚,旋回明显,普遍含钙质,易风化成平缓低丘地形,厚度为272米,产植物和鱼类等化石。

该组地层与下伏坂头组呈不整合接触。

16、白垩系上统赤石群(K2c)

广泛分布与永安东北部,与沙县组共同构成了永安盆地的主体堆积,属陆相盆地堆积,岩性以紫红、砖红色厚——巨厚层状砾岩,砂砾岩为主夹砖红、紫红色暗中——薄层状泥岩、粉砂岩、钙泥质胶结,结构致密坚硬,滴酸强烈起泡,裂隙发育,经构造切割及风化淋滤作用常形成奇峰陡壁的丹霞地貌,厚度400米。

本群地层呈整合或假整合覆于沙县组之上,或直接覆于其它地层之上。

17、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河谷两侧、山间盆地以及山麓、矮丘之上,由未成岩的粘土、泥砂、砾卵石等组成,形成河漫滩及一至三级阶地,为冲积、残积、坡积物等堆积,厚度较薄。

二、实习地区主要地层单位的识别标志

1、林地组(C1l):

其岩性组合为灰黄、黄白、白色石英砾岩夹千枚岩,千枚状粉砂岩,其顶部以古风化壳与上复地层为界。

2、黄龙组(C2h)

本组以含镁质较高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微细层理发育,揉皱强烈而区别地上覆船山组和栖霞组灰岩层,含丰富海相化石。

3、船山组(C2c):

本组灰岩质纯,各种溶蚀地貌齐全,尤以发育中有晚期喀斯特地貌为特征,如溶蚀洼地波立谷、孤峰等。

4、栖霞组(P1q):

本组灰岩以不纯为特征,含碳质易污手,含沥青质击发生臭味,本组地层普遍含燧石结合,在顶部以硅质岩或硅质角砾岩与上覆地层为界。

5、文笔山组(P1w):

本组地层以其水平层理的海相泥岩为特征,风化呈紫红、粉红色为特征,富含阿尔图菊石、寿昌菊石。

6、童子岩组(P1t):

以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特征,即为含煤的砂页岩沉积,产丰富动植物化石。

7、翠屏山组(P2c):

本组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一般的划分是以第一次出现燧石角砾的粗砂岩为其底,而与下伏童子岩组地层相区别,往上当出现海相化石层是,即为其上复地层单元——大隆组。

8、长林组(J3c):

陆相火山喷发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9、南园组(J3n):

陆相火山喷发熔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以灰绿色,紫红色为主,不整合于下伏长林组之上,其与上复坂头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0、坂头组(J3b):

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夹少量火山物质,下部以紫红、砖红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为主,上部以灰绿色为主,顶部以含叶肢介的纸片状页岩为特征。

11、沙县组(K2S):

本组为陆相紫红色碎屑沉积,以平缓低丘地形为特征。

12、赤石群(K2c):

本组地层分布区以丹霞地貌为标志,即岩性具有钙质密胶结的特征,其岩性较坚硬但抗溶蚀能力低。

13、第四系堆积(Q):

以松散堆积或仅半胶结状态,水平或近水平产状为特征,分布于现代堆积场所(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