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95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docx

初三化学重点上册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方程式共14个

.化合反应: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P+5O2

2P2O5

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S+O2

SO2

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

CO2

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Mg+O2

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O2

2H2O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

6.铁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3Fe+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解反应:

7.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8.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KClO3

2KCl+3O2↑

9.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2H2O2

2H2O+O2↑

10.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通电2H2↑+O2↑

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②: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A+B+……。

(简称:

“一变多”)

③:

.置换反应:

概念: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Zn+H2SO4=ZnSO4+H2↑

④: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走进实验室

1加热:

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2)固体: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要领:

悬、垂。

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

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核质子

中子中子

原子

3、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⑤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2、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表示2个氢原子:

2H;2H:

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6N:

6表示6个氮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如NaCl。

5、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计之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6、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实验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

预先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下图A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下图B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下图C),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下图D),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下图E)。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下图C),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下图D);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注意: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D、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

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3、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

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待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氧气已满)

5、实验室制取H2

(1)药品:

锌粒和稀硫酸

(2)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3)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上图B)(4)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上图E)或排水法(上图D)

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

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③、气密性检查:

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考点一1、电解水:

正极或阳极产生是氧(气);负极或阴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

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

净水原理: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5、

(1)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4)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①煮沸;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5)蒸馏:

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

注意: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第六单元知识点

一、.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

2CO

3、还原性:

C+2CuO

2Cu+CO2↑(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4Fe+3CO2↑C+CO2

2CO

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①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三、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与CO的混合气体C+H2O

H2↑+CO↑)

2)还原性:

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

冶金工业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2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3、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甲烷燃烧

4、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CH4+2O2

CO2+2H2O乙醇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考点一)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二、合金(考点二):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

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

钛和钛合金: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考点一、铁的冶炼

1、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2Fe+3CO2

2、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需注意:

①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

因为CO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

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4、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5、石灰石的作用:

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考点二、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

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

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Al+3O22Al2O3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

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

①CuSO4溶液:

蓝色FeSO4、FeCl2溶液:

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

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