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72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docx

海南省教育厅十二五

海南省教育厅

关于征求《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

发展规划(讨论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琼教职成〔2010〕56号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省农垦总局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印发给你们,请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讨论,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8月20日前将修改意见书面反馈至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联系人:

路剑威;电话:

65239304。

二○一○年八月十日

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6所(其中,民办职业学校39所),在校生17万人(预测数,下同),校均在校生1800人;职普招生比达到1.12:

1;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年均培训量30多万人次,已经形成公办、民办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导航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1

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形势3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4

四、保障措施9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一系列文件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规模迅速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全省瞩目的成绩。

  

(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投入项目资金23亿元,支持了海南省工业学校、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海南省三亚技工学校,海口市旅游职业学校等16个骨干龙头中等职业学校和16个市县职教中心的基础设施和重点专业建设,改、扩建了我省50%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了一系列专业性实训基地和两个全省共享的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以年均15%的速度逐年递增,年均培训职业学校教师总人数的30%以上,并派出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外参加培训。

中等职业院校的占地、校舍、实训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办学基础条件均得到改善。

  

(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2010年是2005年招生数的2.2倍,在校生数从2005年的6.8万增加到17万,增长了150%。

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的共同带动下,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39.22%增长为2009年的69.08%。

“十一五”末我省有10所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所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专业体系。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成了30个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学生动手机会大大增加,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0%,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27%,聘请校外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7%,一大批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大大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

  (三)办学机制不断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日益提高

  我省创新了中职“三段式”教育模式,以城市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市县职教中心,联合企业,采取“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的“订单式”集团化培养模式,成立了工业、农业、机电、商贸、经济、卫生、信息等九大职教集团,有370多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参与办学。

被教育部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向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广。

中等职业学校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举办“村官班”,把课堂设在村间地头。

创办农村贫困家庭“巾帼励志班”,招收农村贫困女孩入学,拓宽了农村贫困家庭女孩的出路。

创设“志坚班”面向我省残疾青年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使这些残疾青年身残“技”不缺,学得一技之长。

这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部等的充分肯定。

经过大力宣传和引导,各级政府、社会和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较大转变。

  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形势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当前形势下,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劲步伐,我省经济连年快速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这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典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不能适应我省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

  海南省2009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9.08%,江苏省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00%,全国为77%,我省该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个百分点,比江苏省低了26个百分点。

从中可以看出,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是相当滞后的,与教育发达省份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都是相当大的。

而我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从2008年的60.18%提高到2009年的69.08%,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贡献。

国家提出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省显得尤为突出,更为迫切。

我省只有加大力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好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才能真正服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二)职业教育基础条件不厚实,历史欠账多

  虽然近几年我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但随着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中职教育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图书数量及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师生比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低、高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拥有量小,教师管理政策滞后。

多数市县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人事自主权,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员又不能流动,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按照普通教育师资管理办法进行,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

  (三)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够完善,投入机制不够健全

  1、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的问题比较突出。

各办学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职教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也未能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培训上的有效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体系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在培养模式上,许多学校还是习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讲理论,重点放在解决“懂不懂”上,忽视实训操作训练,没有把重点放在“会不会”上。

企业参与程度较低。

  2、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有力的投入保障机制。

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仅靠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显得不足,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好,督促不够。

公办职业学校基本上靠政府直接管理,多元化办学体制尚没有真正形成,投入主要靠政府,学校自我筹资意识不强,企业、社会资金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性不高。

  (四)观念和社会环境仍然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家长关心和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

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和“精英”教育的存在,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

升高中、上大学成了不少地方政府评价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中等职业教育虽然逐步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其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够。

就业环境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未能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更多考虑的是用人成本。

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企业直接从社会上招聘劳动力。

大量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未经职业培训的人进入就业市场,无证就业人员与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同工同酬,导致社会群众认为送子女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合算。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以基础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关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灵活开放、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网络,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流失率低于5%,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教育部有关办学标准,教师队伍人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市、县独立建制的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普遍设立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文昌、琼海、儋州、陵水、澄迈等市县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等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以职业教育中心为平台,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万人次,基本完成全省各市县行政村主要村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培养任务。

  (三)主要任务

  1、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服务面

  大胆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发挥骨干龙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内在要求,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

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2、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争取中央专项,保证地方配套,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扶优扶强,撤并规模小、效益低和非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

在国家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制订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办学条件标准,按规模和标准配置教育资源,使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符合办学标准的学校里学技能,长才干。

  3、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2)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建设。

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参加实习实训。

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建立健全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

(3)推动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

  大力推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健全半工半读制度。

职业学校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试点,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养。

要成立校企合作机构,负责指导教学改革,协调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等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和弹性学习制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依托企业开办专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

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4)调整专业,优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构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每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立3-5个重点专业,建设品牌和优势专业,以专业建设促学校发展,以课程建设促专业发展。

推动职业学校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科类。

围绕我省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林浆纸、医药、商贸旅游、现代农业、海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调整招生的专业结构,优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构。

  (四)重点项目

  1、实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重点专业建设工程

  从2011年到2015年,全省共完成16所面向农村、特色鲜明、集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重点专业建设,积极服务县域经济,每所学校设立3-5个重点专业,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予以重点支持。

  2、实施职业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为引导,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坚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办学。

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有特色、质量高、效益好的公办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及县级职教中心等。

坚持面向农村,重点支持主要招收农村学生的职业学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重点支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就业培训的职业学校。

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等因素,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在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一批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力度大、服务能力强、就业率高、辐射范围大、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养培训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3、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到2015年,采取“学校负责、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方式,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省财政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共享型省级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实训基地3个,专业性实训基地60个,大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4、实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规模达到11250人,其中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总量的比例达到35%,生师比达到16:

1。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稳步增长。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教师普遍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完善,依托省内高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组建海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争取纳入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范畴,最大程度满足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培训教师的需求。

加大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教教师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全省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及认定基本符合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教师职务制度逐步规范,编制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更加灵活。

通过“特岗、特聘、特邀”项目,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机构面向社会聘用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加强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合作,实施中职免费职教师范生项目。

5、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

  按照中央、省、市县按比例分担的资金筹措原则,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可对每个家庭一名学生同时免除学费、住宿费。

继续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除学费,使就读涉农类专业的学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或者培训,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能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用好我省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资助政策,激励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对办学水平较高、以农、林等我省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予以适当倾斜。

  6、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书培养计划。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积极做好职业学校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技能等级证书考取工作,2015年末力争使80%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7、以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导向,大力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

  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进一步丰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资源与手段,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

  1、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

  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

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有关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

2、加强和完善监督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年度公报制度,重点对各市县职业教育发展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

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

引入职业教育绩效考核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公众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高政策执行力、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从2010年起,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要按规定安排国家职业教育各类专项经费的配套经费,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市县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相关专项资金,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和扶困助学。

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员工培训经费和新上项目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

  (三)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机制

  1、进一步完善和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部门协调配合,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建立省政府统筹协调职业教育项目管理,相关部门(或市县政府)负责项目实施的体制。

  2、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

  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的多种办学形式。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一体化办学实体。

拓宽职业教育集团辐射范围,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其它部门参与、连锁办学、集团运作、多方融资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大力支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带动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

规范“三段式”教育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职教中心在重点专业办好三年制学历教育。

落实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对民办职业学校在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学校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健康发展。

3、深化职业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制度。

深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进一步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1、强化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制度

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严格执行技能岗位的就业准入制度,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2、推进双证书制度建设

  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

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15年,争取使80%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等级证书。

  3、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宣传我省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对社会的贡献,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