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49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0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docx

高二期末练习题二教师用卷

高二期末练习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0小题,共80.0分)

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2.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是1918-1921年内战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正确;从内战的时间可排除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故排除ABD项。

故选:

C。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解读,并利用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记忆来解决问题,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

3.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背景: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新经济政策意义:

(1)理论意义:

它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意义: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1924年,吉诺维耶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B

【解析】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俄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使俄国正确过渡到社会主义,苏俄进行了很多尝试。

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正是因为它的开创性,当时许多俄共(布)领导人都无法理解。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

5.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从本质特征看,新经济政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其本质特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6.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业推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企业以租让、租借的形式转让给私人资本,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②④;

④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7.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的共识的有()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主张吸引外资 ④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历史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鼓励农业生产,主张吸引外资,利用市场发展经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还包含了建立经济特区,这是列宁所没有的,排除ACD。

故选B。

8.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1929-1933年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两种经济政策的各自缺陷,要求选择能体现这两种经济政策缺陷的史实,大危机是市场失灵的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政策失灵的体现,故B正确;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重新获得长足发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成功范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是市场经济的典型胜利,故ACD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危机特点:

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

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

③破坏性严重

危机很快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它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9.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排除A项“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实施计划经济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当时列宁已经去世,故C项错误;

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且也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列宁主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允许自由贸易,并允许私人资本存在的,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10.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的出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以下史实符合此理念的是(  )

①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②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可看出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故②正确;

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④正确;

①③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1.“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国取得的成就是(  )

A.粉碎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B.巩固了受到严重冲击的工农联盟

C.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规定:

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赁的方式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

这与材料“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信息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较好的瓦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对工农联盟的冲击,故B正确。

A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排除。

C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成就或影响,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2.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

这说明列宁(  )

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

C.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

【答案】B

【解析】材料“1920年12月”“列宁”“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反映了列宁注意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业的地位和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故AC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宁的保守,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920年12月”“列宁”“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是关键。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这些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在市场之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13.《全球通史》中提到,“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材料所反映的政策

A.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使苏联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说明引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ACD均与斯大林模式有关,排除。

故选B。

14.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可知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表明苏俄调整了社会主义发展策略,故D正确;

A是在1921年,排除;

B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

C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来巩固工农联盟。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表明苏维埃共产党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而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5.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漫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

A.依据题干“苏联时期”“《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失败是1925年之前,故A错误。

B.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转折点,这是斯大林格勒第一次轰动西方;根据“又是”一词,可断定此事发生在二战后,而苏联早在二战前便通过两次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故B错误。

C.漫画涉及的时间是二战后,且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由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没能最后完成,故C错误。

D.根据漫画中的“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可知,遏制苏联经济发展的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16.“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一定会朝着重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苏联时期的工业化方向,那是一个可以制造最先进的坦克,但却没有能力制造一台优质的电视机或者面包的工业时代。

中国1949年之后的工业化运动,是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人民却只能依靠定额的布票去给自己买几尺棉布的工业化时代。

”作者意在强调

A.中苏工业化采取同一种模式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工业与市场应该由私人主导D.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优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和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信息反映了苏联和新中国由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虽然迅速发展,但关系国计民生的轻工业却十分落后,因而主张工业与市场应该由私人主导,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B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弊端,不是优势,排除D项。

故选C。

17.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这说明(  )

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说明斯大林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故A项正确。

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正出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应排除。

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考查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体制确立:

20世纪30年代中期。

2、表现:

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极影响: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经验教训:

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②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18.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

A.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D.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答案】B

【解析】A、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保障了农民的物质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题目中反映的状况不符合,故A项排除;

B、斯大林的这句话实质上是否定了家庭小农经济,结合课本知识,苏联开展农业生产集体化运动,可知这句话是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斯大林的这一句话,是否定了家庭小农经济,提倡农业生产集体化,而新经济政策对家庭小农经济是肯定的,故C项排除;

D、新经济政策对家庭小农经济采取肯定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摆脱了农业长期落后的局面;故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以斯大林关于苏联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及知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经济模式中农业集体化政策,解题时,应当注重分析这句话所处的时期,利用年代来定位事件,并结合课本知识,对题目进行选择;同样这也要求我们对斯大林模式的其他政策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意义进行准确的记忆.

19.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

“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

……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更美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

A.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B.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D.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答案】A

【解析】1935年6月,正值苏联二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经验教训:

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②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20.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

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身体煤炭钢优先与人们的饮食医疗,可以反映出这是斯大林模式之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所导致.

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重工业和农业民生之间的比例失调,不是侧重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苏联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可能协调发展.

D.材料体现的是当时重工业发展,严重阻碍了民生的改善,没有强调政治说教.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要求学生街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他严重的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2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C

【解析】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