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26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程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程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程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程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docx

《工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材料.docx

工程材料

第1章工程材料

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金属(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包括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工程材料为对象,讲述他们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牌号以及实际用途。

要求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

重点与难点:

掌握钢、铁等黑色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与应用。

熟悉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学时:

18学时。

1.1概述

材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能源、信息)。

历史上把材料当做了人类发展的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足以见得工程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2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的种类

黑色金属材料:

以铁为基的金属材料。

常用的钢、铁都是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非铁金属材料就叫有色金属材料。

常见的铝、铜等就是有色金属材料。

2金属材料的性能(王忠)

金属外层电子少,容易丢失而成为正离子。

处于运动状态的自由电子在原子核外形成电子云。

金属键:

固态金属中,通过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云的相互吸引而结合的这种方式,就称作金属键。

金属的一般特性

1)良好的导电性:

原因是大量的自由电子存在。

2)良好的导热性:

原因是大量的正离子存在。

3)良好的塑性:

原因是靠金属键而结合。

4)不透明和特殊的金属光泽:

原因是电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或激发的电子回跳时又反射光线。

物理性能:

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不能被外力等改变的材料特性。

如密度、颜色、导电率、导热率等。

化学性能:

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材料特性。

如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

力学性能:

是可以通过加热、施压等方式永久改变的材料特性。

如强度、硬度、韧性、延伸率等。

工艺性能:

成形或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材料特性。

如铸造性能、可锻性能、焊接性能、切削性能等。

3金属力学性能及其测定(王忠)

σs

σb

应力

低碳钢的拉伸试样和拉伸曲线

应变

插图1-1低碳钢的拉伸曲线

通过拉伸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4金属的变形及其性能变化(王忠)

a)为什么要研究塑性变形

一方面,铸态组织存在不足:

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成分存在偏析、性能不高。

重要的机械零件总是采用压力加工的方法成形。

压力加工方法主要有锻造、轧制、拉拔、挤压等。

以克服铸件的不足。

另一方面,机械零件工作过程中,总是受力的,因而也总会发生变形。

人们希望,机械零件的变形必须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并且越小越好。

决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

b)变形及其分类

变形: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弹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而保留下来的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c)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

滑移(一部分相对另外一部分的移动)和孪生(一部分相对另外一部分的转动)。

对多晶体(常用工程材料)而言,塑性变形比单晶体要复杂得多。

晶粒内部的变形方式与单晶体相同,有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

由于晶界的存在,首先,滑移不易从一个晶粒传递到相邻的另一个晶粒,表现出阻碍作用,因而需要更大的外力(表现为强度增加)。

其次,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可能不同,他们内部滑移系有的可能开动,有的不能开动,有的受拉有的受压甚至受扭,使滑移不能协调而变形困难(表现为强度增加)。

第三,多晶体内满足滑移系可以开动条件的晶粒数量较多,使变形分散在较多的晶粒内,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结果允许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为塑性良好)。

d)金属塑性变形的结果

组织变化:

晶粒破碎、亚结构细化、位错密度增加;晶粒沿变形方向延伸拉长(纤维、流线);形成织构。

性能变化:

强度增加、塑性变差、韧性下降(加工硬化:

金属变形使强度增加、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形变强化)。

各向异性。

5变形金属的加热与性能改变(王忠)

回复:

变形金属由于加热而导致缺陷密度降低、畸变消除的现象。

再结晶:

变形金属由于加热重新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的这个过程。

再结晶温度:

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一般T再=(0.35~0.40)Tm

二次再晶粒:

一次再结晶后,少数晶粒择优生长成为特大晶粒、其他晶粒被吞食的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异常晶粒长大。

以大晶粒吞并小晶粒的方式进行,通常粗化晶粒。

使性能下降。

6金属的冷/热加工

冷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对金属进行的加工。

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对金属进行的加工。

1.3晶体的结构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原子在空间规则排列所形成的物体。

如钢铁。

非晶体:

是指原子在空间不规则排列而形成的固体。

如玻璃。

注意:

常态下金属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2晶体的结构

晶体结构:

晶体中原子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也简称结构。

晶胞:

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常见的金属晶体对称性高,90%属于三种常见的晶格(FCC、BCC、HCP)。

图1-3金属的晶胞(BCC,FCC,HCP)

1)体心立方晶胞(BCC)

原子占据8个角部和立方体的中心部位,每个晶胞有2个原子,典型金属有α-Fe,Cr,Mo,W,V,Nb,β-Ti等。

2)面心立方晶胞(FCC)

原子占据8个角部和六个面的中心部位,每个晶胞有4个原子,典型金属有γ-Fe,Ni,Cu,Al,Au,Ag等。

3)密排六方晶胞(HCP)

原子占据12个角部、顶/底面的中心和中间层,每个晶胞有6个原子,典型金属有Mg,Zn,Cd,Be等。

3实际金属的结构

单晶体:

其内部晶格方位完全一致的晶体。

多晶体:

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

晶粒:

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由许多彼此方位不同、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组成,这些小晶体称为晶粒。

晶界:

晶粒之间的交界面。

晶界的特点

a)原子排列不规则,因而具有高的能量;

b)耐蚀性差,易于腐蚀。

c)易产生内吸附,外来原子易在晶界偏聚。

d)可阻碍位错运动,是工程材料的强化方式。

e)熔点低,也是相变的优先形核部位。

4金属的晶格缺陷

晶体缺陷:

晶格的不完整部位称晶体缺陷。

实际金属中存在着大量的晶体缺陷,按其几何形状可分为三类:

即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点缺陷:

三维尺寸都很小的缺陷。

如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2)线缺陷:

在一维尺度上存在的缺陷。

如位错。

3)面缺陷:

在二维尺度上存在的缺陷。

如晶界、亚晶界等。

1.4金属的结晶

1结晶的概念

结晶:

由液态金属向原子规则排列、形成金属晶体的过程就称为结晶。

结晶产品可以只是半成品(铸锭),也可以是成品(铸件)。

理论结晶温度(Tm):

无限缓慢冷却条件下的平衡结晶温度。

实际结晶温度(Tn):

液态金属真正向固态金属转变的温度。

过冷度:

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ΔT=Tm-Tn

结晶是个过程,要经历形核(核心的产生)和核心长大2个阶段。

形核有两种方式,即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由液体中排列规则的原子团形成晶核称均匀形核。

以液体中存在的固态杂质为核心形核称非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更为普遍。

晶体的长大是有方向性的,一般逆着温度梯度的方向。

晶体的长大是有分支的,就象树枝的生长一样。

2铸态金属的组织

在实际生产中,液态金属被浇注到锭模中便得到铸锭,而注入到铸型模具中成型则得到铸件。

铸造组织的三个区域

1)激冷层:

晶粒细小、等轴。

组织致密,性能优良。

2)柱状晶区:

晶粒呈柱状。

有显著的方向性。

3)等轴晶区:

晶粒较大、等轴。

不致密,常常杂质富集。

铸造缺陷较多,常见的有缩孔、气孔、疏松、偏析、夹渣、白点等,它们对性能是有害的。

它们对其加工和使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金属的同素异构

同素异构转变:

固态下,金属或合金发生晶格类型转变的现象。

也称为同素异型转变或多型性转变。

典型的例子就是铁:

912℃以下是体心立方的α铁,912~1394℃是面心立方的γ铁,1394~1538℃又为体心立方的α铁(为区别而称为δ铁)。

同素异构转变是热处理使钢铁材料性能改变的前提条件。

1.5二元合金

合金:

有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

组成合金的元素。

二元合金:

有两种组元组成的合金。

相:

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

一种或多种相,按照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

固态合金中,按晶格结构的基本属性分有两类:

固溶体、化合物。

固溶体:

固态下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所组成的均匀合金。

有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存在于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

形成条件:

溶质原子直径不足溶剂原子半径的59%,溶剂晶格有足够大的间隙。

典型的间隙固溶体:

钢(碳在铁中的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结点的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

形成条件:

溶质溶剂原子直径相差不多(±15%)。

典型的置换固溶体:

黄铜(铜-锌合金)。

固溶强化:

由于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强度提高的现象。

是强化合金的基本途径之一。

金属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合物。

通常具有金属特性。

典型的金属化合物:

Fe3C(渗碳体)。

第二相强化:

以金属化合物作为强化相,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

这也是强化合金的基本途径。

1.6铁碳合金

1铁碳合金及其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

以铁为主、加入少量碳而形成的合金。

典型铁碳合金是钢、铁。

表1-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组织/代号

特征

碳的最大溶解度

力学性能

铁素体/F

碳在BCC晶格α-Fe中的固溶体

0.02%

塑性、韧性较好

奥氏体/A

碳在FCC晶格γ-Fe中的固溶体

2.11%

质软、塑性好

渗碳体/Fe3C

复杂斜方结构的金属化合物

6.69%

脆而硬,塑性、韧性几乎为零

珠光体/P

含碳0.77%共析反应生成的、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

很大范围变化

莱氏体/Ld或Ld’

含碳4.30%共晶反应生成的、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

硬度很高、塑性很差

2铁碳合金相图

相图:

表示材料中平衡相与成分、温度制件关系的图。

它是研制新材料、制

订合金热加工工艺、进行金相分析的重要依据。

图1-14铁碳合金相图

表1-4铁碳合金相图中的重要点线面

名称

含义

碳含量/wt%或反应式

温度/℃

特殊点

A

纯铁熔点

0

1538

P

碳在F中的最大溶解度

0.02

727

S

共析点

0.77

727

E

碳在A中的最大溶解度

2.11

1148

C

共晶点

4.30

1148

D

渗碳体的熔点

6.69

~1227

特殊线

ECF

共晶反应线

L4.3%c→γ2.11%c+Fe3C6.67%c

1148

PSK

共析反应线

L0.53%c+δ0.09%c→γ0.17%c

727

ABCD

液相线

AHNJECF

固相线

GS

A3线

ES

Acm线

特殊面

ABCD以上

液相区

GPQ

α-Fe相区

NJESG

γ-Fe相区

AHN

δ-Fe相区

3铁碳合金分类、平衡结晶过程、组织

插表1-4铁碳合金的分类与室温平衡组织

工业纯铁

亚共析钢

共析钢

过共析钢

亚共晶铁

共晶铁

过共晶铁

含碳

/wt%

<0.02

0.02~

<0.77

0.77

>0.77

~2.11

2.11~

<4.30

4.30

4.30~

6.69

平衡

组织

F

F+P

P

P+Fe3C

P+Fe3C+Ld

Ld

Fe3C+Ld

4铁碳合金室温性能与碳含量的关系(P14图1-17)

强度:

先升后降,约在含碳0.85~0.90%达到峰值。

硬度:

不断升高。

塑性:

持续下降。

韧性:

迅速降低。

1.7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

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过程。

这个过程常伴游固态相变或扩散。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如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热处理需要将钢加热到单一的奥氏体区域,或加热到与临界点有关的某个温度。

热处理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铁碳相图中PSK、GS、ES线分别用A1、A3、Acm表示。

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加热时的临界点分别是Ac3、Ac1、Accm。

以共析钢为例,加热时组织从单一的P转变成单一的A,分别经历A核心形成、A核心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和A成分均匀化四个阶段。

P15图1-19。

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时,首先是P转变成A,然后分别是铁素体或渗碳体向A转变(溶解)。

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加热时的临界点分别是Ar3、Ar1、Arcm。

冷却时热处理最关键的一步,冷却过程与条件决定着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等温冷却转变:

将加热A化后的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一定温度而使其发生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

将加热A化后的钢,以一定速度冷却到A1以下的不同温度而使其发生转变。

TTT曲线:

表示过冷奥氏体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的保温过程中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也称为C曲线。

过冷奥氏体:

钢在冷却时,孕育期内暂时存在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

3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

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

550℃以上,过冷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型组织:

粗片状珠光体、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Sorbite)、极细珠光体(托氏体,Troostite)。

550℃到Ms之间,过冷奥氏体转变成贝氏体型组织:

上贝氏体、下贝氏体。

Ms以下,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型组织:

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

4常用热处理工艺

1)退火

退火:

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合加工的硬度为170~250HB);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消除应力退火。

2)正火

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最终热处理,使亚共析钢晶粒细化;半轴、凸轮轴等重要亚共析钢零件预先热处理,切削改善加工性;消除过共析钢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淬火

淬火:

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性能(尤其强/硬度、耐磨性等)。

常用的淬火工艺:

淬火、等温淬火、分级淬火、表面淬火。

淬透性:

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马氏体组织)的能力。

4)回火

回火:

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个温度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使组织稳定,防止发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调整硬(强)度、韧性,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

常用的回火工艺:

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

5常用碳素钢与合金钢(王忠)

碳素钢:

含碳量在0.02~1.30%之间的铁碳合金。

碳钢中还含有Mn、Si(脱氧残留的,对性能有益)和S、P(由铁矿石带入的,对性能有害)。

碳素钢按含碳量分成低碳钢(≤0.25%C)、中碳钢(0.25~0.60%C)、高碳钢(>0.60%C)三种。

碳素钢按质量分成普通碳素钢(S、P含量比较高)、优质碳素钢(S、P含量较低)和高级优质碳素钢(S、P含量低)三种。

碳素钢按用途分成结构钢和工具钢两种。

1)普通碳素结构钢

特点:

碳含量低、保证力学性能

命名:

Q+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脱氧方法

典型牌号:

Q195、Q215(A)、Q235(A);Q255(A)、Q275等

典型用途:

型材、薄板、焊管、桥梁结构、标准件、轴套;连杆、简单的齿轮或轴。

注意:

不热处理直接使用。

2)优质碳素结构钢

特点:

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命名:

碳含量的1万倍+残余元素符号+(脱氧程度)

典型牌号:

08F、10;20;35、45;50、65Mn等

典型用途:

冲压制件、汽车外壳;活塞销;轴、连杆;弹簧等。

注意:

中碳以上经热处理后使用

3)碳素工具钢

特点:

碳含量高

命名:

T+碳含量的1千倍+残余元素符号+质量等级

典型牌号:

T8(A)、T8Mn;T10;T12(A)等

典型用途:

冲头、锤子、手锯等;车刀、钻头、冲模等;量块、塞规、刮刀等。

注意:

必须经过热处理后使用。

4)碳素铸钢

命名:

ZG+最低屈服强度-最低强度极限

典型牌号:

ZG200-400;ZG270-500;ZG340-640等

典型用途:

受力不大、韧性良好、可焊接的机座、壳体;强度较高、有一定塑性、可焊接的轧钢机机架、连杆、曲轴;高强度、高耐磨性、能切削加工的齿轮、棘轮等。

5)合金结构钢

合金钢:

为改善/提高钢的性能加入合金元素形成的铁碳合金。

命名:

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质量等级

典型牌号:

09MnCuPTi;16Mn、15MnVN;18Cr2Ni4W;40MnB;40Cr、40CrNiMo;38CrMoAl等。

典型用途:

火车车皮;桥梁、船舶、压力容器;大型曲轴;汽车半轴;通用或重载轴;镗床镗杆等。

注意:

一般需热处理后使用。

6)齿轮钢

命名:

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20Cr、20CrMo、20CrMnTi等

典型用途:

齿轮、齿轮轴

热处理:

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低温回火。

7)弹簧钢

命名:

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60Si2Mn、50CrA等

典型用途:

弹簧

热处理:

淬火+高温回火。

8)轴承钢

命名:

G+含碳量的1千/万倍或没有数字(碳含量大于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GCr15、GCr15SiMn、G20CrNi2Mo等。

典型用途:

轴承

热处理:

(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9)易切削钢

命名:

Y+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Y12Pb、Y45Ca等

典型用途:

锻造后直接使用的结构零件如管接头、弹簧座;花键轴等。

热处理:

不经热处理。

10)合金铸钢

命名:

ZG+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ZG40Cr、ZG35CrMnSi等。

典型用途:

大型铸钢件。

11)低合金工具钢

命名:

含碳量的1千倍或不标注(超过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9CrSi、9Mn2V、CrWMn等。

典型用途:

丝锥、剪切刀片等。

热处理:

淬火+低温回火。

12)高速工具钢

命名:

含碳量的1千倍或不标注(超过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W18Cr4V、W6Mo5Cr4V2等。

典型用途:

车刀、铣刀等刃具。

热处理:

淬火+高温回火。

13)冷作模具钢

命名方法:

含碳量的1千倍或不标注(超过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Cr12、Cr12MoV等。

典型用途:

冲模等。

热处理:

淬火+低温回火。

14)热作模具钢

命名:

含碳量的1千倍或不标注(超过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5CrNiMo、3Cr2W8V、4Cr5MoV1Si等。

典型用途:

锻造模、挤出模等。

热处理:

淬火+高温回火。

15)量具钢

命名:

不表明碳含量(通常超过1%)+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Cr2、GCr15、CrWMn等。

典型用途:

塞规、样板、千分尺等。

热处理:

淬火+低温回火。

16)不锈钢

不锈钢按组织类型划分,有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析出硬化不锈钢四大类。

命名:

含碳量的1万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00Cr18Ni9、1Cr18Ni9Ti;1~4Cr13;1Cr17、1Cr17Mo;0Cr17Ni4Cu4Nb等。

典型用途:

食品、化工、原子能设备;一般刀具、医疗器械;重油燃烧器、家具构件;汽轮机部件等。

17)耐热钢

耐热钢按组织种类划分,有奥氏体耐热钢、马氏体耐热钢(还有珠光体耐热钢)两大类。

命名:

含碳量的1千倍+合金元素符号和含量。

典型牌号:

5Cr21Mn9Ni4N;0Cr25Ni20、1Cr18Ni9Ti;1Cr11MoV、12Cr1MoV等。

典型用途:

内燃机排气阀、加热炉部件;透平机叶片;锅炉结构件等。

热处理:

固溶等。

17)耐磨钢

耐磨钢的硬化机理:

加入大量的Mn,室温下是奥氏体。

承受很大冲击载荷、并摩擦时使其发生显著的加工硬化,硬度从210HB迅速上升到450~550HB。

命名:

Z+GMn及Mn含量。

典型牌号:

ZGMn13。

典型用途:

破碎机齿板、履带板、铁路道岔等。

热处理:

水韧处理。

6铸铁(王忠)

铸铁:

含碳量在2.11~4.30%之间的铁碳合金。

一般而言,铸铁的碳、硅含量分别控制在2.5~4.0%和1.0~3.0%之间。

性能特点:

抗拉强度低,塑性韧性差:

石墨强度很低相当于空洞,片状石墨还相当于裂纹,损害力学性能。

抗震/耐磨性能好:

石墨本身有润滑作用,石墨还可以吸收振动能量。

切削加工性好:

石墨使车屑容易脆断,不粘刀。

缺口敏感性低:

石墨的存在。

工艺性能好:

铸铁硅含量高,成分接近于共晶。

铸铁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照石墨化程度、石墨结晶形态、或基体组织类型来分类。

按照石墨化程度,铸铁常分成灰口铸铁(断口呈灰色)、白口铸铁(断口呈白亮色)、麻口铸铁(断口呈黑白相间的麻点)。

按照石墨结晶形态分成灰口铸铁(石墨呈片状)、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蠕墨铸铁(石墨呈蠕虫状)、可锻铸铁(石墨呈团絮状)。

按照基体组织,铸铁可分成铁素体(F)、珠光体(P)和铁素体+珠光体(F+P)三类。

铸铁的石墨化:

铸铁中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就叫做铸铁的石墨化。

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化的程度。

化学成分、结晶时冷却速度是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

石墨:

六方晶系,碳原子靠共价键结合(结合力较强)、呈层状分布,层间为分子键结合(结合力弱)。

因而,石墨的强度、硬度、塑性都很低。

1)灰口铸铁

命名:

HT+最小抗拉强度

典型牌号:

HT200、HT350等

典型用途:

中等负荷结构件、复杂形状薄壁件、润滑条件下受磨件等。

a)灰口铸铁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用量占铸铁总质量的约75%。

b)灰口铸铁冷却过程中,由于截面或壁厚不均,会产生应力。

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人工时效)。

c)将灰口铸铁加热到850~900℃保温后缓慢冷却,促使其石墨化(石墨化退火)可改善切削加工性。

d)还可对表面进行淬火(如机床导轨),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2)球墨铸铁

命名:

QT最低抗拉强度-最低延伸率

典型牌号:

QT400-18、QT600-3、QT900-2等

典型用途:

汽车/拖拉机轮毂、内燃机曲轴、汽车转向节/传动轴等。

a)球墨铸铁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优良铸铁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接近钢,还保持了生产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应用广泛。

b)球墨铸铁还可以热处理:

高温退火促使自由渗碳体石墨化、低温退火改善塑性和消除应力、还可以正火、调质和等温淬火。

3)蠕墨铸铁

命名:

RuT+最低抗拉强度

典型牌号:

RuT260、RuT420等

典型用途:

汽车/拖拉机底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