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377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docx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8.1国民经济账户的特点和种类

一、国民账户与企业账户的异同

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既相似、又相异:

形式相似(P.312),实质有异(P.312~315)。

(一)账户主体的差异

账户主体:

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具体承担者

企业会计的账户主体:

从事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个别机构单位

国民核算的账户主体:

各机构单位(包括住户单位)、各机构部门或国民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国外部门”

账户主体的差异表明:

企业会计核算是从个别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从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观察问题。

这种差异使得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在账户设置、复式记账方式、账户平衡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种种不同特征。

(二)账户设置的差异

企业会计账户体系:

完整反映机构单位部财务状况,包括各种资产与负债账户,以及产、供、销各阶段的成本(费用)和收入(成果)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纵向: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诸环节的数量状况及其数量联系(设置各环节账户);

横向: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数量状况及其数量联系、经济总体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设置各部门账户);

循环过程:

反映社会再生产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设置完整的存量与流量账户)。

(三)记账方式的差异

在国民账户中:

复式记账的借贷符号涵更丰富;

复式记账的借贷对应方式更复杂。

P.314举例:

零售商业企业向住户出售消费品

双重的复式记账=四式记账

“复式(或四式)记账”构成国民经济账户平衡的基础。

(四)账户平衡的差异

企业会计账户的平衡:

起点:

期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资产存量)与贷方余额合计(负债和净值存量)的恒等;

复式簿记:

保证期全部账户的借、贷两方的发生额(流量)合计也是平衡的;

结果:

期末全部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

但对于各别的企业会计账户(无论余额或发生额),并未体现或强调“借方合计=贷方合计”的平衡关系。

用会计学的术语说,这些账户通常是“未结清”的。

国民经济账户=统计平衡表+复式记账法,它兼具两者特点,与企业会计账户和单式的统计平衡表都有区别。

国民经济账户的平衡:

外部平衡:

整个体系的借、贷总量平衡。

通过复式(四式)记账技术完成,从根本上保证国民核算平衡原则(三方等价)的实现。

部平衡:

每个账户本身的借、贷平衡。

专门设立的“平衡项”(如增加值、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储蓄、净贷出或净金融投资等),大多为经济意义显著的指标,据以得到的综合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联系(P.315-316)。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构成

(一)流量账户与存量账户(图8-1)

 

1.经济流量账户

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

反映各种产品的供给和使用。

生产账户: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等情况。

收入分配账户: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各种收支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水平。

收入支配(使用)账户:

反映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使用情况,即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支配情况。

积累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资本交易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以及由于各种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需单列。

交易流量账户与非交易流量账户(调整账户)。

2.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动账户

企业资产负债表:

会计报表≠会计账户;

国民资产负债表=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账户)以经济资产畴为基础,系统地核算全部资产、负债和净值的存量规模、部结构及其变动情况。

国民资产负债变动表(账户)与流量账户中的积累账户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二)交易者账户与交易账户

交易者账户:

分别从某个部门、整个经济总体或国外等交易主体(交易者)的角度加以编制的账户。

交易账户:

对某个重要交易项目或资产负债项目,将许多交易主体的有关交易流量或资产负债存量按借贷平衡原理对应地组织起来形成的账户。

两者的差异如下:

交易账户:

针对特定交易流量或资产负债存量而设置和编制的,旨在反映不同交易者参与同一经济交易所形成的全部收支流量及其平衡状况,或在同一资产(负债)项目上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及其平衡状况;

交易者账户:

针对特定交易主体(单位、部门、经济总体或国外等)设置和编制的,旨在反映同一交易者参与各种(或某类)经济交易的情况,或与其他交易者之间的资产负债关系。

在国民账户体系中,交易者账户占有主导地位;但整个账户体系部的来龙去脉、对应衔接和借贷平衡等核算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借助于各种交易账户体现出来的,因而它在整个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类账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纵横交错、相互隐含。

这正是有关“国民经济”的纵横交错概念在账户体系中的具体表现。

交易账户的三个作用:

(1)在完整的账户体系中,交易账户构成必不可少的一环;

(2)运用交易账户可描述某类交易的总量平衡关系,或详细反映某类交易的来龙去脉;(3)运用交易账户可对有关账户项目(交易或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必要的细分、归并或不同分类之间的转换。

(三)部门账户、总体账户和国外账户

交易者账户有三种类型:

1.部门账户:

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账户

机构部门账户——完整系列,全面考察国民经济运行各环节的部门结构,以及部门间的收支流量关系和资产负债关系。

产业部门账户——简单系列(生产账户和收入分配中的收入形成子账户),主要满足投入产出核算的需要。

2.经济总体账户;3.国外账户

其设置方式和容结构与“机构部门账户”相同或相似;但根据国民核算的主体原则,“国外账户”的容可以适当简化,只须反映与本国相关的部分。

例证:

表8-1,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93)。

特点:

形式整齐划一、容层次清晰、构成关系明确。

以上提到的各类账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积木式组合归纳出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要。

 

归纳:

国民经济账户的基本作用(P.320~321)

三、国民账户与五大核算之关系*

(一)国民经济五大核算~针对不同专题分别组织核算

国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核心部分)

投入产出核算和资金流量核算~部门间产品或资金流量关系

国际收支核算~对外经济交易及其收支平衡关系,对外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

资产负债核算~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存量状况

联系:

流量与存量、总量与结构、国与国外

问题和不足

1.各种核算之间缺乏严格的数据衔接关系;

2.五大核算并未囊括国民经济核算的全部容。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运用账户形式和复式记账方法组织系统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

账户方法的优越性

1.相关数据衔接对应,有助于提高各种核算之间的一致性;

2.形成容完整的核算数据库,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

(三)账户体系与五大核算的有机结合

通过账户体系提供规、严谨的基础核算数据;

通过五大核算展开灵活、多样的专题经济分析;

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理顺数据关系,规核算结构,开发核算资料,扩展分析领域。

问题:

先编核算表,还是先编账户?

——参照企业会计中的情形

类比:

“五大核算表之于国民经济账户,犹如会计报表之于会计账户。

§8.2国民经济账户的编制原理

一、SNA和中国国民账户的组成

(一)SNA的基本组成

账户设置严密、完整、详尽、规。

由五大部分组成:

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账户0)

国民经济总体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Ⅰ~Ⅳ)

机构部门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Ⅰ~Ⅳ)

产业部门账户(简短账户序列,Ⅰ~Ⅱ.1)

国外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Ⅴ.Ⅰ~Ⅴ.Ⅳ)

参见P.321,表8-1

(二)中国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组成

中国的“国民经济账户”分为三大序列:

国民经济总体账户,包括:

1.生产账户;2.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3.资本账户;4.金融账户;

5.(调整账户);6.资产负债表

机构部门账户(具体账户设置同上)

(产业部门账户并入投入产出核算表中)

国外账户,账户容适当简化,包括:

1.国外经常账户;2.国外资本账户;

3.国外金融账户;4.(国外调整账户);

5.国外资产负债表

 

 

存在的问题:

账户体系不够完整,容结构有待完善。

没有设置必要的产品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形式上不够完整,由此将导致部分账户项目无法形成复式簿记规则所要求的完整的借贷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账户体系的严谨性;

调整账户(非交易性质的积累账户)仅见于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但被归入资产负债账户类别中;而在2002年的正式核算方案中则被完全取消。

由此将导致积累账户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从期初到期末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以下将以联合国的SNA-1993为本,结合我国的情况,在高度简化的层面上讨论其一般编制原理,并通过一套具体数字资料来说明该账户体系的完整结构,对有关账户的设计和编制问题给予必要阐释。

该数例的基本数据取自SNA-1993,且与前面各章中主要核算账表的数据保持一致(可与五大核算表对照观察)。

二、产品账户和经常账户

(一)生产账户和产品账户

1.生产账户(表8-2)

借方:

中间消耗(中间投入)

贷方:

总产出(生产成果)

平衡项:

增加值(最初投入)

为排除产品税因素对产出水平的影响,SNA在生产账户中分别列示“按基本价格计量的总产出”与“产品税净额”;进而又将总产出划分为“市场性产出”和“非市场性产出”,以便研究其部结构。

表8-3给出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生产账户(P.326)。

2.产品账户(表8-4)

借方:

产品来源(国生产和进口)

贷方:

产品使用(消耗、消费、投资和出口)

平衡项:

无(或为统计误差)

该类账户可以按产品类别设置,也可以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角度,对所有的产品综合编制。

表8-5为整个经济总体的货物和服务综合账户。

问题:

生产账户与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它们

是“经常账户”,还是“积累账户”?

是“交易账户”,还是“交易者账户”?

3.生产账户与产品账户的关系

①生产账户可以按部门编制;产品账户只能按产品编制。

举例:

水电部门、火电部门等:

产品~电力

能否分部门编制产品账户?

不能。

因为:

同一种产品可有不同用途,且由不同部门生产,各个部门难以分清产品的经济用途。

②但对整个经济总体:

生产账户产品账户

所有部门的总产出(贷方)=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出(借方)

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借方)=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贷方)

两组项目适当抵销,经济总体的生产账户与产品账户就可合二为一(见表8-6)。

 

 

(二)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

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全面描述国民经济的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以及收入支配(使用)过程。

包括: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收入支配账户

1.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表8-7,表8-8)

贷方:

收入分配来源(增加值)

借方:

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等要素费用支付

平衡项:

营业盈余(净额或总额)

总营业盈余=(净)营业盈余+折旧

中国:

“收入形成账户”与“生产账户”合编(表8-9)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表8-10,表8-11)

贷方:

营业盈余和折旧的转入

要素报酬(含财产收入)的获取

借方:

财产收入的支付

平衡项:

原始总收入(原始净收入+折旧)

2.收入再分配账户(表8-12,8-13)

贷方:

原始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收入税和其他经常转移)

借方:

经常转移支付

平衡项:

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净收入+折旧)

3.收入支配(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表8-14,8-15)

贷方:

可支配总收入

借方:

消费支出

平衡项:

总储蓄(净储蓄+折旧)

支配账户的作用:

将收入使用过程区分为:

经常开支(消费)

积累开支(投资)

上述四个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中的平衡项(营业盈余、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等)多为宏观经济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

储蓄指标的涵义(回顾第五章):

收入支配账户的平衡项

所有经常账户的最终余额

积累账户的来源项

交易引致的净值变动(资产负债核算)

对于整个经济总体:

常住单位间的支付总额=常住单位间的收入总额

故可将收入分配、支配账户合并起来,

舍弃部交易流量,突出对外交易流量,

得到简化的“国民经济收支账户”(表8-16)。

三、积累交易和其他积累流量账户

积累交易(资本和金融交易)账户+调整账户

(一)资本账户(表8-17,8-18)

贷方:

(净)储蓄

资本转移净获得(应得额-应付额)

补充项(贷方合计):

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致的净值变化

借方:

非金融投资(净额,扣除折旧)

平衡项:

净贷出(或净借入),表示资金余缺

 

(二)金融账户(表8-19,8-20)

贷方:

各种负债的净增加

借方:

各种金融资产的净增加

平衡项:

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也表示资金余缺 

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平衡项(关系):

“净金融投资”必然来源于资本账户的“净贷出”,

“净金融负债”则必然用于弥补资本账户的“净借入”。

合编的积累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表8-21)

贷方:

储蓄、应得资本转移,负债的净增加

借方:

应付资本转移、非金融投资,金融资产的净增加

平衡项:

无(或为统计误差)

金融账户的特殊地位(P.237):

既是金融交易流量的概括反映;

又是所有交易核算的合理终结(参看表8-22)。

(三)其他积累流量账户(调整账户,表8-23至8-25)

包括两个子账户:

资产负债的外生数量变动账户

名义持有损益账户(重估价账户)

它们分别以相应因素引致的净值变化作为平衡项。

四、存量账户和国外账户

(一)资产负债账户(表8-26至8-29)

包括三个子账户:

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变动表

资产负债变动表与积累账户的关系(P.339):

旨在综合反映各种交易和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总变化

是对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调整账户中有关资产负债变化数据的总括表现。

(二)国外账户

作用:

全面描述所有对外经济往来和经济关系,在整个体系中与“本国账户”形成借贷对应关系。

账户主体:

国外(与本国相关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

账户构成:

1.国外的交易流量账户(表8-30)

国外经常账户:

货物和服务账户、收入分配账户

积累账户:

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例:

表8-31至8-34

2.国外的其他账户

非交易流量账户(调整账户,表8-35和8-36)

资产负债表:

期初、期末和变动表(表8-37至8-39) 

§8.3国民账户体系的总括描述形式

一、综合经济账户

普通收付式账户的两点不足:

①记录方式繁琐

②难以观察其部复杂的借贷对应和数量平衡关系

综合经济账户的基本框架(P.348,表8-40)

经济账户总表

综合经济账户的作用:

总括描述、充分展示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包括机构部门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国外账户和交易账户等)的全貌。

综合经济账户例解

1.经常账户总表(表8-41)

2.积累账户总表(资本、金融和调整,表8-42)

3.资产负债总表(存量和变动,表8-43)

4.理解“交易账户”。

举例:

劳动者报酬账户(P.349,表8-41)

生产税净额账户(同上)

财产收入账户(同上)

社会保险缴款账户、社会保险福利账户(同上)

股票以外的证券账户(P.350,表8-42),等等

综合经济账户的局限性:

简化了账户体系的表现形式,但并未简化记账程序。

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核算形式呢?

二、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社会会计矩阵)*

(一)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结构特点

1.棋盘表与国民经济账户

棋盘式平衡表国民经济核算矩阵

若干行列,形式对称每对行列代表一个账户

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涵义行贷列借

纵横交错,对应平衡借贷对应,总量平衡

2.国民核算矩阵的主要功用(回顾第二章)

简化账户资料的记录程序;

突出账户间的逻辑关联性(借贷对应和逻辑关系)

便于对账户进行扩充、分解、归并和设计处理;

便于核算资料的开发运用和建模分析。

(二)国民核算矩阵的设计与编制

1.简化的国民核算矩阵(5阶,表2-13)

注意:

矩阵表中主要位置的经济定义(表8-44)

 

2.扩展的7阶国民核算矩阵

定义:

表8-45;数例:

表8-46

扩展的容:

增添存量账户(资产负债表)

扩展的结果:

增加2行、2列

增加本国期初与期末的资产(金融和非金融资产)、负债和净值项目;

增加国外期初与期末的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净值项目。

 

3.扩展的13阶国民核算矩阵

定义:

表8-47(P.357);数例:

表8-48

扩展的容:

将产品账户与生产账户分开

将分配账户划分:

初次分配账户、再分配账户

将积累账户划分:

资本、金融、调整账户

将国外账户划分:

经常、资本、金融账户

扩展的结果:

增加6行、6列;

扩充和细化核算容(流量和存量均有影响);

显示新的重要平衡项(GNI、净贷出等)。

 

在国民核算矩阵中:

有关经济交易的诸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和国外账户),每项数据都可按“行贷列借”的规则作双重理解。

调整账户和存量账户采用了特殊的安排方式,它们与交叉的行(列)账户之间并不存在借贷对应,但却有利于将有关资产负债流量与存量的衔接关系简洁、直观地表达出来。

例如,对于第7列和第8行,有:

 

 

3.完整的国民核算矩阵

引入交易者的机构部门分类

划分交易的主要项目容

P.358-359插页:

表8-49国民经济核算矩阵(56阶)

矩阵表中各元素(子阵)的符号说明(P.359-361):

(1)交易流量账户项目

(2)非交易流量和存量账户项目

与表8-49对照阅读,了解国民核算矩阵的在结构关系,及其与综合经济账户(账户总表)、收付式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国民核算矩阵的解读方式

1.矩阵表部的“流向线”:

解读的基本逻辑线索

整体上: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依账户排序)

非金融账户:

先来源,后运用

货物和服务账户:

先纵列(实物来源)、后横行(实物运用)

其他非金融账户:

先横行(资金来源)、后纵列(资金运用)

金融账户(不同于非金融账户):

先纵列(资金运用)、后横行(资金来源)

2.理解矩阵表,观察以下情况:

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与运用

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及其支配

资本转移和非金融投资

金融交易和资金融通

对外经济往来

交易账户的有关容

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局限性(P.362)

三、若干基本核算恒等式(P.362-363)

复习整理:

基本核算方法和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