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礼仪.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942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礼仪.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宗教礼仪.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宗教礼仪.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宗教礼仪.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宗教礼仪.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宗教礼仪.ppt

《宗教礼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礼仪.ppt(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宗教礼仪.ppt

,1,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民众信仰宗教,因此,为更好地接待宾客,有必要了解一些宗教习俗和礼仪。

案例引入,一佛教代表团到我国某城市访问。

一天,代表团中的两位客人拜访当地一位知名人士,在下榻宾馆时服务人员主动上前为他们服务,待他们付完车款后,协助拉开车门,并将另一手遮住车门框上沿,为客人护顶,以免客人下车时头碰到车顶门框,但客人对他的举动不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显得很生气。

模块六宗教礼仪,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者为表达对崇拜对象的尊敬而规定的各种礼节、仪式与活动。

不同的宗教由于在起源、发展、信仰、禁忌等方面的不同,在节日、仪式、礼节等表现都有所不同,尊重宗教信仰就应当从遵从宗教礼仪方面表现出来。

世界三大宗教是?

4,为什么唐僧师徒四人要不远万里,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天竺(古印度)取经?

一、佛教礼仪,7,

(一)佛教起源与传播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或“佛祖”。

相传他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在29岁时出家修行,35岁悟道成佛,创立佛教。

佛教是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目前佛教在全世界仍有较大的影响,全世界的佛教信徒达3亿多人,分布于86个国家和地区。

佛教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1世纪中叶)、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至公元7世纪)密乘佛教时期(约公元7世纪至12世纪)。

佛教的传播公元2世纪,佛教开始由古印度向境外传播。

它的传播线路主要分为三条。

(1)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及中国西南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编纂的,故亦称巴利文语系佛教。

(2)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北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

其经典大多数是从中亚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陆续翻译成汉文,因而被称为汉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从印度向北传入尼泊尔,过喜马拉雅山,传入我国西藏地区。

再由西藏传入我国内地、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大多数是从中亚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陆续翻译成藏文,因而被称为藏语系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主要分为汉地佛教和藏地佛教两种。

汉地佛教。

佛教早在公元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我国内地,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我国扎根。

到隋唐时达到鼎盛,并且逐步形成了各种佛教宗派,诸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等,并形成了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四大佛教圣地。

藏地佛教。

公元7世纪左右,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并吸收了当地原始宗教本教的一些神祗和仪式,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形成众多教派。

现在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是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和格鲁派(黄教)。

其中,格鲁派经过明清两朝的大力支持,成为藏传佛教的正统派,至今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佛教常识,1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法印”和“因果报应”“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

“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

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

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

“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

这四谛构成了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指导教徒定心修行。

2经典佛教的经典总集称大藏经。

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经、律、论三藏,故又称“三藏经”。

主要佛经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观音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3标记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一个是表示吉祥万德的的标记。

武则天将其定名为“万”,以为太阳光芒四射和燃烧的火,表示吉祥万德。

另一个是法轮,以为佛之法轮如车轮转动不息,可催破终生烦恼。

法轮,4、供奉对象佛教的供奉对象佛、菩萨、罗汉、及护法天神者等.,5、主要节日,佛诞节:

佛教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也称浴佛节、泼水节、花节(日本)。

节日期间,佛教寺庙要举行斋会、放生等活动,民间要举行泼水、赛龙舟、花车游行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成道节:

佛教纪念佛祖悟道成佛的节日,民间也称腊八节。

根据牧羊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煮粥供佛的活动;涅磐节:

佛教纪念佛祖逝世的节日,“涅磐”是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寺庙要举办诵经法会,民间要禁食、禁歌舞以示苦修。

6、佛教仪式,1.受戒2.顶礼3.功课4.佛诞5.水陆法会,

(二)佛教的教规,

(1)杀生戒

(2)偷盗戒(3)邪淫戒(4)妄语戒(5)饮酒戒,五戒,过午不食。

按照佛教教制,每日仅进一餐,后来也有进两餐的,但必须在午前用毕,过午则不能进食。

在东南亚一带,僧尼和信徒一日两餐,过了中午不能吃东西,午后只能喝白开水。

我国汉族地区因需要自己在田里耕作,体力消耗较大,晚上非吃东西不可,所以少数寺庙里开了“过午不食戒”,但晚上所吃的东西称为药食。

然而,在汉地寺庙的僧尼中,持“过午不食戒”的人仍不少。

不吃荤腥。

荤食和腥食在佛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荤专指葱、蒜、辣椒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

因为吃了这些东西不利于修行,所以为佛门所禁食。

腥则指鱼、肉类食品。

东南亚国家僧人多信仰小乘佛教,或者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无法挑食,所以无论素食、肉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我国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汉地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所以汉族僧人和很多在家的居士都不吃肉。

在我国蒙藏地区,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缺乏蔬菜,所以食肉。

但无论食肉与否,大小乘教派都禁忌荤食。

不着杂色衣。

佛教戒律规定,佛教僧人只能穿染衣,不能用杂色。

不过现在佛教僧人的服装颜色也有变化,分不同场合,也用黄色、赤色等颜色。

24,a.披剃:

佛教徒的出家仪式,即,剔须发、披袈裟,教徒从此开始了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b.威仪:

佛教徒的仪态规范。

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教徒必须时刻规范和保持自身良好的举止姿态,以避免因举止轻浮而破坏了佛教的威信与尊严。

c.法事、功课:

佛教徒的礼佛活动,如,早晚课诵(暮鼓晨钟)、供佛、绕佛;d.拜忏:

佛教徒的忏悔仪式;e.斋戒:

佛教徒过午不食和素食;f.朝山:

佛教徒到名山大寺进香拜佛;,修行,25,(三)佛教的主要礼仪,1、称谓,对剃度出家的佛教徒称“和尚(僧)、“尼姑”(尼),对不满20岁的僧尼称“小沙弥”、“沙弥尼”,教外人可尊称“师傅”“师太”。

对不出家而遵守戒律的佛教徒称“居士”、“护法”或“施主”;寺庙中专门掌管佛教事务的还有“方丈”、“住持”、“执事”、“知客”,教外人可尊称“大师”、“长老”、“高僧”或“法师”。

27,2.合掌礼:

也称“合十礼”,是佛教徒的一般见面礼节,表示对佛的由衷感谢,此外,参拜高僧时行跪拜礼,拜佛时行“顶礼”,即,双膝跪地、手肘着地、头顶叩地或面部接触尊者的足部。

28,1、进入佛教寺庙时以靠左行为礼,忌居中直行;2、以仪表整洁、举止安静为礼,忌喧哗吵闹、敲打钟鼓、触摸经书、指点佛像,甚至将荤腥食品带入寺内;3、烧香拜佛时以单数为礼,忌双数;4、与僧尼交谈时忌谈论其他信仰与宗教;,29,3.禁忌,二、基督教礼仪,

(一)基督教的常识,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巴勒斯坦人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标志是十字架。

基督教信仰上帝。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的第一大宗教,在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分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教派,全世界的信徒达18亿人。

约为世界人口的1/4,分布150多个国家。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区别,教义信仰上帝。

信基督救赎。

信始祖原罪。

信灵魂不灭,末日审判。

34,基督教节日,圣诞节:

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

从公元354年开始,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为平安夜,节日持续至次年的1月6日,也是欧美各国最重要的民族节日。

据圣经记载,耶稣是在夜里诞生的,因此,圣诞节在12月24日开始举行庆祝活动,家家户户摆圣诞树、栽歌载舞迎接耶稣的降临,次日清晨,教徒们走进教堂唱赞美诗并接受神职人员的祝福。

35,复活节:

纪念耶稣受难后复活的节日,教会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庆祝游行、吸收新教徒的洗礼仪式等,民间举行复活节晚宴,以羊肉和熏火腿为传统主菜;受难节:

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不同教派要举行联合礼拜,以示教派团结;主显节:

纪念耶稣显灵的节日,从公元4世纪开始,每年的1月6日举行,庆祝活动随着圣诞节的结束而结束;,36,基督教教徒的“圣事”或“圣礼”洗礼:

教徒的入教仪式。

天主教行点水礼,东正教行浸水礼。

洗礼前,神职人员要说:

“我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为你施洗。

”洗礼后,教徒的所有“罪孽”便获得了赦免,从此开始了与上帝在一起的新生活。

(二)基督教教规与修行,坚振:

教徒的坚信仪式。

仪式中,神职人员对教徒行按手礼、敷油礼,使他(她)坚定信仰、振奋心灵,接受“圣灵”的降临;告解:

教徒的忏悔仪式。

神职人员要倾听教徒的忏悔并为其指定补赎的方法,确保为其保守秘密。

37,圣餐:

教徒的救赎仪式;祈祷:

教徒的祈求仪式;圣品:

神职的授予仪式;守斋:

教徒的斋戒仪式;婚配:

教徒的结婚仪式;终傅:

教徒的临终仪式。

38,39,礼拜:

教徒每周都要到教堂礼拜一次。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在星期日复活,因而星期日的礼拜也称为“生日礼拜”,星期六的礼拜也称为“安息日礼拜”。

礼拜活动包括唱诗、读经、讲道、祝福等项内容,教徒祈祷时将双手交叉合拢置于胸前、紧闭双眼排除杂念,始终保持虔诚的心态,礼毕时口念“阿门”,表示“唯愿如此,允获所求”。

(三)基督教礼仪,基督教信徒之间可称“平信徒”,在我国互称“教友”、“兄弟姐妹”或“同道”;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称教皇、主教(东正教)、牧师(新教)、神父(天主教),此外,还可以先生、女士、小姐称呼。

41,1、称谓,2、基督教禁忌,1.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

2.忌食带血的食物。

3.忌讳衣冠不整4.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

5.忌讳和星期五6.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43,非基督教徒也可以进入教堂,但必须保持安静,不能妨碍教徒的祈祷、唱诗等仪式活动;受难节期间一周内忌举办任何宴请等喜庆活动,教徒在每周五和圣诞节的前夕守斋,守斋期间不食肉,但可食鱼或蔬菜。

忌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或玩笑;忌十字架形状,如,交叉握手、交叉餐具、垂直或交叉摆放物品等;,提问:

印度人现在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目前,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而信仰佛教的人只占全国人口8%。

三、伊斯兰教礼仪,

(一)伊斯兰教常识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

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

创始人:

穆罕默德教义:

“万物非主,惟有真主。

穆罕默德,真主使者。

”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

安拉,在我国被穆斯林称之为“真主”,西北地区称“胡达”,它是主宰一切的神。

伊斯兰教徒不仅无条件地信仰安拉,还要无条件地信仰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

经典:

古兰经,47,新月是伊斯兰教的标志,象征着新生的力量,在清真寺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中普遍使用,土耳其等12个国家的国旗与国徽都使用新月标志;绿色是伊斯兰教的吉祥神圣之色,象征生命与希望,在清真寺以及穆斯林民居的装饰或服饰中广泛使用。

48,

(二)伊斯兰教的节日,圣纪节:

也称“圣会”、“圣忌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

每年的3月12日,清真寺要举办圣会,穆斯林要前往清真寺听教长、阿訇的讲经,追述穆罕默德的生平、圣训、历史功绩、高尚品德以及他在传教中所遭遇的磨难。

49,开斋节:

我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是庆祝斋戒期满的节日。

按伊斯兰教规,在斋月的第29日的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就是开斋节,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