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401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docx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

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范文5篇

  

  

  乡村镇兴五年工作计划1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

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

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

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

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

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

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

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

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

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

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

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

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

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

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

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

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

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

三是强化依法治牧。

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

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

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

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

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

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乡村镇兴五年工作计划2

  县畜牧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畜牧部门如何助推落实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

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

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

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

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

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

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

  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

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

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

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

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

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

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

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

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

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

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

三是强化依法治牧。

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

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

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

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

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

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畜牧部门将在县委政府“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落实举措,攻坚克难,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大英畜牧力量。

  乡村镇兴五年工作计划3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

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让美丽乡村转发为美丽经济呢?

  1、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2、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3、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

  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正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

同时我们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

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

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

可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四、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

  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如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

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游客缓缓开动。

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

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

  6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

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

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开创性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是如何打造的?

有何独特处?

  1、顶层设计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

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

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

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

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组织架构

  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

  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

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

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

案例总结: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采取类众筹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决了规划的统一性和定位的差异化的问题。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早在2013年鲁家村就启动了发展蓝图的设计,18家农场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

再次,生态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村里还统一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

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

这些力量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鲁家村的模式也不是谁都可以学。

  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资源禀赋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加上政府的特别扶持。

据统计,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收将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喷井式”增长趋势。

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特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一)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

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优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推进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对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予以支持。

贫困县可按要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改造提升。

修订《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将专项债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乡村旅游停车设施。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县城、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

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停车等方面需求。

以集约复合利用为主要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高峰期停车管理,加大车位智慧停车引导服务。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

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

(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经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年度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

超出特定旅游季节未恢复原状的,由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

(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

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输

  (五)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

在已实行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承受能力、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促进乡村环境改善。

(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探索乡村旅游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模式。

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减量化与分类收集,对乡村旅游建设、经营中产生的易腐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理并就地消纳,重点建设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等收转运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地区存量垃圾治理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决遏止出租、承租土地填埋垃圾牟利等行为,优先开展乡村旅游景区、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

(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

推动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

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

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厕所革命。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引导人口规模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村庄,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

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

研究修订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鼓励各地区研发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改厕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模式。

探索建立运营管护体系,妥善解决改厕后管护维修、粪污处理等问题。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输

  (九)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

推动落实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鼓励地方针对民宿、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保障安全的技术规范标准。

(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

出台适宜乡村旅游公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

完善标识标牌、交通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

(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健全标准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

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动态梳理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