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394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docx

无锡城市总体规划1995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年)

 

 

无锡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中心城用地结构和规划布局

第六章园林绿化

第七章文物古迹保护

第八章风景名胜

第九章郊区规划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第十四章城市防灾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

第十六章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七章实施措施

附表一: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二: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三:

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1、修订背景

84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世界经济重心正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

世界经济正经历又一次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的无锡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无锡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3个较大城市之一,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无锡太湖旅游度假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和四个省级开发区:

江阴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锡山经济开发区、蠡园经济开发区成为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了无锡经济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分工,对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用地结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无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市的经济总量翻番的年限越来越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二是大交通的建设和各类开发区的发展,打破了原来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布局;三是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城区交通拥挤,供电、供水和供气等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为此,从1993年7月开始,对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开始于多课题研究,并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新加坡重建局的专家指导规划,93年底形成了《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纲要》,并向市总规修订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总体规划初稿,后根据专家组、各专业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化和完善,于1996年5月正式完成了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

2、规划修订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3)《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4)无锡市人民政府(1993)锡政字280号《关于修订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锡规(93)7号文的批复》。

(5)1988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6)无锡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7)太湖风景名胜区马山、梅梁湖、蠡湖、锡惠等景区规划。

3、规划基本对策

本次规划的基本对策,一是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无锡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目标;二是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三是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利城市有机疏散和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加速形成交通枢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增强流通功能;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格局;六是无锡应体现城市发展历史地位,因为无锡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

4、规划修订重点

(1)调整城市布局,提出建设“城外城”(无锡新区)、“城中城”(无锡旧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的构想,以形成开敞的分散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

(2)优化城市交通,建立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考虑大容量快速客运交通,体现现代化城市及交通枢纽城市的特点。

(3)按现代化城市及山水城市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对照建设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体系,建立生态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5、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考虑到与《无锡市“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施期限相统一,以利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确定规划期限为:

近期1995-2000年,远期至2010年。

6、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效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即城市规划区是实施规划管理的地域界限。

本次规划考虑到无锡县已撤县建市,及市、县区划调整等因素,确定中心城规划区范围与无锡市行政区划相一致,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马山区和新区,总面积517.7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确定的在锡山市范围内的规划控制区,由锡山市人民政府按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规划管理。

特别是铁路及站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外环路)等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水源保护地等,更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一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因,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离开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城市发展;其二,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建设水平必须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协调,并通过发挥城市特有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其三,城市规划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必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把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指标作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性研究的基础。

1、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近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万元。

远期,国内生产总值达33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万元。

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形成以城郊农业、创汇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工业结构趋于优化,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现代工业体系。

加快形成发达的第三产业。

近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争取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远期,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使无锡成为著名的旅游、休闲中心。

近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

4:

56:

40,远期,为0.7:

47.3:

52。

本次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综合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论证专题、市计划部门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经济发展研究部门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成果,经济总量是通过高速、快速、中速发展型三个方案的比较后测定的。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1)科教——贯彻“科教兴市”战略,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普及率近期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近期达90%-95%,远期稳定于95%;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近期达20%,远期达25%;在职职工培训率近期达50%,远期达70%。

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期达460人,远期达600人。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骨干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科技市场体系建设。

(2)卫生——健全多层次的城乡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建设高等级的大型综合医院和具有专业特色的专科医院,健全农村三级卫生网,近期提前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3)文化——重点抓好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大力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巩固和发展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发展广播电视、传输和播出技术达国际较先进水平。

(4)体育——改善群众性体育活动环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体育设施。

(5)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6)社区服务——大力普及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街道、居委服务中心和敬老院集中供养事业。

3、城乡建设发展目标

加快市域交通设施建设,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市交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高效率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强环境治理,重点改善水体质量,营造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实施“安居工程”,推进“康居住宅”建设,人均居住面积达到或部分超过规定标准;加快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可靠安全的城市防灾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卫生城镇,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近期,市域总人口按平均年增长率4.7%计,为550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448万人;城市化水平60%。

远期,市域总人口按平均年增长率1.8%计,为660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480万人,城市化水平70%。

2、城镇体系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崛起,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这一区域将发展形成较发达的城市带,无锡地处该地域中心,市域范围将出现基本现代化的城镇群体。

无锡市中心城,是无锡市域的发展中心,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中心商务区的建设发展,将大大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其大城市的主体作用。

江阴、锡山、宜兴三县的撤县设市,给它们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江阴市将在原有澄江镇、宜兴市将在原有宜城镇和丁蜀镇的基础上建设发展新城区。

锡山市原来没有独立的县城,随着东亭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将形成锡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江阴、宜兴、锡山三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三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都榜上有名,而且锡山市、江阴市位于第一、第二名,三市将建设成为大中等城市,形成县域内的中心。

市域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农村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城镇建设,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1993年,在江苏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评比中,无锡有四十三个乡镇上榜,其中锡山市的前洲镇、东镇分别为第一、第二名。

目前,江阴市、锡山市已全部撤乡建镇。

根据这些镇的发展条件,将建成各具特色的城镇。

据此,至本世纪末,市域将初步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建制镇梯度结构、组团发展、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群格局。

3、城镇规模结构

市域形成五个不同规模的城镇。

(1)大城市——无锡市中心城,远期人口规模约134万人。

(2)中等城市——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市区,远期人口规模分别为50万、30万、40万人。

(3)中心镇及重点镇——江阴市的祝塘、长泾、利洪、华士、周庄、青阳、璜塘;锡山市的东、华庄、新安、坊前、张泾、杨市、东北塘、西漳、雪浪、南泉、钱桥、安镇、洛社、前洲、梅村;宜兴市的和桥、官林、徐舍、周铁、张渚共27个,总人口80万人,集镇人口规模2-5万人。

(4)一般镇——江阴市17个,锡山市17个,宜兴市34个,共68个,总人口86万人,集镇人口规模1-2万人。

4、城镇空间结构

在城镇空间结构上,除根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及城镇分布等因素外,强调与2010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布局相一致,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及前景,充分考虑大交通建设所拉开的城市骨架。

在总体上确定各城镇点、线、组团的发展组合关系,使发展战略、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在地域空间上得到具体落实,形成两横一纵的“干”字形三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

沿江发展轴,以港口、航道及沿江公路为轴,西起石庄,经利港、申港、夏港、澄江镇、肖山至长山。

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市域内最重要的一条发展轴,西起前洲——洛社,经石塘湾、东北塘、无锡市区、东亭,至硕放、新安、后宅。

新长铁路沿线发展轴,南北向发展轴,北起江阴市区,经南闸、月城、峭岐、青阳、马镇、堰桥、西漳、无锡市区,转向前洲——洛社,向阳山、陆区、闸口、和桥、屺亭进入宜兴市区,直至伏东。

5、城镇职能结构

(1)市域中心城:

无锡市中心城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的交通枢纽及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承接上海辐射,衔接长江开发,进一步密切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为区域发展创造条件,辐射整个市域,带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2)县级市:

江阴市区为江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锡山市区为锡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宜兴市区为宜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著名陶都,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城市。

它们既承接无锡中心城的辐射,又向其市域扩散,带动城乡发展。

(3)中心镇及重点镇:

承担各自片区的中心服务功能。

(4)一般镇:

承担各镇各自不同的职能。

6、市域交通及基础设施

城镇体系的完善、联系、协调、互补、发展,需要便捷发达的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的支撑。

(1)交通:

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形成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

陆运以五条铁路大动脉(京沪高速、沪宁、新长、沿江、宁杭铁路)、五条高速公路(沪宁、锡澄、沿江、沪宜、宁杭高速公路)和一条过江通道(江阴长江大桥)为骨架,苏锡、锡沙、锡澄、锡宜、锡甘公路及312国道等干线为网络,连接大江南北、城市东西,组成强有力的陆上交通网。

水运以江阴港为中心,发展远洋运输和长江运输,以大运河和太湖为依托,沟通境内主要水系,构成内外畅通水运网。

空运在现有无锡机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增加航线。

(2)供电:

电力建设的重点是利港电厂,形成300万千瓦发电能力,积极发展热电结合项目,提高电力自供能力。

同时,完善电网建设,重点是调整区域电网结构,合理布局,建设两至三座500千伏变电所,十至十五座220千伏变电所,充分利用华东电网,确保城镇体系用电需求。

(3)邮电通信:

在交换程控化基础上,实现传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服务社会化。

扩充长途TS容量,形成高新电话服务体系,组织金桥工程建设,构筑信息高速公路;采用新技术,实行邮政网络现代化。

(4)供水:

在太湖供水的同时,研究实施长江取水的区域供水方案,满足无锡市、锡山市、江阴市的供水需求。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原总体规划确定无锡城市性质为:

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无锡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较大市,在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无锡面临着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和动力。

首先,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将形成第6个世界级的城市群,无锡将成为沪宁城市密集带上的中心城市。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苏、锡、常高新技术火炬带、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将是推动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的一股强劲的经济实力。

其次,随着沪宁高速公路和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泰兴(刁铺)至无锡段的建成、江阴长江大桥的通车、新长地方铁路的开辟、沪宁高速铁路的建成和无锡机场的扩建,以及京杭大运河整治工程的完成,无锡在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的交通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无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加强,无锡经济呈现出超常规加速发展的趋势,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

第四,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根据上述背景条件、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本次规划修订将无锡市中心城的城市性质确定为:

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的交通枢纽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2、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1993年底,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为88万人。

1995年,中心城人口规模(建成实际居住人口)为92万人。

近期,城市人口规模(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为107万人。

远期,城市人口规模(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为134万人。

(2)用地规模

1993年底,中心城建设用地为70.9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0.52平方米;1995年,中心城建设用地为77.16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3.52平方米;规划到200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为9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5.97平方米;到201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为128平方公里,人均96.1平方米。

第五章中心城用地结构和规划布局

1、城市发展方向

近年来,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影视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大大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市、县行政区划范围的调整,为无锡市中心城提供了可实施性的城市发展成片用地。

根据自然地形、城市演变过程以及现状条件,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城市经济增长的需要,确定中心城两条城市发展轴。

发展主轴,与上海经济区发展布局相一致,充分利用无锡处于苏、锡、常大城市发展地域中心的优势,平行于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方向,向两端延伸。

发展辅轴,与长江中上游及苏北地区大片腹地相呼应,充分利用江阴处于长江沿线的有利条件,形成无锡市与江阴市的城市联结带,向北拓展。

2、城市布局结构

按照无锡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借助我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风景资源,坚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形成保持有机尺度的“山—水—城”群体。

以分散组团的形式,由河湖、山脉、绿地等组成自然空间,把中心城分成十一个分区,各分区相对集中发展,并以干道相联结,形成多中心、开敞型结构。

中心城在十一个分区的基础上,构成“三城一中心”的城市结构主体框架。

“三城一中心”具体为:

“城中城”,即城中分区,其中解放环路以内及火车站地区为中心商务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外城”,即旺庄、硕放分区;“山水城”,包括中桥、大浮、河埒和马山等分区。

(1)城中分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和生活居住区,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中心城的老城区,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公共设施用地,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增加绿化用地,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该分区包括中心商务区,将成为集商业、贸易、金融、办公、服务、居住为一体,高层建设成群,市政设施一流,交通畅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社区。

(2)周山浜分区——中心城对外交通门户和传统工业基地,用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中心城向东对外交通的集散区域,同时,轻纺工业比较集中,今后作为发展传统工业的地区之一,并配置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3)扬名分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的综合区,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

该分区较集中地发展了清扬、沁园等新的居住用地和部分工业、仓储用地。

今后发展新的居住用地和适当安排传统工业及仓储用地,并配置一定的公共设施用地。

(4)山北分区——以轻纺工业、仓储业和居住为主的综合区,用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化学工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控制污染区和污染源,工业用地适当扩大,发展仓储和对外交通用地,完善居住用地配套,在运河、铁路以及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增加保护绿带。

(5)河埒分区——电子工业和科研教育区,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

该分区包括锡惠、梅梁湖景区的一部分,是联结老城区和太湖景区的重要走廊。

规划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科教事业,配置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增加绿化用地,通往风景区道路两侧设置林荫带。

(6)中桥分区——以旅游服务及居住为主的综合区,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近年来旅游业兴起的重点地区,是中心城居住用地比较集中的地段。

规划在经二路两侧,设置大型娱乐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为无锡太湖国家度假区和影视旅游度假区服务。

以新体育场为基础,建成市一级的现代化体育中心,不新设工业项目,控制现有工业用地,有污染的工厂组织外迁。

绿地比例要大,通往景区的湖滨路、环湖路道路两侧以及梁溪河、五里湖沿岸设置绿化带。

(7)大浮分区——以自然景观和影视观光为主的旅游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无锡自然景观绝佳处,规划将区内的无锡太湖影视城旅游区形成南北两中心、东西两轴线的总体布局,即北部以漆塘为主的旅游行政管理中心,南部以吴塘门为主的休息疗养、会议度假中心,东西两轴主要依托山水、绿带,组织影视旅游景点,建成山水交融的影视旅游区。

(8)马山分区——旅游度假区,用地面积51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中心城连绵地区以外的独立区,是无锡市发展的新区之一其中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规划结合风景区建设,建设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度假胜地。

(9)旺庄分区——现代化的无锡新城区,用地面积36平方公里。

该分区是中心城的新发展区,包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加坡工业园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试验区,是发展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主要基地,按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要求,进行高水平建设,外向型发展,新机制运行,使之成为无锡经济发展增长区、高新技术密集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10)硕放分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和蔬菜副食品基地,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

结合该分区无锡机场及高压线走廊等特点,规划开辟蔬菜副食品基地,并将硕放镇南部及北部留作工业发展用地。

(11)胡埭分区——城市远景发展地区和蔬菜副食品基地,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规划在该分区开辟蔬菜副食品基地,并把镇区周围作为远期建设用地。

上述十一个分区中,保留了原总体规划的城中、周山浜、扬名、山北、河埒和中桥分区,功能及用地范围作了相应调整,新设大浮、马山、旺庄、硕放和胡埭分区,去除金城分区。

3、城市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中心城住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住宅布局与城市发展方向相适应。

城中分区需严格控制新的住宅建设,其它分区新建居住区应按社区的模式规划,必须和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新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周山浜分区的唐周巷、尤渡里、景渎、春勤、前进地区,山北分区的杨木桥、刘潭地区,中桥分区的丁晶桥、西园弄地区,旺庄分区的北部。

新增居住用地7.64平方公里,现状人均居住用地24.31平方米/人,2000年人均居住用地23.08平方米/人,规划2010年人均居住用地21.67平方米/人。

(2)公共设施用地

中心城的公共设施按市级、分区级、居住区级等分级配套(本节仅述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市级以下公共设施用地在下一层次规划中落实)。

2000年人均公共设施用地为12.78平方米/人,2010年为14.45平方米/人。

A.行政办公用地

金匮路北金匮桥东堍,为市级行政中心,沿金匮路设市中心广场。

B.商业金融用地

中心商务区(CBD)内,为市级商业贸易中心。

近期在五爱路布局市级金融中心,远期在梁溪大桥以北、新运河以东布局新的金融中心。

三里桥一带恢复无锡米市,形成全国性的粮油交易中心。

C.文化娱乐用地

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按市级区级分区设置的原则。

在金匮路南侧金匮桥东堍,布局以图书馆、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新闻报社、文艺团体、青年宫、音乐厅、剧场等组成的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D.体育用地

在金匮路以北,青祁路以西,布局市级体育中心,健康路口老体育场作为旧城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

E.医疗卫生用地

按各区均衡分布,方便群众就医的原则布局。

现有综合医院应提高用地标准,改善医院环境。

在旺庄分区新建综合医院。

结合调整市区综合医院布局,新建儿童医院,扩建妇幼保健医院。

F.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充实完善河埒分区钱荣路科研文教区布局,在旺庄分区预留发展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重点搞好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的扩建工程和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

按近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远期普及中等教育,相应配套建设教育用地。

(3)工业用地

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减少工业与居住的混杂,现有建成区内不再发展占地多、运量大、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

对混在居住区内、无发展余地和污染严重的工业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新工业建设和搬迁项目,结合行业,分别到规划的工业区建设。

基础工业向北发展,分别在周山浜和山北分区的工业区内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