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242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最新药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半衰期:

指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量效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3合理药物设计:

是以某一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为基础,进一步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物质,并尽可能阐明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再以靶分子为对象设计药物分子,使其能专一结合于靶分子的活性部位,从而能改变靶分子的活性以发挥药物分子的治疗作用。

4进行合理药物设计,最常见的药物作用的靶物:

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

(1)各种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的酶:

如抗AChE药新斯的明

(2)受体:

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阻断M胆碱受体

(3)离子通道:

钙通道或钾通道阻断剂

(4)核酸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调节:

与DNA形成共价健,反义药物,RNA干扰等

5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大小的指标.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表示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之间的剂量距离,TI值越大表示药物安全性越大。

6LD50:

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实验对象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先导化合物:

又称原型物(Prototype),简称先导物(Lead),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8新药研究开发的过程?

有几个阶段?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

(2)筛选:

体外:

针对药物靶标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组织器官水平进行筛选

体内:

动物模型进行筛选

A:

定向筛选:

设计某一特定的疾病模型或观察指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大量样品进行广泛的活性筛选,以供进一步研究。

B:

一药多筛:

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实验模型,即筛选系统,对每样品进行系统筛选。

C:

药效关系研究:

化学结构相似或立体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3)临床前研究

1)药效学:

药物的疗效确切,明确适应症,药物所需要的剂量

2)一般药理学:

了解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

3)毒理学:

需要进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和特殊毒理学研究

4)药物依赖性试验

5)药代动力学

(4)临床试验研究:

评价新药的关键阶段,评价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4期

(5)申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6)试生产:

1~2年

(7)后市场:

疗效和毒副作用的情况

9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的一般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均(或工程细胞)→大规模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制剂→成品检定→包装

10生物技术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1)原料及其规格

强调避免混淆,保证生产中所用物料都要经过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

进出库均要有记录可查。

(2)厂房、车间设计和制造设备布局

具有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

(3)人员规定

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应的技术工人。

(4)质量控制

具有能对所生产药品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5)规章制度

具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11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

①药效学:

药物的疗效确切,明确适应症,药物所需要的剂量

②一般药理学:

了解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

③毒理学:

需要进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和特殊毒理学研究

④药物依赖性试验:

自然戒断实验、替代实验、催促试验、诱导试验

⑤药代动力学:

了解新药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12细胞因子概念:

是由体内多细胞所产生的一组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细胞修复的蛋白质、多肽类物质。

1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①抗感染和抗肿瘤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参与细胞凋亡

④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⑤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⑥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14干扰素可以分为哪几类?

其生化性质及作用原理是什么?

分类:

Ⅰ型IFN:

IFN-α、IFN-β

Ⅱ型IFN:

IFN-γ

I型IFN生物学活性:

抗病毒作用,IFN作用于宿主细胞,通过阻滞病毒复制,或通过诱导一系列蛋白质干扰病毒复制。

抗肿瘤作用,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

免疫调节作用。

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抗肿瘤作用,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直接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作用原理:

所有的干扰素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里受体结合,启动信号传导,通过级联反应改变某些干扰素敏感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各自生物学效应;所有干扰素激活基因都存在特征性干扰素激活效应因子(ISRE)。

当特异性调节因子与(ISRE)结合,信号传递达到顶峰,激活RNA聚合酶II,催化干扰素敏感性基因转录。

基因表达产物进一步调节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和其他生物学效应。

15干扰素生化性质:

1抗病毒

2抗肿瘤

3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

4调节免疫功能

5维持某些动物细胞早期的胚胎发育等功能。

 

16白介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刺激造血细胞发育,分化和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

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因子共同构成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子系统

参与细胞凋亡和抗肿瘤作用

参与炎症和免疫病理性的组织损害

 

17肿瘤坏死因子(TNF):

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

根据其来源和结构的不同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

TNF-α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TNF-β主要由CD4+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TNF的结构特征:

C端胞膜外由一段约150个氨基酸残基的同源序列;

10个β折叠片组成,折叠成jellyroll结构,为与受体结合的部位

生物学功能:

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

增强宿主免疫功能

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抗感染

TNF引起内源性发热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举例说明TNF跟相关抗体生物技术药物治疗的治疗作用。

 

18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分类-正调节因子:

EPO,SCF,CSFs,ILs等;

负调节因子:

IFNs,TNF等

1血小板生成素(TPO)生物学功能:

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为血小板;促进BFU-E,CFU-GM和CFU-MK的增殖;诱导CFU-MK和巨核细胞的大量增加;对外周红细胞没有影响

2.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功能:

维持粒细胞的存活;促进中性粒细胞系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或增强粒细胞的作用;单独或与SCF协同可促进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干细胞母细胞集落形成;对其他细胞的趋化作用

3.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功能:

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活化或增强巨噬细胞的作用,提高免疫应答水平;降低胆固醇的浓度

4GM-CSF生物学功能:

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尤其是产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祖细胞 ;活化或增强造血细胞的作用(提高吞噬杀伤能力,增强抗肿瘤活性,提高白细胞的趋化能力)

5.IL-3(白介素-3)生物学功能:

维持骨髓细胞系的生长及干细胞的活力;刺激各种前体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诱导正常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诱导脾淋巴细胞表达20α-SDH,标志T细胞成熟;增加NK细胞的作用,增加组胺的生成,诱导裸鼠细胞表达THy-1抗原

6.EPO(促红素)生物学功能:

负责刺激和调节红细胞的生成 ;促进生长,增殖,分化,促进红系池的扩大

促进成熟;抗氧化作用:

稳定红细胞膜,提高抗氧化酶的作用

7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又称c-Kit配体)生物学功能:

A.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B.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8转化生长因子(TGF):

能刺激静止性生长细胞呈现非静止性生长的性质的一类生长因子。

分为二类TGFα和TGFβ。

TGFα生物学功能:

刺激细胞DNA合成;在TGFb参与下,刺激永生化成纤维母细胞非停止性生长;诱导上皮细胞单层克隆形成;诱导血管形成;增加动脉血流速度;诱导新生小鼠眼睑开启;诱导培养骨释放钙

TGFβ的生物学功能:

抑制作用、促进作用、趋化作用恶液素(TNF-a)

 

19两相胰岛素:

胰岛素混合制剂,具快速和延效作用。

20胰岛素生物学功能:

1促进葡萄糖(以及氨基酸、K+和其他营养物)进入细胞,因此降低了血糖浓度,起了降血K+作用;

2促进胞间合成途径如糖原合成,促进营养物质转化成细胞中的储存形式;

3抑制分解代谢途径如糖原分解;

4促进蛋白质和DNA的合成。

21胰岛素对血糖调节机制

加速全身组织(脑除外)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血糖的来源,使血糖降低。

(1)加速心肌、骨骼肌和脂肪细胞膜上载体(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对葡萄糖的转运,促进葡萄糖通过细胞膜,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

(2)促进肝脏等器官对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

(3)促进肝、肌肉等器官的糖原合成

(4)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氨基酸。

(5)抑制糖异生:

胰岛素能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糖异生作用。

胰岛素对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激酶和丙酸羟化酶有阻抑作用,使葡萄糖的异生减少。

总之,胰岛素使血糖的葡萄糖来源减少,而去路增加,因此,当胰岛素不足时,可引起血糖增加,当高于肾阈值(160mg%)时,就会发生尿糖

22胰岛素制剂种类:

胰岛素制剂分短效,中效,长效三种。

短效如:

①赖脯胰岛素,②门冬胰岛素,③谷赖胰岛素(建议记一下商品名)。

这些胰岛素类似物不易形成六聚体,皮下注射后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

国际通用瓶签为黄色。

中效:

有猪源和人源,人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与低精蛋白结合形成的结晶体,不溶于水,皮下注射后需要更长的时间解离成单体国际通用瓶签为绿色。

长效:

①甘精胰岛素②地特胰岛素③Lys(B29)胰岛素④LysB-29,tetradecanoyl.Des(B30)胰岛素

类别

标签颜色

显效时间(h)

持续时间(h)

速效作用

黄色

0.5-1

6-8

中效作用

绿色

2

-24

长效作用

蓝色

4

-36

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赖脯胰岛素:

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氨基酸互换;改变了B链末端的空间结构,使得二聚体自我聚合能力下降,易于解离而加快吸收

②门冬胰岛素:

将人胰岛素B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门冬氨酸。

改构后,由于门冬氨酸的阴离子的引入,电荷排斥来阻止胰岛素单体或是二聚体的自我聚合,与人胰岛素相比减弱了溶液中胰岛素分子间的结合强度。

3谷赖胰岛素:

将B链上的第3位门冬酰胺替换为赖氨酸;B29位点的赖氨酸被谷氨酸代替。

这些取代减少了六聚体和二聚体的形成,并且有利于单体的形成,而单体可以提高从皮下组织的吸收。

23重组人胰岛素合成途径

方法一:

把编码胰岛素A链和B链的核苷序列分别克隆到两个不同的大肠杆菌细胞中,然后这些细胞在大规模发酵罐中分别培养,纯化后的A链和B链在适宜的氧化条件下共同保温,以促进链间二硫键的形成,最终生成人源化胰岛素

方法二:

把编码人胰岛素原的核苷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中,随后纯化处理表达出的胰岛素原,并用蛋白水解酶切除胰岛素原的C肽

24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促进生长:

与骨的生长有关,能促进长骨的软骨细胞增生,加速软骨和骨的生长,使人体长高。

对脂代谢:

激活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的氧化,提供能量。

对糖代谢的作用:

短期效应:

会产生胰岛素样效应,引起低血糖,并伴有对胰岛素释放的抑制。

长期效应:

升高血糖。

对蛋白质代谢:

促进氨基酸转运入细胞,加强DNA、RNA的合成,使尿氮减少,呈正氮平衡。

间接的刺激肝脏合成IGF,通过IGF的促细胞分裂、增殖来发挥作用。

25促性腺类激素主要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FSH:

促进卵泡颗粒层细胞增生分化,促进整个卵巢长大。

注射FSH只增加卵泡数目,对卵泡成熟并无作用。

作用于睾丸曲细精管可促进精子形成

LH:

参与促卵泡激素的促排卵,促进雌激素、孕激素的形成和分泌。

能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动,促进合成主要的雄激素-睾酮。

hCG:

一为作用于妊娠黄体,延长黄体的寿命,使黄体增大变成妊娠黄体,增加孕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

二为hCG-b有促卵泡成熟活性、促甲状腺活性、促睾丸间质细胞活性。

三为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合用可诱发排卵。

血液制品:

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血液代用品:

能运输和释放氧到组织中并具有扩容作用的非细胞溶液。

(替代或维持血容量以及能够确保氧气运输至身体组织的物质。

人白蛋白溶液、右旋糖苷、明胶溶液、羟乙基淀粉(HES)

载氧血液代用品主要为血红蛋白和碳氟化物。

26重组双功能水蛭素:

在野生型水蛭素的结构中融合进三肽(Arg-Gly-Asp),保留了野生型的抗血凝活性,加强了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用于血管缝合抗凝、防栓,治疗心绞痛和深脉血栓等,剂量仅为野生型的1/3~1/2。

27常用的血液代用品的种类及其作用?

能运输和释放氧到组织中并具有扩容作用的非细胞溶液。

1.血浆代用品:

1.1人白蛋白溶液;1.2右旋糖苷;1.3明胶溶液;1.4羟乙基淀粉(HES)

作用是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使血液稀释,减少输血;

2.载氧血液代用品:

2.1血红蛋白氧载体;2.2炭氟化合物

作用是作为良好的氧载体,不需作交叉配型便可方便输入人体,用于临床治疗。

28.常见溶血栓药物的种类及其他作用特点

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取的一种能够溶解血栓的非酶蛋白

尿激酶(urokinase,UK)1.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和肺栓塞,用药越早,溶栓效果越好。

2.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通过融解血块和促使其吸收,能避免有机化条索形成。

水蛭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其他:

肝素(heparin)与AT-III结合,催化灭活凝血因子IIa、Xa、Ⅸa和XIIa

维生素K抗代谢物:

香豆素类,作用在于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合成所必需的维生素K环化物还原酶。

29DNA疫苗,DNA疫苗是指人工克隆一段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DNA,并通过质粒等方式注入机体,使其在体内细胞中有效表达蛋白而成为肿瘤特异性抗原。

30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McAb,是将抗体产生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和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的单克隆细胞系产生的。

由于这种抗体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又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故成为单克隆抗体。

过程:

免疫动物→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杂交瘤阳性克隆的筛选与克隆化→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制备:

①抗原制备;②免疫动物;③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④细胞融合;⑤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⑥杂交瘤细胞的筛选;⑦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⑧单克隆抗体的检定;⑨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⑩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3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

1.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或补体依赖性细胞融解作用

起作用方式:

与药物、毒素或房放射性药物偶联,成为一种“生物导弹”,用于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除了可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外,还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或偶合于给药载体,或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将抗肿瘤药物传送到肿瘤细胞,再通过内合等方式进入肿瘤细胞,能使药物大大增强疗效,减轻细胞毒性。

2.在移植中的作用

(1)在自体骨髓移植中的作用

免疫毒素可以根据组成的抗体性质特异性的清楚瘤细胞。

(2)在异体骨髓移植中的作用

采用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抗体CD34分离造血干细胞。

(3)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在移植手术后,早期通过抗体诱导治疗,可防止那些有急性排斥反应高发危险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是阻断异体抗原的识别而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3.抗感染作用

4.抗血栓形成

封闭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整合素受体。

5.在药物中毒和毒素方面的应用

应用该药物或者毒素的特异性抗体或片段,他们形成复合物,改变了药物或毒素的药物动力学,起到解毒作用。

6.构建独特型疫苗

用单抗去免疫动物,或者是再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具有抗原内在影像的抗独特型抗体,能激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抗乙肝、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的抗病毒疫苗。

7.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哮喘,银屑病、风湿等

 

32.人源化抗体:

指抗体的可变部分或抗体所有全部由人类抗体基因编码。

人源化抗体可以大大减少异源抗体对人类机体造成的免疫副反应。

33什么是人源化的抗体及其优点?

克服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而将其进行改造,使之和人体内的抗体分子及其相似,从而逃避人免疫系统的识别,避免诱导人抗鼠免疫反应。

方法:

把人单抗的CDR区置换为鼠单抗的CDR区,则人源化可达97%,

优点:

HAMA发生率明显低于人鼠嵌合抗体,半衰期延长,药动学也比前者好。

缺点:

仍含有一定的鼠蛋白,对目标抗原的亲和性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34基因工程抗体是以基因工程技术等高薪生物技术为平台,制备的生物药物总称。

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完全人源抗体、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

.35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1)主动免疫治疗:

给机体输入具有抗原性的肿瘤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以达到治疗肿瘤、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

非特异性:

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

特异性:

肿瘤疫苗:

1细胞瘤苗2亚细胞瘤苗3分子瘤苗,包括TAA/TSA疫苗、MHC抗原多肽复合疫苗、HSP-肽复合体疫苗,以及人工合成肿瘤肽疫苗等4病毒相关瘤苗5.独特型疫苗抗体与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某些抗抗体(Ab2)也称为抗独特型抗体,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抗原的内影像,可模拟抗原的结构并代替肿瘤抗原成为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6.DNA疫苗,DNA疫苗是指人工克隆一段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DNA,并通过质粒等方式注入机体,使其在体内细胞中有效表达蛋白而成为肿瘤特异性抗原。

2)被动免疫治疗:

(1)免疫导向疗法:

将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杀伤因子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制成“生物导弹”,并利用单抗能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的特性使杀伤因子“导向”集中到肿瘤病灶,杀伤肿瘤细胞。

(2)过继免疫疗法:

取对肿瘤有免疫力的供者的淋巴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或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后再转入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①LAK细胞:

用高浓度IL-2激活病人自体或正常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②TIL细胞:

从切除的瘤组织或癌性胸腹水中分离淋巴细胞,体外经IL-2诱导激活和扩增③CD3AK细胞:

用抗CD3单抗辅以小剂量IL-2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④CTL细胞:

用特异性多肽抗原体外诱导CTL克隆

(3)细胞因子疗法:

将某些细胞因子注射体内后,可调节、增强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更强的肿瘤免疫功能IL-2、TNF、IFN及CSF等

(4)基因疗法:

细胞因子基因(如编码IL-2~12、IFN、TNF、CSF等细胞因子基因),协同刺激分子基因(如编码B7、CD54、LFA-3等的基因),肿瘤自杀基因(如TK、CD基因等),肿瘤抑癌基因(如RB基因、P53基因等)。

36艾滋病疫苗研发种类:

1.合成多肽疫苗

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3.病毒样颗粒疫苗

4.核酸疫苗

5.活载体疫苗

6.灭活疫苗

7.减毒活疫苗

37疫苗:

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它不是用于治疗疾病,而是用于预防疾病。

38佐剂是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抗原的物质。

39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指人工克隆一段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DNA,并通过质粒等方式注入机体,使其在体内细胞中有效表达蛋白而成为肿瘤特异性抗原

40佐剂包括:

1.铝佐剂、2.钙佐剂、3.福氏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4.MF59佐剂、5.毒素蛋白、6.卡介苗、7.细菌脂多糖、8.脂质体、9.细胞因子佐剂、10.核酸佐剂。

41以氢氧化铝和磷酸铝为代表的铝佐剂是唯一被批准合法使用的人用疫苗佐剂

42福氏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的成分区别

福氏佐剂(FCA):

由密度较小的矿物油及死的分枝杆菌组成,常用死结核杆菌及乳化剂。

毒性很大。

福氏不完全佐剂:

多次改进,如去除分枝杆菌等,改进为毒性小的不完全阻剂。

基因治疗:

——将正常功能性基因置换或弥补缺陷缺陷基因的手段,广义地讲,即将新的遗传物质转移进某个体的细胞内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导入的基因可以是与缺陷基因相对应的功能性同源基因,也可以是与缺陷基因无关的治疗基因。

43反义技术:

指人工合成或生物合成的DNA或RNA,他们能与RNA互补,是抑制与疾病发生的基因表达的一种手段,它能封闭基因表达,具有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可用于治疗由于基因突变过度表达所致的肿瘤和遗传疾病。

44反义RNA(也称基因封条)——能与靶分子mRNA序列互补的RNA片段,通过碱基对氢键的作用与靶mRNA形成双链复合物,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和加工过程,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45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①基因置换(genereplacement)②基因修正(genecorrection)

③基因修饰(geneaugmentation)④基因失活(geneinactivation)⑤基因抑制(geneinhibition)

(一)基因置换(genereplacement)

将致病基因整个地被有功能的正常基因所置换,使致病基因永久地得到更正。

(二)基因修正(genecorrection)

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得以纠正,而正常序列部分予以保留,使突变的致病基因恢复正常功能。

即使致病基因的突变序列纠正为正常序列(用碱基点突变技术)。

(三)基因修饰(geneaugmentation)

将目的基因导入缺陷细胞或其它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修饰和改变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得到改变。

(四)基因失活(geneinactivation)

就是应用反义技术(antisensetechnology)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表达,以达到抑制或阻止某些有害基因的表达,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反义疗法。

(五)基因抑制(geneinhibition)

就是导入外源基因去干扰、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如向肿瘤细胞导入抑癌基因等。

6、你购买DIY手工艺制品的目的有那些?

其他: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免疫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等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连锁”二字。

凭借“连锁”,他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