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240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编制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的教育。

A.内涵式

B.广泛

C.狭义

D.广义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4.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7.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8.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班主任能力的核心是()。

A.组织管理能力

B.良好的心理品质

C.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D.敏锐的观察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_________。

2.指导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_________。

3.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手段是_________。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

6.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_____。

7.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顶选择题

1.C【解析】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2.B【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A【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4.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D【解析】略。

二、填空题

1.永恒性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人的素质

4.“言传身教”

5.专业素养

6.教师资格制度

7.基础

8.以教学为主

9.讲义式提纲式

10.生活性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

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答案要点】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亨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4.【答案要点】

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

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

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5.【答案要点】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品德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

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不存在无知识的智力,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智力发展的水平。

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知识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发展的高低,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乒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2.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D.《义务教育法》

3.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0.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11.实行双轨制的国家以()为代表。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4.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A.发展个体功能

B.改造社会功能

C.政治伦理功能

D.发展经济功能

15.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形式是()。

A.经济待遇

B.社会权力

C.从业要求

D.职业声望转载于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2.教育机智

3.课程论

4.教学原则

5.智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如何理解我国古代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满分10分)

某班老师回到办公室说“三年级×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啦。

他们不会我又有什么办法。

问题: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老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2.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C【解析】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一

4.B【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5.B【解析】题干意在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12.A【解析】由相对评价定义可知。

13.B【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的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14.C【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

15.D【解析】职业声望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载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课程论:

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

举凡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

4.教学原则:

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智育: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答案要点】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

它首先见于《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主要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学。

后来王守仁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师生之间互相推进、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包括下列含义:

(1)教可以促进学。

(2)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3)学生可以超过先生。

3.【答案要点】

教学计划包括:

(1)指导思想;

(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4)课时安排及时问分配;(5)考试考查及实施要求。

4.【答案要点】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更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

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

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需要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非制度化教育的主要代表者是()。

A.库姆斯与伊里奇

B.库姆斯与弗洛伊德

C.伊里奇与弗洛伊德

D.夸美纽斯与洛克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欧美一些国家。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4.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高等教育

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

D.现实属性

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课程

8.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像力

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选拔班干部

B.确定发展目标

C.制订各种规章制度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1.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

A.《旧约圣经》

B.《新约圣经》

C.《吠陀》

D.《古兰经》

1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13.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年。

A.5年

B.6年

C.9年

D.12年

14.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1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A.直接性

B.多样化

C.复杂化

D.规范化

16.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17.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8.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9.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A.八股文

B.程朱理学

C.《四书》、《五经》

D.六艺

20.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A.办学经费和设备

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

D.经费和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设初等小学堂

B.招收6岁儿童入学

C.修业6年

D.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2.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即()。

A.前世俗水平

B.感知运算水平

C.前运算水平

D.具体运算水平

E.形式运算水平

3.学生是具有发展的()的人。

A.特点

B.潜能

C.主体

D.需要

E.价值

4.制约课程的因素有()。

A.社会

B.历史

C.知识

D.环境

E.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

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

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E.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知识

6.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德育规律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7.非正式群体一般有四种类型,即()。

A.求知型

B.知己型

C.爱好型

D.好恶型

E.情感型

8.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教学相长”

D.“兼爱”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

A.感知运算水平

B.具体运算水平

C.前世俗水平

D.世俗水平

E.后世俗水平

10.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政治思想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学科知识素养

D.广泛的文化素养

E.教育专业素养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特定的——。

2.——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3.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的最有效形式。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出自《——》。

5.德育目标是德育在儿童——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规格和要求。

6.——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

7.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是——。

8.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9.建国后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其一是坚持“——”的办学方针。

1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

()

2.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或信件。

()

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4.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

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

6.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7.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

8.我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

9.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

()

1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

3.年龄特征

4.角色

5.巩固性原则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3.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什么?

4.课外活动有什么作用?

七、论述题(共10分。

教师应如何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见大纲对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介绍。

2.C【解析】初等义务教育最早发端于欧美,普遍实施于19世纪末。

3.C【解析】《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对义务教育的各方面从法律上作出了比较全面的保障。

10.D【解析】其余三项是组织培养班集体必须要做的工作。

11.C【解析】《吠陀》是婆罗门教的经典,而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天然的统治者之一,所以是古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

12.C【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文士学校最多。

13.C【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14.B【解析】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5.D【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定的。

16.A【解析】基础型课程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17.C【解析】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活动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18.C【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19.A【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20.B【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实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解析】“五四”后小学教育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6岁儿童人学,修业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2.BCDE【解析】前世俗水平是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识的第一阶段。

3.BD【解析】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巾的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需要。

4.ACE【解析】制约课程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社会条件、文化传统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ACDE【解析】提问可以启发学生,但启发不只是通过提问,所以B错。

6.BCDE【解析】德育规律是德育活动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不是德育的构成要素。

7.ABCD【解析】见大纲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了解学生部分。

8.ABE【解析】见大纲对孔子的介绍。

9.CDE【解析】感知运算水平和具体运算水平是皮亚杰提出的。

10.ABCDE【解析】见大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三、填空题

1.社会属性;

2.课程;

3.学生发展;

4.《学记》;

5.品德;

6.班集体;

7.学科活动;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