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1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陆架(05、06A、09A)(P28)

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最大特点是坡度平缓,平均0°07′,深度变化较大,其深度取决于陆架坡折处的深度。

2、海洋污染(05)

人类直接或间接向大洋和河口排放各种废物或废热,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伤及环境美观等现象。

3、潮坪(05、07B、08A)(P41)

潮坪是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其乎缓(0°03′~0°17′),由细碎屑物质(粘土、粉砂)组成的近岸带。

潮坪多呈带状延伸.潮坪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潮差大则潮坪宽。

潮坪可分为潮上坪,潮间坪,潮下带。

4、海沟(05、07B、08A)(P29)

海沟是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形成的深水(>6000m)狭长洼地,往往作为俯冲带的标志。

海沟长数百至数千干米,宽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形,一般是陆侧坡陡而洋侧坡缓,两侧均不是均一的单斜面,往往具有平坦或不平坦的阶地面。

5、转换断层(05、06A)

转换断层是连接洋脊与洋脊、海沟与海沟、海沟与洋脊的走滑断层,是洋中脊向两侧扩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类型。

一系列转换断层切割大洋中脊,使两侧洋中脊水平错动。

6、浊积扇(05、06B、07A)

又叫海底扇,是在大陆坡与盆地平原间,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和扇状堆积体,主要由泥石流、浊流沉积及远洋沉积组成。

7、初级生产力(05、06B、07A、08B)(P314)

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包括定生海藻和红树、海草等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和固定能量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包括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

8、海水总碱度(05、06B、07A、08B)(P126)

海水的总碱度AT是由于CO32—,HCO3—,BO33—形成的,用以中和弱酸负离子所需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除以海水的体积,符号记为A,单位是摩尔每立方分米。

9、甲烷(05)

化学符号CH4,是海洋中有机体的碎屑被细菌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含量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

在缺氧的水中细菌可以把CO和CO2还原为CH4。

所以缺氧水中CH4含量较高。

10、微型食物网(05)

海洋中自养和异养的超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之间形成的网络状营养关系。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质流中起重要作用。

11、碳酸盐补偿深度(CCD)(05)

深海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盐沉积。

但其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定深度上,从上覆水层沉降供应的碳酸盐和失去的碳酸盐相等,这个深度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

12、热泉生物群落(05、06B、07A、08A)(P285)

热泉喷出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和硫酸盐,硫化细菌以化学合成作用生成有机物,为滤食性动物提供了饵料。

热泉生态系统主要由细菌、双壳类、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管水母、腹足类和一些红色的鱼类等构成。

13、陆间海(06A)(P24)

陆间海是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它只有狭窄的水道和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

陆间海具有海洋的特质,但被陆地环绕,最大的陆间海是地中海。

14、海峡(06A、07B、08A、09A)(P25)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

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

海峡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海洋状况比较复杂。

15、富钴结壳(06A、08A)(P51)

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硬质基岩上的富含锰、钴、铂等金属元素的“壳状”沉积物,少数呈不规则球状、块状、盘状等。

其中钴的含量特别高,多产于水深不足2000m的半深水区。

结壳厚度不大,呈黑色和暗褐色。

16、热盐环流(06A)(P166)

由风驱动形成的风生环流,主要表现在大洋的上层。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为热盐环流,它在大洋的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热盐环流比风生环流流动缓慢,它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

17、上层西边界流(06A)(P168)

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黑潮、湾流、巴西流等。

它们都是北、南半球主要反气旋式环流的一部分,也是北、南赤道流的延续。

因此,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

18、营养元素(06A、07B)(P133)

包括植物营养盐如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

还有痕量营养元素Fe、Mn、Cu、Zn、Mo、Co、B等,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各类营养元素的海水中含量很低。

19、常量元素(06A、09B)(P110)

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分。

有阳离子Na+,K+,Ca2+,Mg2+,Sr2+,阴离子Cl-,Br-,F-,SO42-,HCO3-和H3BO3分子,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是海水的主要成分。

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

20、海洋浮游生物(06A、07B、08B、12)

海洋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

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

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

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可按营养方式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21、动物区系(06A)

在某一地区内的各类动物的总和。

某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内有其特殊的物理性状、生态性状,会形成一定的动物群体。

22、微型生物群落(06A)

微型生物既包括自养性植物,又包括异养性动物,还有营各种分解作用的细菌,它们分布在各个层次的空间,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并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称之为微型生物群落。

23、潮间带(06B、07A、08B、09B、12)(P26)

潮间带是在海岸带中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海滩。

它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内海(06B)

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25、大陆隆(06B、07A、08A)(P28)

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处。

它跨越陆坡坡麓和大洋底,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沉积体。

大陆隆表面坡度平缓,沉积物厚度巨大,常以深海扇的形式出现。

常富含有机质。

26、磷钙石(06B、07A、08B)(P49)

磷钙石又称磷钙土,是—种富含磷的海洋自生磷酸盐矿物,它是制造磷肥、生产纯磷和磷酸的重要原料。

磷钙石常伴有含量高的铀、镧等金属元素。

有磷钙石结核、磷钙石砂和磷钙石泥三种形态,其中磷钙结合最重要。

27、西风漂流(06B、07B、08A、09A)(P171)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统极流,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

特点:

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

28、黑潮(06B、07AB、08B、09B)(P170)

黑潮是北太平洋的—支西边界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

黑潮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

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29、微量元素(06B、07A、08A、09A、12)P115)

海水中元素浓度小于1×106mg/kg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这是对海水成分而言的,与通常意义的“微量元素”不同。

如Fe和Al在地壳中含量很高,而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它们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30、天然气水合物(06B、07A、08B、12)(P52)

它是由碳氢气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

因95%以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由96.5%的甲烷和3.5%的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冻结成固相,故又称为固态甲烷。

一般在温度小于4°、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

31、洋中脊(07A、08B)(P30)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它全长6.5×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海盆1~3km,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32、岛弧(07A、08B)(P30)

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多呈弧形凸向洋侧,故称岛弧,大都与海沟相伴存在。

在洋壳向地壳俯冲中,地壳受到挤压弯折抬升或岩浆上升活动形成岛弧。

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具有成生联系,从而构成沟—弧—盆体系。

33、大西洋(07B)

世界第二大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极洲,西临北美南美与太平洋交界,东临欧洲非洲与地中海印度洋交界。

 

34、赤潮(07B、09B)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多由浮游甲藻和硅藻引发,可分为外来型和原发型赤潮。

35、中央裂谷(07B、08A、09AB)(P31)

大洋中脊的轴部发育的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称为中央裂谷,向下切入的深度约1~2km,宽数十至一百多千米。

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沿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

36、有机磷化合物(07B、08A)

包括颗粒有机磷化合物(POP)和溶解有机磷化合物(DOP),前者为生物有机体内、有机碎屑中所含的磷。

主要存在于海洋生物细胞原生质中。

某些不稳定的DOP是海洋循环中十分活跃组分。

37、海绿石(07B)(P50)

海绿石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

可以从中提取钾,也可用作净化剂、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

38、大陆坡(08A)(P28)

大陆被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

大陆坡的坡度一般较陡。

多数大陆坡的表面崎呕不平,其上发育有复杂的次一级地貌形态。

39、有孔虫软泥(08A、09B)(P46)

属于钙质生物沉积。

钙质生物沉积是指含CaCO3以大于30%,而陆源粘上、粉砂含量小于30%的远洋沉积物。

按固结程度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钙质软泥、白垩和石灰岩。

钙质钦泥(有孔虫软泥约占98%、还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和翼足类软泥)是主体,分布也最广泛,约覆盖世界洋底总面积的47.7%。

钙质软泥的分布主要受生物生产力、骨屑的溶解、其他沉积物的稀释作用及全球气候和环流变化的影响,现代远洋钙质生物沉积主要集中在南北纬60°之间。

40、深海扇(08B)(P45)

深海扇是大陆坡麓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沉积体,其地貌单元可分为扇谷和舌状体。

深海扇的半径为数十千米至数千千米,沉积物厚数十米至数千米。

一系列深海扇可组合而成大陆隆。

41、大洋盆地(08B、12)(P32)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

大洋盆地的轮廓受洋中脊分布格局的控制,在大洋盆地中还分布着一些隆起的正向地形。

大洋盆地水深一般为4~6km,局部可超过6km。

42、盐度(08B)(P58)

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转换为氯化物,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g/Kg,符号S‰。

盐度近似得表示海水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

43、洋(09A)(P22)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海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