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151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docx

国培历史作业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作者及工作单位

元氏二中      杨树苗 

教材分析

这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1.课标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南北重归统一-隋朝建立;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繁荣富足;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是开学第一课也是著名的开元盛世的前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放假回来第一节课,所学知识已将不会记得特别清楚,通过检查假期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总结、提炼情况;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处理情况(包括制作历史小报、制作课件、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比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开学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容易失控,知识要点必须强调几次,老师必须及时引导。

点清知识重难点。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逐步找到合理答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

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

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

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一题突破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建立了隋朝。

”,我们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板书:

3、分组探究:

隋朝为什么会繁盛起来?

大运河的开通 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如何?

4、井陉苍岩山的故事。

 

 

 

1.精彩导入启发兴趣

2.分组:

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2.宣布探究课题。

3.指导好小组活动,既要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书写能力,又要确保知识线索的清晰。

 

4.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总结、提炼情况;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处理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

 

5.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点清知识要点。

 

6.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隋朝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7、就当地旅游胜地井陉苍岩山略讲隋炀帝的暴虐无道,三皇姑出家的故事。

 

 

 

 

1、开学第一节可材料可能准备不全;

2、活动可能放不开,个别学生也可能借助小组互动说闲话

3、 问题较简单回答不成问题。

4、重难点突破不是很难。

  

 

 

 

 

1、导入

为故而知新

承上启启下 

2、分组探究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习惯 

3、问题设计简

单,可以增强学

生的自信心;

认识到国家统一

的重要性和开通

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4故事讲述,

说明历史就在身边,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期-分立盼统一

二、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建立

1、隋文帝: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

3、人口大幅度增长 

三、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分为:

永济渠、同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多媒体放出学生小组探究题目:

(每题10分)

1、谁统一了南北?

统一的时间?

2、南北为什么能得到统一?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4、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5什么时间开通了大运河?

6、大运河有多长?

南北各到了哪里?

7、大运河分为几段?

分别是?

8大运河连接了那几个河流?

9、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10、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教学反思

1、刚开学学生都不在状态,老师的导入有点艰难,问题是学生配合不好有点尴尬;

2、小组活动探究有点乱,假期彼此见面少刚见面话多,不过问题都答出答案;3、故事的讲述把课堂秩序调整到了位。

通过故事环节理解学生对当地历史挺感兴趣,今后多了解当地的发展史和历史人物故事。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思路稍作改动,先讲故事用故事导入,把学生的状态调到最佳,再学习新知识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提倡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想中学”,还要在“议中学”。

初中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不仅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还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和激励,因此,角色扮演方式是初中学生最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

这不仅能满足他们各自的表现欲,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我们分组用历史小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表演历史人物。

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发动学生以课本为基础搜集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由班长和学习委员带头分组;组织材料;分派组长并协助组长分派演员等。

老师给了评价量规表如下:

 

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剧表演》学生评价量规

总分

教师

授课班级

历史课题

表演主题

老师和各小组打分

 

 

 

 

老师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评价标准量分

 

 

 

 

 

剧情介绍

20分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

语言表达条理清楚,

用词规范准确,吐字清晰。

 

 

 

 

 

场景布置和道具制作

30分

场景布置简单明了;

能合理利用场地;

能就地取材恰当利用。

道具取材价格低廉或零成本

道具符合使用者的角色身份

 

 

 

 

 

剧情表演

40分

剧情编排合乎逻辑

编排时间合情合理;

角色语言符合身份;

表情动作符合剧情;

角色心理活动能用

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演完后自评10分

语言清晰

实事求是

褒贬有据

 

 

 

 

 

 

 

 

要求:

1、要选好演员,演得要精彩、要像戏;

2、要较好地表现出书中的知识点;

3、每组演出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一、“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的故事”。

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个小组围绕中心整理下载的资料,并编写了小剧本,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上课。

教师板书课题后,简单地介绍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起兵进入长安,唐朝建立。

不就退位传位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表演正式开始: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

---------一个小姑娘甜甜的解说着---------一阵掌声过后,只见我们一组的“唐太宗”头上戴着“官帽”(其实那是学生用硬纸片做成的),穿着“官服”在一张椅子上坐下。

这时“张玄素”上场,跪在“唐太宗”的脚下,不卑不亢地说:

“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君隋炀帝”!

“唐太宗”很生气地说:

“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

“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宫殿修成,你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瞪大了眼睛表示震惊状,随后说:

“朕听你的,宫殿不盖了,朕还要奖励你。

”张玄素应道:

“谢主隆恩!

”起立退下。

“唐太宗”说:

“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

”之后从椅子上站起踱着方步离开了。

掌声再次响起。

小组长自评到:

我们的道具制作得有些粗糙,找一件大袍没找到;演的还挺像,就是声音不是特别好听,不过神态还是可以的。

老师和其他小组打分。

 

三组和一组演同一个故事,二、四组都表演了魏征进谏的事。

开头两个组比较正规,认真,就是时间有点拖;后两个组时间紧,表演有些潦草。

不过总体还是满意的,由于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语言表达还可以,就是台词有忘记的,也有不好意思的,普通话有不太标准的,表情呆板的。

哪个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一下。

下一节表演课会好一点。

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还是很好的,道具的制作、编排剧情,都是积极参与,热情很高。

值得表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通过学习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历史课堂情景剧表演学生的评价量规如下:

 

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剧表演》学生评价量规

总分:

教师

授课班级

历史课题

表演主题

老师和各小组打分

 

 

 

 

老师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评价标准量分

 

 

 

 

 

剧情介绍

20分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

语言表达条理清楚,

用词规范准确,吐字清晰。

 

 

 

 

 

场景布置和道具制作

30分

场景布置简单明了;

能合理利用场地;

能就地取材恰当利用。

道具取材价格低廉或零成本

道具符合使用者的角色身份

 

 

 

 

 

剧情表演

40分

剧情编排合乎逻辑

编排时间合情合理;

角色语言符合身份;

表情动作符合剧情;

角色心理活动能用

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演完后自评10分

语言清晰

实事求是

褒贬有据

 

 

 

 

 

 

 

当今社会歌星、影星红遍全世界,电影、电视剧、文化小品剧无处不在,在学校我们面对的书本是死的,白纸黑字没什么情趣,历史故事是陈年旧事,我们怎么让他们活起来?

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人物,像电影,电视剧一样,我们把历史书上的历史故事,编成历史情景小剧,让学生们也过过当演员的隐,历史书上的知识点,我们把它编成台词,让学生们背几道历史题很难,但是我们把它们编成可以郎诵一些台词,这些台词就是设计好的历史题,并且背诵的要很熟了,才有可能表演的到位,否则表演就进行不下去。

为了表演好学生们非常用功,也很高兴制作道具,查找资料,各组成员非常合作,都愿意把戏演好。

这个评价量规可以帮助教学。

尤为关键的是,这个评价量规能有效评价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成果,而这些往往不能在传统的纸笔测验中有所体现。

教师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运用、讨论、辩论、表演、写作、展示、操作等。

好些以前不愿意学历史的,现在也成了历史课的主要演员。

他们的历史成绩真是突飞猛进。

历史不能重演,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历史除语言外,要凭借适当的资料,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我们真的能让历史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我们也可以借助评价手段让学生“做”历史了。

课前预习问卷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A.乱B.不乱

2、人民的生活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什么样的?

A.好B.不好

3、人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A.稳定B.不稳定

4、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知道吗?

A.知道 B.不知道

5、你去过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

你听说过三皇姑吗?

A.去过,听说过B.没去过,没听说过

6、我们附近有水力工程吗?

A.有B.没有

7、八一水库(蟠龙湖)知道吗?

A.知道B.不知道

8、引岗渠知道吗?

A.知道B.不知道

9、南水北调工程知道吗?

A.知道B.不知道

10、大运河听说过吗?

A.听说过B.没听说过

11、所有的水利工程对经济的发展重要吗?

A.重要B.不重要

调查结果分析及学情分析:

我设计的初衷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能有意识的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调查结果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

学生们能意识到人民不愿意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能和本课联系在一起,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很感兴趣。

知道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是元氏县的,学生一般来自农村,出门少见识少,初一的学生还有不知道苍岩山的,引岗渠在我们县西北角,靠东边的学生都不知道。

所以设计比较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

 

讲座中说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从事二十多年的教育我深有体会,评价确实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只用学业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话,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就被我们老师给耽误了,可能会遭到大部分学生的唾骂,不是危言耸听,学生是很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但是不只是自己的分数。

我们必须用心去发现学生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爱是教育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美丽的圈套”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个老师对学生的爱,他从心底里接受了所有的学生,甚至包括全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爱他不可能花费这么多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想尽一切方法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班级里这么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从家庭背景,脾气性格,老师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去细细了解,分析每一个对象。

才能把握好分寸,做到万无一失,真正才能使自己的“圈套”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果没有爱这一点是万万做不到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老师的爱学生们是慢慢体会到的,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能感染的了的,没有爱这点耐心肯定就没有了,更不要说效果了,老师的爱不是挂在嘴边的话语,光说说是不会顶事的。

这一点我们做老师的都深有体会。

爱是教育的灵魂,做教育工作的人都深有体会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

宽容和信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予宽容和信任,就是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期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项目主页学科主页院校主页班级主页项目概况全国继教网学科频道国培频道

当前位置>>研修日志

国培历史师德修养案例学习启示

发布者:

杨树苗发布时间:

2011-10-1714:

15:

05

案例中班主任老师所使用的“美丽的圈套”,把一个个难降的“烈马”驯服了,老师利用“美丽的圈套”发掘出学生们的潜能,使得他们得以发扬光大。

从老师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师德所在。

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没有老师的爱,估计这群难降的“烈马”便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烈马了,过几年到了社会上,就更难被人降服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老师的智慧,我为这位老师的智慧所感动。

今后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发掘自己的潜能,争取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项目主页学科主页院校主页班级主页项目概况全国继教网学科频道国培频道

当前位置>>研修日志

对魏书生教学理念的理解

发布者:

杨树苗发布时间:

2011-10-1314:

21:

26

魏书生对自己的教改总结为:

一个思想:

教学民主;两个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三个结合:

教给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四个过程:

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五个内容:

教科书、心理学、教育学、名篇时文、科技知识;六个步骤: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魏书生说:

“民主化、科学化系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飞向自由王国。

其中对于两个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我非常的赞同,教育必须得达到这样的目标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交给他们理智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无论在学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学生都会是安全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现在提倡的“授人以渔”的理念,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想学习,就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人才,不管你原来的专业知识怎么样,只要有学习的能力就能适应各种岗前培训。

从事你所喜欢的职业。

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目的吗?

项目主页学科主页院校主页班级主页项目概况全国继教网学科频道国培频道

当前位置>>研修日志

《国培终身学习互动对话》的思考

发布者:

杨树苗发布时间:

2011-10-1313:

31:

10

对话中谈到《2008规范》强调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把“终身学习”列为专门一条,还说“教育部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谈到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那么我理解就是----“不读书,不研究”合起来就是不学习。

要不《2008规范》怎么专门会强调终身学习呢?

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我是一线教师我用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我88年师范毕业开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当时英语老师缺,所以我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培训就上课了。

我教的教材还是我上初中时的课本,每天看教参看课本,和同事们讨论如何讲才能让学生学会。

课本几乎全背过了,上课也没感觉费太大的劲,学生知识掌握的挺好,教学相长;93年教材换了,我又开始学习新课本上的内容,查字典,词典读英语资料,也向同事求教。

三年教学的过程也是我努力学习的过程,毕业班成绩很好。

说明我不但学会了还教会了我的学生。

2000年教材做了一次小改变,2002年教初三毕业后,领导让接一个新初三,教材变动的不是很大,但是需要花时间把整套教材学习一边,自己刚学会就去教学生,效果真的不错。

2005年课程改革实行新课标,全新的理念,培训了几天开始上课,边学边教-------我感觉我在不断地学习着。

怎么就会有老师不学习的言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