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029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docx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

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

前言

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是壹项跨世纪的重要发展规划,也是实现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关键性计划、规划。

它对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决策,努力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俩个根本转变,促进科技经济壹体化,进壹步增强全市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壹、回顾和展望

(壹)回顾

宁波市经过17年来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奋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地位显著提高,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产业结构的进壹步调整和优化,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农村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经济社会结构

呈现出工业化初中期特征,跨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的行列。

改革开放使宁波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机制和封闭式半封闭式格局。

“八五”期间,由于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方向,成为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38.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7.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57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8亿美元,财政收入达53亿元。

宁波港的发展更令世人瞩目,17年港口吞吐量翻了5番,1995年货物吞吐量达6853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深水大港。

全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成绩显著。

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壹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的方针指引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企业吸纳新技术的迫切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动力、压力和活力,壹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壹个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正在我市形成。

“八五”期间,通过科研(攻关)、火炬、星火、新产品试制、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取得了壹大批科技成果。

5年内,共获得市级之上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发明奖等443项,其中市级科技进步奖36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3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各1项,星火奖5项。

这些成果多数已应用于生产,且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全市科技计划的新兴产业项目产值达62亿元,部、省级之上科技成果152项,创经济效益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已达87.92亿元。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大了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力度,使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全市拥有部属研究所分所2家、市属科研院所16家,行业属科研机构3家,民营科技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人。

各科研机构都把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壹起,主动向经济主战场转移。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八五”期间,共签订技术合同6980份,合同成交额3亿多元,且初步形成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中心的技术交易和技术商品信息传递网络。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9人。

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610人、中级29475人、初级102970人。

1995年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4275人,其中国外智力57人。

(二)展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总的趋势,正朝着科学技术综合化、壹体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和应用为标志,世界新科技革命进入了壹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强国仍是弱国,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跟,纷纷结合本国国情,调整科技政策,运筹科技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科技的发展。

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这必将对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15年内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未来,宁波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将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

主要是宁波港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港口的激烈竞争;人才资源和发展目标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大量传统产业的改造仍十分缺乏壹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品的有力带动,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既紧迫又艰巨等等。

为此,宁波市在今后15年内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港口组合,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以拓展集装箱货运业务为主攻方向,进壹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深水良港,接轨上海浦东,服务长江流域,实施交通

运输“双优先”战略,努力实现港口国际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外向化、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化,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从科技工作角度来见,宁波市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基础差,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科技运行机制尚不适应科技经济壹体化发展的要求;科研机构规模小、基础差;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等。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精神,编制出壹个跨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性规划,对上能使政府各部门在选题、立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时能将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点吸纳进去;对下能给各部门、各单位在依靠科技进步上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从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为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现有生产力,发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作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壹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紧密围绕把宁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的远景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建设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战略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俩种手段,推进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建立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科技运行机制和科技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壹)努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先进技术,使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有较大的提高。

到2000年,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45-50%,其中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之上,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到2010年,重点行业中的科技进步因素贡献率达到60%,部分行业接近当时国际水平。

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跻于全国先进行列。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显加快,为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切实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

到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5%之上;到2010年分别达到25%和20%。

培育壹批年产值上亿元或上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家,超5亿元的10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壹体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

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和科技网络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新体制,且使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到2010年,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

(四)建立和健全各类科技机构,高度重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到2000年,全市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从目前的289人增加到500人左右,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40%之上;到2010年,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670人。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市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四、“九五”期间发展重点

为加快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发展,形成科技经济壹体化为格局,“九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的重点是:

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农业先进技术5项: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畜禽良种繁育优化饲养和重大疫情防治技术、果蔬高产和山区综合开发技术、农业应用计算机技术、海淡水增养殖和滩涂开发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工业先进技术5项: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微处理器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发展关键技术10项:

高压输变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电网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新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主要机械基础件新产品开发技术、纺织品后整理技术、建筑施工新桩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家电产品模糊逻辑控制应用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远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7项:

水稻基因工程研究、膜技术研究、新材料研究、特种粉末冶金研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海洛因成瘾戒断技术研究、基因诊断技术研究。

为确保上述发展规划的落实,实施八大科技工程:

科技实力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信息港建设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兴海工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

(壹)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是实施科教兴市的首要任务。

要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以发展“壹优俩高”现代化大农业和开放型农业为目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壹批关键性技术,且形成产业化。

1、种植技术

重点研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技术三元结构体系,为粮食总产稳定在170万吨提供技术支撑。

(1)在“九五”期间筛选出能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的稻麦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3个。

粮、棉、油、菜等主要品种5年更换壹次,增产5-10%,品质有明显提高。

(2)引进和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增产技术三元结构体系。

(3)研究和推广和良种相配合的规模运营“俩高俩省”配套栽培技术,提供壹套优化种植制度及简化的农艺措施,以稳定复种指数,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收入。

(4)加强对以水稻、蔬菜为重点的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安全、低残留、低成本的新农药,加强生物农药技术研究,使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5)建立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对创新材料的评价监测、加工精选、贮藏技术研究。

2、畜牧饲养技术

重点研究畜禽良种及优化饲养技术、饲料开发和重大疫情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1)开展畜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布局的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畜牧业结构和不同区域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2)选育引进畜禽良种,优先发展饲料转化率高的新品种,筛选最佳杂交组合,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到“九五”期末,猪、牛、羊、禽、兔、蜂基本实现良种化,商品猪瘦肉率达到55%。

(3)开发非粮食饲料资源和新型的饲料添加剂。

研究动植物蛋白、复合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和工厂化生产技术,利用畜产品、食品、饮料等加工下脚料,通过生物技术处理或深加工,制成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转换率高的蛋白饲料。

(4)研究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控制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结核病、狂犬病等流行病;推广应用先进的疾病诊断技术、免疫技术和广谱、低毒、高效、经济的各类兽药。

3、水产养殖技术

重点突破浅海滩涂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俩方面的技术。

(1)加强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不同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对策。

发展浅海、港湾和内陆大面积水域资源增殖。

(2)提高海洋捕捞技术,调整作业结构,加强对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引进国内外远洋捕捞新技术;扩大电子技术在海洋捕捞业中的应用。

(3)研究沿海和内陆水面养殖高产技术、多品种立体养殖高产技术,重点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和日本黑鲍及其杂交种的引进养殖技术,开发利用地方贝类苗种和浅海滩涂资源;引进适合我市渔业生态环境的国内外优良养殖品种,尽快攻克名特优新水产养殖苗种的繁育关;建设名贵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探索对虾放养密度和水质及微生物消长的关系。

(4)开展鱼、虾、贝、藻类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研制防病治病新药物。

(5)研究精养鱼塘和对虾塘饵料配方技术,发展颗粒饲料工业,提高饵料利用率。

4、林业技术

重点开展林业丰产综合技术研究,全面提高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引进林木新品种,开展对不同地域林种优化结构的研究,实现沿海海岸基干林带合拢工程和平原林网化、城市和大工业区绿化。

到“九五”期末,所有县(市、区)平原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从现有的43.8%增加到45%。

(2)研究杉木速生丰产技术,推广全垦、密植、施肥和间伐的栽培技术,达到“年平均树长高1米,胸径增大1厘米,每亩蓄积量1立方米”的速生丰产要求。

(3)研究竹笋俩用高产技术,优化四季笋组合,引进推广良种,到“九五”期末使每亩竹林年产笋量从现有的118公斤提高到300公斤。

(4)恢复和开发名优茶,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立茶叶优良高产基地,到“九五期末使茶叶亩产提高到100公斤。

(5)建立区域性水果生产基地,扩大杨梅、桃子、柑桔三大果区;研究品种内部组合结构和不同区域各类水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果保鲜、贮运、加工新技术。

(6)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加大监测、检疫、治理力度,建立森林资源监察系统,追踪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农业机械化

重点研究开发适应“壹优俩高”农业要求的新型农机具,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1)针对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田间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进行农机系列配套的技术研究,研制适应我市生产特点的新型农机具。

(2)水田作业机械化系列,重点研制插秧、植保、收割、谷物烘干等农机具;园地作业机械,重点研制大棚耕耘、栽培、施肥机械以及茶叶、果树、蔬菜等作物的耕作、收获、加工、贮运机械的组合配套。

(3)林业作业机械,重点研究和引进小型挖穴机、中耕机、整枝机等新型机具。

(4)渔业机械,重点开发研制新型增氧机、饵料加工(投料)机、小型清淤机组、活鱼装载机械和加工设备;研制和引进捕蛏机、牡蛎抛石打桩机等。

(5)农村运输机械,重点推广农用汽车、拖拉机、内河航运挂桨和挂机、山区索道运输机械等。

6、水利技术

重点围绕防治洪涝旱灾,保障农业丰收,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效益进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1)开展以防治洪涝旱灾为中心的防洪信息系统的研究,建立大型水库实时洪水流量和调度方案遥测系统;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水情测报、洪水监测和信息快速处理设施及防汛调度技术水平。

(2)加强水资源开发及供水战略研究,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城市供水供需平衡的对策,以及水资源管理模式和优化调度技术的研究。

(3)推广应用防渗渠道、道管、喷灌和薄露灌溉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农用水的利用率;加快机电排灌设施和灌区技术改造,提高泵灌排运行效率。

(4)引进先进的水利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开展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和高坝泄洪消能技术等的研究;扩大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5)研究病险堤、坝加固技术、施工工艺、水工程耐久性和防老化技术,以及金属结构材料的防锈、防腐蚀技术,提高水利建筑物安全监测水平。

(6)研究堵港蓄淡水库水体淡化技术,提出克服堵港蓄淡水库水质恶化和改善水体水质的工程措施及改进方案。

(7)开展不同海域标准海塘在波浪作用下的结构应力场分布和断面优化技术研究,提出合理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断面结构型式。

7、气象测报技术

重点加强气象测报技术的研究,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1)建立天气预报系统,加强短时、短期预报,开展中期预报、形势预报、概率预报方法的研究,提高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探索宁波港及宁波沿海的海浪、海雾、能见度及工程施工最佳时段等特殊项目的有效预报方法。

(2)建立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系统,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专线或普通程控电话准确传送天气预报及警报、农情、气候概况、实时资料(包括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台风路径、降水和气温分布等各种图形、文字信息);建立电话自动答询系统,实现多路同时答询。

(3)建立市、县有线数据传输系统,根据传输节目单,自动定时发送除卫星云图外的高空、地面实时资料、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雷达回波、传真图、台风、指导预报等,让气象站接收后可通过程序资料变成图形图像,完成各种显示和打印。

(4)建立数字化雷达处理系统,把雷达观测到的回波经过处理后存入网络服务器共享目录中,供各工作站调用和传输给县(市、区)气象站和“三防”指挥部。

(5)建立专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包括海洋气象导航、渔业捕捞养殖、海上石油开发、海洋和海岛资源利用以及各部门所需的各种专业气象预报,使气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6)建立传真资料处理系统,根据需要接收传真图的节目单,接收无线传真信号,通过接口进入计算机再进行图形的显示和打印等处理。

(7)建立极轨卫星接收处理系统,通过极轨卫星接收的原始资料的分析处理,对农作物植被情况、生长发育情况、产量的估算、各类灾害性天气及其对作物所造成的危害、灾情、海洋鱼类活动等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

(二)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港口、交通、通信、电力、冶金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大工程建设项目,重点解决工业经济规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1、港口和交通运输技术

以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为目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把宁波港建设成为综合运输基本配套、内外辐射力强的深水中转枢纽港。

(1)开展围绕港口组合、建立之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交通集疏运网络建设研究和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的研究,包括提高集装箱装卸技术、货物堆存能力、集疏运能力及装卸工艺的研究。

(2)应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规划港口,合理布局岸线。

搞好大榭岛、穿山半岛、象山港、梅山岛等深水岸线的规划和开发的研究。

(3)引进推广港口勘察、设计、施工新技术,开展北仑港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和码头泊位建造前后流态对比和冲淤分析,验证已建或规划泊位及驳岸布局的合理性、经济性,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4)加强江海联运相关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江海联运;研究沿海集装箱运输新技术,提高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

(5)围绕杭州湾通道的开发建设,开展前期性的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研究;研究杭州湾通道和市区及各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接通道的方法和途径;根据港口、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需要,提出车船配套结构的方案。

(6)以国道干线建设为依托,研究山区高等级公路,包括隧道和大跨度桥梁修筑技术,且开展公路通行能力、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

(7)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港口现代化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电子数据交换示范系统,加快和国际信息系统接轨。

2、电力工业技术

围绕电网安全、经济、优化运行的目标,开展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1)根据我市电网发展需要、用电行业分布、用户负荷特性和用电特点,开展城市负荷动态科学预测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

(2)发展超高压输电,强化主网结构,加强对500KV直至750KV之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的性能、设计要求、质量检验和运行技术的研究。

(3)开展配电系统自动化研究,提高配网管理水平;推广应用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和自动化电能计量装置,加强电力负荷管理;进行以光纤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力通信和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

(4)结合余慈变、甬东变的建设,开展高压输变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改进输变电设备在线故障诊断技术,提高电力供应的等级和保障率。

(5)开展供电安全管理全过程研究;加强安全工器具开发应用,以安全为目标,进行状态估计和安全分析决策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3、邮电通信技术

根据高起点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智能化通信网的原则,增强全网通信能力,提高网路的技术水平和全国通信能力。

(1)发展数字移动通信、图文信息、数据通信业务、宽带业务,在引进程控数字交换机基础上,使传统电话网向智能网转变、由综合数字网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建设综合业务试验网,采用ATM交换技术,提供话音、图像、数据用户视频等多种信息,实现多媒体通信。

(2)发展以光缆为主,以数字微波、卫星为辅的多种通信手段构成的传输基础网;

采用同步传输技术,完成传输网由准同步向同步网过渡,建设卫星通信地球站,研究用户入

网技术,实现光纤“三到位”(到大楼、路边、用户),使通信网向宽带化、智能化、综

合化及个人化方向发展;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信息高速传输网络的建设。

(3)加强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研究进网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网络的技术水平;

加快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网路管理网组成的支撑网等三大网络的建设。

(4)采用先进的邮政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信函、包裹自动化分拣机;建立快速高

效立体型的邮政运输网,实现邮政通信的信息处理网络化、内部作业自动化、搬运装卸机械

化、营业窗口电子化;建成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

(5)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管理、操作维护及监控中心,提高企业经

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冶金工业技术

积极配合北仑钢铁厂建设、轧钢项目上马和宁波钢铁总厂移地改造,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

到2000年冶金工业骨干企业的装备水平,生产技术和产品质

量达到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1)引进消化以煤代焦生产铁水熔融仍原等先进技术,为北仑钢铁厂提前开工生产

作好技术准备。

(2)依托北仑钢铁厂建成后的原料优势,研究冷轧宽带钢、镀锌带卷和高碳硬线的

深度加工技术,加快钢铁加工产品的结构调整。

(3)研究应用喷枪机械手吹氧、钢液吹氩搅拌、喷碳粉造泡沫渣埋弧冶炼、VD真空

处理、全程底吹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钢铁炼铸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4)研究冶金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Zn-AI5-RE合金镀层渔用钢丝绳、电站网锅

炉膜式水冷壁精密扁钢(卷曲线式扁钢)、冷弯型钢、输送胶带钢丝绳、高铅稀土铜合金棒材和线材的质量。

(5)研究提高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管线比、宽带比、合金比技术;大力开发银铜复

合带、电解铜箔、内肋空调管、铝PS板及PS涂复板,以及金、银、铝及

其合金精密铸件等有色金属新产品。

(6)以节能为中心,以降低工艺耗能为目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冶金炉,使

产品工艺能耗和综合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研究冶金生产自动化技术,实现冶炼、连铸、轧制、加工等环节的自动控制;

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企业管理,提高冶金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

为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全面实现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