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8732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docx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梳理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阅读教材文本资料,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借助“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及文本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及治理措施。

一、教材知识梳理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1、水土流失的含义:

指在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和。

2、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和高原地带,我国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等因素造成的。

人为原因: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

、、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

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

主要是,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2.工程措施:

包括在沟谷兴修、等;在坡面修建等。

3.农业技术措施:

还可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培措施等,如沟垄种植、、等。

4.以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贯彻与紧密结合结合的原则。

二.核心知识突破

1、黄土高原概况:

1)在图上标注经纬度、河流及城市名称。

2)范围:

_________以西、_________以东、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3)地势:

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4)气候:

温带______气候,其气候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此区域,110°E自北向南依次穿过的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人们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采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的治理保护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环境问题拓展

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自然原因:

低山丘陵分布,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

2.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耕地减少,毁林开荒严重;薪柴缺乏,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二)措施:

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农村小水电,营造新炭林,推广使用沼气,炉灶技术革新,推广省柴灶;发展立体农业;封山育林

2、土地荒漠化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自然原因: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干旱,多大风;植被稀疏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开发;居民点及道路建设等。

(二)对策:

合理利用水资源(灌溉方式、水井、河流全流域开发);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设置沙障);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草方格;调节农、林、牧用地方式,解决能源问题。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上图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 Ⅰ、Ⅲ、Ⅱ

右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

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

4.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右图,回答5~6题。

5.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D.调节气候

6.在整治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7~9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

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XX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0~11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0.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二、综合题

1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

(1)~(5)题。

材料1:

见右图1。

 

材料2:

见下图2。

材料3:

见下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12.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图1)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流量变化示意图(图2),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2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表示含沙量

曲线的是    。

(2)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是        

        。

(3)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使知识体系成立。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生态条件恶化 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4)图示地区成功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如陕西省的六道沟地区在治理中采取了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并推广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C2.C3.A4.C5.A6.D7.C 8.A 9.B10.B11.D

12.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答3种)

(2)旱地 增大 (3)BCD

(4)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13.

(1)A B

(2)防洪、减淤、防凌,确保下游安全

(3)左三框为C、G、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右上框为J;右下框为F。

(4)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引水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