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676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精编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3.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D)

A.孔子B.昆体良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B)

A.谈话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讨论法

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着手,坚持正面教育,这体现了(B)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6.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A)

A.传授一接受教学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D.问题一接受教学

7.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B)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8.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9.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D)

A.罗杰斯B.杜威C.布鲁纳D.赞科夫

10.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

(D)

A.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B.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D.要充分运用三种直观教学的手段

11.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B)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认知发展模式C.群辩法模式D.意识训练模式

12.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15.“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7.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B)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1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19.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B.智能C.思维D.能力因素

20.在1988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21.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D)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22.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A)

A.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D.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2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24.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D)

A.探究—研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2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

A.特别的保护B.正常的保护C.热心的保护D.一般的保护

26.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无差别原则

27.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

28.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

29.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C)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3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31.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

A.斯宾塞B.卢梭C.杜威D.洪堡

32.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C)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33.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B)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松散管理

3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D)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35.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6.以下不属于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是(C)

A.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早知道基本任务

B.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任免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7.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38.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

39.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

A.导向性原则B.因势利导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0.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B.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1.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C),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

42.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4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44.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45.(D),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46.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47.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48.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4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50.结构化策略属于(A)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51.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B)

A.选择题B.论述题C.填空题D.判断题

52.(C)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教学基本步骤B.教学程序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

5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4.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榜样

5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56.总结测验的根本目的是(D)

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

5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58.(B)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上课B.备课C.钻研教学大纲D.布置课外作业

59.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德育过程D.德育原则

60.德育的功能不包括(C)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61.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A)

A.宏观结构B.微观结构C.抽象结构D.具体结构

6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63.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D)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

6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C)

A.科目B.知识C.跑道D.讲授

6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

A.良好的情绪B.强烈的好奇心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C)

A.生产力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变革C.人的发展D.文化的发展

6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6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

7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1.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7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7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7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76.学生文化的特征是(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7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D)

A.教育B.社会环境C.遗传D.个体主观能动性

78.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D)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79.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A.首陀罗种姓B.刹帝利C.吠舍种姓D.僧侣祭司

8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81.《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82.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

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

83.“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B)

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

84.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

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

85.《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B)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

8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

87.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B)

A.汉代B.战国C.魏晋南北朝D.唐朝

88.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89.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

A.25%B.28%C.33%D.36%

90.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A)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91.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D)

A.制度文化B.组织文化C.学校传统D.物质文化

9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C)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家庭活动

9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

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

9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D)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

9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C)

A.裴斯泰洛齐B.洛克C.泰勒D.赫尔巴特

96.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C)

A.社会B.设计者C.社会.知识和儿童D.政治.经济和文化

9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D)。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布卢姆

98.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B)。

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末21世纪初

99.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A.泰勒B.罗杰斯C.布鲁姆D.布鲁纳

100.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D)

A.12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101.《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将(D)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102.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C)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

10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B)

A.杜威B.华生C.斯金纳D.桑代克

104.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

105.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

106.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

A.生长B.发展C.成长D.成熟

109.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10.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111.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主要是哲学.政治.伦理.(A)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A.宗教B.数学C.自然D.物理

1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C)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B.新材料的运用C.电子计算机D.天文

113.(A)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B.传播外来文化C.整合.控制文化D.创造新文化

114.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15.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B)提出的。

A.卢梭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

116.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17.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D)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

118.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

119.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C)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20.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21.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22.教育目的本质是(D)。

A.培养社会精英B.提高人口素质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2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孟子》

124.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B)。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二、多选题

125.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B.C.D.E)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布置课外作业D.检查复习E.巩固新教材

1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127.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E.个别差异性

128.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A.B.C.E)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129.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B.C.D.E)

A.认识的直接性B.认识的间接性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交往性E.有指导的认识

130.一般来说,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应包括(A.B.C.D.E)。

A.教师B.教学内容C.学生D.教学手段E.教学环境

131.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

A.间接性B.目的性C.交往性D.教育性E.简洁性

132.教学过程的实质即(A.B.C)

A.师生之间的互动B.特殊的认识活动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D.特殊的情感活动

133.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B.C.E)

A.传授新知识课B.巩固新知识课C.培养技能技巧课

D.培养思想品德课E.检查知识课

134.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B.C.D.E)

A.讲授课B.演示课C.练习课D.实验课E.复习课

135.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B.C.D)

A.班主任的权威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136.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E.B.D)

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B.课题教学计划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137.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B.D.E)

A.《教师资格条件》B.《教育法》C.《宪法》

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38.思想教育不包括下面哪些内容(A.B)

A.社会行为规范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人生观教育D.劳动教育E.革命传统教育

139.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E.疏导原则

140.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B.E)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创设良好的情境

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以表扬激励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