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542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docx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年度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基础教育——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1%,3—6岁幼儿教育普及率达到%。

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和%。

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7周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

青壮年非盲率为%。

普通高中招生20269人,高考上省线人数达12112人,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2061人,比去年增加5688人,占高中阶段招生人数的%,办学能力基本饱和。

市财贸学校、市工业科技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6016人,阳光工程培训8312人,培训进城务工人员17754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8656人次。

现有省级乡镇示范成校14所,市级示范成校12所。

  师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8%、93%、78%,45岁以下专任教师的高学历在训率达到50%。

中小学师德培训面达到100%。

课程改革实验区师资培训合格率达到90%。

中小学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达到100%,“十五”校长培训率达到20%。

231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信息技术高级培训,512名学科骨干完成因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人事管理——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市中小学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32345名教职工全部实行聘用制,郧县、房县、张湾等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行校长竞聘制,市直学校和县市区条件较好的学校普遍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经过多方努力,1582名民办教师分别办理转公、退养或辞退手续,全市民办教师问题得以解决。

  办学条件——全年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11万平方米。

经过布局调整,全市小学及初中分别减少172所和1所。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启动,食堂及宿舍基本合格率、合格率分别达到70%、10%。

信息技术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丹江口市和郧县实现网络“乡乡通”,郧西、竹山、竹溪及房县60%乡镇学校接入网络,乡镇初中以上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开课率达100%。

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市二中与市体育运动学校正式合并,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与市电化教育馆组建为教育技术中心,东风公司、东风轮胎有限公司所属中小学校及襄樊铁路分局六里坪学校顺利剥离并移交地方。

  教育督导——完成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目标年度考核任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配合省政府督导室,对张湾区、茅箭区、高新区、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普九”工作进行了第二轮复查。

加强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市一中、人民路小学已通过省级示范学校评估。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为确保“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到位,按照《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的通知》精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市区基础教育工作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专项检查。

围绕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规定和“一保二控三监督”政策,检查组深入乡镇、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对教师工资发放、学校公用经费拨付、危房校舍改造、“普九”债务化解、贫困学生救助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取得大量翔实的资料,通过逐项逐条考评,形成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意见。

检查情况经上报市委、市政府后进行了全市通报,考核结果也已成为对县市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此次督导考核是我市实现“普九”目标后的又一次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重大行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县市区党委、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2、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形成科学合理布局。

一年来,按照科学规划、兼顾长远、合理布局、注重效益的原则,全市教育系统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础教育学校在1781所的基础上再次精减177所,中等职业学校由20所增加到23所,学校布局对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其中,十堰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整和配置。

一是打破条块分割的行业界限,实行教育资源整合。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市教育局顺利完成了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市二中的合并工作,为市二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编办等部门,开展城区中等职业学校资源调研,制订整合方案,经市政府授权,市教育局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配合下,正在牵头开展市机电工程学校、电子科技学校、工业科技学校和财贸信息学校等四校的合并工作。

二是支持企业改革,开展教育辅体剥离工作。

在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先后对东风轮胎有限公司学校、襄樊铁路分局六里坪学校进行剥离,一所初中和两所小学顺利移交市教育局管理,实现了平衡过渡。

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了东风公司教育机构和中小学移交工作,东风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并顺利运行。

三是深化英华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经过半年的市场化运作,市教育局与市公交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原国有民办性质的英华学校完成了新一轮的办学体制改革,成为纯民营的“十堰市外国语学校”,学校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四是进一步整合教育二级单位。

在20XX年组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之后,市教育局将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与市电化教育馆组建为教育技术中心,并继续深化教育电视台的改革工作,教育二级单位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五是科学制定城市中心区学校规划。

市教育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经过反复论证,制订了4所布点学校建设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以解决十堰城市中心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

  3、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今年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农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农村中小学建设步伐。

一是努力提高“普九”水平和质量。

各地坚持“普九”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广泛实行开学检查、流失生报告、贫困生救助、教师进村入户督促入学等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中小学生辍学流失,促进了普及程度的稳步提高。

市教育局加大了工作检查、指导、督办和通报力度,组织专班对张湾区、茅箭区、高新区、武当山特区和丹江口市“普九”工作进行督导,确保“四区一市”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复查验收。

二是切实加大寄宿制学校管理力度。

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下发了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校园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先后组织多次专项检查,坚持随机抽查,适时通报情况,学校卫生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10月份,市教育局在郧西县召开全市学校卫生暨后勤管理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合格食堂和宿舍的建设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快危房改造进度。

在各级危改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教育部门坚决执行资金专户管理及封闭运行制度,全面开展监理和验收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继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丹江、郧县基本实现网络“乡乡通”,竹山等县装备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室,全市接入十堰教育信息网的学校和单位达到205个,安装Ku波段卫星宽带接收装置70套,各级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0XX0多台。

在郧西县召开了Ku波段资源应用现场会,促进网络资源的应用工作。

引进管理、技术和资金,推进十堰教育信息网运营改革,顺利实现了招商租赁经营,为十堰教育信息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升服务功能。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围绕“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树立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

年初,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县市教育局局长和职业学校校长,对山东和北京职业教育进行考察,深刻体会到要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重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形成振兴我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坚定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信心。

二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市人大、市政协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关于贯彻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和就业工作。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灵活多样的学制及选课制度,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突破120XX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市工业科技学校等学校出现了学生爆满、毕业生全部就业的大好局面。

同时,各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创建国家级重点学校和省级重点专业,市财校和工业科技学校已由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学校也正在接受省教育厅的重点专业评估。

四是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在省教育厅的部署下,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面向农民开展各类培训270000多人次,配合乡镇成校引进农业推广项目110多个,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工作。

其中郧西县教育局工作尤为突出,被省教育厅授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继续推动农村初中分流教育。

为使农村中学生学有所用,市教育局切实推动分流教育,对劳动技术等课程的开设作出明确规定,坚持实行初中毕业证与实用技术培训合格证“双证”制度。

各县市区结合农村主导产业,组织编写地方农业实用技术教材,保证了初二后分流、初三后培训的教育教学需要。

  5、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全市教育系统主要开展了七项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市教育局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感动中国——青少年学习三个代表”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文、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广大中小学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丰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全市中小学校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通知精神。

二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市教育局从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中考和高中招生问题入手,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一年来,多次组织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座谈会,开展广泛的研讨和论证,初步拟订了20XX年城区中考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同时,及时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总结两年来的经验,分析与外地市的差距,为全面深入地推进课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

经过精心筹备,全市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市普通高中和部分实验初中的21支代表队、410名运动员充分展示了我市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强健体魄。

市二中运动队代表我市参加全省高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乙组亚军,创造了我市在省历届学生运动会中的最好成绩。

同时,广泛组织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美术作品赛、歌咏比赛和艺术小人才比赛,有力地促动了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

四是切实净化学校和社会育人环境。

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单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打击了违规网吧和非法出版物,优化了学生成长环境。

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任务的“暑期集中行动”,对学校向社会提供办学场所、教师从事校外文化补习的现象进行了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是积极创建示范学校。

经过多年的努力,市一中和人民小学通过了省级示范学校评估,郧阳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也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我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

六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领域改革的推进,高考上省线人数继续保持着20XX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在20XX年突破万人大关的基础上,20xx年达到12112人,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七是社会性的普通话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在市教育局的牵头下,全市100多个单位近万人参与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普通话作为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和社会服务用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为明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增强适应能力。

一年来,立足于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全市从五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中小学全部实行聘任制,全市共有500多名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3000名代课人员和临时工被精简,1582名民办教师按照“三个一批”的办法进行了妥善安置,民办教师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同时,郧县、房县、张湾区等地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进行校长竞聘,引入了干部竞争机制。

市直学校公开招聘192名教师,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得到缓解。

二是改革分配激励机制改革。

市直学校和县市区部分学校实行岗位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合理拉开教职工分配档次,初步形成了向效益倾斜、向人才倾斜的分配格局。

三是广泛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

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强化了以新课程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力度,参与课改实验的11803名小学和初中教师完成培训顺利上岗,660名即将进入课改实验的高中教师接受通识性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抓住校长这一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市县两级分期举办校本培训骨干研修班,共计培训中小学校长1061人次,培训工作同时引起外地关注,老河口市、襄阳县等地20多名校长也慕名加入我市研修队伍。

学历补偿教育和提高培训计划实施顺利,目前中小学在训教师达到4049人,全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切实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市教育局以“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师德师风整训和法制教育工作,举办第2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通过集中教育和表彰先进两个途径,掀起了新一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潮。

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实际,采取专题报告、案例评析、师德论坛、自查反思等形式,切实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我市两名教师成为湖北省师德报告团成员,在全省高校和地市州进行巡回演讲,展示了十堰中小学教师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

五是积极做好人才共建工作。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市教育局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达成人才共建协议,争取到高校对十堰教师培养工作的多项优惠政策。

同时,与有关院校通力合作,向江浙及沿海发达地区输送了20XX多名十堰籍毕业生,极大地减轻了我市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7、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切实维护教育公正。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门为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作出了应尽的努力。

一是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我市所辖县市均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鉴于贫困生多、资助任务重的现实,全市教育系统在向上级部门争取专款的同时,积极谋求妇联、团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年来,多渠道筹措资金998万元,使121990名中小学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资助,资助面达到%。

二是为残疾少儿入学提供保障。

我市高度重视残疾少儿教育保障问题,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特殊教育学校有100名学生获得了每人每月40元的生活补贴。

城区中小学校也伸出了友爱之手,向市特校捐款3万多元。

同时,省教育厅将454名县市特校学生纳入省资助范围。

在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盲聋哑及弱智少儿入学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根据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状况,市教育局与张湾区、茅箭区教育局联合行动,先后指定15所公办中小学安排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读,尽量满足他们的入学需求。

同时,向政府提出方案和建议,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较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8、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一,不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市教育局党委调整了中心学习组,修订完善了机关干部学习制度及量化考核标准,坚持全体干部职工周四学习制度,以切实推动全市干部教师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目前,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十一个科室已按年初计划分别完成了调研课题任务,为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了好头。

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召开专题座谈会、辅导报告会,举办成就展览、演讲竞赛和党员骨干培训班,不断丰富了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内容。

第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面实行行政、廉政“一岗双责”管理体制。

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四项清理”活动,抓紧抓好信访督办工作,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

积极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清理工作,集中审核市直5个教育单位48项工作,清理后的4个行政许可项目和37个行政审批事项在《十堰日报》上进行了公告。

围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法制教育和普法培训,强化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

以全面实行“一费制”为契机,全市开展新一轮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一步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反弹现象。

通过一系列工作,队伍素质得到增强,内部环境得以优化,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教育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点解决。

一是农村教育办学水平较低,受经费投入及办学思想的制约,农村中小学还处在改善办学条件和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适应“三农”工作的需要。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改革和经济战略性调整把握不够,结构松散,后劲不足,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是民办教育发展滞后,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是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面临较大的入学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