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
《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泉州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
“快,叫妈妈!
”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
”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
“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
“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
“不碍事儿,挂着吧!
”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诉我:
“多亏了你妈呀!
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
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
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
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
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
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
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
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
“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
”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
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
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
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
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
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1)本文叙事有详有略。
请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2)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反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
“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
”妈妈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4)阅读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联系全文,体会母亲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5)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1)为了不让我留下后遗症,妈妈一直背着我跑到医院。
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妈妈把自己的亲生闺女,嫁到了内蒙。
(2)接受(好感);感谢(感激);怀念(思念、愧疚)
(3)妈妈不认为这样好。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
(4)母亲流泪的原因是:
①为女儿远嫁而伤心。
②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
(5)①勤劳朴实。
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②善良慈爱。
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③宽容。
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
④无私。
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解析】【分析】
(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
全文主要通过记述后妈对待我妈妈的相片、后母背受伤的我上医院,她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嫁到内蒙古这三件事情,表现出后母宽容、善良、无私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我对后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其中详写的是:
为了不让我留下后遗症,妈妈一直背着我跑到医院。
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妈妈把自己的亲生闺女,嫁到了内蒙。
注意运用“为了……妈妈……”的句式。
(2)从文中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出,我对后母的感情是由对抗到反感。
从文中第⑤自然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从反感到感动流泪,再到激动地喊“妈妈”。
从文中第⑯,⑰自然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写出我对后母的怀念和感激的思想感情。
(3)结合“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分析:
妈妈不认为这样好。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
(4)结合“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分析得出:
为女儿远嫁而伤心;结合“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得出:
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
(5)结合“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
”得出:
宽容大度;结合“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得出:
勤劳朴实。
结合“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得出:
善良慈爱。
结合“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得出:
无私,伟大。
故答案为:
⑴为了不让我留下后遗症,妈妈一直背着我跑到医院。
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妈妈把自己的亲生闺女,嫁到了内蒙;
⑵接受(好感);感谢(感激);怀念(思念、愧疚)
⑶妈妈不认为这样好。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
⑷母亲流泪的原因是:
①为女儿远嫁而伤心。
②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
⑸①勤劳朴实。
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②善良慈爱。
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③宽容。
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
④无私。
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可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感情变化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⑸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时应注意,思路:
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
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
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
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
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
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
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近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
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
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
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
一个女生说:
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1)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哪几个“孤灯”夜读的片段?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划线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你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吗?
试谈一谈。
【答案】
(1)①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②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③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④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灯光看书。
(2)用“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
(3)景物描写。
用“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
(4)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是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
【解析】【分析】
(1)结合“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概括得出:
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结合“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概括得出:
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结合“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概括得出:
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结合“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概括得出:
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灯光看书。
(2)划线词“开出花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
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
“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
表达了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
(3)结合划线句分析。
“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
(4)第一问: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结合“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
”可以得出:
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的人。
结合“有个男生发贴说:
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我是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
故答案为:
⑴①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②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③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④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灯光看书。
⑵用“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
⑶景物描写。
用“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
⑷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是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由于有字数限制,每个句子可以用动宾关系的短语进行概括,写出人物的主要活动。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⑶本题考查分析景物的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即内容和结构,内容上一是环境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结构上是对上下文作铺垫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感悟。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鞋匠的妙招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
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
“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
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
“请自觉投币!
”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
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
“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
”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
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
“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
“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
他说:
“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
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
“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
“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
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
大叫着:
“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
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
“钥匙拿来!
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
“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
“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
“不行!
得开箱!
”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
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
“你就把钱箱打开吧!
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
司机说:
“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
经理说:
“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
他说:
“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
“对,是有这么一块。
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
“听着,是……投……了……的!
”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
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
“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
“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
是违法行为!
”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选自《南方周末》,选文有删改)
(1)从刷鞋匠的行为角度,在下列横线处补全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反击司机进行辩解→________→要求查有黑胶布的钱→________→抠掉钱上的黑胶布。
(2)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划线词语“哽咽”所蕴含着的复杂情感。
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
“听着,是……投……了……的!
”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3)文中的“刷鞋匠”没有姓名,却具有典型意义,请说说“刷鞋匠”代表哪一类人作者为何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
(4)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
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答案】
(1)投币遭司机质疑;叫来110开箱验钱;被宣布得到清白
(2)真相大白之后的解脱(高兴、激动);被人歧视、误解之后的委屈(无助、痛苦);生活艰辛、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
(3)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积极捍卫自身尊严的弱势群体。
目的:
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并呼吁全社会不要歧视这一群体,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和自尊心,多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
(4)①是司机引发了这场争执,错在司机,他才是矛盾的制造者。
②刷鞋匠的“偏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他一再被司机激怒。
③多次遭遇类似的怀疑和白眼,有洗刷冤屈的强烈愿望。
④有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
⑤要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他只能采用这种行为,别无他法。
【解析】【分析】
(1)本题作答要从刷鞋匠的行为角度来概括。
文章叙写刷鞋匠坐车投币遭司机质疑;面对质疑,刷鞋匠反击司机进行辩解;面对司机的再次怀疑,刷鞋匠要求查有黑胶布的钱,叫来110开箱验钱;结果钱箱中果然有粘黑胶布的钱,刷鞋匠被宣布还以清白;最后“我”与刷鞋匠交谈,刷鞋匠告诉“我”如何抠掉钱上的黑胶布。
据此可填写作答。
(2)文章叙写刷鞋匠坐车被司机冤枉没有投币,刷鞋匠采用特殊的方法为自己洗刷了冤屈,得以清白。
语句“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
‘听着,是……投……了……的!
’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哽咽”,这里既包含了真相大白之后的高兴和激动,也有被人歧视、误解之后的委屈,还有在生活中感到的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
据此理解作答。
(3)从“哼,纸币,这些乡下人……”和“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可知,这个没有姓名“刷鞋匠”,代表的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积极捍卫自身尊严的弱势群体。
作者安排这样一个人物,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并呼吁全社会要多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表达的是“诚信”这一大主题。
(4)从文章叙写的事件来看,刷鞋匠曾经多次被误解或冤枉,面对司机的冤枉,刷鞋匠的“偏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他一再被司机激怒;再者司机才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