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226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docx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

三、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四、

五、如何去观察儿童

六、

七、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八、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5-6岁: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问题一: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因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和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

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

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

观察背景:

娃娃家

观察对象:

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是爸爸、滔滔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他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市”

☆滔滔回来了,发现彩链被扔在一边,又仔细地连接好,没有其它表示。

☆师:

“哥哥,这是什么”

☆滔滔:

“电热毯。

☆师:

“为什么用电热毯”

☆滔滔:

“这样娃娃就不冷了。

☆师:

“你真关心娃娃,你家里人知道么”

☆滔滔没有回答。

分析:

——

滔滔已经获得关于“电热毯”局部外形和功能的经验。

滔滔能使用替代物——一根彩链来表现物品的原形电线的特征。

两个幼儿尚不具备合作意识,缺乏交往,独自游戏。

滔滔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象征,并不与人协商、共享。

观察背景:

建构区

观察对象:

小明(3、5岁)

小明在建构区搭积木,他搭的是一个塔,已经搭了五层,当他快搭到顶尖时,他拿着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于是我立刻发射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

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在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小明高兴地叫起来:

啊成功了!

我迅速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

再试试,你还会搭得更高!

问题三:

如何去观察儿童

要有目的地观察

要有重点地观察

要会客观地记录

要问开放性问题

要以观察为依据

观察策略一: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

1、带着目的去观察

2、我们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才能有效地记录到与观察目标有关的幼儿行为表现。

观察目标

观察记录

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说的话和代表交流的肢体语言

观察幼儿的粗大动作

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耐力等。

观察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

……

……

案例

观察目的:

了解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

观察对象:

辰辰(4岁半)

观察记录:

☆南德(4岁半)对辰辰(4岁半)说:

“你生了两个宝宝。

”接着拿起一个玩具熊,问辰辰:

“这是谁的”辰辰说:

“这是我们俩的宝宝”

☆南德站起来说:

“我的宝宝。

”然后走到屋外,辰辰蹲在地上接着说:

“我要打个电话,进屋去。

”马上,南德进到屋里说:

“我到屋里打个电话。

☆于是,他坐在辰辰旁边,拿起手机说:

“喂,是我,同事。

”然后南德放下电话对辰辰说:

“我今天要去看房,九点才回来呢。

☆辰辰说:

“你先去吧,我现在把小熊放在那等你。

☆没等辰辰说完,南德抢着说:

“我夜里才能回来,你先睡个觉吧!

☆辰辰说:

“好!

☆南德边起身离开,边说:

“你帮我看会儿宝宝,我星期一就回来了。

☆南德打开篱笆门,辰辰快步走到门口,准备把小熊放在门口,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南德抢着说:

“没准我还要出差一趟呢。

☆辰辰说:

“它、它、它在这等着你,等着你。

”说完转身回到屋子里。

南德说:

“行。

”南德在篱笆门外刚走,又转身回头说:

“我还会回来的,你等我再回来。

分析: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语言目标: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与他人交谈(语言目标: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社会目标:

愿意与人交往)

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目标: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观察的目的性有两种情况:

1、我们由于不了解幼儿的某些情况而要观察。

2、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某些情况,预测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情况(假定)而要观察。

策略二:

要有重点地观察

1、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

2、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状。

1、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

·可选取《指南》中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观察的重点

·如了解中班幼儿动作发展情况——

·可以集中提供相应的多种活动,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现。

例:

观察内容:

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情况。

观察背景:

日常生活:

·吃饭时拿勺情况

·起床穿衣服扣扣子

区域活动:

·操作区:

串珠子

·美工区:

画画、拿剪刀,手工制作等

·建构区:

搭积木

·切忌:

采用测查的方式,让幼儿一个一个的过关。

·而是要让幼儿自己感觉到和平常一样在玩,不是在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

2、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的重点应基于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来确定。

☆如我们注意到某个大班幼儿经常在活动中与别人发生冲突,这反映了其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一定需要,需要了解其中的原因。

案例:

观察对象:

小山(5岁半)

观察记录:

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小博在玩滚轮胎,这时小山跑过来就抢,小博急得大哭起来,委屈地说:

你为什么抢我的轮胎小山回答道:

“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

”小博不服气地说:

“我还没玩够呢!

你为什么抢”小山说:

“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

这时,一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说:

“老师,小博和小山打架了。

”我看他俩争执不下,走到他们面前,心平气和地说:

“小山,你为什么抢小博的玩具”小山见我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

“老师,你看小博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

”我接着问:

“你和他商量了吗”小山低下头,声音很低说:

“没有。

”我顺势问小博:

“如果小山和你商量,你能和他一块玩吗”小博点了点头,就这样,两个孩子都消了气,一块玩了起来。

分析:

☆小山认为自己抢小博的轮胎是对的,因为他的理由是“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老师,你看小博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

☆说明可能小山对“轮流玩”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而且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缺乏与他人商量的意识和技巧。

思考:

1、是不是他每次发生冲突的原因

2、

3、需要多次观察他发生冲突的情景,才能判断其真正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的帮助。

策略三:

要会客观地记录

客观地记录与描述

☆客观记录要求——

1、记下实际发生的事件。

2、是描述性的笔记。

3、是拍记录片

4、观察笔记尽量不受自己价值观或者固有偏见的影响。

5、将观察笔记与解释、评价分开。

案例

观察对象:

令西(4岁5个月)

观察记录:

今天晨会时令西表现很差,不注意听讲,从头到尾都坐不住。

还总挑逗旁边的小朋友,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坐在我腿上。

分析:

典型性的解释和判断性的记录

很差:

不同人对很差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觉得是“打人”,有人觉得是“没有听讲”、有人觉得是“插嘴”

从头到尾:

概括性很强的词汇

挑逗:

有多种的解释,如抓别人、靠在别人身上、踢别人……

修改后的案例:

观察对象:

令西(4岁5个月)

观察记录:

令西在今天晨会时间上下跳动,一次只能坐稳大概一分钟,然后就又跳起来,站起来或者走开,坐着时,他拍打旁边的孩子并与他讲话。

我坐到令西旁边问他是否愿意坐在我腿上,他同意了,他靠着我,边吸吮着大拇指,边听我讲完故事,大约5分钟。

常见的不合适词汇和合适的表达

要避免的观察记录词汇

合适的用词

这个孩子喜欢……

他经常玩

认真完成了……

他用……分钟做……

他用了很长时间在……

他反复了三次

看起来好像……

他说……(问过幼儿以后)

我认为……

几乎每天他都……

 

避免的观察记录词汇

合适的用词

感到

我看到……

想知道

每隔一两天……

把……做得很好

……

在……有缺陷(问题)

难……

观察记录的形式

1、叙事风格的记录——文字型(事件详录)

2、表格形式的记录——表格型(行为检核)

文字型(事件详录)

1、对某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

2、事件详录=事例描述=叙事记录

案例

观察对象:

刘睿康  男5周岁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内容:

……

分析与对策:

观察内容:

当老师宣布小朋友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他跑到玩具柜那儿,伸手从台面上取下一顶军帽戴在自己的头上,并用双手握住帽檐在头上转动了几下。

接着又走到放着一筐胶粒的玩具柜边,用几个两孔的胶粒拼搭成了一个“手枪”形状的物体,并插进了自己的裤子腰带间,腹胀 右手拍了拍。

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老师问他:

“你今天玩什么游戏刚才插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很得意地回答老师:

“枪,我玩警察,我是警察。

”回答完老师的提问,就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眼睛还不停地扫视着。

过了一会儿,他走到肯德基柜台前,不说一句话,自己拿起了“土豆泥”盒 子,张开嘴假装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接着双拿另一盒,做了同样的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做了五次,然后离开又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直至游戏结束。

分析:

1、游戏目的——游戏前具有明确的游戏动机和目的。

2、材料选择——能选择与自己游戏主题相关的玩具。

能根据游戏的需要选择游戏材料自制玩具

3、角色扮演——角色意识和角色职责较为明确,游戏中大部分行为符合“警察”这一角色

4、社会交往——游戏中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处于独自游戏。

5、游戏动作——带有重复性

表格型(行为检核):

将观察的项目和行为预先列出表格,然后检查行为是否出现或行为表现的等级如何,并在所符合的条目上做上标记。

幼儿在游戏中“替代”水平观察表

替代

幼儿

实物替代

模拟物 替代

材料替代

动作替代

语言替代

幼儿1

幼儿2

幼儿3

……

说明

幼儿在游戏中的“装扮”行为观察表

角色

幼儿

机能性角色

互补性角色

多重角色

虚幻性角色

幼儿1

幼儿2

幼儿3

……

游戏观察记录

日期:

    班级:

     参加游戏幼儿总人数:

游戏主题

人数

游戏中主要情节记录

娃娃家

9

烧饭、购物、过生日、上班、看病

医院

5

打针、询问病情、开药、取药

肯德基

6

接待客人

鞋店

3

整理鞋柜、卖鞋

公共汽车

3

开车、售票、停靠

警察

2

指挥交通、开罚单

超市

4

整理货架、收钱

理发店

3

洗发、烫发、剪发、吹头发

……

策略四:

要问开放性问题——

是提示幼儿内心世界的窗口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幼儿的真实想法

-幼儿的对事物的理解

开放性的问题

·你在做什么

·你想要做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为什么这么想

·然后会怎么样呢

·你加了5杯水在沙子里,水到哪里去啦

·我看你一直在拱积木,可以讲一讲你搭的是什么吗

案例:

观察对象:

张一玲(4岁8个月)

观察记录:

一玲走到科学区,拿出眼药水瓶和三个杯子,她在桌前坐下,把眼药水瓶放入水中再拿出来,瓶子里没有水,她再次把瓶子放入水中,取出,还是没有水,试了几次,过来问我:

“李老师,怎么没水呢”

我问:

“你怎么做它就会有水了呢”她说“我想让水进去。

我说:

“对呀,那怎么让水进去呢”“我不知道怎么让水进去,你做给我看。

”我边拿过瓶子,你看到了什么

一玲说“瓶子有一个口,还有这个黑东西。

”我说:

“对,你摸摸这个黑东西,有什么感觉”

一玲说:

“软的。

我问:

“你想想怎么让这个软瓶子进水呢”

一玲两个手指捏了两次瓶子,说:

“捏就进水。

”她小心地把瓶子放到水里,捏瓶子,试了几次,瓶子一次又一次地装满了水,她很高兴地说:

“我成功了。

分析:

·教师在幼儿一次次失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她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案例中一玲在自己探索失败后选择直接求助老师“你做给我看”,此时如果教师直接示范,幼儿可以通过模仿让瓶子进水,但是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问题:

“仔细看看这个瓶子,你看到了什么”“你摸摸这个黑东西,有什么感觉”等,启发幼儿观察和操作,将软的瓶子和捏的动作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软的瓶子与细小进水口之间的关系,从面实现《指南》中科学探究的发展目标:

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特性,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策略五

·要以观察为依据

-调整材料

-调整目标

-调整环境

-调整介入方式

·不断支持幼儿的学习

·推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观察、分析与推进的案例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

罐子乐

观察与分析:

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

游戏来源

·在区域活动时,发现幼儿对“百宝箱”里的易拉罐非常感兴趣,经常摆弄易拉罐,于是就投放了各种易拉罐,让幼儿自主探索易拉罐的各种玩法,发现他们经常用易拉罐搭高楼、围城墙,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叠高楼”的游戏。

预期目标:

尝试将易拉罐叠高,探索叠高过程中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

游戏玩法

·尝试将易拉罐一个叠一个进行垒高,并能保持平衡不倒。

观察记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森森和涵涵一起选择了易拉罐叠高楼的游戏,森森先放了一个王老吉易拉罐,然后又连续叠高了4个可乐易拉罐,第6个、第7个放了旺仔牛奶易拉罐,当他又拿了一个旺仔牛奶罐叠上去时,易拉罐倒了。

·第二次,他又把这些散落一地的易拉罐重新叠高,这回叠到了第6个就倒了。

旁边的涵涵看见了说:

“看我的!

”他把箱子里的3个旺仔牛奶易拉罐连续叠在一起,森森递给他一个啤酒易拉罐,涵涵摇摇头说:

“我不要啤酒易拉罐,他们太软了,我要旺仔牛奶易拉罐。

·他把箱子里的所有旺仔牛奶易拉罐都叠上去了,“高楼”搭好了,而且很稳,涵涵非常得意地数了数说:

“我搭了12层,你才搭6层。

·一旁布布和宁宁看见了也加入了他们叠高楼的游戏,布布搭了3个易拉罐的时候,碰倒了宁宁的“高楼”,宁宁生气地说:

“都怪你,把我的高楼弄倒了”,布布赶紧道歉:

“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

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森森对搭高楼的材料是缺乏选择的,而涵涵具备了一些叠高易拉罐的经验,他发现壳硬的易拉罐比壳软的易拉罐好叠高,他懂得把同材质的易拉罐叠在一起能使“高楼”既高又稳,同时涵涵在游戏中自发地点数“高楼”有几层,这体现了数学在游戏中的运用。

·布布和宁宁的争吵暴露出由于参与游戏的幼儿太多,而导致场地的拥挤。

思考:

·材料的适宜性和数量

·如何更好地设置场地

调整一:

目标调整:

1、运用点数的方法计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

3、能与同伴进行叠高的易拉罐的高矮比较。

环境创设调整——1、把活动场地从拥挤的走廊调整到宽敞的场地。

2、设置了入区游戏标记,旨在控制幼儿的游戏人数。

材料投放调整——1、整理材料,将易拉罐按照软硬分类整理,把不容易叠高的软易拉罐另外放置。

2、增加旺仔牛奶、王老吉等硬的易拉罐材料数量。

游戏玩法调整——点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后与同伴比较“高楼”的高矮。

观察记录二

1、区域活动时,恒恒和宏宏都选择了叠高楼的游戏,

2、恒恒用旺仔牛奶易拉罐叠到了13层,当他小心翼翼地想放上第14个易拉罐时发现够不着了,他使劲踮起脚尖想放上去,还是够不着,这时宏宏说:

“我比你高,我来!

”,高个的宏宏踮起脚尖终于把第14个易拉罐放上去了,两个孩子高兴得拍手欢呼。

3、我对他们说“能不能试试再放一个上去”,桓桓说“怎么放我们不够高,够不着”,“那想想办法怎么能够得着呢”他们想了一会,突然宏宏说“哦,我有办法了!

”说着从教室里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高楼旁,他站在椅子上对桓桓说“你帮我拿易拉罐”,就这样借助椅子的高度又叠高了3个易拉罐,俩孩子一起数:

1、2、3……17!

孩子们又高兴得欢呼起来。

分析:

游戏中,幼儿选择了硬壳材质的易拉罐,所以高楼搭得又高又稳。

幼儿对于叠高楼的游戏有着较强挑战欲望,并且在活动中慢慢积累了较丰富的操作的经验,叠的“高楼”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幼儿自身条件(身高)阻碍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挑战,由于我恰当的引导,使幼儿想到利用椅子这样的辅助材料来继续完成挑战。

另外,中班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教师应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学习合作游戏,并尝试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游戏结束后,我让幼儿从桓桓和宏宏的例子思考:

他们的楼为什么能搭这么高使孩子们明白了借助椅子和桌子与同伴合作才能使楼搭得更高。

调整二

目标调整:

能借助椅子、桌子与同伴合作叠高易拉罐。

材料投放调整:

增加椅子和桌子

观察记录三

区域活动中,凯凯和文文借助桌子叠了19层的高楼,凯凯对琳琳说:

“我们今天搭的楼最高,有19层”,琳琳不服气说:

“我昨天和诗诗还搭了20层呢”,比你们的楼高!

“骗人!

”凯凯不相信地说。

“不信你去问老师,沈老师昨天还用手机拍了我的高楼呢”。

琳琳说着向丫在一旁观察这一幕的我求助,我微笑地对凯凯点点头说:

是真的,凯凯对文文说:

“我们明天再搭更高的楼”。

分析:

中班下期的幼儿逐渐有了和同伴竞赛的愿望,而没有记录导致了两个孩子的争吵。

思考:

1、可以让幼儿开始学习记录。

2、投放相关的记录表既能帮助幼儿记录一周以来的最高成果,又能让幼儿不断挑战自我和促进幼儿合作游戏能力。

调整三

目标调整:

尝试点数并记录自己叠高的易拉罐数量。

材料投放调整:

设置“周冠军”榜,并投放记录表供孩子们记录游戏结果。

观察记录四:

星期五的区域活动时,睿睿和涛涛用了十六分钟时间终于把高楼叠到了24层,这可是本周最高纪录,请小伙伴和老师观赏了他们的挑战成果后,两孩子配合着小心地把易拉罐一个一个拆下来放在箱子里。

涛涛问睿睿:

“还要搭高楼吗”“不搭了,我们玩别的”睿睿回答,“玩什么”涛涛问,“要不我们来玩打保龄球吧!

”睿睿边说着把易拉罐迅速堆在一起,涛涛也赶紧堆好,“我去拿球来”涛涛说着从教室里拿来了一个皮球,两个孩子玩起了打保龄球游戏,可是球太大了,睿睿只好用两只手抱住球把球滚向一堆易拉罐,随着易拉罐碰倒的声音,他们开心地欢呼起来,迅速吸引了周围一堆孩子来观战。

思考:

易拉罐属于非结构化材料,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一种或两种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又处主生成了易拉罐的多种玩法。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寻找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得以可持续发展。

调整四

目标调整:

1、学习滚球击物,发展手臂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

2、探索如何排列易拉罐使击球命中率更高。

环境创设调整:

调整活动场地,设置保龄球道、犯规线、保龄球排列区。

材料投放调整:

增加幼儿单手能拿的玩具保龄球。

游戏玩法调整:

1、在保龄球排列区将易拉罐按照一定方阵排列整齐。

2、尝试瞄准目标并沿着球道单手滚球击中易拉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