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除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法估算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除法估算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 3500÷700 720÷90 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
(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
241÷38 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1)有538箱酱油,每辆货车一次运62箱.如果一次运完,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48千米,大约要行多少时间?
(3)彩色电视机的单价是1985元,收音机的单价是21元,彩色电视机的单价大约是收音机的多少倍?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538≈540,62≈60,540÷60=9(辆)或60×9=540 540>538
2048≈2000,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不同点:
除数取近似数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把除数变成整十数;被除数取近似数有时是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有时是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
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1.一家电视台去年共播出教育节目1192小时,平均每个月大约播出教育节目多少小时?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
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
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
(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 7812÷88=92
4.估算:
(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200千克,如果每个人59千克,这部电梯大约能承载多少人?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
(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教案内容
修改内容
一、 亿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
1、 亿以内数的读法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十进制记数和数的读法
完成P1~3的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记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亿以内数级正确的读出亿内的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介绍我国的四位分级的记数规律;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鹏博士教学软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个、十、百、千。
2、回答问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读出下面各数:
4759 6058 7002 9000
从右往左说出4759各数的数位。
板书:
4 7 5 9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二、新课
(1)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要遇到更大的数。
例如2000年北京首都的人口有一千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比较大的:
(2)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
(3)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的数,已知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
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
万
让学生再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的数,一直数九万。
提问:
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万位满十,相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
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课本第3页上的“你知道吗?
,分别板书:
百万、千万、亿。
指出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
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数位
…
千百十亿
亿亿亿
位位位位
千百十万
万万万
位位位位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③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④认识数位分级:
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
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⑤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与万级的异同点。
⑥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1、2题。
(5)教学例1。
①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十八万。
②让学生拨出三千零七十完。
指定学生读数。
③完成第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要求先读,后用文字写出来。
④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6)教学例2。
①指导学生读出例2各数。
②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③看书,并完成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第3、4题。
④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书训练。
3、小结
4、课外作业:
练习一第5题。
板书设计:
十进制记数法和书的读法
记数
单位
…
千百十亿
亿 亿亿
千百十万
万万万
千百十个
数位
…
千百十亿
亿亿亿
位位位位
千百十万
万万万
位位位位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5 0 0 0 0 0 0 0 0
读作:
五亿
1 0 6 0 0 0 0 0 0 0
读作:
十亿六千万
4030 0 0 0 0 0 0 0 0
读作:
四千零三十亿零五百万
多位数读法法则 :
从高往低读下去,读完一级添级名,
中间有零读一个,末尾有零不读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
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
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
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
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
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
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
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
(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
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
(1)单位:
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单位:
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
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答:
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
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想:
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
120÷24=5(米)
答:
它的宽是5米.
5.怎样验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
分析:
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
40÷2=20(厘米)
(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师:
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
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1.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2.拿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对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铺垫.复习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引出新课的学习,这样考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学过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观形象,通过长方形宽的变化,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巩固反馈安排了基本练习,为巩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思考题是让学生对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最大.有一感性的认识.
探究活动
面积变换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根12厘米长的细铁丝.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
用一根长12厘米的细铁丝做一个正方形框架(如图),它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请在不剪断铁丝的情况下,设法把所围的面积逐次变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办到吗?
2.学生分组,先讨论,然后动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动目的
通过拼摆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组纸片,每组有如下三张纸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
用这三张纸片能不能拼出一个正方形?
为什么?
2.学生分组,教师发给每组一组纸片.
3.学生进行拼摆,然后选派代表说出理由.
教学内容:
平均数
(一)(P116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会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初步建立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5、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求下列问题,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 平均每组分到几本书?
(4) 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2、导入
(1) 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平均每一份是多少。
类似题
称之为求“平均数”。
所谓平均数,就是把不相等的几个数量,在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其相等。
揭示课题:
平均数
(2)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
求平均数首先从问题中判断:
把什么作为总数平均分;
是按什么平均分的,即与总数对应的总份数是什么;然
后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
二、探究
1、例1:
有4组小长方体,第一组有9个,第二组有5个,
第三组有7个,第四组有3个。
平均每组有多少个?
(1)默读题目,想一想这到题的数量关系式
长方体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的个数
总 数 ÷ 份 数
(2)生列式,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9+5+7+3)÷4
问:
平均每组的个数会不会比最多一组9个多,会不会
比最少一组3个少,为什么?
(3)阅书P116的例1
2、例2:
陈小红期中考试成绩,数学和英语都是98分,语文
96分,自然常识100分。
她的平均成绩多少分?
(1)自学例2的解题过程:
A.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括号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98相加?
总份数为什么是4?
)
B.你能完整说说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总分÷科数=平均成绩
(2)练习:
书P117的练一练的1、2(只列式)
三、运用
1、根据问题找总数、总份数
(1)平均每辆车运煤多少吨?
(2)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台?
(3)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
(4)平均每组踢毽子多少个?
(5)平均每次踢毽子多少个?
2、列式解答
(1)第一组植树12棵,第二、第三小组共植树20棵。
平均
每组植树多少棵?
(12+20)÷3
括号中只有两个数字相加,后面为什么要除以3,不除以2?
(2)书P117的试一试
书P118/2
3、深化
(1)5个同学身高分别为145厘米、150厘米、144厘米、
142厘米、14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在大于( )
厘米和小于( )厘米之间。
(2)小芳、小华各有一些书,小芳的书比小华多4本。
要使
两人的书同样多,小芳应给小华( )本书。
(3)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
高年级4个班,选出172
件作品;中年级5个班,选出188件作品;低年级3个
班,选出96件作品。
平均每个年级选出多少件作品?
A.(172+188+96)÷(4+5+3)
B.(172+188+96)÷3
(4)书P119/8
四、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