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16783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docx

2021年学党史国史宣讲材料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各位一起学习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另一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也就是1921年到1949年28年党的革命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第四个时期为第三次国革命内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现在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组,随后武汉、长沙等地相继建立党组织。

在欧洲、日本的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召开。

由于会场受到暗探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的一天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参加会议的12名代表,共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这12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

包惠僧受陈独秀的派遣,也参加了会议。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工人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二大,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党的二大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

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暴发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充分展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

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洲召开了三大。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次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通称黄埔军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偿为党代表。

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

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召开了四大。

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

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决议案》,修改了党章,发表了宣言,决定在全国建立党组织。

四大结束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日本资本家枪杀。

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

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

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

这些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

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

到1925年底,党员人数增加到一万,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起党的组织。

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了反共逆流。

1926年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

3月20日,蒋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洲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第一军。

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人辞去职务,蒋却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但是他的实力有限,还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因此没有立刻和共产党公开分裂。

这时已到北伐战争的前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服、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由于我党的政治领导,革命势力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消灭了孙传芳、吴佩服的主力。

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流域,占领了半个中国。

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300多人被杀,500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局势迅速逆转。

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

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67人。

大会未能对武汉政府的各派做出正确的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党指明方向。

毛泽东虽然参加大会,但完全被陈独秀排斥于大会的领导之外,并剥夺了大会的表决权。

大会以后,由于陈独秀等人妥协投降,使反动势力更加猖狂。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第二部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革命力量锐减,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蒋介石在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后,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了中央常委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随后做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领导下转入湘南。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为了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教训,确定行动方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政治局。

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

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粉碎国民党部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2月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六大。

出席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

大会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党的六大由于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人成份的意义,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主要负责人,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并于1931年6月被捕叛变,随后被国民党枪决。

为了解决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问题,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

会议选出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

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

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对各地红军、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

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经过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锻炼人民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基地。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在一年多的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反围剿的胜利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就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

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

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2年底,国民党在与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