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x
《最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
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会学习的引导。
也就是说“语文天地”活动,是这个主题单元不可或缺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又一个的这种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未来发展奠下文化之基、工具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
因此,对“语文天地”必须重视,这是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
第二、如何理解“主题单元”的“主题”
主题单元设计及单元体系结构特点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选文的标准以及选文的组织结构,是贯彻编写意图的重要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材体系设计,一类是文选式,选一篇一篇作品,由低到高排列,文后设思考题和练习;一类是单元结构式,这类方式有三种:
遵从语文知识训练体系,遵从能力培养体系或者遵从文体分类体系。
但旧教材不论是文选类结构还是单元类结构,都是线性化的,以训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工具为目的。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结构体系造成了语文课程的封闭和乏味,它不能形成孩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选文结构是为贯彻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课、思想课的编写意图服务的。
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教材选文标准和结构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的特点。
教材编写组经过认真研究,根据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为了落实四个奠基,决定采取一种新的主题单元结构,这种主题单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不是知识主题单元,也不是文体写作能力主题单元,它是以文化性或者说是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
案例
以一年下册“元宵节”单元为例。
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一开始的单元,春节刚过开学不久就是元宵节。
这个单元安排两篇主题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
《元宵节》,一篇是一首儿歌《看花灯》,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猜灯谜”、“编灯谜”、“看春联”的活动,还安排了查找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过元宵节的活动。
为什么设计“元宵节”主题单元,为什么做如此设计?
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十分典型。
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写春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欢乐、智慧的追求,大人乐意过节,孩子更喜欢过节,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不是思想教育单元,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单元,使中国“尚圆”的审美追求,在孩子的心灵中扎下根,使这个孩子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那落脚生根,哪怕是在海外,都有深深的中国根。
同时在这个单元里又学了孩子平常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字,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主题单元,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使他们尝到创造的愉快。
这个单元在“金钥匙”栏目中还设计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一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包含着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意识的奠基,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
当然,并非每一个单元在多功能性体现上都十分完备,因为这要根据这一主题单元的特点来确定,不能很生硬,但各主题单元都不是单一功能的。
这样,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使这种多功能体现出现。
不断在文化、工具、思维创新、学会学习人生发展的奠基的四个方面去教学。
2、主题单元包含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大约设计了150个主题单元。
低年级每册15—16个单元,中年段10—12个单元,高年段8—10个单元,年级越高,程度越深,内容越丰富,越具有综合性,因此单元数量相对减少。
那么,这150多个单元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根据21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
教材从这三个方面,选其有奠基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单元。
在人与自然维度,设计了《大海》、《太阳和月亮》、《冬天》、《动物》、《植物》、《星空》、《夏天》、《秋天》、《春天的脚步》、《雨》、《水》、《色彩》、《声音》、《奇观》、《家园的呼唤》、《母亲河》、《海底世界》、《可爱的生灵》、《观察与发现》、《走进森林》等几十个单元,使学生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建立起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的意识。
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设计了《劳动》、《朋友》、《祖国》、《合作》、《诚实》、《小英雄》、《我和我们》、《尊重与平等》、《奉献》、《读书》、《书信》、《亲情》、《师生》、《民族之花》、《方寸世界》、《话语》、《规则》、《智谋》、《破除迷信》、《龙》、《遗迹》、《战争》、《美与丑》、《岁寒三友》、《地球家庭》等单元,力图通过这些单元培养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考和文化选择能力,为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不同文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人与自我的维度,设计了《手与脑》、《梦想》、《成长》、《好习惯》、《立志》、《尊严》、《面对错误》、《时间》、《岁月》、《乐趣》、《珍惜》、《收获》、《往事》、《愿望》、《好奇》、《书》、《生命》、《告别童年》等单元,通过这些单元,使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使孩子的心里健康成长。
主题单元设计的这样三个方面,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因为某一单元虽然是从某一维度设计的,但它很可能也涉及另外的维度,因此在教学上也不要绝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经常是交错的、融和的。
而有些观念,实际上在三个维度上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还设置了《方法》、《角度》、《科学精神》等相对抽象而又有概括性的单元。
为了使教材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在强调整个教材使用的开放特点的同时,还在前八册分别专门设置了一个开放单元:
《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与超市》、《家乡特产》、《地名》、《纪念日》。
开放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语文活动学习语文,它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建立提供思路。
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单元的同时,还要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孩子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含有培养孩子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特点,是否适合引导孩子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文化这条线索是以课文的方式呈现,其它三条线索是在课文语文天地结合中呈现。
3、主题单元的整体结构安排。
那么,这150个单元是依据什么原则安排在各册呢?
或者说,在各册设置什么单元依据什么原则呢?
总体说来,是依据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并有强烈兴趣的原则。
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对某种文化现象是否有具体的感受,这单元的选文是否包含这个年龄段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工具性学习,难易程度如何,量的多少是否适合,以及在思维发展和学会学习方面能做什么引导,即着眼于儿童的实际经验,着眼于儿童这一年段段心理特点,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和思维发展规律,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体验到思考,由具体到抽象。
空间上,遵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孩子的现实经验和想象世界,不断扩展单元的范围。
低年级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从孩子的身边具体可感的情景入手的,例如一年级的家、手和大脑、太阳与月亮等,二年级的玩具和游戏、妈妈、植树等。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扩大,例如三年级的塞北江南、集市、海底世界;四年级的收获、地址等。
高年段逐步扩展到抽象的社会大空间,比如五年级的奇观、变化、我们去旅行等;六年级的地球家庭、遗迹等。
如此设计,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规律,即从身边逐步扩展开来、由局部到全局、由已知到未知的拓展。
实现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完全互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资源来学习语文,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现实感、乐趣感、成就感。
思维上,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
从低年段到高年段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低年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简单的、可感的概念,例如梦想、成长、认真、朋友、诚实、好奇等,这些简单的可感的单元主题设计渗透了对孩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深入,例如心中有祖国、我们和我、亲情、师生、规则等,这些单元主题的设计更不是知识与能力的简单灌输与罗列,而是包含着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培养与熏陶。
高年段继续深化,单元主题涉及到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命题,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比如智谋、方法、面对错误、冲突、战争、英雄、美与丑等等。
这些单元的选文力求做到不同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借助于单元主题创设的学习平台,使孩子从小能够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的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
我们以往一说“主题”,就是说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的思想。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是《教参》已经给归纳好了的,是从孩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归纳,这种归纳往往并不能真正地表达课文的主要意义,甚至跟孩子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差甚远,影响孩子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
因为有不少文章并不是为了表现思想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主要是要传达某种情感、某种态度,如果硬要挖掘它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内在蕴含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有矛盾的。
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给它归纳一个思想主题,实际上是对作品生命的阉割,而这种强加给学生的“主题思想”,还要让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的重要部分,这是孩子讨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所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它的“主题单元”不是像有的教材那样的什么“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思想教育单元,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
比如第一册的“家”单元。
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写实的: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的长大”。
第二篇是拓展的想象的“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在“语文天地”中的儿歌是“给小鸟安家”则是渗透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然和谐、爱心、环保意识的。
围绕“家”这个核心词语,选择它的本意,联想意、引伸意,组织主体课文和阅读课文,并以“语文天地”设计的语文活动与之有机配合,构成主题单元,这三篇课文,如果按思想主题来说并不一致,但它们都和“家”有联系。
这样“家”这个词语就具有文化主题的意义。
理解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特点,理解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而是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单元,这样的主题单元才符合语文课的要求,如果单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组成主题单元,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教材,而不像语文教材了,明白了这一点,教师们就可以从以往的“主题”概念脱出来,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当然也不必刻意去讲这个单元题目(核心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只是让学生感受就可以了。
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
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
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单元主题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2)按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确定分年级、分阶段、分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整合的切入口;
(3)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使“主题”各有特色;
(4)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
(6)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
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注重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
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2)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3)分单元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4)研究单元主题教学中各种特性之间的优化组合,如主题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和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学生的个体性等。
(5)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在老师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单元主题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整体策划单元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单元,通盘设计活动主题。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多一份关怀。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自己的单元达标规划,确立单元目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单元主题教学中主题与主题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
要思考它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有序、有层次地完成,在知识、情感、能力上有效地保证单元主题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和知识能力目标的完整性和系列性。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整合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方法等。
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八、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提示
(一)主题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学情分析
主题、篇目,主要内容,篇目之间整体联系。
分析学生对教材感受,知识能力的起点和需求、要求。
(二)主题单元教学整体目标解读
主题价值目标:
知识、能力、体系等具体目标,具体在每课中的分解,课时安排。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及教学设计
围绕专题,对每节课教与学的设计、板书、课件。
基本板块:
单元导读、浏览每课、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每课重点实践练系―――回归整体、拓展比较、积累运用、――口语、习作,整理测试。
(四)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呈现方式,评估方式。
(五)单元主题目标达成综合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六)单元主题教学资源包
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部分环节)
(一)主题单元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
单元主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
篇目及内容:
本组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写盲童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的故事。
歌颂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用生活中飞蛾逃生、小苗钻土、倾听心跳的事例、引发思考,启发我们珍惜生命。
《花的勇气》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体悟到生命的意味生命就是勇气。
单元教材板块结构
(整体)→(部分)(教材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
一、导语是“目”明确主题,提示学法,课文是“纲”。
二、板块内部的整体联系,课型精读略读。
三、课内外整体联系,搜集资料。
学情分析:
四年级: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
初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如:
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
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很少同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
四年级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
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二)主题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确定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读正确,读通顺每篇课文,有感情读好重点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抄写,背诵、积累课文,文中优美词语和精采句段。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设计思路(例)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学导语,引疑激趣)——浏览并读正确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质疑——提出课外搜集信息要求。
第二部分:
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根据课型分两个环节推进)
第一环节:
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
细读《触摸春天》思考,课文讨论3个问题,读句段,谈体会——比较《触摸眼睛》《永生的眼睛》发现相同之处,用方法,划句子,批注、讨论,搜名言。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系统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基本程序(整体——部分——整体)
注意三个原则:
1、每课主题教学——理解每课内容——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探究价值,总结规律。
2、整体构思时:
坚持立足主题,关注每课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联系。
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读正确全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想像、联系生活实际等实践活动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第二环节:
理解《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
细读《生命生命》先复习讨论前两课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导入本课,用本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导入新课—说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案例。
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
找自己感悟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领悟藏内涵。
联系生活实际写体会。
《花的勇气》按提示,自读自悟。
指导读出情感变化。
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运用前三课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反复品味感受赏作者用词句的精妙。
第三部分:
整体感悟,领悟生命的真谛。
对4篇课文内容理解与体验基础上的整体回归,主题教学的升华,走向生活。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1、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最使你感动的语言,形象,事情是什么?
2、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学到哪些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
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3、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
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二、引导实践,拓展文件。
办报课外搜集故事
教学流程(略)
单元作业(略)
教学资源包(略)
单元考查试题(略)
九、单元主体教学设计模版
模
板
简
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