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681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6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本课话题 ——直言敢谏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魏徵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成为现实。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北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要在冬至节这天率领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

此举悖逆皇帝事亲的仪规,然而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书,直言此举不当:

“天子有事亲的本分,却不能用做臣子的礼节。

有向南的位置,而没有朝北的礼仪。

如果在家里,给家人行礼可以,今天与百官同列在一起,有辱天子的身份,损害天子的威风,不可以作为后世遵循的法则。

范仲淹此举令他的老师,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晏殊深为不安。

晏殊指责范仲淹出言无忌,近于沽名钓誉,并会累及他人。

对此,范仲淹给晏殊写信坦陈自己的心迹:

我一直相信圣人之书,师法古人行事,忠于朝廷,爱护黎民百姓。

故对皇帝的过失,应“有犯无隐,有谏无讪”,即使是冒杀身之祸,也要敢言直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司马迁

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陈寿

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司马光

5.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唐甄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浚源(  )壅蔽(  )谗邪(  )黜恶(  )

谬赏(  )豫游(  )

【答案】 jùn yōng chán chù miù yù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信

(2)诚

(3)下

(4)本

(5)简

(6)固

(7)终

(8)安

(9)而

(10)其

(11)以

【答案】 

(1)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

(2)名词,诚心/副词,果真/副词,确实 (3)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名词,下等的/名词,臣下 (4)名词,本源,基本/名词,底本/名词,书册,本子 (5)动词,选拔/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便,容易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副词,本来/副词,究竟,到底 (7)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名词,最后 (8)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逸,安乐/形容词,缓慢/疑问代词,怎么/动词,养,奉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9)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0)代词,它的/副词,难道/代词,自己/语气助词,还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11)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貌恭而不心服      (      )

(2)君人者(      )

(3)则思江海下百川(      )

(4)诚能见可欲(      )

(5)将有作(      )

(6)载舟覆舟(      )

(7)鸣琴垂拱(      )

(8)人君当神器之重(      )

(9)居域中之大(      )

(10)居安思危(      )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

(12)简能而任之,(      )

(13)择善而从之(      )

(14)欲流之远者(      )

(1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16)必固其根本(      )

(17)则思知止以安人(      )

(18)则思虚心以纳下(      )

(19)则思正身以黜恶(      )

(20)宏兹九德(      )

(21)何必劳神苦思(      )

(22)乐盘游(      )

(23)忧懈怠(      )

【答案】 

(1)动词作名词,在表面上;从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统治 (3)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4)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5)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 (8)形容词作名词,重任、重权 (9)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10)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11)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2)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13)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14)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15)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 (2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辛苦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

尽情。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走路。

(5)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

认为。

【答案】 

(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2)泛指古代的帝王。

 (3)放纵情感。

 (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5)把(它)当作。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

译文:

                                    

                                    

(2)江海下百川。

(      )

译文:

                                    

                                    

(3)虽董之以严刑。

(      )

译文:

                                    

                                    

(4)震之以威怒。

(      )

译文: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省略句 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3)状语后置句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

(4)状语后置句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5)定语后置句 国君承担着君主的重要职责,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诤臣——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

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

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

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

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

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

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

疏,奏文的一种。

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

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之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本文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①固本浚源 ②垂拱而治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问题。

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③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④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解析】 ①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③④⑤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C

2.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

”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解析】 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

【答案】 B

3.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指出君主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C.“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德义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和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解析】 A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答案】 A

二、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面问题。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  )

①知止以安人 ②谦冲以自牧 ③慎始而敬终 ④正身以黜恶 ⑤简能而任之 ⑥役聪明之耳目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D.①③④

【解析】 ⑤⑥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

【答案】 D

5.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

B.“十思”可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