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586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

与扶贫攻坚规划<2018-2020年)

序  言

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第11次党政联席会议和自治区、赤峰市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8-2020年)》,切实打好巴林右旗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8]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21号)、《关于下发内蒙古自治区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扶办发[2018]152号)以及《巴林右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片区规划”。

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大扶贫格局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巴林右旗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巴林右旗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8-2020年。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  规划范围

把贫困程度比较深、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农村牧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全旗8个苏木镇的161个嘎查村,国土总面积为10256平方公里。

2018年末总人口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4万人,农牧业人口12.46万人,规划片区内居住着回、满、达斡尔、朝鲜、土家、苗、壮、鄂温克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8.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7.83%。

二、  自然条件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9℃,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10℃有效积温为2400℃,无霜期为125天,年降雨量为350毫M左右。

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组成部分,地域组合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广阔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长着150多种药用植物和数十种野生动物。

药用植物贮量较大的有甘草、麻黄、知母、黄芪。

珍贵野生动物有鹿、狍、黄羊、猞猁、獾、雉鸡、杜鹃、百灵等。

土特产资源有山杏、蘑菇、木耳、蕨菜、黄花等。

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样。

现已发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7种,矿点、矿化床106处。

其中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华天宝”之称。

全旗共有水库11座,大小河流26条,大小灌区35处,水资源总量5.62亿方,人均水资源3100立方M,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全旗林地356.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1%,活立木蓄积量354万立方M。

旅游资源品位高,自然景观独特,组合优良,极具开发潜力。

三、  经济社会发展

1、经济发展。

2001年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7.49倍和5.97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6.63倍和10.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4倍和2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9:

22:

29调整为18:

52:

30,城市化率由35.2%增长到45.8%。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8年末全旗已形成以国道303、305线,省道205线,省际大通道、赤大高速公路为骨干,县乡村公路环绕的公路交通网络;集通铁路横贯全境,赤大白铁路、巴新铁路从境内通过,形成三条铁路、五条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2、社会事业。

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面实现“普九”,2018年7-15岁适龄儿童的在校率达到100%,农村劳动力文盲率下降到20%;每万人科技人员的比例达到315.4人,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每万人有医护人员43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单位拥有病床541张,8个苏木镇都设立了卫生院,71.43%的嘎查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54%;农村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2018年全旗共有0.76万人享受低保。

3、民族文化。

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

巴林右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按照自治区3100元的牧区扶贫标准,巴林右旗仍有贫困人口为25111人,贫困发生率达20.14%。

201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9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8年)》实施期间,巴林右旗共确定77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占全旗的47.8%。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巴林右旗共确定79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其中33个贫困村纳入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范围,占全旗的20.5%。

全旗有6.3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全旗总人口的34.2%;有5477户农牧民居住在土坯房危房中,占全旗农牧户的10.7%;35%的农牧户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用燃料。

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

巴林右旗交通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

有115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37个自然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

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

2018年,巴林右旗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1.6亿元和3.6亿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化率仅为45.8%,第一、二、三产业比为18:

52:

30。

缺乏核心增长极,缺乏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

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

巴林右旗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退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

我旗目前有耕地面积133.0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23.53万亩,人均仅1.32亩,且水浇地大多集中在我旗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仅1个苏木1万多人。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即使是过去打的一些机电井由于当时考虑不够充分,多数机电井已干枯不能使用,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截止目前,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嘎查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还仍然滞留在传统经营方式上。

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环境恶化,生产生活环境一时难以改变。

巴林右旗地处北纬43.12度,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属多山地丘陵地貌,植被稀疏,牧草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年平均降雨量在350毫M左右。

又是科尔沁沙地的源头,从西到东有328华里的沙带贯穿全旗。

特别是近几年我旗连续遭受特大干旱,致使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全旗1126.56万亩可利用草牧场中已有1028万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

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90%以上。

从生产方式来讲,多数农牧民仍然依靠天然草牧场放牧和旱作农田耕作。

几百年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时很难改变,仍然在靠天养畜、靠天吃饭,加上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多数农牧民现在已处于无草可牧、无田可耕,过去积攒的一点家业也逐步消耗殆尽,使他们长期处在社会发展的边缘。

生活在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难、发展难。

五、发展机遇

巴林右旗的发展尽管存在不少困难,但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

一是国家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

同时,自治区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本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巴林右旗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巴林右旗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自治区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实现东西平衡发展。

六、 重大意义

加快巴林右旗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保障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促进巴林右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实现全区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牧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

促进巴林右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期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片区发展为扶贫攻坚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有效提高扶贫攻坚整体工作水平,使各族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通过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和加快片区发展。

2、坚持加快发展与开放创新相结合。

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允许在扶贫开发与区域协作领域先行先试。

促进区内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社会扶贫新格局。

3、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走现代农牧业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4、坚持市场机制调节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促进各种资源向最困难的地区、最贫困的人口倾斜,确保贫困群体优先受益。

5、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发展基础,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既要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又要着力突破最薄弱环节;既要通盘考虑总体规划,又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6、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

规划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主体,要继续发扬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针对片区发展的特殊困难,国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7、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放到重要位置,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和谐巴林建设。

三、战略定位

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增强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基础,着力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立足于建设蒙东地区煤电化基地、国家级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集通铁路沿线和赤北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打基础和促发展并举的原则,到2020年,全旗生态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二组团。

四、发展目标

到2018年,初步形成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与体制,以农牧业为先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骨架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综合交通运输骨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大板镇区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所有苏木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

扶贫攻坚实现新突破。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数量减少80%以上。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扶贫开发合力攻坚机制基本形成,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扭转。

民生改善迈上新台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4.5%。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天然林得到全面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江河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和较强的救援处置能力。

统筹发展开创新局面。

全旗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合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以农牧业产业化协作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与周边地区和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城乡居民就业充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结构优化、密切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高效运转,区域发展步入一体化协调发展轨道。

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繁荣,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一、功能分区

按照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巴林右旗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片区划分为三个区。

重点发展区。

主要包括县城和苏木镇所在地,充分利用城镇空间和产业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适度集中人口、集聚产业,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农业生态区。

主要包括河谷平坝及低坡丘陵地区,以种养殖业和村寨居住区为主,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现代农牧业。

生态保护区。

主要包括森林、草场及国家自然遗产、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除适当发展生态旅游、种养殖业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外,限制其他生产建设活动。

结合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人口适当异地安置。

二、 空间结构

主体空间结构。

依托铁路、公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市、北京市和东北地区等重点经济区及周边重要城市的经济联系,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人口适度集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形成互通性好、带动力强、城镇体系完善的主体空间结构。

三、  城镇布局

中心城市。

以把大板建设成为集通铁路沿线区域中心城镇为目标,将城镇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力争“十二五”末,大板镇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全旗城镇化率达到55%;力争“十三五”末,大板镇人口达到12万人以上,全旗城镇化率达到60%。

推进小城镇建设。

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契机,优化整合城镇资源,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构建以大板镇为中心,北以索博日嘎镇、南以宝日勿苏镇为次中心的城镇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断完善次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和水平。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区域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巴林右旗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我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  交通

完善路网结构。

作好巴新、集通复线、赤大白复线等铁路建设的地方性工作,开工建设区域性大板铁路枢纽站,建设大板煤电化基地和大板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

加快旗内国省干线、出旗通道、通乡通村公路和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做好大板-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地方性工作,在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公路等级,形成通畅高效的公路运输网络。

到“十二五”期末,全旗铁路总里程达到47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354公里。

到“十三五”期末,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354公里,公路级别比“十二五”相对提高,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2.95公里。

专栏1:

交通主通道。

 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大板至林西段一级公路47.4公里,估算投资11.93亿元;新建大板新区至友联<西环路)一级公路8.0公里,估算投资0.8亿元;改建胡特勒至省际通道<东环路)一级公路16.24公里,估算投资1.62亿元;改建通村油路<含乡级公路)1376公里,技术等级为三、四级,估算投资10亿元;十二五期间估算总投资为24.35亿元。

有铺装路面1936.9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3%。

十二五期末实现行政村100%通沥青<水泥)路。

十三五期间计划扩建省际通道为高速公路76公里,估算投资22.8亿元;国省干线扩建为一级公路156.95公里,估算投资39.24亿元;县级公路和乡道古白线扩建为二级公路计382.21公里,估算投资30.58亿元;修建通村油路417公里,估算投资4.17亿元;十三五期间估算总投资为96.79亿元。

实现公路100%铺装。

专栏2:

  重点交通建设。

铁路。

建设巴新、集通复线、赤大白复线,开工建设区域性大板铁路枢纽站,建设大板煤电化基地和大板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

公路。

扩建省际通道为高速公路76公里;国省干线扩建为一级公路156.95公里,新建大板至林西段一级公路47.4公里。

机场。

新建大板机场1个,估算投资20亿元;

二、  水利

1、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合理规划和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搞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步伐。

严格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程,加强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维护河流健康。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成境内所有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彻底解决农村牧区饮用水水质不合格或水量不足、取水不便等问题。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和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保护和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加强地上水灌区节水改造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干旱缺水且地下水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地区适当新打机电井,扩大水浇地面积。

大力发展以玉M膜下滴灌为主要形式的高效节水灌溉,配合农业综合措施和农机技术,建设先进的节水灌溉体系,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地区,做好以水定灌溉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积极推行以节水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耗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实施小<二)型病险水库和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中型水库安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强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

3.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

加强查干沐沦河、西拉沐沦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确保巴林右旗人民饮用水安全。

深入开展查干沐沦河、西拉沐沦河流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

促进查干沐沦河、西拉沐沦河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优先保护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改善流域内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域水质,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巴林右旗水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环境应急工作。

专栏3:

  重点水利工程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我旗尚有3座小<一)型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将视国家投资情况,分年度进行病险加固。

2、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我旗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规划的共20处,“十二五”期间,将视国家投资情况,分年度对大板镇等8处水闸进行除险加固。

“十三五”期间对余下的12处水闸列入规划,进行加固。

3、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根据中小河流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内的指标要求,我旗列入规划的河流17条,险段35处,规划新建堤防175.07公里,护岸71.58公里,总投资4.65亿元。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

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发展节水灌溉饲料基地和人工灌溉草场。

“十二五”期间,建设以膜下滴灌为主要措施的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十三五”期间完成50万亩,基本达到右旗境内灌溉面积的节水化。

5、饮用水安全建设。

保障饮用水安全,在2018-2018年全面解决农村5.3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2018-2020年解决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6、重点灌区改造。

达林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自2018年开始实施,已完成投资4138万元,渠系骨干建筑物基本完成。

《达林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自治区,按此规划,灌区投资方向将重点转向干支渠建筑物配套和衬砌,规划总投资30437万元,将根据国家投资情况分年度实施,“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0.7亿元;启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分批争取资金建设军民团结灌区、草原水库灌区、布敦化灌区、那斯台灌区节水改造。

争取“十三五”期间实施德日苏宝冷水库灌区节水工程。

7、城镇防洪。

加强大板镇中心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力争“十三五”期间建设大板镇区防洪工程,拦截镇北4个流域洪水,规划防洪渠总长14.1公里,渠道建筑物13座,总投资1.39亿元。

三、 能源

1、完善能源供应体系。

一是加大煤电化基地建设。

发挥我旗的水、电、路等优势,充分利用周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