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465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草药各论重点.docx

中草药各论重点

本章按中草药的功效,分十五节介绍了每一类中草药的概念、功效和主治病证方面的内容,对每一味药材又分别介绍了药源、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主治病证等,对了解每味药材的性能及指导临床如何正确选择中草药,进行开方治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解表药

本节介绍了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共同功效、应用注意事项及每一味药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二类药物在性能及适用病证上的区别,要认真学习。

重点掌握各类药物的共同功效及各个具体药材的特殊作用等。

1.解表药的概念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叫解表药。

其中,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的为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较缓的为辛凉解表药。

2.解表药的功效主治解表药都具有辛散发汗解肌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表证。

其中,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为主,主要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以发散风热为主,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以区别,在临床应用时,切不可将二类药物在风寒表证及风热表证中用反。

3.使用解表药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辨证,对体虚及气血津液亏损的病畜禁用;其次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选择药物及用量要有所区别,如寒冷的季节宜选发汗力强的,用量可适当大一些,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宜选发汗较弱的,且用量可适当小一些;此外解表药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性物质,药物煎制时,宜多浸少煎。

服药时侯温慢饮,微汗即止。

4.解表药的功能比较在学习过程中,请大家对照下表比较性地学习本节各药的具体内容。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麻黄

桂枝

发散风寒

解表祛风

麻黄辛开苦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善于温通经络,通达阳气以解表,发汗之力较缓,有汗无汗的表证均可应用。

荆芥

防风

紫苏

解表祛风

荆、防发散之力均不如麻、桂,作用较缓和;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力较强,炒炭又有止血;防风兼有甘味而不燥,祛风止痛作用较好;紫苏辛温之性大于荆、防,苏叶发表散寒之力较强,苏梗能理气和中。

白芷

辛夷

疏散风寒

宣通鼻窍

白芷主要散头部风寒而通鼻窍,又能止痛,消肿排脓;辛夷则宣肺而通鼻窍,一般伤风感冒很少用。

生姜

细辛

葱白

表散风寒

生姜长于止呕;细辛善于开窍止痛,温肺化痰;葱白善于通阳而散阴寒。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疏散风热

薄荷发汗作用较强,牛蒡子次之;薄荷善清头目风热,又能理气消食;牛蒡子长于宣肺利咽,透表解毒;蝉蜕则以定惊去翳见长。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桑、菊疏散之力均不及薄荷;桑叶发散作用要比菊花强,且长于宣肺气而清肺燥;菊花则清肝明目作用强于桑叶,又可解毒消疮。

柴胡

升麻

葛根

解表升阳

三者虽均能举阳气,但柴胡、葛根升举之力不及升麻。

柴胡善于和解退热,又能疏肝理气;升麻长于解表透诊,并可解阳明热毒;葛根为阳明经药,能治痢止泻

第二节清热药

本节介绍了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功效、临床主治及使用注意事项和每味清热药的性能、功效特点,要认真地比较性学习。

通过比较分析,重点掌握五类清热药的功能特点和临床适用病证方向;各味清热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具体病证中的选用情况。

1.清热药的概念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清热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解暑等功用。

根据其功效和主治病证的侧重不同,分为五大类,分别是:

清气分实热的清热泻火药,主要适用于急性热病;清除机体内外湿热的清热燥湿药,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的肝胆湿热、肠胃湿热及膀胱湿热病证;清营分、血分实热的清热凉血药,主要适用于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病证;清除热毒、火毒的清热解毒药,主要适用于瘟疫、毒痢、疮痈肿毒病证;清除暑热、暑湿的清热解暑药,主要适用于暑热、暑湿病证。

2.使用清热药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整体把握病情,分清气血虚实,主次先后,再确定治则,并根据各药特性选择相应药物;其次,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阳气,对脾胃功能虚弱的动物应注意慎重选药、配伍及确定用量。

3.清热药的功能比较在学习过程中,请大家对照下表,边学习边总结本节各药的具体内容。

清热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石膏

知母

芦根

栀子

夏枯草

清热降火,生津除烦。

都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等证。

石膏、知母二者相须为用,但石膏清热之力较大,重在清肺胃热,知母质润,重在滋阴润燥滑肠;芦根则偏于清热生津;栀子苦寒,可泻三焦之热,并能清肝胆湿热,又入血分而凉血;夏枯草清肝泻火,多用于肝火目赤肿痛。

湿

黄连

黄芩

黄柏

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泻心火解热毒,燥湿之力最强,为治痢疾的要药;黄芩善清肺热,且有安胎作用;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并退虚热。

龙胆草

苦参

秦皮

清热燥湿

龙胆草苦寒,清肝泻火力强,又能清利湿热;苦参燥湿作用较强并有杀虫止痒作用;秦皮苦寒,清热燥湿,兼清肝明目

生地

丹皮

白头翁

白茅根

玄参

紫草

清热凉血

生地黄以滋阴凉血为特长;丹皮苦寒而辛,有行散作用,适用于无汗阴虚发热,又可活血散瘀;白头翁能凉血止痢,善除胃肠湿热,而治血痢;白茅根为清血热的平和药,凡血热症皆可应用;玄参泻火解毒力强,能治热毒发斑,咽喉肿痛;紫草则凉血解毒作用较好,且能滑肠而治热毒便涩。

金银花

连翘

紫花地丁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金银花长于解热毒;连翘则善于散结;蒲公英兼散气滞,而治乳痈;紫花地丁凉血解毒力较强,故为治热毒疮疡要药。

黄药子

白药子

板蓝根

山豆根

消化解毒,消肿

黄、白药子常同用,但黄药子苦平,适用于清内热,且可治毒蛇咬伤;白药子苦寒,适用于肌表热重;板蓝根又可凉血止血,而用于咽喉肿痛,血热发斑等证;山豆根大苦大寒,而用于热毒较甚者

香薷

荷叶

白扁豆

苦瓜

绿豆

清化暑湿

香薷为清暑发汗的妙品,且有利水消肿作用;荷叶能升发清气,而治脾虚气陷;白扁豆为夏令脾胃病的要药;苦瓜善清热解暑,消肿止痛;青蒿还能退虚热,而治阴虚发热;绿豆清解暑热、且解百毒

第三节泻下药

本节介绍了泻下药的概念、分类、功效、临床主治和使用注意事项,在学习中要重点注意各类泻下药的特点和功能主治及相应治疗病证。

1.泻下药的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叫泻下药。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里实证,临床选药时,根据其功效特点,药效差异分为三类,每类泻下药的主要适应病证有很大差别,切不可混淆。

(1)攻下药:

多为苦寒药,具有较强的泻下和清热泻火作用,主要适用于燥结和实热壅滞的里实证。

(2)润下药:

主要是富含油脂的种子或果仁,具有润燥滑肠,缓下通便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津枯肠燥的虚性便秘。

(3)逐水药:

多数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剧烈腹泻及泌尿增加,从而使大量水分从粪、尿中排出,主要适用于各种水肿、积液病证。

2.使用泻下药的注意事项首先要重点注意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具有强力的泻下作用,对机体的正气有较大的耗损作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严格辨明适应病证并慎重把握剂量,对于虚证及孕畜不宜使用。

其次,泻下药作用的强弱,与剂量、配伍、剂型有密切关系,用药时应根据病情、体况灵活掌握。

3.泻下药的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泻热通便

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荡涤积滞,又能清血分实热,解毒破瘀;芒硝味咸,偏于润燥软坚,而通大便;番泻叶泻下功效可靠,寒热不明的便秘皆可应用。

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食用油

润燥滑肠

均用于肠燥便秘;而郁李仁润下之力较强,兼能利尿消肿;火麻仁润下之力较缓,但有滋养补虚作用,蜂蜜尚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之功;食用油单用即有良好润肠通便效果。

大戟

甘遂

食用油

峻下逐水

大戟偏泄脏腑水湿,通利二便并治疮疡;甘遂逐水之力最猛,泻胸腹积水,疗效迅速;芫花善泻肺部积水,而治胸满气喘,祛痰止咳,并能杀虫

牵牛子

续随子

巴豆

泻下逐水

牵牛子通利二便,并能杀虫;续随子尚能破血散瘀;巴豆霜泻下寒积而利水,治寒结积水

第四节消导药

本节介绍了消导药的概念、功效、适用病证、应用注意事项及各味消导药的特点和临床如何选用的知识。

学习本节时重点要注意比较性地学习掌握各种消导药的功能特性及临床适应病证,并了解消导药在治疗病证中怎样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关系。

1.消导药的概念凡能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具有消积导滞作用的药物叫消导药,主要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肚腹胀满、腹痛泻痢等证。

2.应用消导药的注意事项由于消导药是属于治标的药物,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根据病情,配合适当的治本药物,方能起到药至病除的功效。

如食积便秘气滞要配理气药;脾胃虚弱要配健脾药;中焦阴寒要配温中祛寒药;湿浊内阻要配芳香化湿药;积滞化热要配苦寒清下药。

此外,对于肠胃积滞内容物要进行辨析,然后作相应的选择。

如谷、米、面食积滞者宜用神曲、谷芽、麦芽等;肉食油腻积滞者宜用山楂、鸡内金等。

3.清导药的功能比较

消导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神曲

山楂

麦芽

莱菔子

鸡内金

消食导滞

神曲健脾和中可治脾虚泄泻;山楂活血散瘀可治瘀血肿痛;麦芽有回乳作用,治乳房肿痛;莱菔子理气化痰,治气喘、咳嗽;鸡内金有化石通淋,治沙淋、石淋

第五节化痰止咳平喘药

本节介绍了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性能、功效、分类特点及临床主治等方面的内容,要认真学习。

重点掌握这类药在功效上的区别和适应病证间的不同,以便临床能准确无误地选择具体药物来治疗相应病证。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凡能消除痰涎,制止或减轻咳嗽和气喘的药物,叫化痰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多数味辛、苦,入肺经,具有宣通肺气、化痰止咳或降泄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但从药性方面来讲,又有温热、寒凉之分,尤其是化痰作用较为明显的药物,则功效和适用病证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一般将本类药物分成三类,其中药性偏温燥的称为温化寒痰药,主要适用于寒痰、湿痰病证;药性偏凉泄的称为清化热痰药,主要适用于痰热郁肺病证;而以苦降泻肺为主的称为止咳平喘药,主要适用于咳嗽喘急及久劳咳喘病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能比较本类药物数量较多,功效上又相互兼有,不易掌握,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分类,比较各药在功效及适应病证间的异同,并注意各药的一些特殊作用,力求能根据病证正确选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贝母

瓜蒌

桔梗

海藻

清化热痰

贝母偏于润肺化痰,并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瓜蒌清热润燥之力较强,并有润燥通便作用;桔梗宣肺祛痰,又有排脓消肿作用,还可引药上行;海藻兼软坚散结

半夏

天南星

白芥子

旋夏花

温化寒痰

半夏善去湿痰,并能降逆止呕,还可散结;天南星善祛风痰,并能解痉;白芥子散结止痛;旋夏花降逆止呕

紫苑

款冬花

杏仁

枇杷叶

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前二者均为润燥之品,温而不燥,但紫苑善于祛痰,而偏于治热重咳喘;款冬花长于止咳,偏治寒重咳喘;杏仁润肠通便;枇杷叶又可止呕

苏子

白果

葶苈子

桑白皮

马兜铃

清肺止咳

降气平喘

苏子、白果均为平喘之要药,苏子长于降气,白果敛肺除湿;葶苈子与桑白皮均泻肺利水,葶苈子消痰定喘力强,桑白皮兼能消肿;马兜铃止咳又平喘

第六节温里药

本节介绍了温里药的概念、功效及临床适用病证,学习时注意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1.温里药的概念凡是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的一类药物,叫温里药或祛寒药。

这类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主要用于脏寒证及亡阳虚脱证。

在学习时要注意脏寒证和亡阳虚脱证在病因、病机上的区别,掌握温里药对这二类病证的治疗适用关系和配伍关系,力求能根据病证正确选择治疗药物。

2.温里药的功能比较

温里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干姜

附子

肉桂

回阳救逆

暖肾壮阳

干姜长于温中祛寒,又温肺止咳;附子回阳救逆胜于干姜,且能温经散寒止痛;肉桂偏于温中散寒,活血止痛

吴茱萸

小茴香

艾叶

温中散寒

吴茱萸偏于燥湿,下气止痛;茴香温中散寒作用较好,又暖腰肾散寒止痛;艾叶兼有温经安胎,多用于寒性出血和腹痛

第七节祛湿药

本节介绍了祛湿药的概念、分类、各类祛湿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病证,在学习中要加以区分。

重点掌握各味祛湿药的功能特点和临床适用病证。

1.祛湿药的概念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诸证的药物,都叫祛湿药。

但由于药物性味间存在较大差异,功效亦各不相同,所以临床上将祛湿药分为三类。

其中药性多辛温,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作用的祛风胜湿药,主要适用于因风寒湿邪侵害机体而引起的各种风湿痹痛证;药性多甘淡,有渗湿利水、清热导湿退黄的渗湿利水药,主要适用于水湿内滞,湿热蕴郁的各种病证;药味多芳香、药性多温燥的芳香化湿药,主要具有醒脾化湿、燥湿健脾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或脾被湿困的消化功能低下性病证。

2.祛湿药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祛风湿药性多辛燥、易伤阴血,对阴虚血亏的动物应慎用。

(2)渗湿利水药易伤阴液,老弱体虚的患畜,以及阴亏津少的病证忌用。

(3)芳香化湿药易耗气伤阴,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4)湿邪为病,病证复杂,病程较长,临床用药时,要注意辨证,并应做好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

3.祛湿药的功能比较

祛湿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湿

羌活

独活

威灵仙

乌蛇

五加皮

木瓜

秦艽

防已

桑寄生

马钱子

祛风寒湿邪,

治风湿痹证

羌活、独活、威灵仙、乌蛇功能祛风,而羌活上行力强,多用于表,独活下行力强,多用于里,威灵仙又善于通经;乌蛇善于走窜,祛风力大;五加皮、木瓜偏于祛湿,而五加皮又能强筋壮骨、利水消肿,木瓜善治经络之间湿邪;秦艽性较平和,善舒筋,退虚热兼润肠通便;防已苦寒下行,能利水消肿;桑寄生兼能养血安胎;马钱子通经消肿,有大毒,应严格控制用量

湿

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滑石

薏苡仁

茵陈

木通

通草

渗湿利水,

治小便不利

茯苓健脾补中而养心;猪苓功专渗湿利水;泽泻能泻下焦湿热;车前子清肝热而明目;滑石解暑热而止渴;薏苡仁排脓;茵陈化湿热利黄疸;木通、通草利尿而通乳;本类药以猪苓、茯苓利尿作用最强,泽泻次之,木通、车前子则再次

瞿麦

金钱草

利水通淋,治尿淋浊涩痛

瞿麦通淋之力较强,兼行血祛瘀;金钱草清热消肿,利黄疸,治疮痈功效最优。

湿

藿香

苍术

白豆蔻

草豆蔻

芳香化湿,主要用于湿浊内阻脾胃的消化不良

藿香兼散表邪;苍术祛风湿,解表邪而治眼盲;白豆蔻化湿行气;草豆蔻健脾温胃

第八节理气药

本节主要介绍了理气的性能特点和临床主治病证,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各药物功效间的差异以及临床选药、配伍间的区别。

1.理气药的概念凡能疏通气机,消除气滞、气逆的一类药物,叫理气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温芳香,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降气平喘等作用。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滞及肺气上逆的痰涎壅盛等三类病证,因此在临床选药时,一定要将针对这三类病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区分开,并注意选取相应的药物进行配伍。

如:

偏寒——理气药配温中燥湿药

脾胃气滞

偏热——理气药配清热泻下药

2.理气药的功能比较

理气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陈皮

砂仁

厚朴

木香

丁香

乌药

槟榔

理脾胃气滞

陈皮燥湿化痰;砂仁行气安胎;厚朴降气平喘;木香调胃肠气滞而治痢疾;丁香暖肾助阳而温中;乌药行气止痛,温肾缩尿;槟榔消积、杀虫

青皮

香附

枳实

枳壳

代赭石

川楝子

舒肝胆气郁

青皮疏肝止痛,破气消积;香附行气解郁,散结止痛;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枳壳作用缓和,能行气宽中除胀,代赭石降逆平肝,凉血止血;川楝子疏肝止痛、杀虫

第九节理血药

本节介绍理血药的概念、分类、性能、功效和临床主治。

由于临床病证中与出血、血瘀有关的较多,所以理血药在临床用药中亦较频繁地出现于处方中,因此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其分类,功能特点与临床治病选药中的关系。

1.理血药的概念凡能治理血分疾病的药物叫做理血药。

按血分疾病分类及对应的用药来讲,理血药应分为清热凉血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及补血药。

由于习惯的关系,一般清热凉血药于清热药中叙述,而补血药则于补虚药中叙述,因此平时所讲的理血药实际分为二类,即活血药和止血药。

2.活血药的性能这类药物大多有辛散行气的特性,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祛除瘀血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瘀血疼痛、跌打损伤、痈肿痞积、产后瘀血腹痛及胎衣不下等病证,应用时常与行气药相配伍。

3.止血药的性能这类药物大多具有加速凝血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由于出血药病证原因较多,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与针对病因的药物相配伍。

如:

血热妄行出血,要与清热凉血药相配伍;脾虚统摄不力的出血,则要与补虚益气药相配伍等。

4.理血药的功能比较

理血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川芎

丹参

益母草

桃仁

红花

牛膝

王不留行

赤芍

活血通经

川芎活血化瘀并能行气,兼有祛风作用;丹参以活血止痛见长,并能清热凉血;益母草长于活血通经,专治产科诸症,又能利水消肿;桃仁、红花多合用于治疗产后瘀积、跌打瘀肿诸症,且桃仁质润还可通便,红花则善于活血行瘀,止痛作用较强;牛膝强筋骨,利关节,并能利尿通淋,王不留行善于催乳;赤芍兼能清血热,治目赤肿痛与衄血

乳香

没药

延胡索

郁金

土鳖虫

活血化瘀

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并消肿止痛,乳香行气之力比没药强,而没药祛瘀之力较乳香大;延胡索善于行气止痛;郁金除能活血化瘀外,还善于疏肝解郁;土鳖虫活血消瘀散结,用于跌打肿痛

白及

仙鹤草

血余炭

乌贼骨

收敛止血

白及善于生肌敛疮,多用于肺胃出血;仙鹤草对多种出血疗效均好;血余炭多用于衄血及子宫出血;乌贼骨还能敛疮生肌

三七

蒲黄

祛瘀止血

三七用于多种出血症,又是治跌打损伤、瘀血内阻的要药;蒲黄生用祛瘀止痛,炒炭则收敛止血

小蓟

侧柏叶

地榆

槐花

藕节

血竭

凉血止血

小蓟止血力较缓,善治血淋,兼利尿、利胆之功;侧柏叶能祛痰止咳;地榆、槐花均善清大肠湿热,用于治疗便血、血痢,但地榆还能收敛生肌,治烧伤有良效,而槐花则能降低血管脆性;藕节善治血热吐衄;血竭长于外伤止血,兼能化瘀止痛、敛疮生肌,外科常用

第十节收涩药

本节介绍了收涩药的概念、分类,各类收涩药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在学习时要加以区分。

重点了解涩肠止泻药的功能特点。

1.收涩药的概念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各种滑脱证的药物,叫收涩药。

滑脱证主要病因是正气虚弱,而本类药物是属治标的方法,在临床如果单用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滑脱证的,因此在治疗具体病证时,必须在充分辨证的基础上,找出病证的主要原因,并选取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与收涩药配合应用,以便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滑脱证的主要表现及收涩药的分类滑脱证的主要表现是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子宫脱、自汗、盗汗、滑精等证。

临床将可用来治疗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或子宫垂脱等病证的药物归纳为涩肠止泻药;而将具有敛汗涩精或缩尿作用的叫敛汗涩精药,这些药物主要适用于肾虚气亏所致的自汗、盗汗、阳痿、滑精、尿频等病证。

3.收涩药的功能比较

收涩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乌梅

诃子

涩肠敛肺

乌梅能生津止渴,驱蛔止痛;诃子清肺利咽,止咳平喘,煨用涩肠止泻

肉豆蔻

石榴皮

罂粟壳

涩肠止泻

肉豆蔻能温中以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石榴皮还能驱杀蛔虫;罂粟壳长于止痛,并能敛肺止咳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浮小麦

固肾

涩精

敛汗

五味子能生津安神,敛肺止咳;龙骨又能镇静安神;牡蛎还能软坚散结;浮小麦功专止汗

桑螵蛸

固精缩尿

补肾助阳而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阳痿,滑精尿频

第十一节补虚药

本节介绍了补虚药的概念、分类、性能、主治等。

重点叙述了各类补虚药的功能及临床适用病证,学习时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比较,掌握各类补虚药的共同特性。

1.补虚药的概念凡能补益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叫补虚药。

一般补虚药可以分为四类,即补气药、补血药、壮阳药及滋阴药。

补气药主要适用于脾肺气虚之证;补血药主要适用于心、肝、脾的血虚之证;壮阳药则主要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形寒肢冷、腰胯无力、阳痿滑精等病证;滋阴药主要具有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作用。

主要用于舌光无苔、口舌干燥、虚热口渴、肺燥咳嗽等阴虚证。

2.补虚药的功能比较

补虚药功能比较

类别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党参

人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补脾益气

人参补气功较强,独能大补元气;党参补气之力小于人参,多用于补脾益气;黄芪补中益气,善于固表升阳,并有利水消肿,托毒排脓功效;白术苦温,主补脾阳,兼能燥湿;山药甘平,主治脾阴,并能益肺滋肾

大枣

甘草

补气和中

调和药性

大枣与生姜同用,善于调和营卫;甘草炙用补脾益气,生用能清热解毒,治肺热、咽痛、咳嗽及疮疡肿毒

当归

熟地

阿胶

何首乌

白芍

补血

当归味辛苦而气香,性善走散,长于活血止痛,但阴虚内热者不能用;熟地黄滋阴之力较大,而性滋腻;阿胶滋肺润燥,又善止血;何首乌长于养血,滋阴之力不及熟地黄、阿胶,但滋而不腻,并有涩精作用;白芍既能平肝止痛,又能调和营卫

巴戟天

肉苁蓉

淫羊藿

补骨脂

益智仁

温肾壮阳

巴戟天兼治风湿痹痛;肉苁蓉又能润肠通便;淫羊藿温性较大,能去寒湿,而治寒湿痹痛;补骨脂兼治冷泻;益智仁兼能温脾止泻

杜仲

续断

骨碎补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气

杜仲补肾强腰之力较强,又长于暖宫止血;续断、骨碎补长于利关节,续筋骨,是跌打损伤常用药

沙参

麦门冬

石斛

百合

鳖甲

天门冬

女贞子

枸杞子

山茱萸

养阴清热

滋阴生津

沙参养胃生津;麦门冬长于养胃生津兼清心火,故热病伤津常用麦门冬;石斛性善清养,清虚热之功较胜;百合还可清心安神;鳖甲尚能软坚散结,消症瘕积聚;天门冬长于润肺燥,滋肾阴,故肺肾阴虚多用;女贞子、枸杞子均能滋阴补肾,益精明目,但女贞子又兼滋阴清热,枸杞子养肝益肾,平补精血;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第十二节驱虫药

第十三节外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