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学案1.docx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学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微点突破一 诗歌技巧——抒情方式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
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注: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
2.托物言志:
也叫咏物抒怀。
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
也称作咏史怀古诗。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例题 阅读下面唐诗,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4分)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松风起,萧萧枫树林。
答:
剖析 三、四句写三闾庙周围景色,点明季节是“松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答案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②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
(2分)
技法透视
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 辛弃疾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中,一说“老伴”指朋友。
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2)“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
微点突破二 诗歌技巧——描写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有:
①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等;②空间角度,如远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③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结合(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
讲究手法,这些手法有: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分析本诗写梅花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
(6分)
答:
剖析 题干中的问题指向很明确——描写手法,所以根据诗文对“梅”的描写的诗句分析,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①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
首联直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仍能在园中独自傲然盛放,展现妍丽;颔联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从正面分别描写出梅花横斜交错、摇曳动人的姿态、神韵及其独有的清淡怡人的幽香。
(2分)②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
颈联写“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侧面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
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檀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
(2分)③全诗正侧结合,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高雅、高洁的品格;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分)
技法透视
针对练习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
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
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
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
“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
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
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微点突破三 诗歌技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
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贺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①贺铸:
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
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
②凌波:
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③蘅皋:
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剖析 结句的比喻正是来渲染“闲愁”的,正是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缥缥缈缈,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具体、有形的比喻才可以比拟。
答案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3分)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3分)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诗词中运用某一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
2.依据题干赏表现手法
规范审题:
(1)明确题干的考查方向。
(2)看准题目设问的角度。
(3)选择恰当的术语答题。
注意事项:
(1)树立术语意识,能够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术语答题。
(2)培养文本意识,在运用术语时能够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
针对练习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微点突破四 诗歌技巧——修辞手法
例题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答:
剖析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句,着重写了“朔风”陡至之后,作者看到的漫天风雪的情形,作者将风雪拟人化,用“争”字,表现风雪的猛烈,用“鏖战”表现风雪的雄劲,用“缴缠”表现风雪的桀骜。
这三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逐步加深对环境的烘托作用。
漫天风雪,难分难解,景象开阔,风格豪迈。
答案 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分析某句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说明某一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某句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句赏析。
2.依据套路赏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通感、顶针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规范审题:
(1)审准题干要求鉴赏的是修辞手法还是其他表达技巧,是一种还是多种。
(2)看诗句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和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
(1)掌握常见修辞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
(2)准确捕捉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
答题模式:
针对练习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①游
[宋]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②。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③,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 ①台城:
本系东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改为新宫,遂成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
②③两句:
陈后主宫中宴会,常先令八妇人襞彩笺作诗。
君臣酣饮,常通宵达旦。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答:
微点突破五 诗歌技巧——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
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2.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3.先景后情
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4.画龙点睛
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常用在诗词的结尾,这种方法又常常称为“卒章显志”。
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
5.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
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
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在把握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时,我们必须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
如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转移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注意寻找结尾那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如虞世南《蝉》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主旨句。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 ①山枕:
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4分)
答:
剖析 分析构思脉络,必须明确诗歌层次。
“暖雨晴风”至“觉春心动”为第一层次;“谁与共”引出第二层次,描写了“试夹衫”“枕损”“剪灯花”连续的几个生活细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依此,弄清脉络。
答案 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2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1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1分)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
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
(1)积累有关结构技巧的鉴赏知识。
古代诗歌,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前面的景物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的。
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画龙点睛、过渡、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2)理解诗意,定位技巧。
如果考查开篇句的作用,则为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为后面的诗句作铺垫等。
如果考查中间诗句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如果考查结尾诗句的作用,一般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如果考查全篇的构思特点,一般是层层深入或一字贯穿。
(3)分析表达效果,并规范作答。
3.答题模板
第一步:
明技巧。
就是明确结构技巧。
第二步:
析运用。
联系诗句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情况。
第三步:
说效果。
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艺术效果。
针对练习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①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词尾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