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133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docx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草

第3章欧洲国际体系的巩固与列强体系的扩展:

1648-1789

本章主要内容

欧洲国家体系的巩固:

路易十四战争

欧洲国家体系的扩展

•俄国崛起

•普鲁士崛起

•欧洲国家的海外竞逐

•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关系意义

处于转变时期的欧洲

•邦国林立,尚未形成稳定的国际秩序

•欧洲各地发展不平衡

——英、法、西已基本成为民族国家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割据

——俄罗斯处于封建农奴制经济和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开始加强的时代

——北欧瑞典成为波罗的海地区大国

英国的发展

•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几乎完全被逐出欧洲大陆

•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弗吉尼亚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专利权设立

•1640年英国革命:

清教徒革命,PuritanRevolution

英國內戰,EnglishCivilWar(1642-165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EnglishBourgeoisRevolution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LordProtector,1653-59)的海上扩张:

1651年《航海条例》

1652-1654年,英荷战争,《威斯敏斯特条约》

•1660年,英国成立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皇家学会(Royal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迫害胡格诺派教徒,很多能工巧匠移民英国

英国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欧洲对英国:

“三十年战争”后期,基本免于外来干涉

英国对欧洲:

•内战时期英国对外关系的二元特征(国王与议会),君主政权问题的普遍意义初显

•护国政府时期英国的对外扩张

英国外交政策追溯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

反对哈布斯堡奥地利和西班牙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亲西班牙

查理一世(1625-1649):

•英荷同盟,参与对西战争,远征失败。

1630年英西媾和

•对法宣战(支援胡格诺教徒),1629年,英法媾和

•1635年法西开战。

1639年,宣布愿与西结盟反法(认为法荷支持国内反对派)

欧洲国家对英国革命的态度

联省共和国:

•16世纪英荷结盟反西

•17世纪英荷商业竞争与海上争霸

•摇摆、调停和寻求牟利(1641年查理一世孙女玛丽嫁与奥伦治的威廉)

西班牙:

•殖民地问题矛盾深刻

•削弱英国,支持爱尔兰起义

法国:

•静观事变,两面交往

•维护王权,同情国王(1645年纳斯比战役,决定恢复与苏格兰联盟关系;试图阻止处死查理一世)

•受制于“三十年战争”与国内投石党运动

俄国:

仇视革命,限制英国商人

教皇:

有保留支持查理一世

威尼斯:

与土耳其争夺克里特岛

丹麦:

支持国王,受制于1643年瑞丹争夺松德海峡战争

瑞典:

寻求反丹联盟,支持英国议会

英国称谓的变迁

•KingdomofEngland(1066–1649)

•英吉利共和国/英格兰联邦,CommonwealthofEngland(1649-1660)

CommonwealthofEngland(1649-1653)

CommonwealthofEngland,ScotlandandIreland(1653-1659)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CommonwealthofEngland(1659-1660)

•KingdomofEngland(1660–1707)

•KingdomofGreatBritain(1707-1800)

•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Ireland(1801-1927)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922,爱尔兰自由邦(IrishFreeState)成立

•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1927~)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护国主时期(theProtectorate,1653–1659):

LordProtector

"crownedrepublic"

•1653–1658OliverCromwell

•1658–1659RichardCromwell

3.1路易十四战争与英国世界性优势的凸显

KingdomofFrance(843–1791)

•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dynasty,751-987)

•卡佩王朝(Capetiandynasty,987-1328)

•瓦卢瓦王朝(HouseofValois,1328-1498)

•瓦卢瓦-奥尔良王朝(HouseofValois-Orléans,1498-1515)

•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HouseofValois-Angoulême,1515-1589)

•波旁王朝(HouseofBourbon,1589-1792)

法西比利牛斯和约(PeaceofthePyrenees)

1659年,结束1648~1659年法西战争

•法国将加泰罗尼亚和在西属尼德兰的一部分地区归还给西班牙

•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西班牙放弃对阿尔萨斯的要求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和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之间的婚约,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

婚约使路易成为欧洲权力最大的国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法国的欧陆霸权追求

•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的宏伟规划

•黎塞留(ArmandJeanduPlessis,cardinal,1erducdeRichelieu):

1622年任枢机主教,1624-1642年任路易十三法国的首相。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马扎然:

(JulesCardinalMazarin,又译尤勒·马萨林,1643~1661任法王路易十四时期首相及枢机主教。

镇压“投石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路易十四

3.1.1路易十四的法国(1661-1715亲政)

继位时法国的状况

•吞并阿尔萨斯、洛林,接近实现“天然疆界”

•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重商主义政策

•庞大的常备军

•文化与风尚

国策思想

•以天主教领袖号令欧洲(1685枫丹白露敕令)

•“荣誉”:

家族与王朝荣誉

国策要点

科尔培尔:

重商主义兼霸权主义

•善于理财(时装业)

•海军建设

•骑兵、炮兵

内政:

巴黎城市建设

扩张与征伐:

55年亲政32年战争

扩张目标

•“拓圆”(roundoff)边界,彻底实现“自然疆界”:

移归权战争(WarofDevolution),兼并南尼德兰和西德意志领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控制英国:

斯图亚特复辟王朝,支持“光荣革命”后的流亡势力

•继承哈布斯堡西班牙王位(娶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长女),以法西波旁轴心取代哈布斯堡轴心

“天然疆界”

•古高卢的一切地方

•东北方向:

莱茵河,易北河

•西南方向:

西班牙

3.1.2路易十四的战争

•遗产继承战争/移归权战争(WarofDevolution,1667~1668)

•法荷战争(1672—1678)

•“故土归并”(reunion)

•九年战争(1686-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

遗产继承战争/移归权战争(WarofDevolution,1667~1668)

起因:

16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死,即位者非嫡长,要求其妻参与瓜分西王遗产,欲吞并西属尼德兰,疆界扩展至莱茵河地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媾和:

英、荷、瑞典干预(反法联盟初现;荷兰“忘恩负义”)

•《亚琛和约》/阿亨条约:

得南尼德兰部分地区

•法、奥瓜分西班牙的迹象

法荷战争(1672—1678):

荷兰的抗争与反霸外交

法国外交准备

•《多佛尔密约》1670年,英王查理二世;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78)

•利用瑞丹战争(1657-59)后瑞典孤立,给援助

•与皇帝(匈牙利问题)密约,使保持中立

荷兰方面

•盟友:

勃兰登堡

•战争反击:

奥伦治的威廉领导,掘开堤坝,阻止法军

•外交努力:

与奥、西结盟

《奈梅根和约》/《尼姆维根和约》(1678)

背景:

•英荷单独媾和(荷承认英夺取海外荷兰领土有效,英保证不敌视荷兰)

•形势不利,但法国力量显赫

和约内容

•对皇帝,取得弗莱堡

•对西班牙,取得弗朗什孔泰和南尼德兰一些城市

•孤立勃兰登堡,促其交出瑞典领地,投靠法国

•用法文书写条约

意义

•法国在欧洲最强盛时期的标志

•法国独占欧洲舞台,奥西哈布斯堡王朝衰落(受制于匈牙利、土耳其问题)

《奈梅根和约》之后的扩张

•“故土归并”(reunion):

“属地收复裁决院”,在“收复”的名义下,派军队占领过去曾割交的城市和地区,斯特拉斯堡、卢森堡和十多个北部和东部边界地区划归已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皇帝默认:

1684年《累根斯堡条约》

•海外扩张:

扩大加强北美、西印度和印度势力范围

九年战争(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6-1697)

缘起:

•法国扩张引发不安

•1685年枫丹白露敕令

1686年奥格斯堡同盟

•威廉三世的作用

•成员:

奥、西、德与意王公(宿敌);

英、荷;

瑞典、勃兰登堡(原盟友)

战争进程

•力量对比:

法国占优势

英荷联军、奥军

•开战:

法国先发制人,1688年对神圣罗马皇帝

•拉奥格会战:

1692年,法舰队惨败于英荷

•未分胜负,筋疲力尽

•萨伏依、萨克森率先媾和

《里斯威克和约》

•1697年,海牙附近

•内容:

恢复战前原状

影响

•法国欧洲霸权衰落的开始;反法同盟瓦解,为谋求西班牙王位作准备

•英国安全政治地位增强(入地中海,对法舰队优势,跻身欧陆一强)

•荷兰安全与商业利益得到加强(南尼德兰设防,法对荷商船关税降低)

•西欧格局:

法,奥,英(与荷结合)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

可能的继承人:

法国王太子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

巴伐利亚选帝侯

卡洛斯二世/查理二世的遗嘱:

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

法西永不合并

战争爆发:

•路易十四出兵南尼德兰,合并西班牙

•欧洲反法大同盟:

英、荷、奥

萨伏依、葡萄牙

战争进程

•战场:

南尼德兰,莱茵区,意大利

•著名人物:

马尔博罗(英)

欧根亲王(奥)

•进程:

法国先赢后输

英国舰队控制直布罗陀(1705)

英国于西印度歼灭西白银舰队(1708)

俄国可能控制波罗的海霸权

觊觎西班牙王位的查理大公继皇帝位(1711-1740)

3.1.3《乌德勒支和约》

战争结束:

•法国失利

•英国政策变化(尽早结束;过分削弱法国的后果)

条约体系的构成:

•《乌德勒支和约》(英、荷、普、葡、萨伏伊vs.法、西)

•《拉什塔特和约》(奥vs.法)

•《界防条约》(英、荷、奥)

和约内容

•腓力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放弃法国王位;

南尼德兰和原西属意大利补偿给奥地利

•法国割让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属地给英国;

承认汉诺威的乔治的王位继承权;

拆除敦克尔克工事

•英国占领西班牙的卡诺岛和直布罗陀;

获得在西属殖民地的贸易权(包括贩奴)

•荷兰得到在南尼德兰的堡垒屏障(包括根特)

•勃兰登堡的腓特烈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萨伏依公国得到西西里和阿尔卑斯上边界屏障

•葡萄牙得到在亚马孙河的贸易权

•“欧洲均势”的概念

和约的意义

实力均势:

•得益最大者英国,跃升为头等强国

•奥地利:

力量恢复和加强

•普鲁士:

肯定存在,德意志霸权的基础

•荷兰:

摆脱法国威胁,颓势难以挽回

•法国:

昔日的霸权遭削弱(英国崛起,奥地利恢复)

•西班牙:

被宰割

均势原则

路易十四32年战争小结

移归权战争(1667~1668)

•起因:

16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死,太阳王欲吞并西属尼德兰,疆界扩展至莱茵河地区。

•媾和:

《阿亨条约》,得南尼德兰部分地区

荷兰战争(1672—1678)

•媾和:

《尼姆维根和约》,得法国东部的弗朗什-孔泰及南尼德兰一些城市

“故土归并”:

•派军队占领过去曾割交的城市和地区,斯特斯堡、卢森堡和十多个北部和东部的边界地区划归已有

九年战争:

反法“奥格斯堡联盟”1686年,英、荷、奥、西、瑞典、意和德小邦诸侯。

1697年休战,签订里斯维克和约,几乎丧失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所有的战前“收复”土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卡洛斯二世无嗣而亡)(1701-1713):

1713年乌德勒支和约和拉什塔持条约,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登上了西班牙王位,但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全部属地都归奥地利,英国获得法国在北美的一部分殖民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2北方大战与俄国崛起

3.2.1沙皇俄国开国与初始强国化

•公元9世纪,建立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公国

•弗拉基米尔一世统治时期(980~1015)

——东欧强国

——988~989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1240年,臣服于金帐汗国

莫斯科公国的壮大

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

•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亚-巴列奥为后,自认是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土耳其所灭)皇统继承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478年,正式吞并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1480年领导摆脱蒙古人统治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

•吞并多个公国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

•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伊凡雷帝/伊凡四世开国(IvantheTerrible,1530-1584)

1533~1547,莫斯科公国大公

1547年,正式自称“沙皇”

•改领主制为沙皇专制,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改革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制的成因

•东正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心理和精神支柱(1328年起罗斯主教常驻莫斯科,并成为传统)

•摆脱金帐汗国野蛮统治,需要集中全部经济和军事力量

•拜占庭传统影响

•东方传统影响:

接受东方蒙古人在政治制度、军事行政组织、人民普遍纳税服役、尤其是关于王权无限的教诲

伊凡雷帝的扩张:

先东后西

•1547-1552远征,灭亡喀山汗国

——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力量对比

——为越过乌拉尔山脉和通向里海扫平道路

•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

•1572年,粉碎克里米亚汗国/克里木汗国政权

•1579年,占领西伯利亚汗国

•1558-1583年,立窝尼亚战争(Livonian War,对手:

立窝尼亚骑士团,波兰,立陶宛,瑞典),只保住芬兰湾一小块和涅瓦河口,夺取出海口的初次尝试失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立窝尼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大部分领土的旧称

俄波与俄瑞战争

波兰对俄战争

•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合并,成欧洲大国(南接黑海)

•1605-1612,多次进军莫斯科,另立傀儡沙皇

•1619年俄波和约,斯摩棱斯克等三地归波兰

瑞典对俄战争

•1611年占领诺夫哥罗德

•1617年俄瑞和约,瑞仍占有芬兰湾城市,俄丧失出海口

罗曼诺夫王朝发端

•1613年,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1596-1645)被推举为沙皇

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Dynasty)的著名君主

•彼得大帝(1689-1725):

第四任,帝国奠基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1762-1796):

彼得三世之妻(三世为彼得大帝外孙,开始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

帝国巅峰,打败拿破仑

•尼古拉一世(1821-1855):

崩溃兆头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

1861年改革

•尼古拉二世(1894-1917):

1918年,毙命叶卡捷琳堡

俄国合并乌克兰和夺取黑海出海口:

彼得一世之前

•借口:

解放同族同教的乌克兰、白俄罗斯

•1648年波兰哥萨克起义与乌克兰民族起义

•1654年,乌克兰成为俄国附属国

•1667年俄波《安德鲁索沃协定》:

第聂伯河左岸归俄;右岸属波兰

•俄土争夺乌克兰:

土承认俄兼并左岸,右岸未果

•远征克里木:

1687、1689年,两次失败

3.2.2彼得一世改革与扩张

PetertheGreat,1672~1725,1689年掌政

俄国欧化的开端

•军事改革:

征兵制

颁军事条例和章程

建设海军

•行政改革:

议政院代替贵族杜马

“一子继承法”

•宗教改革:

加强王权

•教育改革:

办学校,强化贵族子弟教育

•兴办近代工业,扶植商业

•指向海洋的“现代”扩张

“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对西方极有选择性的学习

北方大战

背景:

•彼得对亚述的两次远征

——1695年

——1696年,亚述守军投降;1700年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取要塞

•彼得的大使团(1697~1698)

——对西欧国家富强的观察和发现

——外交上重大转变

•瑞典与丹麦的矛盾——松德海峡通行税;

——割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独立

•瑞典与波兰的矛盾——1655~1660年波瑞战争,波兰丧失立窝尼亚大部分、里加和对普鲁士宗主权

“北方联盟”与开战

•1699年,作为萨克森选帝侯与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二世,以前一身份与俄签订反瑞典同盟条约,萨克森立即开始反瑞典战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699年11月,俄、丹麦签订反瑞同盟条约

•1700年8月7日(《君士坦丁堡条约》签订消息到达的第二天),俄正式向瑞典宣战

前期反瑞同盟

•丹麦战败和退出(1700·8)

•彼得-奥古斯都二世新的反瑞同盟条约《贝尔热条约》(1701·2,背景:

瑞典纳尔瓦战役胜利与陷入萨克森、波兰作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波兰-俄罗斯反瑞同盟《纳瓦尔条约》(1704)

•奥古斯都二世投降(1706)

•再次确认俄波反瑞同盟(1707)

俄军波尔塔瓦战役(1709)胜利后的“北方联盟”

•1709·10,俄波同盟再定义

——奥古斯都二世上台

——取消战费补贴

——波兰承认俄占左岸乌克兰

•丹麦重返同盟

•1714年,普鲁士加入(波美拉尼亚属地什切青)

•1715年,汉诺威加入(不来梅,凡尔登)

•汉果乌得海战(1714)与1717年,俄、法、普《阿姆斯特丹条约》

“北方和解”体系

•自1719年,英国大力建立几乎全欧洲的反俄联盟

•瑞典与汉诺威签约:

汉诺威得到不来梅、费尔堡

•瑞典与普鲁士签约:

波美拉尼亚南部割让给普鲁士

•瑞典与丹麦和约:

瑞典放弃松德海峡的免税特权

彼得以灵活外交分化瓦解反俄体系

•牺牲波兰利益,拉拢普鲁士,收买波兰贵族

•1720年,俄土同盟条约

•以商业利益吸引英国商人,收买英国议员

•俄西谈判,缔结反英同盟

俄瑞和谈与《尼什塔特和约》背景

•俄舰队威慑与和谈

•卡尔十二身亡与瑞典外交转向

•1720年,英瑞联合防御条约与有保留地援助瑞典

——波罗的海商业利益与英俄关系

——作为欧洲仲裁者的多方考虑

1721年《尼什塔特和约》

•俄国占领的土地,除芬兰外一律归俄国所有(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大部分)

•以法律形式确认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沿岸地区归属于俄国

北方战争的后果

•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

•俄国作为强国加入欧洲国家体系

——反瑞典的外交/军事阵线与中东欧体系

——中西欧主要国家与俄国的关联:

“海权对陆权的‘两极’体系变成海权对陆权加上陆权对陆权的‘双环’体系”

“西欧体系加中欧体系的构造变成更加广大复杂的西欧、中西欧、中东欧三大体系互动的构造”

“侧翼大国”英国与俄国作为“居间制衡者”对欧洲均势的作用

3.2.3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与扩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在位)

•CatherineII或CatherinetheGreat

•生于波美拉尼亚(Pomerania)的什切青(Stettin)

•父亲为安哈尔特(Anhalt,现位于德国中部)王族

内政:

开明专制

•与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通信

•继续西方化道路,颁布一系列法律

•试图改善农奴制度,但因贵族反对而没有成功。

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

•1773~1775,普加乔夫起义(Pugachev'sRebellion)

•赞助艺术

•法国大革命之后,趋于保守

领土扩张

向南扩张

•对土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吞并克里米亚汗国

•将波斯和土耳其势力逐出高加索,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

•鼓励日耳曼地区人移民伏尔加河(VolgaRiver)下游,以建立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的缓冲区,形成伏尔加德意志人。

部分在当地受到压迫的蒙古族人自1770年代向东迁移,1780年代来到中国,被称为土尔扈特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向西扩张

•三次瓜分波兰

•侵占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大部分土地

对欧外交与战争

国际调停者

•调节普奥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1778-1779)

•1780,建立武装中立同盟

•1788-1790,俄瑞战争

两次俄土战争

•第一次俄土战争(1768~1774)

•《库楚克·开纳吉和约》

——取得黑海北岸大片土地

——克里米亚汗国被承认独立

——俄国商船有通过海峡的权利

•第二次俄土战争(1789~1792)

•《雅西和约》

——克里米亚与库班并入俄国

——削弱土耳其对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的统治(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土地)

——土耳其放弃对格鲁吉亚要求

(1795年将土耳其、波斯势力逐出高加索)

第一次瓜分波兰

缘起

(1)中东欧大国间的权势再平衡问题

•1768-1774俄赢得俄土战争威胁奥的巴尔干利益,俄奥可能开战

•腓特烈二世鼓励俄向波兰扩张取代向土扩张

——维护土,以备联土反俄;

——避免把西里西亚还给奥以作为补偿;

——拉奥地利加入以顺利实施

•特蕾西亚起初反对瓜分(曾支持巴尔联盟),后参与以补偿损失

(2)俄国将波兰作为保护国与巴尔联盟起义

•1764,女皇将波尼亚托夫斯基(前情人)扶上波兰王位。

•1768,俄军强迫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女皇正式成为联邦保护者

•1768-1772,巴尔联盟反俄起义,绑架国王提供大国干涉借口

领土划分(波兰失去30%国土)

•1772,三国签署瓜分协议并进驻瓜分领土

•1773年9月18日,波兰瑟姆(议会)一个委员会签署割让条约

•普鲁士面积最小,意义最大

•俄罗斯面积最大,经济意义最小

•奥地利本不想瓜分波兰,得人口最多

第二次瓜分波兰

缘起:

镇压革命与瓜分

•1790,波兰与普鲁士结盟(波内政恶化表现)

•1791,波兰宪法改革,女皇扶植和支持反改革派

•1792,俄波战争

——反改革派与俄军试图恢复贵族民主制

——女皇劝腓特烈二世背叛盟友支持俄,并加入反法联盟

瓜分与占领

•1793年1月,普俄瓜分协议

•1793年9月25日,波兰瑟姆在受到贿赂和俄军在场的威胁下,批准瓜分

•俄罗斯将新领土编为明斯克省、波多利亚省和沃利尼亚省。

•普鲁士将新领土编入南普鲁士(包括旦泽)

后果

•革命者得到越来越多人支持,1794年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