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养殖方法最完整.docx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最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鹃花的养殖方法最完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最完整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最完整)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杜鹃又名映山红、满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
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中的一个,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一。
杜鹃花色彩艳丽,姿态优美,适于盆栽观赏,也是园林布置的良好材料。
杜鹃花为总状花序,花顶生或腋生;花冠多为漏斗状,也有喇叭状,常2~6朵花簇生;花色有白、红、粉红、大红、紫红、桃红、橙黄、金黄等单色及复色;花有单瓣和重瓣,花期4~6月。
1.杜鹃花养殖的花盆选用
(1)花盆盆质要求:
可使用泥质花盆、塑料盆、瓷盆、陶盆等。
(2)花盆大小:
栽种杜鹃幼苗的花盆大小与幼苗的冠径一致;栽种杜鹃中苗期的花盆大小为其冠径的3/4;成苗期杜鹃的花盆大小为其冠径的1/2。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杜鹃花养殖的盆土配制
杜鹃花喜酸性(pH值4.5-5.5)、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忌含石灰质的碱性土壤,忌粘质土壤。
家庭栽培可用如下配方:
比利时杜鹃:
腐叶土:
泥炭土:
沙=5:
2:
3;春夏鹃:
园土:
泥炭土:
沙=3:
5:
2。
掺入适量骨粉后搅拌均匀。
3.杜鹃花养殖的温度和光照要求
盆栽杜鹃一般在春季3~4月上盆,也可在秋季上盆。
上盆时需带土移栽,栽后浇透水置于阴处。
北方盆栽杜鹃,一般于10月上中旬移入室内越冬,入室后放置在向阳处。
人室初期,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冬季室温以10℃左右为宜,不宜过高,否则,植株生理活动加强,大量消耗养分,影响来年开花和生长;同时应给予充足的光照。
翌年4月中下旬后出室,此时阳光较柔和,中午前后应适当遮荫,入夏后须移至阴凉通风处养护。
由于杜鹃花属于阴性花卉,春夏秋均需在荫棚下养护,尤其在夏季长期处于烈日条件下,易造成枝叶枯黄,生长停滞,整株死亡。
秋季每天见光时间要逐渐加长,到了秋末停止遮光。
4.杜鹃花养殖的浇水方法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4~6月开花期需水量较大,7~8月高温季节需向地面和叶面喷水,保持空气湿润,9月以后气温渐凉,应使盆土水分逐渐减少,冬季进入休眠期,应少浇水。
由于杜鹃花的根系为浅根性,既怕旱又怕涝,浇水不当,轻则落叶,重则死亡,因此,浇
搬入室内向阳处,保持室温在5℃以上,每隔10~15天施一次薄肥,盆土干了浇水,并经常向叶面上喷水,以增加湿度,这样即可在春节前开花。
(3)杜鹃花生长较慢,一般可每两年换一次盆,换盆应在花谢后进行。
换盆时要填入新的培养土。
一般用腐叶土(泥炭土)8份、园土1份和河沙1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并加入少量(每盆约50克)腐熟油渣或鸡粪作底肥。
(4)杜鹃在生长期间,茎干和枝条上常易萌发不定芽,应及时将其抹去,以免扰乱株型。
孕蕾后,如发现花蕾过多时,应摘除多余的花蕾,每花枝仅留一个花蕾,以便集中养分,促进花大色艳。
杜鹃开花后残花不易脱落,为减少养分消耗,应将残花及时摘除,以促使新芽萌发。
8.杜鹃花养殖的繁殖方法
杜鹃可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法繁殖,以扦插为主。
大量繁殖可采用全光照扦插育苗法,生根快、成活率高;少量繁殖时可插入花盆中。
初夏和初秋扦插,插后遮荫、保湿。
扦插基质,腐叶土3份、园土1份、河沙6份混匀后或腐叶土5份、河沙(或纯沙)5份。
插穗应选节间短、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基部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插穗长6~10厘米。
插前将插穗基部放入医用维生素B12。
药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晾2~3分钟,叮提早生根10天左右,而且生根多,生长快。
扦插时,先用筷子或细木棍将基质扎个洞,再将插穗插入,用手轻轻压实,喷透水,使插穗基部与土壤紧密结合。
插后将花盆用塑料袋罩上,四周用细绳绑紧,放背阴处;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一周后停止喷水,只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一个月内保持遮荫,发芽后逐渐接受散射光;温度保持在18~25摄氏度。
一般品种扦插后40~60天即可生根。
家庭养花时,为了提早开花,也可采用高枝压条法繁殖。
即在3月份选2~3年生的粗壮枝条进行环剥,用塑料袋套上,袋内放入腐叶土,经常保持湿润,温度在20~25摄氏度左右,约经5~6个月可生根,第二年春季就能开花。
9.杜鹃花翻盆要注意什么?
杜鹃花需要酸性土壤栽培,盆宜选用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烧泥盆。
3~4年生宜选用4~5寸口径的盆。
6~7年生宜选用6~7寸盆。
翻盆的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进行。
盆底应多垫些碎盆片,以利排水,底部应先加入粗粒山泥。
把旧盆的植株用手轻轻拍出后,根部要带好土球,轻微将土球外的土寻松。
剥去旧土三分之一,然后把生长不良而发黑、干瘪的根须剪去一部分,种在选好的盆中,加上培养土,颠实,轻压,使根部与泥土密接,然后将盆株置于露地,浇足清水即可。
秋季翻盆,一般在10月份进行,方法同上。
杜鹃花习性怕冷,尤其怕冻,翻盆后过冬,如有温室条件最好,如无温室条件可在朝南向阳避风的地方用竹子搭一小棚,上盖塑料薄膜,保持一定温度,就可以使其安全过冬,杜鹃花的根须细小,脆而易断,一般不需要每年翻盆,2~3年翻盆一次就可以了。
10.杜鹃花蕾为什么易干瘪枯烂?
杜鹃不开的花蕾多于瘪枯烂,花蕾营养供应不良是杜鹃花干瘪的主要原因。
造成营养供应不良的因素有:
(1)受冻:
杜鹃花怕低温,如果孕蕾开花期受害害,会引起生长势减弱,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
花蕾由于养分供应不足即出现干瘪枯烂的现象。
所以杜鹃花在孕蕾期间应注意保持一定温度。
(2)施肥不当
杜鹃花的花蕾多,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但如果孕蕾期间肥料供应不足或氮肥过多,会引起枝叶徒长,与花蕾争夺养分,往往导致现蕾却不开的现象。
故培养杜鹃时从花芽分化起就应增加磷钾肥的供应量,减少氮肥的供应量。
另一种原因是旋肥过浓烧根,引起花蕾养分供应不足而干枯,烧根引起的花蕾干枯还伴随着大量的落叶。
杜鹃根系细小,在给杜鹃施肥时应注意薄肥勤施,否则极易出现烧根现象。
11.如何扦插繁殖杜鹃花?
繁殖杜鹃花多采用扦插法。
杜鹃花扦插在4~8月问均可进行,基质以山沟里的泥沙为好,亦可用河沙来代替,过筛后用1%的高锰酸钾消毒杀菌,装入瓦盆中待用。
用手掰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新枝,除去下部叶片即为插穗,不能剪取,否则效果反而不佳。
需注意的是,若掰新的基部呈马蹄形,其上附带多余的表皮,就将其剪除。
扦插时,用粗细适宜的木棍在基质上先打好眼,株距2~4厘米,然后将插穗插入约一半,用细喷壶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
瓦盆上罩以塑料薄膜,放在阴凉通风处,切忌日晒,以免插穗枯死。
喷水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
生根后逐渐延长日晒时间,但应避免曝晒,3个月左右即可分盆,用此种方法扦插成活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12.杜鹃花叶片变黄或脱落的原因
常常听到一些爱花的人说,朋友由外地给我带来一盆杜鹃花,刚来时好端端的,叶子碧绿,还带着一些花骨朵,可是用不了多久,有的花蕾脱落了,叶子也变黄了,甚至一片片脱落而成光杆儿了。
引起杜鹃花叶片变黄脱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肥不当。
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杜鹃花的根系纤弱,怕旱、怕涝,也怕大肥。
如浇水不足或漏浇,会引起叶片萎蔫下垂,严重时叶尖枯焦,叶片和花蕾大量脱落。
若浇水过多,土壤长时间过湿,会使根系窒息腐烂,易导致下层老叶发黄脱落,严重的叶几乎脱光。
施肥过浓或施人未腐熟的生肥,会使植株受到肥害,轻者叶片变黄,叶尖枯焦,枝梢干缩,大量落叶,重者整株死亡。
一旦发生肥害,要增加浇水,使肥料从排水孑L流出,必要时,要翻盆换土。
(2)水土偏碱。
杜鹃花喜欢微酸性的疏松土壤,如果盆土偏碱或长期浇灌偏碱的水,必然会影响根系对氮、铁等元素的吸收,导致植物缺铁等而引起叶片黄化。
为了防止因缺铁而引起的黄化病,可到化工商店买一小包硫酸亚铁(俗称黑矾),用一个水缸浸泡成红褐色,每天用0.2%的黑矾水浇灌,叶子就不会发黄甚至枯干脱落了。
此外,也可在浇花用水中加几滴食用米醋,也能增加土壤的酸性。
(3)缺素黄化。
当植株缺铁或缺镁时,都会引起杜鹃花叶脉脉间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缺硫时,也会导致幼叶发黄,严重时发白并传至老叶,可通过叶分析和土壤分析确定缺乏何种元素,然后补充相应的元素。
平时以缺铁最为常见,只要叶片变黄就认为是缺铁所致,但有时也并非如此。
(4)根系吸收不良。
各种杜鹃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由同一人养护管理,有的品种易黄化,如“新天地”、“大红双套”等,这就与植物本身吸收功能及环境适应能力有关。
特别是在夏季气温高时,黄化表现尤为明显,秋凉后大都有所好转或恢复绿色。
虽然表现症状与缺铁相似,但补充铁对其没有作用,对这类黄化现象就要采取保根、护根的措施。
越冬时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夏季高温时要遮阴,并对周围环境喷水降温,保持良好的通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健康。
13.如何做好杜鹃花的花期后管理
杜鹃花花期后的管理应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复壮促发。
杜鹃花期营养消耗多,加上室内观赏,缺少阳光雨露的滋润,花后需加强管理,以促发新枝,并迅速复壮。
花后要及时摘去残花,并逐步增加光照,但不能花谢后立即搬至室外,因为环境突变宜造成生理伤害。
适当进行修剪整形,并结合整形,剪去弱枝、病枝、剥去内膛枝,改善冠幅内通风透光条件。
(2)选盆换土。
市场上买回的杜鹃花,应选用通透性好,价格低廉的瓦盆。
盆中可带原黏土少量,其余换成泥炭土、腐殖土、松针土,pH值在5.5~7之间,上盆时间一般在春季出房或秋季进房时进行。
(3)浇水。
要根据天气情况、盆土干湿、生长发育需要、植株大小来灵活掌握。
杜鹃喜酸性,若用自来水,最好在大缸中日照2~3天后再使用。
浇水时注意水温与土温要接近。
11月底气温降低,生长放慢,需水量减少,室内如果温度不高,3~5天不浇水不成问题;翌年2月复苏逐渐生长,需水量增加,3~6月晴天每日浇水1次,不足时傍晚补水,阴雨天气,要及时防涝。
7~8月份要随干随浇,并在地面和植株表面适当洒水。
9~10月份天气仍较热,浇水不能疏忽。
(4)施肥杜鹃要求薄肥勤施。
杜鹃耗肥较少,忌浓肥,不少人常年不施肥,仅每年立春前调换1次培养土也能莳养杜鹃。
家庭养花,可在杜鹃花后长叶抽枝之间及孕蕾起和越冬前,每年3~4次施以复合肥。
14.怎样使杜鹃花花大色艳
要使杜鹃花花大色艳,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3月份起,每隔15天施1~2次氮磷结合肥,以磷为主的稀薄追肥,以增加开花所需要的营养,促使花蕾饱满,开花大而色彩美。
这样也可防止虽有蕾,但因营养不足花蕾枯萎而开不出花。
但要注意,切忌追施浓肥,否则,因肥料过多,也会造成花蕾枯瘪而不开花。
(2)要及时进行疏蕾。
培养得法的杜鹃花(包括西鹃),一般是花蕾满枝。
为了使它花大而色艳,每1枝顶上只需留1个花苞,其余的去除,包括内膛枝上的花苞也应及时摘去。
在杜鹃花蕾初绽时,有时还会同时出现2~4个花朵,这时也只需留1个花朵,其余的都摘去。
通过以上2次疏蕾和摘花,开出来的花朵不但整齐美丽,而且花大又色彩艳丽。
(3)在开花时,人们往往喜欢把美丽的杜鹃花搬入室内欣赏,但放在室内欣赏时应注意要放置在窗口或离窗口较近的通风处,早晚能照着一些微弱的阳光,夜间应移到室外,盆土干了要浇水,开花期间不要施肥,以免缩短花期。
15.怎样调节杜鹃花的花期
杜鹃花在花芽形成后,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形成后的花芽在经过一个低温过程后,每天需保证有4小时以上的光照,温度夜间不低于15℃,白天保持20℃,花蕾很快就能发育膨大开放。
若要延迟花期,只要将其放在0~5℃的环境下,保持较弱的光照,花期就可推迟。
如想让杜鹃花在元旦或春节期间开放,可选花芽发育良好、开花早的早花品种,如‘寒牡丹’、‘白牡丹’、‘丹麦’、‘比利时红’、‘双季桃雪’、‘春雨’、‘艺女’、‘大红套’、‘粉红套’、‘紫士’等,于节前45天左右从冷藏室移至室内培养,温度保持在15~20℃,要适当补充光照,晚上用灯光照2小时,每天向叶面喷水2~3次,盆土要保持湿润,不能干,待花蕾膨胀以后停止喷雾,只进行适量浇水。
入室10天左右可向叶面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液,对花蕾周围萌发的新芽要及时摘除,这样到时就可开花。
花开后移至10~15℃的温度条件下,可使花期延长至1个多月。
若要推迟花期,则选开花较晚的品种作处理对象,如‘五宝珠系’、‘四海波系’、‘仙女舞’、‘紫凤朝阳’、‘五月红’、‘石榴红’等。
在秋后直接放人冷室中培养,冷室温度保持在1~3℃,保持盆土稍湿,每天只给微弱光照,一般可贮藏到9~10月份。
从冷室取出的日期,要在需要开花的日期之前20天左右。
取出时间宜在下午5时后或清晨8时前。
取出后放在荫蔽、凉爽、通风处养护,并要经常住植株上喷雾,经过4~5天恢复生机后,使之略见阳光,此时可施些薄肥,这样届时就能开花。
16.杜鹃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1)杜鹃花的病害:
①褐斑病:
是杜鹃的主要病害。
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大型斑块,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
受害叶片变黄,极易脱落,不仅影响当年开花,而且对来年花蕾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梅雨季节发病较重。
发病后应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②杜鹃叶肿病:
主要发生在嫩叶,嫩芽和嫩茎上。
嫩叶受害后病部明显肿大,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
初期病斑呈淡红色,后变成黄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
后期病斑变成褐色至黑色。
病斑相互愈合,全叶肿大,或者畸形卷曲,最后枯萎脱落。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一年有2次发病,一次为春末夏初,另一次是秋末冬初,以春季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
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物之前摘除病叶并销毁,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此外尚有花腐病、叶枯病、煤烟病等。
(2)虫害:
①山军配虫:
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褐色。
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
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
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为害。
被害叶面上出现黄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还可见到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
可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
②短须螨:
主要在叶背主脉附近刺吸汁液,7~9月为发生盛期,常引起杜鹃大量落叶,严重影响生育和观赏。
此外还有叶蜂、介壳虫和蓑蛾等。
(3)生理病害:
杜鹃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
土壤碱性;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杜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
缺铁;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
二者有连带关系,碱性往往导致缺铁。
养护不当;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黏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
对黄化病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
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0.2%硫酸亚铁水溶液,每隔7天浇1次,连续浇3~4次,叶片即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可以换用以腐叶土为主的酸性培养土;如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综合性养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