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练 燃烧的条件中考锁分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docx
《第24练 燃烧的条件中考锁分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练 燃烧的条件中考锁分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4练燃烧的条件中考锁分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
【中考锁分】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达标检测第24练
燃烧的条件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C.对比a和b两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a、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实验中a、b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3.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
(1)探究燃烧条件:
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2)模拟工业炼铁:
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Ⅰ和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Ⅰ和Ⅲ对比,说明O2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③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⑤实验
(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⑥实验
(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C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⑤
4.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上时就会燃烧
B.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C.红磷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实验中薄铜片的作用是利用铜片的导热性给物质加热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水为热水
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6.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3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8.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B.这个实验原理告诉大家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1.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D.实验用的容器可以用废旧矿泉水瓶,也可以用玻璃瓶
1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
D.硬纸板冲高后,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3.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在100mL的烧杯中注入40mL90℃的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着火点约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去表面水的白磷(白磷保存在水里)。
(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填“导热”或“导电”)。
(2)该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铜片上的白磷 ,产生大量的 ;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 。
(3)由该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 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 。
(4)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实验前,打开K1、关闭K2或者打开K2、关闭K1,分别向上拉动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均能出现 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②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其支试管放入20℃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往A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现象是 ,C中的现象是 ,解释B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③关闭K1、打开K2,往D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与白磷充分接触。
然后将B中的水换成80℃的热水,白磷不燃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④打开K1、关闭K2,往A中注入适量双氧水,一段时间后B中白磷燃烧,由此现象说明 。
此时再关闭K1、打开K2,往D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白磷的火焰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的 的化学性质。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某一药品更换,你的思路为 。
16.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白磷的变化是 ;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1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列举至少一条微型实验的优点:
。
18.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③结论:
物质燃烧的条件为:
a.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b.
c.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填字母序号)
19.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用如图一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①实验现象是 。
②该实验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
(2)如图二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空气吹散烘干的面粉,瞬间发生爆炸,硬纸板盖被冲飞,蜡烛熄灭。
①吹散面粉的目的是 。
②储存面粉、汽油等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应注意 。
20.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
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 ,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
(2)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
21.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
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
②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
22.如图1装置是研究可燃性粉尘浓度、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是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燃烧的蜡烛的作用是 ,可燃性粉尘燃烧越剧烈,传感器显示的压力越 (填“大”或“小”)。
(2)要完成可燃性粉尘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需进行多次对比实验,操作中再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控制每次实验 不同;从图3看,可燃性粉尘浓度过大时,传感器显示的压力并不大,其原因是
(3)分析图2中的图象,解释其原因 。
2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粉尘,遇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
如图一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 (填序号);
①塑料盖换成金属盖;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小石子。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
(4)如图二为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喷射出的药剂可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起 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24.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
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盖,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
A.硫粉B.煤粉C.面粉D.大理石粉末
(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而增大粉末与空气的 ;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一氢气。
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 (填“水”或“砂土”)来灭火。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25.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物质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40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燃烧管中先燃烧的物质是 。
(2)再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发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随后发现原来燃烧的物质停止燃烧。
其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下列灭火方法与
(2)中使燃烧停止的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
A.关闭煤饼炉的进气口以熄灭炉火
B.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C.用一小盘水泼灭炭火
26.某同学打算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 。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图A与图B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3)若炒菜时油锅内的油着火了,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将燃着的蜡烛吹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27.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Ⅰ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的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石灰水,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序号)。
28.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步骤: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用注射器推入适量H2O2溶液。
(1)实验中所用的H2O2溶液属于 (“混合物”或“纯净物”)。
(2)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
(3)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29.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展开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观察到 ,说明 。
实验二,在铜片两端大小相同的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在铜片中间加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 。
实验三,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现象是: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
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 。
实验四: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蜡烛c比d先熄灭,烧杯底部变黑,是因为CO2不支持燃烧,蜡烛不完全燃烧:
c先熄灭的原因是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
30.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
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请你回答:
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依据 。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
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
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
请回答:
棉花 (填“能”或“不能”)燃烧。
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3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写一点)。
(2)图B是验证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的实验,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3)图C是倾倒二氧化碳实验,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图D是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 。
32.如图,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制作的盖子被冲飞,蜡烛熄灭。
(1)将面粉吹散的目的是 。
(2)发生爆炸时是将 能转化热能。
(3)在该实验中燃着蜡烛的作用是 ,爆炸后容器内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C.消耗尽了容器内的氧气
33.某些气体或粉尘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遇到明火、静电或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事故。
如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 ;蜡烛熄火的原因是 。
(2)下列工厂中需要时刻注意避免此类爆炸事故的是 。
A面粉厂B.镁铝铁等金属材料加工厂C.煤矿D.炼油厂E.大理石加工厂
(3)假设你是一个食品加工厂的厂长,要避免此类爆炸事故,你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之一是 。
34.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
,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2)实验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3)实验三中鼓气除了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外,还为了 。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
35.【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
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 (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
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该气体为 。
实验2:
“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如图2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D的名称: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药品是 。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易燃空气”
体积分数(%)
90
80
70
50
20
10
5
空气体
积分数(%)
10
20
30
5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弱的
爆鸣声
不燃烧
不爆鸣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36.生活中粉尘使用不当引起爆炸的事故频频发生,希望通过如图面粉爆炸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在生活中能防患于未然。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保证爆炸实验成功,下列因素必须考虑的有(填序号) ①安全②面粉要干燥③点燃蜡烛后要及时将面粉吹起
(2)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粉尘替代面粉。
(3)结论:
当 状可燃物在 空间内急速燃烧时,容易引起爆炸。
(4)面粉加工厂防火的安全措施应该是 (答一点即可)
四.解答题(共14小题)
37.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
Ⅱ.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Ⅲ.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1、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高(30cm)
中(20cm)
低(10cm)
熄灭时间
106s
164s
199s
2、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2)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 (填序号)。
(3)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 。
【反思与评价】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 。
(5)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 。
(6)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B.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38.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制取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80℃热水的作用是 和 ,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 。
(2)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铜片具有